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设计、评价-北京市东城区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性的“三部曲”论文

诊断、设计、评价
——北京市东城区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性的“三部曲”

郭鸿 石庆萍 骆汶 _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随着国家与社会的发展,立足新时代,通过新思想、新举措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成为教育的重要命题,也成为教育人的时代担当。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教育指导纲要与意见、地方出台的系列改革举措等为中小学基层实践者提供了基本依循。北京市东城区结合区情、校情,通过一系列举措,探索形成了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性的“三部曲”——诊断、设计、评价,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落到了学校的德育活动与评价中。

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基本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和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等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重申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当下教育工作的基本依循与指引。从党的十八大首次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到近年来“三个培养”根本问题的重申,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被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如何为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中小学教育回应“三个培养”根本问题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使命担当。

1.2.2 观察组 在上述服药基础下,给予患者自拟补肾活血方。方剂成分如下:熟地黄15 g,山茱萸15 g,山药(炒)15 g,茯苓 15 g,薏以仁 12 g,车前草 10 g,续断 12 g,菟丝子 15 g, 杜仲(盐炒)20 g,党参 15 g,玉米须 15 g,生黄芪 20 g,红花 12 g,紫丹参 12 g,白术(炒)20 g,陈皮10 g,白茅根 20 g,川芎(酒炙)8 g。 1 剂/d,分早晚服用。共服用2个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基层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机构和学校要组织力量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研究,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特点和规律,创新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具体来说,要“建立区域、学校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努力形成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学校要认真开展学生的品德评价”。不久前发布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更是明确给出了时间表,“到2022年,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可见,通过多方联动,创新德育工作的新机制与路径,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区域举措

东城区聚焦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如重知识传授轻实践养成,德育工作各学段之间没有形成有效衔接,德育工作的方法途径单一,德育工作的体系不够完善,德育工作还缺乏常态有效的开展机制等,注重发挥区域层面整合与协同的联动优势,以区校协同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助力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东城区作为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项目试验区,在推进项目的同时,着力在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上做了一系列探索。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通过多部门联动,以品德评价项目为依托,以评价为导向,在区域层面形成了“诊断、设计、评价”提升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三部曲”。

1.通过科学诊断,给学校德育提供一个“方向标”

但学校德育的现状恰恰是缺乏有效的评价与反馈,这主要是因为学校在评价工具开发、评价结果分析等方面确有困难。因此,从区域层面研制相关的评价工具,指导学校开展评价就成为服务学校德育,帮助学校解决难点问题,最终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我们为学校提供的评价工具,既方便了学校德育工作者对德育活动设计的有效性进行自查,又能对学校德育活动后学生的实际获得进行考查,这些评价工具并不是考核学校德育工作的标准与条框,而是服务学校德育工作者进行自我提升、改进、完善的“参照系”。

我们通过对德育问题的研判,为学校德育明确了“方向标”;通过整体贯穿的设计,为学校德育提供了坚固的“中轴线”。那么,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究竟如何呢?我们如何来考察学校德育活动的效果以及学生的实际获得?这些都需要通过有效的评价和反馈来实现。

2.通过顶层设计,给学校德育提供一条“中轴线”

作为区域研修部门,教育研修学院利用区域调研、项目研究等方式,对德育工作进行了全面审视,通过做好德育工作的实操目标制定、活动内容与主题的科学分类、活动的评价与反馈等工作,在区域层面制定了《学生品德发展目标体系》,为学校德育顶层设计提供了依据,给学校提供了一条贯穿起德育工作的“中轴线”。

从学校德育工作的区域调研看,学校开展的德育活动数量多、样式广,但缺乏明确的目标,层次性与连贯性均不清晰。学校德育活动如遍地珍珠,却缺少一根将其串起来的主线,要想找到这样一条贯穿学校德育工作的“中轴线”,就必须做好学校德育的顶层设计。而学校缺乏的恰恰是这种自上而下进行整体审视的意识与方法,故很难形成科学的学校德育顶层设计。

