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图书馆学的新变化_图书馆论文

论图书馆学的新变化_图书馆论文

试论图书馆学的新变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学论文,试论论文,新变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传统图书馆学中包括图书馆学基础、藏书建设、图书分类、文献编目、主题法、文献检索与读者工作七大部分,传统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重在研究图书馆发展史、学说史及图书馆工作的基本方法,它解决了图书馆在收藏印刷型文献为主的条件下如何发展直至定型为现代图书馆的问题。但是随着技术与手段的革新,特别是今后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图书馆学的基础理论应把研究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及图书馆的发展作为一个新重点,给日益蓬勃发展的图书馆网络提供理论指导。因此,研究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图书馆采访、编目、流通、管理等的不同模式,以适应各馆的需要,满足所有读者的需求是未来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深化与发展。

在此,本文拟就未来图书馆的基本概念、文献资源建设、文献编目、主题标引、参考咨询、读者工作及图书馆应用技术等方面将要发生的新变化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确定“多媒体图书馆”为未来图书馆的概念

发达国家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始于20世纪50年代,完成于70年代,而我国则从80年代末起步,90年代发展较快,21世纪头十年可基本完成,因此我国图书馆自动化从一开始就是引进外国的技术与理论作基础,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发展起来的,目前未来图书馆学的新定义、新名词、新术语也来自国外,关于未来图书馆的概念,总起来有以下几种提法:电子图书馆(electronic library),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虚拟图书馆(virtual library), 这三种是使用最多也普遍为大家所接受的提法, 此外也有称之为无墙图书馆(librarywithoutwalls)、多元媒体图书馆(polymedia library )、 多媒体图书馆(multimedia library)、虚拟实在图书馆(virtual reality library)、全球图书馆(global library)等。

本文认为,电子图书馆的提法是从图书馆利用了电子化的技术手段来定义的;虚拟图书馆与无墙图书馆的概念更多地体现了图书馆的外部形态;数字图书馆的提法则否认了图书馆的传统形态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存在的事实,有失偏颇。传统意义上图书馆的概念是从图书馆所收藏的内容即“图书”这一角度来定义的,未来图书馆的概念也遵从这一传统原则称为多媒体图书馆(multimedia library)比较合适,多媒体图书馆从未来图书馆馆藏多样化的实质出发,准确提示图书馆在新技术条件下所收藏的文献载体形态发生变化。

馆藏资源的多样化应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印刷型文献仍是图书馆的最主要馆藏资源。因为传统图书馆及其馆藏资源是未来图书馆形成的基础,图书馆自动化的道路不管采用的系统多么不同,但都是从回溯建库、对现行资源进行计算机管理开始的,自动化服务只是使原有馆藏资源更加方便、快捷、有效地提供给读者使用。第二,电子出版物以它的特有优势将得到超速发展,并在馆藏资源中所占的比重将不断增大。多媒体文献主要包括现有的磁盘、光盘与网上在线资源,及未来的特殊存储介质,能提供图像、文字、声音、及综合的动态、多维界面是发展的重点。

二 文献资源建设将以合作协调、资源共享作为指导思想,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

传统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由于通讯与传递条件的限制,强调从本馆的特色出发力求小而全,满足各自读者的需要,但是随着出版物的膨胀,书刊价格上涨,收藏率下降,各馆求全已不可能,未来的文献资源建设必须加强对全国的文献采购、资源共享、计算机联网等统一管理,合理布署的研究,以缓解人力、物力资源闲置、重复浪费,与严重缺乏的矛盾。文献的分工收藏、合作协调与资源共享的方针应以具有法律效应的“采访条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为此目的,1999年1月, 由北京图书馆召集,全国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党校图书馆、国家行政机关图书馆以及情报信息院(所)等系统122 家单位在北京召开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作会议,中心内容是商讨建立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络,签署了《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倡议书》和《全国图书馆馆际互借公约》,倡议建立以国家级文献信息资源网络为主导,地区级文献信息资源网络为基础的全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内容包括:建立各具特色的馆藏体系,各协作单位按学科专业、文献类型、出版国别及文献语种,实行分工购藏;协调外文书刊文献的订购,以使外文文献既能多品种,又能少复本,避免资金浪费,开展全国性与区域性的书刊文献上网联合编目,合作开发数字化资源,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服务,加强并完善馆际互借;扩大业务交流和培训,建立网络协调机构在北京设立全国中心,在各大区设立分中心。《公约》在规范馆际互借工作,发展互借业务方面作了许多规定,可以说,会议给各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提供了业务理论与实践指导。

由于电子文献的日益增多,文献资源建设还应加强对电子出版物入藏原则的研究。

三 文献分类编目将以联机联合编目为主,实现目录的标准化,为资源共享创造条件

传统图书馆学中的核心部分是图书分类学与目录学,分类与编目工作是各图书馆的必要与关键性的文献整序工作。未来图书馆中,联机联合编目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世界图书馆信息系统发展就是越来越多的国家使用地域性自动化图书馆系统,在联机联合编目中,分类与编目将合二为一,只需简单地调用编目中心的数据,自动打印就能实现。目前世界最大的联合编目中心OCLC的数据库已有1900万条记录,反映分布于世界各地9000多个图书馆的3 亿册藏书,各成员馆低费使用中心的编目数据,命中率在90%以上。随着检索环境的不断扩大,联合编目的优势日益显著,据估计我国几千所图书馆如实行联合编目, 可节省人力4万人,仅每年的工资费用就将近4亿元人民币。

