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思考与对策_国际竞争力论文

增强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思考与对策_国际竞争力论文

关于增强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思考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际竞争力论文,对策论文,理论论文,我国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02)增-0118-03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以及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对外开放度的进一步提高,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范围和手段也将进一步扩大和提高。同时,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也日益加强。因此,如何尽快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它不仅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且也关系到我国民族工业的生存和发展。

一、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一)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随着世界各国的相继对外开放,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国际经济交往越来越扩大,国际经济竞争也越来越广泛和激烈。因此,国际竞争力研究就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门话题。国际竞争可以表现在产品之间、企业之间、产业之间或国家(地区)之间。因而,国际竞争力包括产品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国家(或地区)竞争力。

产品竞争力(也称市场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是由顾客的选择标准决定的,主要包括品牌、商标、质量、价格、交货期、服务、购买的便利性、支付条件、营业好感度、企业形象、广告、促销策略、环境保护等因素。它是企业竞争力的直接表现。

我们把企业国际竞争力定义为:一个企业能比其他竞争对手(包括国内外)以更有效率的方式持续地生产出消费(包括生产性消费)者愿意接受的产品,并由此获得满意的经济效益的综合性能力,是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和利润率的复合函数。既不能单纯用市场占有率来说明,也不能单纯用利润率来说明;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

(二)影响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我们把一切有助于一个企业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因素,都称之为影响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有:

1、产品质量。在同类产品中, 质量较高的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相应地,拥有高质量产品的企业其国际竞争力也比较强。

2、品牌。 一种品牌可以直接代表某一企业所生产产品的市场优势。一个品牌一旦在市场上树立起来,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其竞争力就有着充分的产品扩散效应和产业组织的聚合效应。

3、产品结构。各国企业, 尤其是具有角逐世界市场强者地位实力的大型企业,都把形成系列化产品作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4、市场营销。企业竞争主要体现在企业间营销竞争中, 有了好的产品,还要让顾客接受它。良好的营销活动会开拓、巩固消费市场;而不畅的营销渠道则会形成产品积压,阻碍企业的扩大再生产。

另外,产品的价格、售后服务等也是影响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二、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不强的具体表现

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难以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质量整体水平不高,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 目前我国出口产品基本上靠低价格竞争,由于质量水平低,技术含量低,导致附加值也低。有的产品尽管出口数量很大,但销售额不大,创利能力差。这与我国利用资源参与竞争,但技术、管理等因素没有形成资源竞争优势有关。比如,我国纺织品出口按数量计算,虽居世界首位,但按金额计算却居世界5、6位。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纺织品出口基本集中在中低档产品市场。随着国际竞争由价格竞争向质量竞争和品牌竞争的转变,我国企业如不加紧提高产品质量,在国际市场上份额就会越来越小,企业也会越来越失去竞争力。

2、国内名牌竞争实力较弱。 具体表现在:一是中国还没有国际名牌。尽管青岛啤酒、健力宝饮料在美国市场上有一定声誉,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名牌。多年来,国际上多次评估国际驰名商标,但没有一个是中国的。二是国内品牌的资产价值与国外品牌相比差距较大。品牌价值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其产品竞争力的具体表现。一个品牌有无竞争力就是看有没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有没有一定的超值获利能力。三是在国际市场(如欧、美、日、东南亚)上,中国品牌的产品占有份额较低,创利能力较弱,很多品牌被外国企业所挤垮。

3、中国大企业个数少,且规模偏小。 国际竞争力强的企业大多是一些规模巨大、实力雄厚的企业或企业集团,这符合规模竞争、降低成本的要求,而我国类似这样的具有很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则微乎其微。例如,我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公司——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年销售额仅及世界最大工业公司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1.8%。在其它诸如电子、电气设备、航空工业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业企业比较中,中国最大500家工业公司与世界最大500家公司之间的差距更大。我国企业由于分散经营、规模偏小,在国际上难以形成强大的竞争实力。

