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院校“扶贫顶岗实习+农村特岗教师”就业对接联动机制研究论文

贵州师范院校“扶贫顶岗实习+农村特岗教师”就业对接联动机制研究论文

贵州师范院校“扶贫顶岗实习+农村特岗教师”就业对接联动机制研究

高艳姣

(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4)

摘 要: 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不仅是贵州师范院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也有利于提高农村中小学师资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而农村特岗教师政策的颁布与实施,更是旨在从根本上进一步解决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短缺这一关键问题,同时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最终实现教育精准扶贫。本文以贵州师范院校为研究背景,对扶贫顶岗实习与农村特岗教师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对接,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贵州师范院校;扶贫顶岗实习;农村特岗教师;就业对接联动机制

扶贫顶岗实习是教育部大力提倡的当前师范生一种重要的实习方式,主要通过“岗前培训——岗中指导——岗后评价”三个重要环节,三个重要环节都由基层中小学教师、师范院校教师及各地区教育部门共同搭建平台,指导学生。目前这种实习模式的实施不仅缓解了贫困地区中小学校师资不足的困境,也提高了贵州师范类专业大学生的教学技能。

一、贵州师范院校扶贫顶岗实习的问题现状

(一)实习基地的选择

师范生进行教育实习是成为合格人才,学为人师的必经环节,因此各类师范院校对师范生的教育实习都非常重视,因此各师范院校在实习基地的选择上往往倾向于城市中的重点中小学,然而,这些学校由于升学压力大,社会期望值高,即使接收了师范院校的实习生,也仅仅停留在让实习生帮指导老师批改学生作业、辅导早晚自习等,实习生根本没有机会走上一线讲台,而扶贫顶岗实习则是将实习基地锁定在师资严重短缺的农村中小学,这就为实习生得到实际锻炼提供了宝贵的“实战演练”平台。

4) 完成了部分装置控制系统的软硬件升级工作,使用新版的Windows操作系统,避免了系统技术不支持等一系列问题,杜绝黑客利用这些系统漏洞攻击工业控制主机。

然而,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环境一般都相对落后,师范生走上实习岗位后,面对残破的基础教学设施,难免会有心理落差,特别是在城市环境中长大的实习生,有些会产生退缩心理,甚至是焦虑抑郁。

这个,我还真得好好想想。眼下我被叶霭玲的胡搅蛮缠搞得五心烦躁。我与叶霭玲失去了往日的和谐,时常闹气。有时不为什么事,莫名其妙地就生起闷气来。她这个人现在喜欢说半截话。比如说,她会咂咂嘴,没头没脑地说,破了,溃疡了。我问,什么?你说什么破了?她回答,牙花子。我再问,牙花子怎么了?她答,破了,溃疡了。我知晓她牙花子出了点问题的同时,心里很不爽,这么点破事为什么不能用一个陈述句表达,却要一会儿没头,一会儿少尾呢?这不是有意让人气结吗?

(二)实习生的流动性

贵州省自2006年起连续实施“特岗计划”,目前,特岗教师已成为贵州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生力军”,贵州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数量基本满足需要,但是分布不均匀,农村贫困地区严重不足,若能将扶贫顶岗实习与农村特岗教师的就业对接联动,将有可能实现以下目标:

同时,虽然实习基地教师从事农村教学实践多年,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由于农村信息闭塞、基层教学任务繁重等原因,教育理念未能得到及时更新,这就很可能产生指导教师与实习生沟通不畅的问题,最终导致实习生适应期延长,而等到实习生终于适应了工作岗位,通常一个学期的实习时间已经结束了,实习生只能依依不舍地离开实习基地,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中小学师资短缺的问题。

但是,由于实习生们毕竟是初出茅庐,不能很好地将书本理论知识与农村的教育实际很好地结合,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往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指导实习生尽快适应,进入角色。

将所得的动力学模型函数式(12)带回“主曲线法”方程式(9)即可得重构的标准曲线如图9所示,可以看出计算所得的动力学模型函数与实验拟合较好。

二、贵州师范院校扶贫顶岗实习与农村特岗教师的就业对接联动

扶贫顶岗实习给师资短缺的农村中小学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实习生们的一腔热情和青春活力,特别受到同学们的喜爱。

第一,在扶贫顶岗实习基地的选择上更放心。一些在城市长大的实习生,对于农村实习基地的恶劣环境没有心理准备,适应性差,通过扶贫顶岗实习与农村特岗教师的就业对接联动,就可以避免在城市长大的实习生到农村实习的不对位情况,避免城市长大实习生的心理问题。而有志毕业后留在农村工作,从事农村特岗工作的实习生,大多也都是农村娃,对农村实习基地很熟悉,与农村娃沟通也更具备前提优势,在自己家乡生活、实习和工作正是他们心之所向。

第二,避免扶贫顶岗实习后人才的流失。一些不愿意从事农村特岗教师工作的实习生,在角色转换教师后,很容易会选择离开,这也是顶岗实习基地不容易落实合作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扶贫顶岗实习与农村特岗教师的就业对接联动正好可以解决这一窘境,使实习基地培养的人才,真正留得住,扎下根。

第三,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不容乐观,高校毕业生连年创下历史新高,但是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却不能得到保障,一些高校毕业生在找工作过程中,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这就造成了国家培养人才的资源浪费,扶贫顶岗实习与农村特岗教师的就业对接联动就给高校毕业生,特别是贫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抛出了橄榄枝,甚至是指明了方向。

总之,将实习基地与农村贫困大学生就业进行对接联动,实现家乡、实习、就业三位一体,不仅能够从根本上缓解农村贫困地区师资短缺,避免城市实习生的心理不适,扫除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顾虑,更有利于激发贫困大学生对家乡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归属感,有效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成为实现教育精准扶贫的路径之一。

[ 参 考 文 献 ]

[1]刘力,潘立.高师院校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模式的现实思考——以广西师范学院为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2]潘清泉,周宗奎.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7):845-846.

[3]吕京.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存在的问题及实现机制[J].中国高教研究,2010(6).

中图分类号: G65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049-(2019)23-0067-01

2017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课题编号:2017B195);六盘水师范学院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科研课题(项目合同编号:LPSSYSZZX201812)。

作者简介: 高艳姣(1986-),女,汉族,辽宁葫芦岛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标签:;  ;  ;  ;  ;  

贵州师范院校“扶贫顶岗实习+农村特岗教师”就业对接联动机制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