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疏肝养心法在郁证中的应用论文_王天宝1通讯作者,吴立文2,吴玮

试论疏肝养心法在郁证中的应用论文_王天宝1通讯作者,吴立文2,吴玮

王天宝1通讯作者 吴立文2 吴玮1

1.甘肃省中医院;2.甘肃中医学院 甘肃兰州 730000

【摘 要】郁证是内科常见病,女性多见,临床治疗除心理、精神疗法外,药物治疗也很重要,本文就疏肝养心法在该病中的应用予以浅论。

【关键词】郁证;疏肝;养心

【中图分类号】R74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208-01

1.疏肝养心法的运用依据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胁肋胀痛,或易怒善哭,以及咽中如有异物梗阻,失眠等各种复杂症状。《医经溯洄集?五郁论》曰:“凡病之起也,多由乎郁,郁者,滞而不通之义”。总因郁怒、思虑、悲哀、忧愁七情所伤,导致肝失疏泄,脾失运化,心脾失常,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成。郁症不等同于抑郁症,后者是一种包括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复杂的情感性精神障碍。其典型表现为:三低和六无[1]。故心的功能活动直接受肝之疏泄的影响,以畅达血运,濡养周身。肝气不舒,母病及子,或忧思不解,均可影响心主神明的功能。可见,治疗郁症,除疏肝外,也应重视从养心论治。

2.疏肝养心法的临床应用

2.1疏肝法的应用

郁证病机因素主要为肝郁脾虚,郁因于肝,肝宜疏宜养宜柔,治宜疏肝健脾理气活血[2]。

2.1.1疏肝理气

郁证初起,总属情志所伤,气分郁结。《医方论?越鞠丸》中说:“凡郁病必先气病,气的流通,郁于何有?”《证治汇补》提出: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故疏肝理气解郁为其主要治则[3]。治当疏肝理气解郁为主,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2.1.2疏肝活血

情志不舒,肝气郁结,久不得缓,必延及血分,导致气滞血瘀。《沈氏尊生书》指出:“气运乎血,血本随气以周流。”宜用疏肝理气活血之法,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

2.1.3疏肝化痰

情志失调,肝气郁滞,气机不畅,水液不行;肝郁气滞,气郁日久,化火伤阴,煎熬津液;脾为生痰之器,肝郁抑脾,脾失健运,均能聚湿生痰。《医方考》曰:“痰不自动也,因气而动,故气上则痰上,气下则痰下,气行则痰行。”临床治疗以疏肝解郁、利气化痰为主,半夏厚朴汤或二陈汤加制香附、枳壳、佛手等疏肝理气之品。

2.1.4疏肝运脾

木克土,情志不畅,使肝气郁滞,肝郁乘脾,导致脾失健运,可发生诸多病理变化。脾失健运,生湿、生痰,亦能引起饮食积滞不消,生成食郁之证。湿、痰、食郁虽由脾失运化引起,实为肝郁所致。故理气运脾之时,当寓疏肝之法于其中,宜六君子汤、保和丸等方加柴胡、白芍、郁金、青皮以疏肝理气。

2.1.5疏肝清热

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肝郁日久,气郁化热化火,火性炎上,出现肝经郁火,甚至肝火上炎之证,治疗应疏肝理气、清热解郁,选加味逍遥散合左金丸或加菊花、夏枯草、龙胆草以清其热。

疏肝各法,联系紧密,临床常数法合用。情志所伤,兼见心神失养者,当酌加养心安神之品,才能标本兼治,《丹溪心法》首创越鞠丸以治气、血、痰、湿、食、火诸郁。学者当临证变通,根据病情变化之轻重,加减用之。《医宗金鉴》指出“夫人以气为本,气和则上下不失其度,运行不停其机,病从何生?”可见,诸郁证中以气郁为先,疏肝法在郁证治疗中尤显重要。

2.2养心法的应用

2.2.1补血养心

心主血脉,情志失调,肝气郁滞,导致脾失健运,则气血生化不足,日久出现心血不足,血脉不充之征;郁证好发于女性,女子以血为本,若月经失调也可损失阴血,导致心血不充,日久出现血气不足之征。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治疗应补后天以补心血、养心神,选四物汤加何首乌以养血,并酌加解郁之品,如合欢花、香附等。