4、 国际市场营销渠道不畅也是影响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近年来,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份额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真正通过我国自己的营销渠道进入市场的产品却很少。大量的产品不得不通过外国企业的营销渠道进入国际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工业企业实际上只赚取了很少的加工利润,大量的潜在收益流失了,这就大大削弱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我国企业缺乏国际竞争力的内在原因

我国企业总体上国际竞争力不强并不是偶然的,这与国际国内市场变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及企业内部管理的优劣密切相关。从企业内部来看,我国企业在走向成熟过程中存在的经营管理方面的不足,限制了其国际竞争力的形成和强化。具体来说,我国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国有企业尚未成为微观主体, 民营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备。目前,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尚未真正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政企不分的管理体制一直是困扰国有企业走向市场的障碍。企业经营管理仍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有些企业集团政府参预较多,经营不能完全自主;而且,国有企业还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职能,富余人员较多,债务负担重,企业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难以公平参与竞争,创造良好业绩。更重要的是,相当一部分企业经营者不适应改变了的外部环境,无论思想观念、知识结构还是运作能力都与驾驭企业走向市场的要求相距甚远。不少人习惯于依靠国家投资,却较少考虑经营风险;注重实物生产,却较少考虑经济效益;热衷于扩大生产规模,却较少研究市场;满足于以大量人力、物力投入换取经济增长,却较少依靠改善管理、改进技术提高效益。这是不少企业陷入困境的内因。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中一支活跃的力量,但大多数民营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备或运作不规范,难以形成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形成使企业经营责任和风险有限化,并通过监督制约机制使经营风险得以有效控制。但问题往往不在于企业是否有完备的法人治理结构,而在于这种治理结构能否有效运作。我国现有的民营企业集团缺乏有效运作的管理机制,企业尤如一盘散沙形不成强大的凝聚力,也就谈不上强大的竞争力。

2、企业营销观念、市场调研意识落后。从营销观念看, 处于不同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应有不同的营销导向。在供求大体平衡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营销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环境中,企业营销则以市场竞争为导向。市场需求导向和市场竞争导向的区别在于:前者只看到市场新的需求,而后者不仅看到了需求,而且更多地看到了竞争对手,全面分析自己在竞争中所处优劣势。我国企业的营销导向仍主要停留在市场需求导向阶段,当某一新的市场需求产生或新兴行业形成时,便会一哄而上,导致重复投资。而跨国公司的营销导向始终是市场竞争导向,其定价策略、宣传策略、销售渠道选择策略及技术转让策略等均服从于营销导向。

跨国公司一般将市场调研作为营销战略的核心内容,为了减少投资失误,不惜投入重金进行生产前的市场调研,力求客观,而且重点放在竞争力上,根据竞争对手的实力调整投资方案;同时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信息网,及时反馈市场信息,随时进行经营策略的调整,而我国企业重视产品出来后的广告宣传和推销,对现代营销战略中的市场调研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则认识不足。

3、品牌管理落后。市场竞争的高级阶段是品牌的竞争。 拥有名牌就拥有市场,而且市场竞争越激烈,品牌集中的速度越快,名牌效应越大。世界名牌产品出口能力都很强,而我国的国际名牌产品不多。我国出口的大部分是初加工、组加工、低档次、低质量、低附加值的产品,又多是外国牌子或外贸商标。由于跨国公司的涌入,使我国国内市场提前进入了品牌竞争阶段,这些外国大公司在进入中国时,首先希望与我国拥有名牌的企业合资,收购中方品牌,以直接取得中方品牌的销售渠道和市场份额,预先将竞争风险降到最低,或在打击中国名牌的同时,打出自己的品牌。我国企业对品牌的管理目前处于消极保护或“价值”炒作水平,更注重品牌的塑造与影响,并不明白品牌的开发利用与技术开发设计、销售渠道开发能力的实质联系,所以很难与外资竞争。

4、育目资本扩张,进入多元化经营的误区。 我国在组建大集团时,过多地强调多业并举。而在世界范围内新一轮购并潮中,各发达国家企业集团纷纷分拆业务范围,砍掉非主流业务。我国的企业集团大多数是由计划经济下的工厂制发展而来的,经营领域狭窄,适当地强调多元化经营,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现实需要,但多元化是有限度的,不应盲目地偏离主业。

