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论文_施强

分析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论文_施强

南通清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南通 226001

摘要:针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做了简单的论述,提出了管理策略,共享给相关人员参考。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实际来说,要结合建筑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管控方法。装配式建筑不同于传统的建筑形式,改变了生产现场的作业模式,当前采取的管理模式存在着不足,受到施工准备和管理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难以保证管理效益,因此需要加以完善和优化。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其具有较强的应用优势,比如减少建材消耗等,通过生产现场安装作业,节省了很多工序,比如脚手架等,因此被广泛的应用。由于装配式建筑模式发展的时间很短,部分工程缺少经验,在管理方面呈现薄弱点,因此若想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深度分析此课题,提出有效的管控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1 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分析

从推广建设的装配式建筑实际来说,其具有以下优势:1)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采取预制的方式,完成建筑大部分构件生产工作,通过现场组装便能够完成相应的施工,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2)克服了传统建筑高能耗和高污染等缺陷,达到了绿色施工作业的要求,推动建筑行业朝向绿色化方向发展。除此之外,实现对资源的节约,包括土地资源和林木资源等,实现了部分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带动着建筑持续化发展。3)工程建设效益好。从建筑的生产方式来说,采取工厂预制和现场组装的方式,减少了施工作业的出错率,有力保障了建筑生产的质量,带动着建筑的发展。不仅保证了建筑的质量,同时实现了对成本的控制,工程建设效益比较好。

2 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2.1 施工准备因素

开展装配式建筑施工作业,施工准备是否完整,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基于此,要做好施工准备工作。根据装配式建筑施工作业的特点和要求,分析可能会产生的问题,制定完善的工程规划方案,保证构配件堆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保证后期施工作业的质量和效益。除此之外,高效组织人力资源和机械设备资源等,全面落实质量管理工作,保证装配式建筑施工作业有序开展。

2.2 管理人员因素

从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层面来说,主要由工程管理人员负责,因此管理者的业务素养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管理工作开展的效果和效益。目前来说,很多工程管理工作人员缺少对装配式建筑的全面认识,在管理工作中采取传统管理手段,因为管理方法以及技术水平不高,所以难以获得不错的管理效果,影响着工程效益。

2.3 管理协同

装配式建筑在技术水平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同时对组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工程管理实践中加大协同,进而保障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从建筑工程实际来说,要围绕质量水平和设计方针等方面入手,做好相应的协调。除此之外,若想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还必须要加强和监管方以及业主方面的沟通协调。然而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实际缺少有效的协调,影响着相关工作的落实,进而没有达到质量管理要求。

3 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策略总结

3.1 制定针对性规范体系

推行的装配式建筑,其属于新型建筑形式,需要制定针对性规范体系,积极完善和优化建筑标准,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从当前的发展实际来说,预制装配式构件的设计和生产以及施工等,已经日益完善。随着建筑的发展以及各类技术的融合,未来能够实现一体化设计[1]。

3.2 加大质量影响因素的控制力度

从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角度来说,若想保证管理工作开展的效益和效果,必须要注重加大影响因素的控制。在管理实践中采取以下措施:1)人员因素。装配式建筑质量的把控,操作人员因素为重点控制对象。若操作人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则会影响着施工方案的落实效果,影响着施工操作和工艺流程等,甚至很容易引发安全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生产预制构件时,若构件尺寸大小和保护层厚度以及平面度不同,管理人员通过检验没有发现,那么将会威胁着建筑的质量,影响着施工效益。2)机械设备。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紧紧围绕机械设备因素出发,做好全面的把控。从预制构件的生产角度来说,因为生产机械的维护以及保养不到位,很容易使得构件产生间隙,降低建筑构件的牢固性,影响着建筑整体的稳定性。现场需根据预制构件深化设计,最大单件构件重量及平面布置等,确定起重吊装机械类型及布置位置,以及按总平布置方案划出现场构件堆放专用场地等。3)加大原料的管理。从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实际来说,若想实现对质量的有效把控,必须要加大原料的管理,合理优化调整材料的配合比,保证构件整体质量。因为构件的生产质量以及工艺运用效果等,其对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以及稳定性影响较大,因此要做好严格把控。在开展施工作业前,要对使用的原材料,进行质量的检查以及验收,极大程度上保证作业的质量。除此之外,加大对作业现场环境的管控,减少对材料质量的影响,保证其能够达到标准[2]。根据现场实际进度,提前与构件生产企业落实,包括预制构件进场时间,装车顺序,场内堆放等事宜,尽可能的减少二次吊运,可有效减少在构件吊装过程中的质量风险及安全风险。

3.3 引入BIM技术辅助管理

从当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前沿来说,BIM技术的应用比较广泛,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应用BIM技术辅助工程设计工作的开展,能够实现对设计方案的有效优化,经过三维碰撞模拟分析以及施工动态化模拟等,可发现装配式结构设计的不合理问题,进而优化设计方案。除此之外,能够为构件的生产提供三维图纸,保证产品生产的质量。在工程管理工作中引入BIM技术,辅助技术交底和现场平面布置等工作的开展,除了能够保证技术和生产开展的质量外,还能够减少资源浪费,有着极大的优势。除此之外,利用BIM技术,发挥软件的功能作用,能够实现对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检验,保证检验工作到位,进而全面排查施工质量问题,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目前来说,此项技术的应用还不够广泛,功能作用尚未有效发挥,还需要管理工作人员能够积极转变管理理念,积极推广应用此技术,辅助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增加工程管理效益[3]。

3.4 加强预制构件安装的把控

从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作业角度来说,若想实现质量目标,必须要注重加大构件安装环节的质量把控。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加大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能够掌握构件安装和固定等的操作要点,做好技术应用质量的把控。组织技术人员指导施工作业,保证构件安装作业的质量。2)组建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完善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组织结构,实现对构件安装作业全过程的质量把控。3)督促安装作业人员严格按照安装规范和流程,做好安装工作,把控作业的质量。组织质量检查人员,做好构件外观和尺寸等的检查,实现对质量的强有力把控。

3.5 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增强协调管理度

针对当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协调度不够问题,要积极转变工作理念,创新管理方式方法。在具体实践中引入信息化技术,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信息的沟通以及部门的交流,及时掌握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明确管理问题,增强协调管理程度[4]。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较多,若想实现有力把控,要采取针对性策略。文中结合具体实践,提出了以下策略:引入BIM技术辅助管理;加强预制构件安装的把控;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增强协调管理度。

参考文献:

[1]翟占伟.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31):103.

[2]丁国梁.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28):11-12.

[3]王文胜.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33):146-147.

[4]刘阳.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8):127.

论文作者:施强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分析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论文_施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