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电力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日渐突显,其中一项重要的指标就是电压质量的稳定性。配电网无功补偿技术可以在保证供电质量前提下有效降低用电损耗,保证供电网络平衡的电压水平。本文从介绍无功补偿概念入手,对无功补偿具体方式进行详细探索。
关键词:配电网;无功补偿;方式研究
伴随社会经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中用电需求不断增加,电力使用质量关系到供电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在配电网中存在的感性负荷,可直接降低功率因数,导致有功损耗和电压损失的增加。无功补偿方式可以有效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降低配电网线路损失同时,降低有功功率,实现配电网网损最小化,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保证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
1、配电网无功补偿的原理
配电网中功率输出包含两方面内容,(1)有功功率,指的是直接将电能进行损耗,把电能通过转变成为热能、机械能、声能或化学能等。(2)无功功率,这部分不消耗电能,只是将电能转换一种形式存在,在电网与电能之间进行一定周期的转换。
无功功率是配电网中维持系统和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部分,其不对外做功,由于配电网中电转换部分都很复杂,因此,需要有专业的技术进行无功补偿,确保电力设备正常运行。无功补偿工作的原理,是将容性功率与感性功率负荷部分进行并联,接入到相同的电路中,当容性负荷释放能量时,感性负荷会相应的进行能力吸收,同样,当感性负荷释放能量时,容性负荷进行吸收,能量在两者之间交换,实现配电网的无功补偿[1]。
2、配电网无功补偿的原则
配电网无功补偿原则主要遵循,无功分层平衡原则,无功就地平衡原则,配电网的结构特点及配电网功率因数。无功补偿要选择中枢点对其他节点进行电压控制,节点要选择无功负荷较大的节点,避免不同等级的电压无功流动,保证配电网的经济性,功率因数值保证不低于规定值数。
配电网无功补偿原则要做到总网平衡,保证分线与分站的无功平衡。无功补偿以分散补偿为主,在进行大容量集中化补偿同时,要对用电设备、配电线路和变压器间进行补偿,实现分散与集中补偿相结合。无功补偿要做到低压与高压补偿相结合,对于线路长、负荷分散、较多分支的电路,要做到以降损为主要部分,结合线路调压工作,配电网无功补偿部分消耗在用户用电设备上,要做到用户补偿与供电单位无功补偿互相结合,避免欠补偿和过补偿现象出现,发挥出无功补偿最优效果。
3、配电网采用无功补偿意义与常用方式
3.1配电网采用无功补偿的意义
在配电网中实行无功补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可以有效保证电压的质量,供电线路中电压损失越小,电压质量越高。其次,节约电力企业的运行成本,电路负荷越大,可有效降低输电设备相应投资比例。最后,使配电网传输能力得以提升,电网中功率因数提高,电网传输功率会相应减少,可有效提升电网传输能力。
3.2配电网无功补偿常用方式
(1)低压集中补偿,优点在于后期维护投入量小,有效降低平衡,施工布线操作简单,可在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前提下,相应减少线路损耗。一般通过低压开关,将变压器低压部分的母线和低压电容器相连接,进而对电容器的投切进行控制。
(2)低压个别补偿,优点部分是安装简便,设备配置快捷,避免无功倒送现象发生。通过用电设备与低压电容器进行分散并联,该方式适合在供电连续、无功功率较大的设备上采用。
(3)高压集中补偿,该方式实现的补偿是在一定负荷基础上,进行自助投切,有效提高用户功率因数,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通过在高压母线侧安装电容器并联的方式,适合配电网中有高压负荷,在线路末端的变电所采用[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配电网无功补偿应用探讨
4.1如何选择配电网无功补偿控制器
目前配电网无功补偿已实现智能化选择的方式,需要配备相应的补偿控制器,具体选择方式包含:
(1)功率因数型。可以结合电路现场实时电网参数,将电路调整到最佳状态,实现电网补偿及运行优化,此种型号的控制器在线路过重荷载情况下,会出现补偿不足的现象。
(2)无功功率电流型。该控制器适应能力很强,在过重负荷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缺陷,极大增强配电网的安全性与补偿效果。
(3)动态补偿型。该控制器运行速度较快,且具有较强抗干扰能力,属于无功补偿方式的一种,可将控制器和触发脉冲实施动态运行。
4.2如何选择配电网无功补偿方式
配电网无功补偿方式选择遵循在哪里产生无功,即在哪里进行补偿的原则,使整个电网系统没有无功电流的产生。由于变压器、线路等各种负荷也有无功现象,在实际线路中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公共低压电网中,可以以分散补偿方式为主,特别难实现分散方式的,可采用侧集中方式。目前,我国无功补偿方式以高压和中压配电网为主,低压补偿较少,因此,电力企业要将无功补偿重点放在低压线路上。
4.3配电网无功补偿方式研究
(1)变电站集中补偿方式。该方式可有效改善输电网的功率因数,有效提高主变压器和终端变电站无功损耗。利用无功补偿装置和变压器进行调节,在两者的协调下控制电压,极大发挥了管理和运行维护的便捷性,但在降低损耗方面存在不足[3]。
(2)低压母线补偿方式。该方式属于动态补偿方式,将无功补偿投切设备作为保护装置,大用户的母线通过电压电容器进行补偿,该方式不能将下级补偿进行替代,如果线路补偿容量太大,是无法在负压低谷时实现无功补偿,导致电压增高,网线损耗过大,进而影响供电设备正常运行。
(3)高压配电线路无功补偿方式。该方式是将10KV的户外电容器装设在线路杆塔上,减少无功功率线路传输,减少网线损耗量,提升电网功率因数。在操作过程要按照少设置补偿点、补偿容量低、接线操作及维护方式简单化的要求进行。该方式优点在于投资小见效快,便于维护管理。适合长距离、负荷重且功率因数低的线路,但存在适应能力不足的现象。
(4)低压配电线路无功补偿方式。配电网中的低压线路布置较复杂,分支多,节点设置多,要求补偿容器实现最优化模式进行配置。在低压线路上进行无功补偿,可有效减少线损,避免较长线路负荷过重的情况。
(5)低压用户分散补偿方式。该补偿方式是静态补偿方式,属于低压随机补偿,通过并联方式将低压电容器和电动机连接,采用保护装置同电动机共同投切。一般是在用户末端安装,可有效降低电网产生的损耗量。该方式适合负荷相对平稳且容量较大的用电设备,但该补偿方式安装容量是通过变压器低压侧最大功率进行确定的,由于负荷存在波动,波动也不会同时产生,导致部分电容器闲置,因此,低压用户分散补偿方式的利用率较低。
5、结论
配电网采用无功补偿可有效保证配电网络电压稳定,降低损耗,使供电企业产生良好的经济价值。因此,无功补偿是电力企业取得发展的重要部分,电力企业实际运行中要不断提高其管理技术,以促使电网质量朝更加优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乙伊.低压配电网无功补偿方式的研究[J].广东电力,2007,20(2):33-36.
[2] 季斌炜,陈潇一.基于粒子群算法的配电网无功补偿方法研究[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6,32(3):111-114.
[3] 马珍珍,王玉俊.配电网无功补偿方式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32):255-256.
论文作者:李鹏飞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0
标签:方式论文; 配电网论文; 低压论文; 负荷论文; 线路论文; 功率因数论文; 电网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