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阴法治疗肺炎后期气阴两虚咳嗽30例的临床观察论文_杜伟1,赵文2

(1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级研究生 四川 成都 610000)

(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法治疗肺炎后期气阴两虚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就诊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肺炎后期气阴两虚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在治疗基础治疗上单纯应用西药酮替芬片(睡前1片),右美沙芬糖浆(没次5ml,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养阴中药汤剂辩证论治,均以1周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止咳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3.33%,优于对照组66.67%(P<0.05)。结论:益气养阴法治疗肺炎后期气阴两虚咳嗽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肺炎后期咳嗽;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法

【中图分类号】R25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6-0340-02

肺炎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咯痰或咯血、胸痛,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患者发热、咯痰或咯血、胸痛症状可明显好转,但咳嗽症状可持续一周甚至一月不等。目前治疗肺炎后期咳嗽,西医主要以止咳药物为主(右美沙芬糖浆、酮替芬等)。我科在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汤剂辩证施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治疗

60例患者均为2009年9月~2015年5月期间呼吸科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0~45岁,平均36岁,平均病程2~3周;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8~42岁,平均34岁,平均病程2~3周。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Ⅰ 肺炎的诊断标准制定参照七版《西医内科学》[1](人民卫生出版社):⑴有发热,咳嗽咯痰或咳血,胸痛等临床症状;⑵有肺部湿罗音,呼吸音增强等体征;⑶X片显示肺纹理增粗或CT提示肺部感染⑷实验室检查提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血沉等感染指标明显上升;Ⅱ肺炎后期咳嗽纳入标准:⑴仅有咳嗽,无发热、咯痰或咳血、胸痛等临床症状;⑵无肺部湿罗音,无呼吸音增强等体征;⑶X片、CT提示无异常⑷实验室检查提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血沉等感染指标正常。

1.2.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五版《中医内科学》[2](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咳嗽的辩证标准,辩证为气阴亏虚证。

2.治疗方法

2.1 基础治疗

全部患者每日予雾化吸入硫酸特布他林1ml,静滴100ml+0.5g多索茶碱治疗。

2.2 对照组

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口服右美沙芬糖浆,每次5ml,每日3次;口服酮替芬片,睡前1片。

2.3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自拟益气养阴中药汤剂,方药组成:南沙参15g 麦冬10g 花粉10g 玉竹10g 百合15g 石斛10g 甘草5g 五味子15g 乌梅10g 桔梗5g 生晒参20g,上方加水600ml,煮取300ml,分早、中、晚服用。

两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1周后观察止咳疗效。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3.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制定。

显效:咳嗽消失;好转:咳嗽减轻;无效:咳嗽无明显改变。

3.2 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4.讨论

中医的“咳嗽”是指以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以咳嗽咳痰为主要临床表现。《景岳全书·咳嗽》[4]篇指出咳嗽一证,窃见诸家立论太繁,皆不得其要,多致后人临阵莫知所从,所以治难得救。以余观之,则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中医学认为此病主要病在肺系,与五脏六腑均有一定的关系,主要病机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发为咳嗽。《内经云》:“热则气耗津伤”,本文中所论肺炎后期咳嗽乃内伤咳嗽中“气阴亏虚证”,其主要病因病机为热邪伤肺之气阴,气不足则肺气不宣,津不足则肺失濡润,从而导致肺气上逆。

根据主要病机主要采用益气养阴的治疗方法。方中南沙参、 麦冬、花粉、玉竹、百合、石斛滋养肺阴;五味子、乌梅收敛止咳兼可滋阴;加桔梗宣畅肺气,寓敛中有散之意;阴非气不化,故在大量养阴药中加用生晒参,用量独大,以期气化阴则不滋腻;甘草调和诸药;诸药相合,共奏益气养阴止咳之功。

本组临床观察表明,益气养阴法治疗肺炎后期咳嗽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内科学/陆再英等主编.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2013.11 重印).

[3]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制定.

[4]第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年9月1日).

论文作者:杜伟1,赵文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3

标签:;  ;  ;  ;  ;  ;  ;  ;  

益气养阴法治疗肺炎后期气阴两虚咳嗽30例的临床观察论文_杜伟1,赵文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