四、增强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企业的成长离不开适宜的宏观经济政策,我国政府应为优势企业的成长、扩张创造良好的发展、竞争环境。应尽快学习和熟悉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则、积极引导产业结构调整、规范市场竞争规则。同时,企业自身也要从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出发,调整自己的业务范围、制定明晰的发展战略、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形成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持续竞争优势,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从企业内部来看,应在明晰发展战略、培育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

1、明晰企业发展战略。(1)制定企业经营战略。企业必须系统检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以制定一套以人为中心,系统、科学、适应环境变化的经营战略,在核心经营领域内不懈努力,培育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营造出持续的竞争优势。(2 )明确核心业务。制定企业经营战略,必须明确企业的核心业务。企业的核心业务是指从企业发展战略高度划分出来的、构成企业长期内主要盈利能力的、相对独立的经营领域。一个企业不可能在多个行业、多种业务上取得高于平均水平的竞争力,这要求企业将非核心业务或卖掉、或者外包给专业公司去做。对于企业的核心业务,企业要以面向网络化和全球化的观点分析企业自身的实力及核心业务的前景,制定明晰的企业发展战略。(3)实施名牌战略,走规模经济之路。 针对我国企业品牌意识落后、规模小的现状,我国企业要想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在界定自己可支配资源为其核心业务的基础上,实施名牌战略。而我国企业要创世界名牌就必须走规模经济之路,创世界级大企业,组建中国的名牌企业集团。一方面引导社会资金向名牌产品、名牌企业流动,调动社会资源壮大名牌企业规模,使名牌企业获得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另一方面搞活国有资产存量,“以名牌为龙头,以资产为纽带”,促使名牌企业对那些产品缺乏市场、经济效益差的企业进行兼并,使名牌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最终成长为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中国大型企业集团。

2、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培育企业核心技术及制造能力。企业要形成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把技术创新纳入企业的核心业务范围,服从企业战赂需要,追求长期的高新技术效益,形成企业能适应市场变化的核心技术能力。一方面,要以市场为导向,要追求某一方面的高新科技发展;另一方面,更要追求有助于推进企业核心业务发展的企业高科技,使企业不断完成产业的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使企业成为高新技术的摇篮,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抗风险性。企业的技术优势要转换成产品优势,还要通过企业的核心制造能力,不仅要求企业有“精良武器”即先进的生产设备,更重要的是要求企业员工的高素质。要特别强调人的观念创新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充分重视人才对企业发展本质上的推动作用。(2)培育企业核心营销能力。目前我国企业不仅营销调研意识淡薄,而且缺乏以市场占有率为中心的营销组合规划。我国一些企业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营销策略也就以短期利润为中心,出口经营行为短期化,忽视了市场占有率及长期利润,使我国出口企业在国外市场竞争中失利,不少商品市场占有率下降。针对上述问题,在营销策略上,我们一方面要重视市场调研,以市场竞争为导向,运用产品质量差异性策略,为企业带来高于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利润率;另一方面要主动营建自己的营销网络,以国内市场为主,兼顾国际市场。成功的营销策略可提高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3)使组织管理效率化。管理是永恒的主题。有效的组织管理能够将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营销能力融入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中,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第一、使企业组织由金字塔型向扁平化发展。通过破除公司自上而下的垂直高耸的结构,减少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度,裁减冗员来建立一种紧缩的横向组织。第二、培养擅长跨国经营的企业家。我国应尽快实现政企分开,建立健全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培训机制,为企业家队伍的市场化、职业化创造条件。第三、塑造企业文化。卓越的企业文化是本国传统观念的精华与现代精神融合而成的有时代特征的精神力量,是先进的、有生命力的文化与现代企业的完美结合,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经济潜力。企业经营者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大胆吸收中外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从而创立具有我国特色的企业文化。(4)加快企业经营的信息化建设。为了更好地让技术、营销、管理为企业适应市场服务,企业必须借助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缩短产品的设计周期,提高产品的成品率和附加值,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和决策的正确性。

标签:;  ;  ;  ;  ;  ;  

增强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思考与对策_国际竞争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