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的运力体会论文_马积和

推拿手法的运力体会论文_马积和

(青海省中医院针推康复疼痛科 青海 西宁 810000)

【摘要】推拿手法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熟练的手法应该具备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的特点。手法的操作必须注意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本文从生物力学的角度论述了推拿手法中省力杠杆,速度杠杆的应用意义。

【关键词】推拿手法;运力原理

【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4-0203-01

所有推拿手法都以力的形式作用于人体,手法中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可以通过术者的意志来调节。但是,手法怎样运力,运力正确与否,却是操作手法中较难掌握的。推拿手法涉及的主要是杠杆力学,其次是重力学。笔者经20年推拿临床工作深刻体会到,只要掌握这两种力学原理,就能自觉合理地指导各种手法操作,就能正确运力于手法。

1.杠杆原理

阻力的合力点是运动环节的重心,也即手法着力点。若阻力作用发生在支点和力点的中心位置,则由其所构成的杠杆叫省力杠杆。例如撬棒这类杠杆其阻力点即在其中央位置,当阻力臂始终小于力臂,用较小的力就能克服较大的阻力,故能省力。在推拿手法中,力点是被握手臂着力处。在这里,支点以及阻力点均固定,仅力点可加以改变。随着力点与支点之间的距离越大,力臂就会越长,其省力效果就会越明显。坐位腰部旋转法,支点在被扭挫的腰椎关节处,阻力点则是其腰部肌肉阻力以及上半身重力和合力作用点,力点则是术者的手部用力着力点。同样,在支点确定之后,其阻力和阻力点局不再能够随意改变,术者想要省力则必须通过移动力点,使力臂得到延长;因此有经验的术者会将患者两肩或颈项部作为着力点,使力臂较长,从而达到操作省力的目的。又如斜扳法,以患侧的腰椎旁为支点,术者拇指按压对应腰椎关节处,患者的腰椎旁肌肉与患侧下肢重心的合力作用点则为阻力点。此法着力点有两个:第一为患侧下医者的手握处;第二着为拇指顶按的患侧椎旁。术者用力是以第一着力点的后扳动作为主,而第二着力点,术者不必主动用力,可借助第一着力点后扳动作的传递之力。所以,该法的力点仍可视为第一着力点。同理,术者欲省力,也可延长力臂,而将第一着力点放置于患侧膝或踝部,不可放置于大腿近端。

省力杠杆不仅能够在被动运动手法起到较好的作用,也能够应用于软组织的一般性手法中,术者自身也可以应用。滚法要领正确的人,常把发力点放在肘或肩部,使力臂延长,以前臂或上臂摆动之力带动腕关节活动。这样,术者不但省力,而且腕关节自然放松,不易疲劳,又能充分活动。长时间进行下去则能够实现滚法的“柔和、均匀、深透、持久、有力”的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理,以腕关节作为支点,以手背或手指或大小鱼际部和为阻力点的手法,如一指禅法、揉法、叩法等,均可参照滚法的杠杆原理,用延长力臂达到省力的目的。部分小手法也可通过变更支点来达到省力的目的,例如叩击类手法。若将支点位于肩关节其阻力臂则较长,费力;支点位于肘关节时阻力臂则较短,省力;放在腕关节时阻力臂最短,能够实现最佳的省力效果。

当力点处于阻力点和支点的中心位置,则为速度杠杆,其在推拿手法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例如,后位摇肩法,支点在被摇的肩关节中心,阻力点为手臂重心,靠近肘部。力点则为术者所握的上臂近端着力点。因此,力点位于支点与阻力点之间,力臂小于阻力臂,抬举及环摇上肢时均不省力,环摇上肢时可获得较大速度和幅度。俯卧单髋摇法,即速度杠杆,其支点、力点和阻力点的位置关系与上法相似,环摇时不省力,但可以获得下肢的环摇速度和幅度。重叩法将五指端或三指端作为着力点,将支点置于肘或肩关节,发力点则为肘或肩背部肌肉的合力作用点,当手臂从高举位迅速冲下至指端,尚未撞击之前,阻力点是其前臂或一侧上肢的重心,当指端撞击治疗点之际,具有较大的冲击阻力,它包括上肢的重力,力臂较长,不省力,但可利用手臂运动获得较大速度和幅度,以完成重力叩击。

由此可见,省力杠杆是省力不省功,速度杠杆是获得速度和幅度,但不省力,所以推拿手法如何用力,实际上推拿时大多手法均需应用省力杠杆,只有少数手法需要获得速度和幅度。当阻力不能克服时,才应用速度杠杆。

2.重力在临床中的应用

地心引力通常叫做重力。重力作用的方向始终垂直向下,指向地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即是重心。推拿手法中即可利用重力实现省力的目的,例如踩法,就是利用术者的自身重力,作用于患者腰部或其他部位。使用双掌重叠按腰,或以肘按环跳时,若压力不够,则可将双足踮起,身体前倾,利用自身重力,患者仰卧,腰部垫一较厚软枕,然后术者两手对患者的胸部以及臀部进行按压,这样,除了术者的按压力量之外,主要是运用患者的自身重力,而迫使腰部生理弓加深。点法、一指禅法等操作时,术者常将身体倾向于治疗点,或采用其他姿势获得重力,这些都是应用重力的经验范例。

3.手法杠杆原理的双向研究

为了保证效果一般在手法操作中是由术者进行主动运动,但当期作用于患者时,则可使其产生被动运动。患者体表的治疗点也就是手法的阻力点,但对于患者而言,则是产生被动运动的力点。因此,推拿医生研究手法的杠杆原理,要在研究自身手法动作的同时,对患者的肢体上的被动运动进行研究,也就是手法原理的双向研究。

4.“体位”中包涵力学原理

调整术者与患者的体位及姿势,为手法操作创造最为方便而省力的条件,分析其中动作原理有四点:一是将患者身体或治疗部位靠近或倾斜,既可缩短阻力臂,又可利用术者的自身重力,以图省力;二是必要时,也可利用患者的肢体重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治疗点,以加强手法力度;三是为术者的发力部位创造最为有力的姿势体位,避免某些肌肉不必要的肌力消耗;四是便于旋转治疗点,为手法用力的方向、角度和深透性创造合适调节。总之,各种体位的调整和选择都是为手法操作准备的。

5.运力基本估计

手法运力正确与否,可用下列标准估计:当某一手法需要省力时,可通过延长其骨杠杆的力臂来实现或利用重力作用,而使手法操作既省力又简便;当某一手法需要获得较大幅度与速度时,可通过缩短力距,加强力度来实现。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8

[2]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6-128.

[3]严隽陶.推拿学[C].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42-143.

[4]宋一同,等.中国推拿治疗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446.

论文作者:马积和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  ;  ;  ;  ;  ;  ;  ;  

推拿手法的运力体会论文_马积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