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脑梗死后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病例分析论文_曹家驹1沈素芳2(通讯作者)

老年脑梗死后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病例分析论文_曹家驹1沈素芳2(通讯作者)

曹家驹1沈素芳2(通讯作者)

(1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332000)

(2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332000)

【摘要】目的:加强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意识。方法:密切关注患者病情,经诊断有深静脉血栓立即植入静脉滤器并溶栓治疗,术后华法林预防深静脉血栓。结果:患者住院期间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经溶栓和介入治疗后,患者康复出院。结论:医务工作者要警惕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要早预防早治疗。

【关键词】脑梗死;深静脉血栓;静脉滤器;尿激酶;华法林

【中图分类号】R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7-0203-02

1.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70岁,于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意识不清,倒地不起,呼叫不应,遂由家属急送当地县人民医院就诊,行头颅CT示脑梗死,经过治疗后右侧肢体无力,不能站立,吐字欠清晰,言语混乱,对答不切题,烦躁不安,大小便失禁,于07-03转入我院就诊,行头颅头颅MRI+MRA示(1)胼胝体及双侧额叶、顶叶梗塞。(2)脑白质变性。(3)双侧半卵圆中心多发缺血灶。(4)双侧基底节、半卵圆中心陈旧性腔梗。考虑为多发脑梗死,对症处理后病情有所好转,仍失语,右侧肢体无力,理解力尚可,于07-11日中午出现左下肢水肿,呈进行性加重,行双下肢血管超声:1.左侧股总静脉、股浅静脉、大隐静脉近段、腘静脉血栓形成;2.上述所检双下肢动脉粥样斑块形成,血流信号尚通畅;3.双下肢皮下软组织水肿;4.上述所检右下肢静脉血流信号尚通畅。考虑患者左下肢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嘱左下肢制动,急诊行静脉滤器植入术,手术顺利,术后予尿激酶溶栓。尿激酶为纤维蛋白溶解药,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溶栓药物,通过激活纤溶酶原,使其转化为纤溶酶,进而使血栓溶解。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是肯定的。溶栓疗法的关键是抓住时机,溶栓开始的时间愈早,治疗效果愈好;同时,血栓部位的溶栓药物浓度愈高,疗效也愈好。[1]

2.诊治过程及用药情况

术后第5d左下肢水肿较前减轻,术后第6d双下肢静脉彩超示1.左侧髂外静脉、股总静脉和股浅静脉血栓形成2.左侧腘静脉可见贴边血流信号结合临床考虑血栓部分再通3.所检右下肢静脉血流信号尚通畅。左下肢深静脉彩超示部分血管再通。术后第7d患者左下肢水肿明显消退。术后第8d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华法林钠片口服。服药期间监护患者INR,并控制在2-3之间。根据INR值调整口服华法林钠片的剂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查房过程中,发现患者家属未遵医嘱给予华法林钠片规定的剂量,医生告知患者家属该药相关的注意事项(包括饮食上)及潜在的风险,患者家属经医生的讲解后表示配合医生的治疗。住院期间给予华法林钠片后患者未有牙龈出血及皮肤出血现象。患者于07-29出院,共住院26d,右侧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左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各项指标均好转出院。出院后继续服用华法林钠片,INR控制在2~3之间。

3.讨论

3.1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inlowerlimb,LDVT)是急性脑梗死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常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LDVT不仅影响瘫痪肢体的功能康复。而且容易发生致命性肺栓塞,是导致脑梗死患者病情加重和死亡的重要因素。早期诊断和治疗LDVT是降低脑梗死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2]该患者为脑梗死高龄患者,不能站立、长期卧床,肢体运动明显减少,导致肌肉松弛,下肢的血液由于失去肌肉泵的挤压作用,容易在静脉瓣处瘀滞和形成涡流,导致血栓的形成。

对于有高危因素的脑梗死患者,要常规行双下肢动脉彩超检查。该病例提示我院临床工作者要加强脑梗死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早期预防。

3.2抗凝治疗期间的监护

DVT患者在抗凝或溶栓治疗早期,应严格卧床,以防止栓子脱落造成肺栓塞。必要时放置下腔静脉滤网或滤器,可预防致命性肺栓塞的发生。抗凝期间,严格执行医嘱,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宣传教育,不得随意增减华法林钠的剂量,定期复查凝血功能,INR控制在2.0-3.0,根据INR的值来调整用药剂量。

3.3对患者及家属的教育

告诉患者及家属,在患肢水肿明显减轻后,可适当地活动,增强肌肉的收缩,加速静脉血液回流,防止新的血栓形成。活动应该遵循循序渐进,不可过度,同时避免久站。活动是预防DVT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还应加强翻身叩背,并注意四肢放置功能位,对瘫痪肢体抬高并进行各关节的被动伸曲运动。注意患肢的保暖,不可过热,冬季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温度,以免在缺血状态下增加耗氧量。饮食宜清淡减少食盐的摄入。多食用新鲜的蔬菜、瓜果及黑木耳等降低血液黏稠度食物,适量运动。重视对家属和陪护者的健康教育和功能锻炼指导,教会家属和陪护者配合进行患肢功能锻炼,促进功能恢复,防止DVT的发生。[3]

出院后继续服用华法林钠片,定期监测INR。避免进食较多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绿叶蔬菜、绿茶、动物肝脏等。

总之,临床工作者应加强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意识,做到早预防早治疗。此次成功溶栓及介入治疗,体现了我院多学科合作的力量,大大降低了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参考文献】

[1]丛竹军,黄桂林,李志刚,等.深静脉途径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1):36-37.

[2]麦卫华,王俊峰,刘汉伟,等.急性脑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0例[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2):11-13.

[3]尉晨,倪英.1例脑梗死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79.

论文作者:曹家驹1沈素芳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3

标签:;  ;  ;  ;  ;  ;  ;  ;  

老年脑梗死后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病例分析论文_曹家驹1沈素芳2(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