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育促进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成长效果分析论文

家校合育促进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成长效果分析论文

家校合育促进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成长效果分析

虎艳红

摘 要: 近年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仍然存在,这一问题在农村显得特别突出,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如果没不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又不能做出改进,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不良的问题,为此,留守儿童教育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数据分析我学区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教育中家校合作教育中留守儿童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 家校教育;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效果分析

一、 留守儿童教育的新现状

留守儿童产生于劳动力市场的转移,20世纪八十年来,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发达城市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增大,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主要人群,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他们的子女就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留守儿童。近年来,我国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了乡村大发展,但是留守儿童的问题并没有解决,而且出现了新的形态,除了农村留守儿童,还出现了城市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要么在另一个城市打拼,要么在农村努力,而孩子跟随祖父母中的一个在城市读书。总之,留守儿童这个缺乏关爱和家庭教育的群体并没有多大改观。留守儿童有一个共同特点:大部分的留守儿童长期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从小就没有享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甚至有些儿童一年见父母的次数只有一次。这样的状态会导致部分留守儿童各方面都出现了大小不同的问题,常见的有学生对于学习不感兴趣、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差、互动能力弱、心理偏差等等。

二、 家校合育促进留守儿童成长的措施

(一) 教育中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并重

家校合作从字面上看也就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进行合作的模式,在家校合作教育中,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需要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且这两者都需要真正了解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这两种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这两者也无法相互替代。在孩子的教育中,家长与学校要确定出相同的教育立场,并且根据教育立场制订出合作的计划,共同对留守儿童开展教育工作,如果在合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应该及时提出,并且针对问题制订出规范的合作模式。

(二) 学校要主导家校合作并指导家庭教育

通过调查研究一些留守儿童,我们找出传统教育中存在的重点和突出的问题,分析背后的原因,并与家长做好沟通。学校要在家校合作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学校在做好学校教育的同时,应该指导学生监护人做好家庭教育,同时针对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习惯差、不善交际、合作能力低,甚至出现心理偏差等特点,就是要针对这些学生及其特点提出特别的教育措施,关注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并与学生监护人做好沟通和联系,让他们在家庭教育中予以特别的关注和引导。

(三) 教师担负学习辅导任务并补足家庭教育

学校应该指导监护人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教育留守儿童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而教师在教学中对留守儿童的家庭作业应该不再依靠家长的检查和督促,应该由老师亲自督促。近年来我国大多数学校的班级人数在逐年减少。我们认为不光留守儿童作业教师需要亲自督促。而且老师应该做到督促所有的学生完成家庭作业,老师亲自督促学生完成家族家庭作业,不仅能起到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作业,而且还能够帮助老师作业量和作业难度适当的作业,还有助于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另外,学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还应该在教育中担负部分家庭教育的责任,补足家庭教育的不足。

三、 留守儿童家校合育措施实施的效果分析

(一) 改变了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观念

学校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但任何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不可缺少,通过家校合育措施的展开,学校老师和留守儿童监护人都认识到这一点,并且积极评估出家长或者监护人以及社会在家校合作教育中的参与度,从而创造出一融洽和谐的合作氛围。我们还建立了家长与学校的定期沟通制度,提高合作教育的效果。家校合作模式推行以来一些家长纠正了长期存在的一种比较负面的观念,即只有自己孩子做错事,教师才会要求与家长交流,实现了家长及时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并根据这些表现做出家庭教育内容和措施的及时调整,促进家长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促进了留守儿童的教育。

(二) 提升了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与个性品质

教师的专业成长伴随其一生的教育工作,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和具体实际情况,尽快地找出其中的规律,发现其中的特点,做出最佳的教育方式的选择,起到最佳的教育效果。留守儿童是我学区教育中存在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我学区教师在多年的留守儿童家校合育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留守儿童教育经验,面对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学区教师有了更好的应对措施,有效促进了我学区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 提升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

留守儿童的问题是当前比较严重的一个社会问题,留守儿童会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增加,因此这个群体还会不断增大。而留守儿童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到一代农村儿童的健康成长,而家校合作可以有效帮助留守儿童拥有一个快乐健康的成长过程,我们应该重视家校合作在留守儿童问题中的应用,从而达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四) 积累了留守儿童教育经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留守儿童都处于人的各方面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年龄段是非常需要父母的陪同,但是留守儿童正是缺少这一种需求,这也就导致他们的生理以及心理都得不到满足,有的感觉到孤单,性格发生很大的改变,变得非常内向、自卑以及孤僻,这些性格都是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有一些孩子感觉没有父母在身边从而没有安全感,变得比较懦弱以及胆小,也不愿意与同伴沟通交流,还会与同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变得不自信。有留守儿童表示,班级上一些比较调皮的孩子会经常欺负留守儿童,而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受了气也只能自己忍着,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一个任人欺负也不会吭声的受气包;还有一些学生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较差,经过我们家校合作模式措施的实施,我学区学生在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方面有了较大发展,学生变得开朗、友好、积极、阳光,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也有了较大的改观。

四、 总结

针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偏低的问题,要让家长和监护人知晓并懂得大部分的留守儿童的各方面能力与其他孩子都不会有较大的差别,唯一的不同就是他们没有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们对学习都不具有积极性和热情,并且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同时临时监护人也比较繁忙,因此没有人可以时刻督促他们学习,而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自我约束能力都比较差,这就导致他们在课堂上无法集中精神听讲,放学就立刻跑到网吧报道,同时作业也无法按时完成等,这些都是造成他们成绩直线下降的原因。我们的家校合育教育模式告知家长这些原因和情况,并指导家长进行针对性的监督和检查,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教育和约束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理想教育和人生观教育,让留守儿童懂得感恩,懂得努力和欣赏勤劳,激励留守儿童追寻自己的梦想,实现人生的价值,激发他们内心的向上发展和积极学习的动力,学校教育中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做出了特别的关注,并组织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作业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监督,在这过程中,教师和学校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强调学习过程中内在的动力,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思维品质,养成学生主动探索和自我激励的学习品质,通过多年的努力,我们看到,我学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郑万军,赵守新,郑小宝.家校合作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J].课程教育研究,2015(23).

[2]王建霞,张珍珍,冯丽.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和家校合作的思考[J].职业,2008(30).

[3]郑万军.家校合作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手段[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z1).

①该文为甘肃省2018年度“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家校共育的方法和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1049)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虎艳红,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香泉学区。

2.1.3 护肝剂缺五味子的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按护肝剂的制备方法制得除五味子的护肝剂,取1 mL置于PE管中,水浴蒸干,其余操作同“2.1.1”项。

中秋节到了。晚上,月亮爬上了杨柳梢,此时,小两口便双双来到南平房顶上赏月。杨力生带着胡琴,一时兴起,心想:中秋节属于团圆节,借此良宵美景,我何不拉一段曲子让媳妇开开心呢!于是,便盘腿坐在蒲团上,用心调好琴弦,歪着脑袋有滋有味地拉起《小姑贤》选段。他正盼着媳妇夸他拉得好,而恰恰就在这天,杨秋香偏偏就心烦起来,她的脸一下子便拉长了,“快别拉了!拉得压碾声,烦死人!”

(2)回声返回损耗增益值ERLE(Echo Return Loss Enhancement),其值越大表明回声抑制效果越好,定义如下

标签:;  ;  ;  ;  ;  

家校合育促进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成长效果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