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融入德育教育的途径探析论文

国学经典融入德育教育的途径探析论文

国学经典融入德育教育的途径探析

□ 李国存

摘 要: 国学经典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现阶段学校德育工作现实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国学经典教学特点,明确新时代发展对人才培育德育工作的要求,分析如何在德育中融入国学经典,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国学经典;德育;学校;途径

了解当前学校德育教学工作情况可知,素质教育一直都是教育关注的重难点。素质教育这一理念通常被认为起源于西方,但其实在东方早就有类似理论,且内容更加深刻和完善,那就是国学思想。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历史文化传承至今不仅有蕴藏深厚文化内涵的哲学思想,还具有传统道德教育的精髓,对于日益革新的市场环境而言,这有助于引导人们追求更为高尚的灵魂和精神。学校作为培育社会发展所需优秀人才的重要平台,为了满足复合型人才的应用需求,必须要在德育中科学融入国学经典,以此强化他们专业技能,引导他们构建正确的思维意识,进而充分展现国学思想的育人作用。笔者对国学经典融入德育的途径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以下有益经验和成功做法。

一、国学经典中的德育资源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民族诚信友爱、温文尔雅的优雅人格,还为每个中国人操身行世提供了根本,更成为我国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以《论语》为例,作为我国古代一部十分重要的经典文学,《论语》包含了立身处世、为学从政等多方面的人生经验和智慧,更将教育、伦理及道德等融为一体,提出了大量做人的原则和格言,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等。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传承上千年的优秀著作,如《道德经》《弟子规》《千字文》《增广贤文》等,都是具有丰富德育素材的国学经典内容。通过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科学推广,不但可以让学生全面掌握古人教育总结的经验,而且有助于他们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喜爱、构建优秀的思想品质。[1]

二、在德育中融合国学经典的意义

1.优化学生的道德修养。国学经典在推广“先做人,后学艺”德育教学理念的同时,提出德育比礼乐射御书数的教育价值更高。因此,在德育中要全面推广国学经典,帮助学生在课上课下了解优良的传统美德,这不仅能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还能为学生构建正确价值观、世界观及社会观奠定基础。由此可知,在德育中融合国学经典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措施。

2.构建良好的成长习惯。学生从成长初期就在接受国学经典文学的熏陶,这可以在他们内心深处埋下种子,并在时间的推移下,逐渐影响他们的一言一行。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开始追求精神食粮。在网络文化肆意渗透的环境下,学生受大量“流行文化”的影响,不管是思想意识还是文化素养都产生了“脱水”现象,形成了很多不良行为,如懒惰、不思进取等。通过科学国学经典教育,学生能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更健康成长。

弹性模量和硬度是材料的两个重要参数,本文实验结果和前人对各种材料的分析表明,弹性模量随着硬度的增大呈非线性增加。2004年Bao等人给出了弹性模量和硬度之间的关其中Rs为能力耗散系数;Bao认为材料的弹性模量与硬度之间存在非线性增加的关系,弹性模量随材料的能量耗散而发生变化。对于弹性模量相近的材料,硬度越低,在接触或挤压过程中局部能量耗散就越大,应力波传播距离小,不容易引起整体破坏,或者说材料具有脆性低,断裂阻力高的特点。

3.符合学生认知心理发展需求。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从幼儿时期开始接收父母、学校及社会等多方面的教学引导,这影响了他们未来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向。因此,及早让他们了解和学习优秀的国学经典,不仅能构建良好的学习和成长观念,而且可以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为他们成长中的高远见识和优雅人格奠定基础。同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生活经验越发丰富,这有助于他们探索经典文学,并从中获取更多优秀思想品质,使其一生受益。