观察组:最小年龄为24岁,最大年龄为40岁,平均(36.24±2.24)岁。短期孕周为36周,长期孕周为41周,平均(38.33±1.25)周。

3.通过评价反馈,为学校德育提供一个“参照系”

基于此,项目组以学生品德发展和学校德育活动为两个抓手,组织开展了全区学生品德发展现状的测评和德育活动的数据分析,期望以区域层面全面、科学的诊断,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个“方向标”。通过诊断,在学生品德发展方面,从行为习惯、公民素养、人格品质、理想信念几个维度入手,发现并分析了学生品德发展的若干问题,并针对学校德育工作给出了相关建议。在学校德育活动方面,通过翔实的数据,深度剖析了学校德育工作的优势与不足,这些都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改进指明了基本方向。

“别太在意克里斯蒂娜说什么,其实你的脸看起来没那么糟。”他笑了笑,“不是,我的意思是,你看起来很不错,一直看起来不错。我是说,这让你看起来很神勇,像个无畏者。”

从区域调研的结果看,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主要是开展德育活动、开设与德育相关的课程及课题等,少有时间与精力对德育工作本身的应然与实然状态进行科学诊断,这就造成了德育工作存在“只见局部、不见整体”的状况。此外,在德育工作的实际环节上,表现为重前期的方案制定、工作实施,而对工作后的效果缺乏跟踪和反馈。这两种状况的出现源于学校对德育工作缺乏整体的科学诊断,对于为什么干、怎么干、干得怎么样缺乏基本研判。因此,要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首先要从诊断入手,让学校对德育工作有全面的认知,同时又可以对局部的德育工作现状进行细致剖析,从而解决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初步成效

在诊断、设计、评价“三部曲”的系统引导下,学校逐渐形成了德育工作的顶层设计,一方面从整体上看清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全貌,解决了“只见局部、不见整体”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从局部找准每项德育工作的坐标点,对德育工作进行精准定位。

有了顶层设计,再借助便捷的评价工具,学校在开展具体的德育活动时,就能形成“前期设计—中期实施—后期反馈”的完整工作链。前期通过目标引领,注重对工作意义与目标的分析与规划;中期实施过程中,将评价的元素先行置入,细化并规范了活动过程;后期通过评价与反馈,对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进行科学总结。经过学校的实践检验,这样的德育工作方式提升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也最终促进了学生品德的发展。

在东城区,通过区校协同的研究、推进,很多学校经历了这样的“三部曲”,建构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顶层设计,开展了具备完整工作链的德育活动,如五十中分校的“旗前主题微课”活动、前门小学的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府学胡同小学的《府学家训》课程、和平里第四小学的“日常礼仪三字经”活动、地坛小学的“习惯养成自我教育”活动、东郊民巷小学的“七彩阳光课堂”、景山学校的德育课程体系等。这些德育活动或课程,前有目标引领,后有评价检验,在实效性提升的同时,成为了学校德育的特色品牌。

2019年5月召开的东城区教育大会,明确提出了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评价各级各类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学院以项目推进的方式,以评价为导向,形成了区域层面制定顶层设计的目标依据、学校进行校本化改造并实施的区校协同联动方式,共同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性,构建了诊断、设计、评价——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性的“三部曲”。这是基于评价进行德育质量提升的探索,也是基于评价细化德育工作内容与方法的探索,更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基层学校落地的实践探索。

城市色彩设计要传承地域文化特征及表达地域个性特征。[1]建筑色彩可从内在展现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风俗,不同的地方都需要有本地特色的建筑色彩。如果不将这些考虑在内,那么城市色彩则无法发挥其本身的作用。所以城市色彩设计一定要融合传统元素,由传统服饰、当地风俗、民族特色等方面去吸收“本地特色”,并且要注意,在色彩的选择上,要优选那些易让人接受和认同的色彩。新区所选用的色彩可考虑甘肃本地特色传统文化及少数民族的习惯用色色系,来作为基调色或者辅助色,个别色系可以作为点缀色。

标签:;  ;  ;  ;  ;  ;  ;  ;  ;  

诊断、设计、评价-北京市东城区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性的“三部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