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树木栽植土壤改良技术论文_朱志兵

城市园林树木栽植土壤改良技术论文_朱志兵

南通精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南通 226001

摘要:随着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城市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了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核心就是园林树木栽植,为了充分发挥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积极作用,相关的绿化工程单位必须要做好对土壤的改良。

关键词:城市园林;树木栽植;土壤;改良技术

1 园林种植土各种性质变化

1.1 园林种植土的物理变化

土壤物理性质除受自然因素影响外,还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对土壤养分的保持、移动和有效性产生影响,制约土壤植物根系的定植、穿插以及摄取土壤中水分和养分的能力。通常园林工程中植物绿化施工基本是在基础工程建设完成之后进行,而前期的基础工程建设已对园林种植土壤造成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土壤原有发育层次结构遭受一定的破坏,如车辆的碾压、机械作业的翻挖填埋、建筑材料堆放的压挤;园林种植土壤结构受到破坏,土体紧实,排水与保水性能差,通气性差等土壤物理特性变化,有益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土壤团粒结构差,土壤养分的有效性降低,植物根系发育受阻乃至死亡,因而不能满足植物生长对水热气肥的需求。土壤密实度越大,机械阻抗也加大,树木根系的延伸生长越困难。在土壤密实地区,由于植树坑内土壤经过挖掘回填,造成坑内外土壤密实度的差别,在灌溉或降雨后,由于坑内水分的垂直渗漏和水平扩散受阻而造成坑内积水,导致苗木出现烂根死亡。此外,各种地下管线、构筑物对地下空间的占有及一些混凝土砖渣等建筑垃圾的侵入,改变土体原有结构,影响了土壤中水分、养分的转移与交换。

1.2 园林种植土的化学变化

一般而言,绝大多数城市园林土壤有机质和 N、P的含量及其有效性低,因而常常成为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堆放在预留的绿化带上的建筑材料如水泥、白灰等,某些含石灰的夹杂物,可使土壤钙镁盐类增加,使土壤pH值增高,由于 pH值的增高,不仅降低了土壤中铁、磷等元素的有效性,也抑制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及对其他养分的分解。城市污水、汽车尾气等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使得城市园林土壤遭到严重的破坏,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植物的健康生长。加之建设生产人们极其强烈的活动影响,土壤的水、气体等因素发生了变化,使土壤的养分不能很好地释放,致使园林种植土壤质量退化。园林置换的土大多来源山泥,有机质匮乏,微生物含量少,矿物质得不到分解,对于化学元素一般只有离子态下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植物根系通过离子交换,吸收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基于这些园林种植土的化学特性的不良变化,影响园林植物生长,需要进行改良。

1.3 园林工程种植土的生物学变化

园林土壤微生物种类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土壤质量修复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微生物品种数量反映出土壤质量的变化。植物的根系在生长过程中与土壤微生物形成一个动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植物的根系为土壤微生物提供养分,土壤微生物反过来也促进了植物根系的发育,从而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园林土壤动物主要属无脊椎动物如蚯蚓、蜈蚣、蜗牛等,其生命活动过程中,对土壤有机物质进行破碎和分解,将其转化为易于植物利用或易矿化的化合物,并能释出许多活性钙、镁、钾、钠和磷酸盐类,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显著影响。土壤动物积极参与物质生物小循环。某些环节动物对土壤腐殖质的形成、养分的富集、土壤结构的形成、土壤发育及通气透水性能等均有较好作用。由于园林生产建设使园林土壤环境的变化,园林土壤动物减少活动受限或死亡,使园林土壤的物质循环、养分受到一定的影响。建筑废弃物等碱性混合物的混入,人为践踏、车辆机械的压扎使土壤密实通气性差,致使土壤微生物系统受到破坏和污染。另外,园林种植土壤中有机质、碳素和氮素等营养物质的匮乏,限制着大多数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存与活动,从而降低园林土壤的生态服务功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城市园林树木栽植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土壤偏碱性

我国北方多为石灰性土壤,土壤pH值呈偏碱性,加之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往往人为混入碎石粉、石灰等杂物或建筑垃圾,导致土壤呈现较强的碱性。碱性土壤对园林树木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栽植适宜南方酸性土壤生长的园林树木,必须对土壤酸碱性进行调节。

2.2 土壤养分含量低

城市园林树木栽植土壤大多为建筑过程当中挖出的深层土壤,这些土壤有机质含量少,肥力低,各种营养元素缺乏,难以为树木提供充足的养分,导致树木生长缓慢或死亡。

2.3 土壤物理性状差

城市园林树木栽植的土壤多为客土,很少为原状土壤,其中可能掺混很多建筑垃圾,导致土壤砾石含量高、透水性差,或者由于人为践踏、压实等引起土壤结构被破坏,造成水气循环不畅等问题。

3 园林土壤改良技术

3.1 碱性土壤改良技术

对于碱性土壤的改良可在中耕除草时进行,不宜在温度高的季节进行。对酸碱度为8.0-8.5的土壤每年应进行2次改良;对于酸碱度≥8.5的土壤,应进行3次改良。改良的材料包括无机材料硫酸亚铁、腐殖酸及有机材料泥炭。在酸碱度为8.0-8.5的土壤里,使用改良材料的标准为:每平米土壤用硫酸亚铁或腐殖酸100-200克,泥炭10千克;在酸碱度≥8.5的土壤中,每平方米土壤使用硫酸亚铁或者腐殖酸300-350克,泥炭20千克。改良碱性土壤的操作办法:把无机改良材料和有机改良材料均匀地撒在改良土范围的表面上,撒好土后将表层10-20厘米的土壤挖松,并且把土壤与改良材料混匀,最后用水浇透。

3.2 施肥改良技术

在施肥改良技术中,一般分为施追肥和施基肥两种。施追肥采用追肥中耕法:首先将追肥的肥料撒在由树的冠部投影下来的土壤区域的表层,接着挖松表层的10-20厘米的土壤并将其混匀,并及时浇水。施基肥采用钻孔穴施法:用土壤钻孔机在靠近行道树树池边缘的四周均匀地钻几个孔,孔的直径大概在10-15厘米左右,深约50-70厘米。对于胸径小于20厘米的、胸径20-30厘米的、胸径大于30厘米的乔木分别要钻4个孔、6个孔和8个孔,钻完孔后将肥料倒入孔中,再用种植土将孔口覆盖住,并及时浇水,保持其水分。

3.3 土壤物理性状改良技术

改良土壤物理性状,需要进行中耕除草,每年的松土除草不得少于4次,其中2月份和11月份属于乔木萌发前和乔木停止生长后,这两次必须进行中耕。中耕除草不宜在雨天进行。中耕除草的方法:首先要找到距离树干5-10厘米的地方,然后挖松其表层10-20厘米的土壤,挖到树的冠部滴水线附近为宜,如果不能挖到树的冠部滴水线也需要挖至树池边沿。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园林工程中苗木移栽或种植前,需要做好种植土的检测分析,如有不适宜种植情况,应采取适当的改良措施加以改良,尽可能地将园林工程种植土对苗木移栽成活生长有利,从而提高园林工程中苗木的移栽成活率。

参考文献:

[1]侯东东,张巍.园林绿化苗木种植养护的有效措施分析[J].花卉,2017(14):119-120.

[2]黄华荣.园林种植与景观种植对比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7,37(13):146-148.

[3]杨海成,石芸.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反季节种植技术[J].现代园艺,2017(12):49.

论文作者:朱志兵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1

标签:;  ;  ;  ;  ;  ;  ;  ;  

城市园林树木栽植土壤改良技术论文_朱志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