三、国学经典融入德育的途径分析

2.结合诵读国学经典,加强心理教育。通过整合实践教学工作可知,大部分国学经典诵读内容都是由多个故事构成的。以《三字经》为例,它不仅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遗留下的优质文化内容,还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人文主义精神。学生在阅读理解中既可以从中获取大量基础知识,又可以感受到国学经典的心理教育优势。如学生在成长中会遇到生活、学习及为人处世等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阅读不同故事主人公的处理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掌握更为完善的问题解决方法,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因此,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趣味性的国学经典故事,促使他们自主寻找相关资料,这有助于加强国学经典在德育中的作用。在新课改背景下,做好德育工作,充分展现国学经典的应用优势,需要教师坚持组织学生多在课堂中向其他学生讲述自己掌握的国学经典故事,这样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而且有助于拓展同班学生的视野范围,优化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1.通过阅读国学经典,推广诚信教育。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教育中不仅要强化他们课本基础知识,还要从思想意识上引导他们构建诚信意识。如《论语》中“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表示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现阶段,教师经常发现学生在成长和学习中存在严重的诚信问题,如为了一己私欲与朋友闹矛盾,抑或是为了隐瞒事实的真相与其他人撒谎等,这对学生未来成长具有极大的危害。推广《论语》传统文化课程,能让他们在阅读优质国学经典文化的基础上,潜移默化的影响自身思维,并从中构建诚信意识。例如,学校可以有计划地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加入《论语》等课程的教学;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有计划地在班会或固定的时间阅读国学经典,并让学生对阅读的内容进行话题探讨,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等,学生可以针对这些内容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是讲述自己的故事,促使他们在阅读、学习及深化中,将其融入现实生活中。

3.构建国学经典教学环境,实施孝道和感恩教育。学校作为学生德育工作实施的重要平台,优质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改变。因此,教师在结合国学经典实施德育时,必须要科学引用学校的角落、环境等,构建国学经典教学小环境,促使他们在阅读更多国学经典故事的同时,结合校园浓厚的书香氛围,认识国学经典的独特魅力,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学校可以在宣传栏中张贴与“孝道”有关的内容,对学生的言行进行时刻警示,这不但能为他们规范自身行为提供依据,而且有助于学生逐渐形成自觉意识。例如,学校可以借鉴《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等内容,组织学生参与专家名人讲感恩、讲孝敬父母等传统文化大讲堂活动。[2]在活动中让学生思考讨论设计这一主题的原因,如你理解的“感恩”和“孝敬父母”是什么样的、生活中有哪些例子等,让他们带着目的性去倾听和分析,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化国学经典内容,而且可以将其融入现实生活中,从而为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基础。

就技术而言,庄浩认为现在的印刷包装行业并不是很多人误认为的“门槛低”,其确可以称为有一定技术含量的行业,就以最终呈现的印刷包装产品为例,如今很多产品中都蕴含着创新技术的元素,如用手机蓝光才可以映射出文字图案的防伪技术;采用与瓦楞纸性能一样,但更轻便、成本更低的纸张材料,等等。厦门吉宏在技术方面的创新,实则是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而开展的。在庄浩看来,客户的满意是技术创新的目的之所在。

小学生这个年龄段就是对世界充满了很强地好奇心还有求知欲,并且,孩子们带着活泼好动的天性、注意力难以集中等一些性格特征。所以,在进行小学数学授课的过程当中,假若老师选择先进规范的教学措施,便可以调动起孩子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相反,课堂授课死板乏味,孩子们便会难以集中注意力听讲。所以,在进行生活化授课过程当中,老师应该主动创设活泼、和谐的数学课堂气氛,指引孩子们保持良好的心态走进课堂学习里面去。

四、结论

国学经典在德育中的融合,并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任务。国学经典作为我国古代思想家长期探究验证得出的结论,经过了上下五千年的锤炼,蕴含的丰富文化思想内容,需要教师和学生形成自主且长期坚持的学习意识。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各个学校要明确国学经典的重要性,注重整合学生学习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设计德育内容,以此全面展现国学经典教学优势,为学生构建更为优质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何哲慧,余安勤.与经典相遇,探寻教育的另一种可能[J].上海教育,2017,(Z2):42-43.

[2]陈庆佳.换位思考创建和谐[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7,(3):164-166.

作者简介: 李国存,甘肃省酒泉工贸中等专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德育教学。(甘肃 酒泉 735000)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568(2019)18-0019-02

责任编辑 於 青

标签:;  ;  ;  ;  ;  

国学经典融入德育教育的途径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