联合编目的优势还表现在分类法可根据需要随时得到修订和完善,传统分类法由于印刷与排版的不便,一般每十年左右才能修订一次,错误之处得不到及时改正,同时新科学与新技术也不能及时反映。网络条件下图书分类法以电子形式出版,它作为每一个图书馆分类人员分类工具的传统功能将减弱,而作为读者检索文献资料的检索工具的功能却得到增强。图书分类法作为读者熟悉馆藏分类体系的工具可在书目检索子系统中以特定帮助的形式出现,提供分类号、类名、主题等多种检索途径,分类法修订委员会可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随时在线增删分类法的结构与内容,保证分类法的准确性与时效性。

数据的标准化与统一性是资源共享的前提条件。目前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分类体系的统一,现在我国各图书馆分别采用中图法、科图法与人大法三种不同的分类体系,三种体系在类目设置、类号编制、详简程序上各不相同,给数据互换带来了障碍,因此我国图书馆界制定统一的分类法已迫在眉睫;其次是编目数据的标准化。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国家图书馆地处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周围各类型大学与科研院所齐备,又有呈缴本制度保证其文献来源,拥有丰富的外文馆藏,理应成为全国的联机联合编目中心,并置于图书——信息系统的管辖之下,建立大型的商业数据库,成为国家图书馆网的基石。

四 主题标引自动化、标准化,与编目合二为一

传统图书馆学中主题法作为一门学科虽然有较完备的理论体系,作为主题标引工具的《汉语主题词表》编制也很完善,但在手工条件下,各馆在编制图书目录时一般都没有主题目录,因此主题标引是实践远远落后于理论,自动化条件下计算机的高存储量与高检索功能已迅速缩小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如印刷型的《全国报刊索引》自创刊起一直没有提供主题索引,但电子版的《中文社科报刊篇名数据库》与《全国中文科技期刊篇名数据库》以及清华的《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等目前提供的所有书目、索引、文摘或全文数据库都提供了主题检索途径。在使用这些数据库的过程中,主题途径成为使用最多的检索方式。联合编目方式下,图书的主题索引,甚至内容分析索引将由书目中心连同分编数据一起统一提供。

五 图书馆学与情报学融为一体

计算机与通讯技术在图书馆学中的应用体现出来的优势在检索系统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与深刻,各种大型的书目、索引、文摘、百科全书、年鉴、手册及名录等几乎已全部或正在实现电子化,如国外的SCI、 EI、CA,百科全书的EA、EB和LC馆藏目录,国内的《全国报刊索引》、《人大复印资料》系统及中国国家书目,中国大百科全书等。由于计算机检索具有高容量、多入口、范围广、速度快、组配灵活、打印方便等特点,因此未来的检索服务除一些特殊领域外将全部在网上实现。

参考咨询的核心是训练读者,提供信息,帮助读者进入书目、索引、情报数据库等广阔的情报源以及通过馆际互借等合作方式使读者得以利用馆外和网上信息资源。书目工作,定题情报服务,专题服务和资料积累因扫除了手工编制与印刷排版的障碍,只需从网上下载或打印,因此参考咨询工作的内容将得到拓展,教育功能大大增强,各馆参考咨询工作不仅针对各自的读者需求特点提供检索与咨询服务,还将面向全社会实行全面服务。

图书馆学与情报学融为一体,形成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即信息管理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各校图书馆学系都陆续改为信息管理系、信息工程系,并对学科专业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图书与情报大融合的需求

六 读者与文献的关系更为方便、直接

参考咨询工作成为图书馆工作的重点意味着读者成为图书馆工作的中心,自动化系统表现在图书流通上的优势就是它使各馆都基本实现了开架管理,在读者→索书单→管理员→书四个环节中消除了中间2 个环节,使读者直接与图书见面,既减少了管理员的工作量,又极大地方便了读者。

图书馆网络化使图书馆连成整体的同时也使读者连成一个整体,1995年美国NII,IITA 数字式图书馆研讨会指出“数字式图书馆应涵盖许多个资源库,这些资源库分散在不同地区,分别管理且采用不同的技术,然而对用户而言,它应是一个无缝的虚拟库”。网络环境下任何网上读者面对的都是整个图书馆网,任何一个网上的图书馆或资源库面对的也是整个的读者群,这就打破了不同的图书馆面对不同的读者群的界限,“图书馆服务也突破了本馆的局限,能够紧紧围绕用户的需要通过网络来动态地构建新的信息系统,打破了传统图书馆及其藏书的物理疆界,使图书馆成为能够在网络上灵活方便地搜寻、选择、联结信息资源的动态信息系统。”(刘兹恒《试论虚拟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关系》,《图书情报工作》1997.4)。 赵成山在《中国图书馆学报》1996年第4期中提出了构建以读者为核心的图书馆学的设想。

远程文献提供服务的开展,扩大了读者选择文献的范围,提高了读者索取文献的满足率,读者可通过电子文本、印刷本、图像、声音等多种方式更为方便直接地获取文献。

七 图书馆应用技术学成为图书馆学中的新兴学科

技术上大量采用现代科技成果,这是世界图书馆信息系统发展的基本趋势,已经发生的图书馆电子化的这场革命正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远程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并应用到图书馆中的结果,计算机技术导致了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技术使图书馆走向大联合,远程通讯技术使文献的利用范围扩大,打破了地区甚至国家之间的界限,同时使知识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光电等载体技术改变了文献的记载形式,降低了成本,同时也将改变人们的视觉阅读习惯与心理习惯。过去图书馆应用技术大多是被动的应用,缺少主动的开发,图书馆学界应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根据自己学科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主动研究与开发各种适应本行业的实用技术,优化图书馆网络,加快传播与普及科学文化知识。

标签:;  ;  ;  ;  

论图书馆学的新变化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