对当前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论文_许增贵

对当前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论文_许增贵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摘要:以农村环境保护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归纳、例证等方法对农村环境问题的危害、产生根源、解决措施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制约农业持续发展、威胁农民生命财产安全、扰乱农村稳定,阐明了农村环境问题的危害,指出农村环境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重要内涵。从滥伐、滥牧、粗放式农业生产、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及乡村企业污染加剧等方面剖析了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根源。提出了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加强农村环境政策体系创新、城镇化、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多途径有效控制乡村企业污染等。

关键词:农村;环境保护;对策

对于农业发展而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都会对其造成严重的制约,从而在极大程度上威胁农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及农村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首先通过对现阶段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综合性了解、分析,进一步针对农村环境问题的治理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合理提出了几点科学性、实际性的解决措施,从提高农民环境保护措施、完善农村环保政策体系以及城镇化的合理性建设三个方面出发,浅要谈了几点看法,明确了目前加剧农村、农业、农民三者之间矛盾的环境问题主要在于:农民人口数量多、不科学的生产行为以及不合理的生产模式。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寻求各方的联合协作,在确保农业长远发展的同时,保障农民的健康安全,从而更好地治理环境污染所引发的众多问题。

1农村环境保护概况

我国正在重点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于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是农村环境保护的一个突破口,综合推动农村饮水安全、生态示范建设、污染治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创建环境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

1.1生态示范建设。作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基础工程,生态示范建设坚持以点带面的原则,通过大力宣传示范区的先进经验,推广优美乡村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有步骤、有组织的开展生态示范建设,做好三乱、三堆的清理工作,推广三改和美化活动,有效的美化了农村的环境。

如今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劣变,现今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卫生十分重要的新观念,应该得到大家的认可并积极参与,进行科学的综合整治,持之以恒,长期保持。随着人民的共同富裕思想情节加深,步伐加快,很多人偏重与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卫生的问题,导致许多地方的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因此人们的身心健康收到迫害,阻碍了我国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

1.2逐步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饮水是农民生命健康的基础条件之一,饮水安全是非常重要的,现今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农村的饮水条件改善。在资金上加大投入,推进了饮水安全和户用沼气工程建设,有效的改善农村的饮水条件。

1.3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我国畜禽养殖逐渐实现绿色生态化,加强污染防治的力度,特别是在监督管理环节,要加大力度,不断提高废弃物回收利用和污染治理,引导畜禽养殖业形成绿色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1.4土壤污染防治。传统农业在化肥、农药的使用上往往会过量,使得土壤的养分失调,土壤机理严重恶化,肥力不断下降,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有着严重影响,并且污染环境的后果非常恶劣。许多不能降解的农膜碎片进入土壤后,严重破坏了土壤的物理性质,导致农业减产。目前我国正在不断加强农业用地的环境监测力度,采用多种技术手段积极防治土壤污染。

1.5农村大气污染防治。加大农村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取缔许多非法创办的加工企业,对于扬尘污染和空气质量预警机制逐步完善,对于在农村开办的工业企业加强监督管理,确实保障农村的大气环境更加舒适。现今的农村小池塘,小溪流早就烟消云散了、寥寥无几了,池子里到处都是随意丢弃的各种白色垃圾,池子里面的死水臭气熏天,导致水污染,大气也污染严重受到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农村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2.1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应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政府可以在非农忙时期组织关于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方针、法律法规系列的宣讲和教育,并针对环境污染对农村的长远发展、农作物产量、农产品质量等等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化、科学性的分析和讲解,以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2.2完善农村环保政策体系

现阶段的环境保护政策是基于城市、工业所造成的污染防治而建立而,但因为农村的实际情况与城市存在很大的差异,相关的政策在农村并不适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就意味着在农村建立和完善符合实际条件的农村环保政策体系十分有必要。

首先,从生态补偿机制出发,应通过立法手段、市场手段等,促使受益地区对受损地区等优势地区对劣势地区进行合理的利益补偿。现阶段城市造成的污染在逐渐向农村地区转移,因此城市作为一个整体也应该对农村进行相应的生态补偿,必要时可介入政府行为,以确保补偿的实际操作效果。

然后,从环境政策机制出发,随着我国农村生产生活的逐渐细化,相应的生产行为也随之增加,而想要针对各项生产行为进行严密的监督显然不切实际,因此在环境保护机制上,因由管制性逐渐向引导性转变,通过市场经济手段来引导农民自觉进行环境保护的行为才是趋势。

最后,加强对绿色食品的宣传,在此过程中,政府应该通过对市场消费的积极引导,在促使农民采取环保生产方式的同时,引导大众消费者对农业消费品的自觉监督,从而引导环境政策的有效建立。

2.3合理的城镇化建设

第一,传统形式上的农业模式对以土地为主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负荷,从而导致环境承受力的不合理增加,进而引导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实际上,区域内生态环境承载力十分有限,因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进行合理的空间聚集,这就是所谓的农村向城镇转移,即城镇化建设。这就需要对现有的农村经济结构进行科学调整,促进非农产业的发展,并进一步引导农村人口转移,从根本上环境农产业及人口对土地资源的过分依赖。

第二,城镇化是转移农村产业结构的必然结果,因此非农业化在城镇化建设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基于协作和效益,非农产业的主要发展趋势在于地域聚集,城镇作为各项活动的中心,同时也是非农产业最为合适的聚集地。非农产业通过向城镇集中,不仅可以享受城镇的基础公共设施,还能系统化解决农村环境污染。

基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城镇化建设不仅是缓解现阶段农村生态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同时还是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最佳方式,因此城镇化应得到政府的重视。

3结语

农村环境保护对于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应该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农村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信息传递媒介,加强农民的环保意识,逐步引导农民转变农耕形式,加强科技技术在农业耕作中的应用;要建立农村保护的长效机制,逐步完善监管体系,农村环保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领域共同协调合作的工程,促进多部门协调合作,建立联动机制,落实各级政府制定的环境保护政策,并且鼓励农民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增强农村环境自我保护机制;要加大资金投入,将农村环保纳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中,加大资金投入解决农村的各项突出环境问题。加大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有效的改善农村的各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杨柳.对当前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4)

[2]杨颖.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整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

[3]于龙昌.农村环境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4]张瑞晓.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机制的研究[J].科技风,2014,(13)

[5]张晓芳.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环境意识问题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5.

论文作者:许增贵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2

标签:;  ;  ;  ;  ;  ;  ;  ;  

对当前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论文_许增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