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自动化光纤通信系统施工技术的研究论文_李芳亚,焦仲萍

配网自动化光纤通信系统施工技术的研究论文_李芳亚,焦仲萍

(国网孝感供电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湖北孝感 432000)

摘要:对于通信系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是配网自动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担负着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任务,同时对配网自动化系统功能的实现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配网自动化可以在很多种通信系统施工技术下进行实现,例如:无线通信以及光纤通信和电力线载波通信等。由于运用不同的通信技术也会导致通信系统带来不同的影响,进一步使通信系统的建设以及相关维护也会存在一定差异。所以本文主要介绍的就是配网自动化光纤通信系统在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研究,进而提出以下内容,不断推动光纤通信系统施工技术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光纤通信;施工技术;分析

1导言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力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很大发展,进一步对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标准以及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现阶段大部分新技术都以来数据进行实时传输,例如:电网的故障预警以及在线监测等,这些对数据信息进行传输过程中的速度以及相关准确率等都提出相对来说比较高的要求。而现阶段最能体现这些特点的是WAMS,也就是所谓的广域监测系统。结合相关调查可知,WAMS数据传输过程中使用的是光纤通信。对于我国光纤通信来说,起步比较晚,因此对光纤通信系统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研究不是很多。为了使这一关键技术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对配网自动化光纤通信系统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分析。

2施工技术分析

2.1 通信光缆的敷设

为了能够有效的避免光缆由于受力不均或者落地出现摩擦而受到损坏,因此这一环节过程中要对光缆路径走向以及相关施工技术进行严格控制。现阶段使用较多的一种方式就会人工牵引法,在牵引过程中使用分散牵引以及集中牵引相结合的方法,由一部分人在前边进行拉牵引索,每个人空中由 一到两个人帮助拉。人工牵过程中的引敷设的长度不能太长,可以采用倒“∞”法,也就是所谓的牵引出几个入孔后,将光缆引出盘“∞”,只有这样才能再继续进行向前敷设,直到整个盘光缆放完为止。光缆不能和电缆进行交叉,应该做好平直敷设,不仅不能离开通道,同时也不能堵塞送风通道。槽道光缆要进行绑扎牢固,绑扎间距应该有效的控制在 一点五米内,绑扎一定要均匀,外观应保持平直整齐。同时架内光缆布放的过程中也应顺直,出线位置一定要准确,预留的弧长要保持一致,并进行有效的绑扎。另外,光缆每条进线孔要统一标识光缆两端连接的站点的名称,这样做的的能够利于以后的日常维护。

2.2 光缆、光纤的链接

一是光纤配线架ODF;二是光缆开剥,也就是剥光缆保护层,对无金属加强芯以及相关的填充层进行剪去,并清理干净松套管,剥光纤松套管过程中的长度一定要比光缆外护层切口长四到五厘米;三是光纤进行清洁完毕后应该穿好光纤保护管,穿保护管为九十厘米,要保持纤芯具有整齐性。然后使用胶布将光缆开剥处和保护管的根部进行包好,最后加装热缩套管;四是对光缆进行固定,穿好以及对纤芯进行理顺;五是熔接。熔接前一定要整理束纤,等热缩管冷却后在对热缩管进行固定。

2.3 光纤接续

一是接通电源之后进行开机。采用相对来说比较适合的熔接以及加热方式,直到进入待机状态;二是把光纤的热缩套管尽心穿好,用酒精清洁长度一百毫米左右的光纤涂覆层;三是切割长度在在一定程度上为零点二五毫米的光纤为 八到十六毫米之间;四是在V 型槽中剥好的光纤;五是开始进行熔接。如果熔接过程中出现气泡、太粗、太细甚至出现分离等现象,都应该重新进行熔接;六是将防风罩以及光纤压板进行打开,进而取出光纤;七是把热缩套管中心有效的移到熔接点,将其放至加热器中进行相应的加热。等到加热完毕后,对加热器夹具进行打开,把光纤加固后的熔接点进行相应的拉紧,等热缩管冷却后放入到预留盘固定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硅芯管技术要求分析

