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_舒花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_舒花

(重庆市綦江区盖石学校)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教学实践证明:物理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认识物理规律、形成物理概念、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中学理科教学的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指教学中的演示实验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性实验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包括自制教具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演示实验;探索性实验;自制教具;创新能力;培养

一、在演示实验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演示实验是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专研教材,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系列化的演示性实验,并把实验内容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使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物理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

(一)设计一个改变液体密度观察物体物体沉浮现象的实现

实验操作:用1.25L的饮料瓶一个,去瓶口,用小玻璃瓶做成浮体,将它放入500ML的饱和食盐水,调节浮体内水量的多少,使浮体刚好浮在盐水中,然后加水(并用搅拌器)直至浮体下沉。根据此现象可以说明:浮力等于重力,物理悬浮;浮力小于重力,物体下沉。

(二)演示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的实验。

实验操作: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少许的酒精或乙醚由于酒精或乙醚容易蒸发,酒精或乙醚的上方有水蒸气。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击时,观察瓶内的变化。当瓶塞跳击时,瓶内应出现白雾。根据此现象可以说明: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会减少,温度会降低。

二、在探索性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探索性实验作为物理实验的一种形式,探索性实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物理实验研究方法的训练,让学生接触探索、发明、发现的过程和方法,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造欲望,发展学生理性的、批判的思想方法。探索性实验的要求实验现象直观,鲜明,有利于揭示实验的本质。课堂内的探究活动主要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与学生一起精心设计探究方案,指导学生在课堂内按设计的计划进行。课堂探究内容的选择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内容应是物理课程的核心知识,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具有重要的价值;②内容的难度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③内容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有驱动力。

(一)“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实验

实验操作: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根据电路图让学生分组连接实物图,然后把所读出的实验数据填入表格,再进行实验数据处理,最后得出实验结论,探究性实验,观察清晰,新鲜生动,效果明显,提高了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且使学生对物理学习有着长期的动力,增加了学生对实验及结论的可信度。在探究过程中,成功者从中获得喜悦,从而激发其创新的兴趣和激情,失败者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从而激发其认真思考、勇于创新,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以学生学会求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探究 “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实验

实验操作:用塑料袋、饮料瓶等简单的实验材料,让学生自已设计实验证明液体的内部存在压强、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学生参与整个探究的过程,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进行探究实验,在实验探究中获得知识,在亲自参与探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实践创新的能力。由于实验是学生主动参与设计的,设计目的明确,实验后学生无论是对实验所揭示的结论还是实验的设计思想均留下了深刻认识,甚至终身难忘。

让学生去设计问题,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在自制教具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自制教具其实也是一种设计性实验,是一种水平较高,综合性较强,对素质要求较高的实验类型。它主要是按照原理从多角度,多侧面地设计多种实验方法或方案。又根据实验方案科学地编写实验步骤,以实验的要求,自行选用合适的仪器,并创造性地使用器材。对实验原理、实验装置进行综合的分析并对实验加以改进。所有环节的完成都需要学生充分地调动创造性思维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自制教具需要设计新颖,构思巧妙,制作简单,而且需要环保性,绿色性,趣味性和艺术性较强。

(一)初中物理的“浮力产生的原因”。

实验操作:把水倒入筒内,开始时,水在筒的上层,木块不浮起,这时木块只受到水向下的压力。当水从漏水孔流入下层,到下层水刚满时,木块立即浮起。说明木块下表面受到了水的压力,且大于木块上表面的压力,合力向上,使木块浮起。为了实验操作时教具美观,实验现象明显,其中器材选用也要讲究。(有机玻璃筒:高以40cm,内直径以16cm为宜。塑料薄板:不透明且有颜色,厚度、边长适宜,中间挖有孔,周围挖几个漏水小孔,用胶把塑料板固定在距离底1/3筒高处。方木块:用密度较小的木头制成,六面要平,边长适宜。排气管:细玻璃管(或塑料管)内径适宜,下端固定在塑料板上,与下层相通,上端与管口齐平。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就会遇到许多书本中所没有的问题,他们就会想尽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饮料瓶的妙用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实验操作:取一空饮料瓶灌满水后拧紧平盖,然后用酒精灯加热一钢针。轻轻的在饮料瓶下部侧壁烫一细孔(注意烫孔时不要用力挤按饮料瓶)。当扎完小孔后会发现并没有水流出,在第一个孔的相同高度处,任意位置再烫一个细孔后发现依然没有水流出来。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的结果,并且证明了大气压是各个方向都存在的,与液体压强特点形成对比。之后在前两个细孔的上方再烫一细孔后,发现下面的细孔向外流水,而上面的细孔不向外流水,并且有空气从此处进入饮料瓶内上方。如果拧开饮料瓶的瓶盖会发现三孔都会流水。且小孔位置越靠近瓶底,水柱喷的越远。又把同一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联系起来,有利于形成前后知识的结构体系。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既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索”的,同时不断加强实验教学的改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培养学生能力的重点,发扬学生的创新精神,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以上只是本人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初步尝试,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候建平 新课改下如何改进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J]物理实验与仪器

[2]廖伯琴 何润伟 物理(8年级)[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张希博 贫困地区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实验教学与仪器

论文作者:舒花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_舒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