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列表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是比较清楚的_递延所得税负债论文

用列表的方法做题思路更清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做题论文,更清晰论文,思路论文,方法论文,列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下面这一道题是2007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东奥会计在线组编制的,中级会计实务轻松过关(1)第217页的例题2,此例题是关于所得税会计方面的综合性题例,尽管该资料附有答案解析,但更多的考生看不懂此题的标准答案。针对这一事实,笔者曾多次在会计师培训教学点用列表的方法解析过此例题,效果很好,考生们听后有拨云见日、柳暗花明之感。下面笔者将用此方法解析该例题,以帮助会计师考生自学时很好地学习和把握这一内容,并希望通过此例题的解析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例:长江公司2006年起股票在境外上市,2007年和2008年除固定资产折旧因素外未发生其他暂时性差异,2009年全年实现的税前会计利润为12500000元。该公司2007年所得税率为33%,从2008年起所得税率调整为15%(非预期税率)。由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预计可以转回,2006年12月31日“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为330000元,“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余额为165000元,该公司2007年至2009年其他有关资料如下:

(1)长江公司2007年1月1日开始使用的某项固定资产原价960000元,会计上采用直线法分2年计提折旧,税法规定,按直线法分5年计提折旧(假设不考虑净残值因素)。

(2)长江公司2009年1月1日对甲企业的投资,占甲企业40%的股份,采用权益法核算。2009年度甲企业实现的净利润为9500000元(甲企业的所得税率为10%),按税法规定,长期股权投资收益以被投资企业宣告分配利润时计算交纳所得税。

(3)长江公司2009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余额600000元(不考虑其他应收款),按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6000元。按税法规定,坏账准备按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5‰计提,可在交纳所得税前扣除。2009年计提坏账准备前,“坏账准备”科目无贷方余额。

(4)长江公司2009年12月31日存货账面实际成本8655000元,期末可变现净值8600000元,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以前年度该存货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按税法规定,存货变现损失以实际发生的损失在交纳所得税前扣除。

要求:(1)计算2007年1月1日开始使用的某项固定资产在2007年12月31日、2008年12月31日和2009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

(2)计算长江公司2007年12月31日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及2007年发生额。

(3)计算长江公司2008年12月31日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及2008年发生额。

(4)计算长江公司2009年12月31日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及2009年发生额。

(5)计算长江公司2009年应交所得税,并编制与所得税有关的会计分录。

解析过程:

要求(1):(见表1、表2)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所得税率=333 000/33%=1 000 000

由于固定资产项目本年发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64000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发生-本期转回=1 000 000+264 000-0=1 264 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期初余额(借)=330 000(已知的)

期末余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期末余额(1 264 000)×33%=417 120

本期借方发生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417 120-330 000=87 120>0(在借方)

或=当年发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64 000)×33%=87 120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所得税率=165 000/33%==500 000

本期发生=0

本期转回=0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发生-本期转回=500 000+0-0=500 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期初余额(已知)=165 000

期末余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期末余额×33%=500 000×33%=165 000

本期发生额=165 000-165 000=0(或=0×33%=0)

要求(3):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见表5)

期初余额(上期期末)=1 264 000

本期发生=288 000(属于固定资产项目的)

本期转回=0

期末余额=1 264 000+288 000-0=1 552 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期初余额(上期期末)=417 120

期末余额=1 552 000×15%=232 800

本期贷方发生额=232 800-417 120=-184 320<0(在贷方)

或=+288 000×15%+(15%-33%)×(417 120/33%)=-184 320<0(在贷方)

笔者曾经归纳总结过一个通用公式,专门用于计算税率变动,当年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科目的数额,并能根据计算结果的正负方向确定其数(N)是在借方,还是在贷方,现将此公式再次介绍如下:

N=当年发生(+)或转回(-)的暂时性差异×新税率+(新税率-原税率)×(年初递延所得税余额/原税率)

N>0时,资产在借方,负债在贷方

N<0时,资产在贷方,负债在借方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见表6)

期初余额(上期期末)=500 000

本期发生=0

本期转回=0

期末余额=500 000+0-0=500 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期初余额(上期期末)=165 000

期末余额=500 000×15%=75 000

本期借方发生额=75 000-165 000=-90 000<0(在借方)

或=0×15%+(15%-33%)×(16 500/33%)=-90 000<0(在借方)

要求(4):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见表7、表8)

期初余额(上期期末)=1 552 000

本期发生=55 000+3 000=58 000

本期转回=152 000

期末余额=1 552 000+58 000-152 000=1 458 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期初余额(上期期末)=232 800

期末余额=1 458 000×15%=218 700

本期贷方发生额=218 700-232 800=-14 100<0(在贷方)

递延所得税负债

要求(5):

①应交所得税=(12 500 000-3 800 000-152 000+55 000+3 000)×15%=1 290 900

②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218 700

③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232 800

④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贷方发生额=14 100

⑤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286 111.11

⑥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75 000

⑦递延所得税负债本期贷方发生额=211 111.11

⑧所得税费用=1 290 900+(286 111.11-75 000)-(218 700-232 800)=1 516 111.11

标签:;  ;  ;  ;  

用列表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是比较清楚的_递延所得税负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