2.2.2补气养心

情志不遂,肝郁抑脾,则易耗伤心气,气血同源,治当健脾气以补心气,养心神,用归脾汤加茯神,夜交藤、酸枣仁以养心神。若心气虚日久,气损及阳,出现心阳不足,加人参、桂枝、甘草等以温补心阳。

2.2.3滋阴养心

肝郁化火,导致肝火旺盛,木生火而心属火,日久致心火亦旺,心伤阴,治宜滋阴降火、养心安神,用朱砂安神丸加合欢花、郁金等开郁安神。

2.2.4安神养心

忧郁不解,心气耗伤,营血暗亏,不能养心。《金匮要略》有“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即为该病证治。可加柏子仁、合欢花、茯神以增强养心安神。

人的意识思维活动主要归属于心。《灵枢?本神》有“所以任物者谓之心”之说。张介宾在类经中亦指出:“情志所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所发。”而郁证正是由情志所伤以致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心失所养,神无所藏的病证。说明在郁证治疗中,疏肝养心法虽可有侧重,但不能单一应用,必须疏肝兼顾养心,养心之中寓以疏肝。使情志调和,气血运行如常,心情开朗,达到治郁之目的。

3.疏肝养心法的治验举例

赵某某,女,17岁,学生,2012年10月28日初诊。在校因某事受到刺激而引起郁闷不乐,胸闷纳差,渐至失眠,健忘,头痛,头晕而停止上学。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哭泣,体胖,不愿见人。西医诊断:心因性精神障碍。曾用多虑平,阿普唑仑等药物治疗不见好转。中医诊察,见气面色少华,舌淡,脉弦细,左寸沉弱。诊断为:郁证。患者乃情志过极,肝郁抑脾,损伤心神,心神失养,神不守舍所致。治宜疏肝解郁、养心安神,用归脾汤加减,处方:当归、白芍、茯苓各15g,柴胡9g,枣仁20g,白术、五味子、鸡内金各10g,龙骨、生牡蛎各25g,炙甘草6g。用前方20剂,诸症均消,已痊愈上学。

4.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也日益激烈。人在成长过程中,难免经历升学、就业、工作、生活中的种种失败、挫折。这都可能影响人的情志出现病变,郁证随之出现,而成为临床多发病。正如《丹溪心法?六郁》中提到:“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

本病治疗,首重调畅情志,即心理治疗,同时结合药物治疗。西药目前治疗主要用抗抑郁药及抗焦虑药,但疗效不十分满意,在治疗郁证方面中医药更具有优势,且针药并用治疗提高了临床疗效[4]。由于本病一般病程较长,用药不宜峻猛。《临证指南医案?郁》指出,治疗郁症:“不重在攻补,而在乎用苦泄热而不损胃,用辛理气而不破气,用滑润濡燥涩而不滋腻气机,用宣通而不揠苗助长。”另外,他病日久不愈,患者情绪不舒,思虑劳心,忧愁抑郁,也能出现他病兼郁之候,凡五气之郁则属因病而郁,情志之郁乃因郁而病。

综上所述,疏肝养心法在临床用药、甚至针灸配穴方面应用较广,值得重视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建国,赵博抑郁症与中医郁证之甄别[J].甘肃中医,2009,22(3):3-4.

[2]周莺,刘晓虹,温惠贤等.214例郁证医案用药规律数理分析[J].新中医,2011,43(10):121-123.

[3]刘江凯.七情学说当发展 临床郁证不少见[J].现代中医药,2011,31(6):62-63.

[4]林在文,李文金.李文金教授针药并用治疗郁证经验[J].实用中医内科杂 志,2011,25(11):19-21.

通讯作者:王天宝(1980—)男,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针灸推拿治疗常见病。

论文作者:王天宝1通讯作者,吴立文2,吴玮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4

标签:;  ;  ;  ;  ;  ;  ;  ;  

试论疏肝养心法在郁证中的应用论文_王天宝1通讯作者,吴立文2,吴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