在通信系统施工技术进行实施的过程中,硅芯管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以下要求:一是不仅韧度好,同时弯曲自有;二是管壁不能出现裂口以及气泡、杂质和分解变色线,内壁要保持光滑,并且切口要平整;三是颜色要均匀,其他物理力学性能应对国家相关标准进行符合;四是尺寸要求:内径为三十一到三十五毫米之间,外径应该在三十八到四十二毫米之间。

2.5 通信屏安装分析

一是屏体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使用优质钢材进行整体焊接以及内部镀锌。钢板在选用的过程中,其厚度应大于两毫米,这样做的目的能保证机架电磁屏蔽性能;二是机架保护漆使用电脑灰或者是驼色进行喷塑;三是屏内两侧间隔应该以三百毫米的标准对垂直线缆的横档固定进行有效配置;底部设置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绑扎固定电缆固定夹;屏后两侧应该各配置穿线环十个,利于施工的方便安装。四是所有连接线的接线端子都应该使用铜鼻子、压接工艺以及相关的热缩套管封口。

3配网自动化系统架构分析

3.1 配网自动化基本配置

针对国内配网自动化技术发展来说,实际应用规划主站基本配置表现在:数据库服务器——目前使用的有O R A C L E 9 i 或者是SQLSERVER 2000商用以及实时数据库系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数据存储、实现数据处理以及对各工作站处理过的信息进行转发;前置机也就是所谓的数据采集工作——能对配电终端以及采集终端数据的采集和相关预处理进行完成,与此同时还能使用服务器对处理过程中的信息进行传递;SCADA也就是所谓的配网工作站——进一步为配网以及相关调度人员使用人机界面,主要分为曲线以及饼图、棒图、接线图等实现多窗口、漫游等形式对数据进行及时有效的监视和控制;馈线自动化工作站——能有效的为相关配网调度人员提供自动故障定位、故障隔离和对用电进行及恢复等应用;WEB服务器——能充分的为运行人员提供相应的终端配网状态、报表等浏览;GIS工作站——为调度相关管理人员对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相应提供。

3.2 数据采集以及监控系统

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是配电自动化的主要核心内容,能充分实现电网各站的数据显现到监控屏上,让相关调度员清晰的实现调度以及相关的感知能力。SCADA中特点主要表现为应用FTU智能化算法,对配网系统的稳定性进行积极改进,不断加强抗干扰能力,对精度进行提高,对小电流接地智能架构积极开发,对小电流接地的技术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和处理,对智能开关技术进行实现,应用了标准的主站支持系统。

4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配网自动化光纤通信系统在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进行系统性分析,对于这一关键技术的具体应用具有着相对来说比较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光缆线路在施工过程中以及投入运行后,会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对数据的稳定传输带来不必要的影响,例如:损耗相对来说比较大,容易出断缆等。所以,在实际的施工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光缆敷设技术进行加强,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光缆熔接技术的改进,特别是在光缆敷设过程中要对光缆弯曲导致出现的损耗计算以及光缆连续损耗计算进行不断的加强,只有在这样才能对光缆敷设以及熔接技术进行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陈冲,焦邵华,王志彬.基于光纤以太网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配网自动化系统混合通信方案[J].低压电器,2010,03:33-37.

[2]孙志华.关于GPRS通信系统和光纤通信系统在配网自动化上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1,08:262-263.

[3]王栋.基于EPON技术的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设计与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S1:105-111.

[4]于刚,冯欣,赵晓军.配网自动化系统中通信技术的研究[J].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学报,2001,02:46-49.

论文作者:李芳亚,焦仲萍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7

标签:;  ;  ;  ;  ;  ;  ;  ;  

配网自动化光纤通信系统施工技术的研究论文_李芳亚,焦仲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