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瓶颈”制约促进“阶段性转移”--走出图书印刷行业困境的几点思考_书刊印刷论文

缓解“瓶颈”制约促进“阶段性转移”--走出图书印刷行业困境的几点思考_书刊印刷论文

缓解“瓶颈”制约 促进“阶段性转移”——书刊印刷业走出困境的若干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印刷业论文,阶段性论文,书刊论文,瓶颈论文,困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书刊印刷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产力低水平重复,严重过剩,高新技术投入不足,不能适应书刊印刷高质量、多品种、短周期的要求;一些企业劳动生产率低,经济效益不高。主要原因是:第一,宏观管理体制不顺。作为特种行业,印刷企业实行“两证一照”审批制度,实际上,除书刊印刷企业近几年由新闻出版部门实行定点制度外,其他印刷企业处于行业无人管理的状态。导致总量失控,不仅生产力低水平重复、过剩,而且布局极不合理。第二,书刊印刷业投入机制不健全。书刊印刷企业技术改造资金主要靠企业向银行贷款和用自有资金解决。但是,书刊印刷业技术日新月异,企业要不断地投入,实际上书刊印刷企业属微利企业,经济效益一般,很难做得到。一些印刷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书刊印刷企业,冗员多,负担重,根本无力进行技术改造。这就造成生产力特别是硬件水平低下,与出好书,印好书,繁荣出版的要求差距越来越大。第三,一些书刊印刷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少数印刷企业虽然设备先进,但不注重职工的培训,人员素质跟不上,设备不能达产达标达效;各项管理标准定额指标水平落后,达不到国家和新闻出版署颁布的标准;有些书刊印刷企业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产品质量差、周期长。

当前,新闻出版业正由规模数量增长向优质高效转移,书刊印刷质量上不去,效益提不高,书刊印刷业就会成为新闻出版业阶段性转移的“瓶颈”。解决书刊印刷企业存在的问题,促使书刊印刷业走出困境,要采取综合治理,要下“重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努力,要有一些新的思路。

第一,理顺宏观管理体制,将印刷业纳入新闻出版业,由新闻出版部门实施行业管理。

书刊印刷业是新闻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在长期的打击非法出版活动。1992年,新闻出版部门对书刊印刷企业实行定点制度,在强化行政管理的同时,又通过经济手段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使书刊印刷定点企业在印刷行业无序膨涨发展状态中能够比较守规矩。这不能不归功于这些措施,这也为新闻出版部门对印刷业实施全面的行业管理创造了条件。

当前,需要对现有的书刊印刷企业进行整治,严格标准,由新闻出版部门重新核准登记,并对书刊印刷企业今后的发展提出引导和鼓励政策,加强管理,实行总量控制,使书刊印刷能力与出版业的实际需要相适应,避免低水平重复投资建设。对那些没有取得书刊印刷许可证、不具备条件的印刷企业,严禁安排书刊印刷业务,一经发现违规行为,从严惩处有关责任人和单位,加大宏观管理力度。

印刷业纳入新闻出版业由新闻出版部门实施行业管理,有利于新闻出版部门根据出版业发展总的态势调整书刊印刷业的生产力布局,有利于争取国家对书刊印刷企业实行必要的优惠政策,有利于加强管理,促进企业提高质量,缩短周期,增进效益,有利于支持国有大中型书刊印刷企业向质量效益型转移。因此,理顺宏观管理体制,是帮助书刊印刷业走出困境的、能够收到较好成效的重要举措。

第二,建立书刊印刷技术改造基金。

书刊印刷企业技改工作怎么搞?是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实践证明,谁有高新技术,谁就有市场,有生存、发展的能力。否则,是“死”路一条。但是,如举债搞技改,等于不景气的企业身上又套了一根沉重的链索,搞不好也会使企业陷入困境。这就需要宏观管理部门提出必要对策。

当前,迫切需要建立国家和省级书刊印刷技术改造基金。国家和省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应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争取国家允许利用国家对宣传文化企业实行优惠经济政策的时机,在国家和地方财税部门返还新闻出版系统企业税收中,拿出一部分资金,同时进一步争取各级财政的必要支持,形成技改基金,统筹安排,集中使用。

第三,推动书刊印刷核心企业的形成。

目前,书刊印刷企业的面比较宽,微观情况差异很大。因此,解决书刊印刷业存在的问题,应从整体上把握。作为宏观管理部门,要采取行政的、经济的等手段,大力调整生产力结构,推动资产重组,形成本地区—或几个新的书刊印刷核心企业。通过对书刊印刷核心企业的有效调控,实现加强对印刷行业管理的目的。

抓住一批书刊印刷核心企业,对于新闻出版部门来讲,还可以抓住大宗书刊产品印刷的主动权。通过对书刊印刷核心企业的监控,则可以比较好地把握书刊印刷中的质量、周期,始终把握住生产的主动权。只要认真总结一些地方在这方面成功的经验和不成功的教训,就不难看出形成书刊印刷核心企业对于新闻出版部门的重要作用。

第四,对书刊印刷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

当前,要加快对书刊印刷企业股份制试点步伐。要认真选择好试点企业,一开始就要高起点,高要求,做到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使试点工作有指导性。在做这项工作中,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地位;必须坚持服从国家和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必须坚持“两权分离”的根本原则。在融资方面,要适当开大一点口子,更多地允许社会资金包括外资投入到书刊印刷企业中。特别要鼓励新闻出版系统中的出版、发行单位,向书刊印刷业的投入,制定一些这方面的优惠政策,使编辑、印刷、发行,不仅在生产过程中有密切的联系,而且让这些各自独立的单位在资产上有纽带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使“不可分割”具有更深层次上的涵义。

实行股份制改造还应注意为企业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创造条件。要减轻企业负担,妥善安置富余人员,解决好失业人员的生活保证等一系列问题,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保障机制。同时,尤其要建立以质量、周期为核心的价格机制,质量好、周期短、价格优,以此为主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引导企业面向市场,真正让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第五,转机建制,强化书刊印刷企业经营管理。

为了提高书刊印刷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必须加强书刊印刷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工作力度,加快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责、权、利相统一的经营机制。不断强化和完善决策管理、人才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周期管理,不断提高人的素质,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经济效益。

标签:;  ;  ;  

缓解“瓶颈”制约促进“阶段性转移”--走出图书印刷行业困境的几点思考_书刊印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