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及安全性分析论文_胡松勤

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及安全性分析论文_胡松勤

胡松勤

(贵阳医学院附属白云医院 贵州 贵阳550014)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102 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治疗,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体征积分和临床症状积分进行比较,并对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体征评分分别为(9.5±0.5)分和(1.4±0.4)分,临床症状评分分别为(9.3±0.8)分和(1.2±0.3)分,治疗后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轻度局部反应发生率为5.9%。结论:对变应性鼻炎的患者给予粉尘螨滴剂治疗,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而且治疗的安全性好,整个治疗期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粉尘螨滴剂;变应性鼻炎;临床效果;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404-01

变应性鼻炎是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一种,且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治疗以特异性免疫治疗为主,本文就我院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102 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粉尘螨滴剂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102 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符合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诊断标准,且经粉尘螨皮肤点刺试验证实过敏原为尘螨。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合并哮喘的患者;合并鼻息肉的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有长期使用鼻减充血剂情况的患者;经皮肤点刺试验发现有除尘螨外其他变应原,且结果呈++的患者[1]。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其中,男55 例,女47 例,患者的年龄在4 岁到65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1±3.3)岁。病程在0.5 年到13 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1±

1.3)年。经皮肤点刺试验,尘螨变应原结果呈“+”的有14 例,“++”有39 例,“+++”有49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浙江我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治疗(含一分钟后吞服), 按照患者的年龄给予不同的给药方案,年龄<14 岁的患者,分别在治疗初始的前三周作为递增期,分别采用粉尘螨滴剂1 号、2 号和3 号进行治疗,且每周7 天内给药剂量的递进方法是1 滴、2 滴、3 滴、4 滴、6 滴、8 滴、10 滴;从第四周开始,改用粉尘螨滴剂4 号进行维持期的治疗,至治疗结束,每天一次,每次3 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患者年龄≥14 岁,则将初始治疗的前四周作为递增期,分别采用粉尘螨滴剂1 号、2 号、3 号和4 号进行治疗,每周给药剂量的递增方法同上。 5 号作为维持期治疗, 2 滴 /次, 直至疗程结束。从第四周开始,改用粉尘螨滴剂5 号进行维持期的治疗,至治疗结束。

治疗期内,患者如果出现严重的局部不良反应或者全身性不良反应,则可以根据说明书的要求对给药剂量进行灵活调整。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可在治疗前两周给予口服抗组胺药,并于治疗前12 周给予糖皮质激素经鼻辅助治疗。患者的治疗时间≥25周,且随访时间≥1 年。

1.3 观察指标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体征积分和临床症状积分进行比较,并对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

其中临床体征和症状的评分采用兰州会议标准(2004 年)[2]进行评价。

临床体征评分:下鼻甲有轻度肿胀情况,但可见鼻中隔和中鼻甲记1 分;下鼻甲与鼻中隔紧贴在一起,与鼻底间可见小缝隙记2分;下鼻甲和鼻中隔、鼻底等均紧贴,且中鼻甲黏膜处可见息肉样变或已形成息肉记3 分。

临床症状评分:鼻痒偶有发生、有意识吸气时自感鼻堵、连续打喷嚏的数量在3 个到5 个之间、擤鼻次数少于5 次记1 分;鼻内有可忍受的蚁行感、间歇性鼻堵、连续打喷嚏的数量在6 个到10 个之间、擤鼻次数多于5 次但少于10 次记2 分;鼻内有无法忍受的蚁行感、经常性持续性鼻堵、连续打喷嚏的数量在10 以上、擤鼻次数多于10 次记3 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体征评分分别为(9.5±0.5)分和(1.4±0.4)分,临床症状评分分别为(9.3±0.8)分和(1.2±0.3)分,治疗后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治疗期间,6 例患者有瘙痒、干燥、舌下肿胀等轻度局部反应,可不经处理,自行消失,无一例患者出现严重全身不良反应。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属于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虽然其并不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但是长期反复的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等症状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还会增加鼻窦炎、支气管哮喘以及中耳炎等疾病的发病风险。变应性鼻炎的诱发因素较多,尘螨就是重要的过敏原之一,特别是在空气潮湿、温暖,尘螨有适宜生存环境的地区,尘螨导致的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大大升高。因而,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尘螨滴鼻剂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可见治疗后患者的临床体征和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将特异性的变应原置于舌下,可经由朗格罕样树突细胞被口腔黏膜捕获,并表达IgE 受体,这些受体具有很高的亲和力,并产生IL-10 、TGF,诱导免疫耐受。另一方面,口腔中完整的基底膜也可以实现将变应原阻隔在黏膜下组织或血液中的炎症细胞之外,安全性良好,本文102 例患者治疗期间也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是理想的治疗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扬,詹水涌,张映国.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8):1-3.

[2] 崔榕,范敏,袁洛花,等.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3,6(1C):51-53.

通讯作者:

龚正鹏,男,1965 年8 月8 号出生,贵州,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头颈外科学。

论文作者:胡松勤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5

标签:;  ;  ;  ;  ;  ;  ;  ;  

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及安全性分析论文_胡松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