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民营科技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策略研究论文

陕西民营科技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策略研究论文

经济管理

陕西民营科技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策略研究

汶向东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西安 710068〕

摘 要: 党的十八大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强调要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逐步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国防科技工业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陕西是军工大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军民融合工作,在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已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体制机制等各方面的原因,与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要求,仍有一定距离。依据陕西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及进入国防科技工业现状,采用SWOT战略分析原理和方法,对其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威胁进行深入探讨,提出陕西民营科技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应在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进行双向努力,制定切实可行、可以预期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民营科技企业;军民融合;国防科技工业;二次创业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和国家战略全局出发,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全体会议,强调要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逐步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明确指出国防科技工业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审议通过了《“十三五”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规划》、《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纲要》和《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等,对我国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作出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

(二)研究意义

陕西是我国的军工大省,国防科技工业实力雄厚,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陕西国防科技工业已形成涵盖核、航天、航空、兵器、船舶、军工电子六大行业和众多学科,门类齐全,厂、所、院、校配套的国防科研、试验、生产体系,具有很强的总体设计、系统集成、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配套能力,人才、技术、装备等综合实力均居全国前列。[1]长期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军民融合工作,在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已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体制机制等各方面的原因,与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要求,仍有一定距离。目前陕西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并将其作为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五新”战略任务,实现追赶超越发展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

广义上的符号性戏仿并不涉及商标性使用,应当援引著作权法的规则适用言论自由和合理使用规则抗辩;狭义上的商标戏仿行为则由他人在经营活动中作出,在商标侵权认定中仅需考虑后一种情形。因为如果不构成商标性使用,则不至于有混淆之虞,则该种行为当不属于商标法探讨之列。

军民融合主要有三种形式:“军转民”(国防科技资源向民用市场的转化)、“民转军”或称“民进军”(民用市场中的科技与管理等资源向国防领域的应用或转移)和“发展军民两用技术”。[2]笔者之所以将陕西民营科技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中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从“民进军”的角度深入探讨陕西军民融合问题,一是因国防科技工业属于高科技产业,民营科技企业与之关系密切;二是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充满活力,是陕西经济的一支生力军,在民用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问题上较有代表性;三是近年来陕西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正处在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核心、以实现规模化和国际化为目标的“二次创业”阶段[3],迫切需要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发展壮大。因此,以陕西民营科技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为研究对象,从“民进军”的角度深入探讨陕西军民融合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陕西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及进入国防科技工业现状

(一)概念界定

本文的“民营科技企业”是指个体、私营企业,自然人和私营企业控股或由其运营的,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以发展科技产业为目标,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科技成果商业化及产业活动的,具备不断创新能力,有一定比例科技人员,有较高研究开发投入的各种组织形式的企业。为了便于研究问题,这里所指的民营科技企业中暂不包括外资企业;“国防科技工业”是指从事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和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的所有部门的总称;“进入”是指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系统以外的企业,通过建立新的生产能力或运用其已有的科研生产能力等承担国防科研生产任务,主要通过产品、技术或资本三种形式进入,即为军品采购部门提供相关的成套设备或配套产品、与军工企业或科研院所合作开发军民两用技术或进行技术转让、以注资入股的形式参与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

(4)有利于提高物流园区建设质量。基于EPC的智慧物流园区总包业务,设计发挥主导决定作用,可以及时便捷的向采购和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和引导,将智慧物流园区的规划和设计方案贯穿整个总包项目中,实现园区建设质量的提升。

(二)陕西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情况

4.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目前,已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陕西民营科技企业素质相对较高,管理比较规范,再加上有的民营科技企业创业者曾有过军工背景,对军工科研生产的要求较熟悉和重视,能够严格按照合同进度保质保量完成军工任务。但从陕西民营科技企业整体情况看,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对其仍具有很大的挑战:(1)陕西民营科技企业经济实力有待加强。首先,民营企业在发展中产权结构单一、现代企业制度未完全建立起来、经营领域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管理尚不够科学规范,使其发展壮大受到一定限制。其次,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不完善,在市场环境方面,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相比,仍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政府在经营许可、银行信贷、城市土地供应、行业监管等方面对民营科技企业尚有许多限制,民营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非常突出,直接困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据有关公开发表的文献显示,在2015年认定的陕西民营科技企业13125家中,年收入过亿元的仅65家。[3]从收入状况不难看出,陕西民营科技企业仍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与靠国家投资为主的国有军工企业相比,其经济实力较弱。(2)对军品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不了解。目前,我国虽已对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企业的资格进行了规定,颁布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即只要通过有关质量认证、保密认证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条件审查,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就可承担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由于相关配套政策的滞后,许多民营科技企业对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途径并不明确。再加上长期以来我国军民体制分割,没有涉足过军品研制生产的民营科技企业对国防科技工业了解甚少,对军品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更不熟悉。(3)军工意识不强、信誉参差不齐。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按时完成和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承担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企业责任重大,对企业各方面的素质要求较高。民营科技企业一旦承担军品任务,就必须树立“质量第一、军品任务第一”的理念。而目前个别民营科技企业对进入国防科技工业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至今,绝大部分企业靠技术水平高、产品质量好、诚实守信、服务周到赢得了客户的信赖。但个别企业仍存在经营者思想观念落后,靠拉关系、投机钻营来经营管理企业,缺乏诚信经营理念,存在追求短期效应而不谋长远发展的现象。民营科技企业信誉的参差不齐直接影响了整个民营科技企业的对外形象。

(三)陕西民营科技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陕西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和管理人员离开军工单位自主创业,建立了一批民营科技企业,这些民营科技企业主要集中在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据有关调查,这些陕西民营科技企业高层管理者90%以上都有在军工企事业单位、军队或军工管理部门工作过的经历,他们大都在一定的技术领域具有优势,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这些企业采取专业化、大协作、技工贸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拥有精干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技术产品起点高、军民通用性强,具有快速的开发能力,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改革以来,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陕西民营科技企业的主力军;随着近年来军民融合的深入推进,陕西民营科技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队伍日益壮大,截至2017年9月,全省取得保密资格的民营企业452家,其产品服务于各军兵种,配套层级由零部件、元器件和基础材料逐步向系统和整机提升。天和防务、晨曦航空2家民营科技企业在创业板上市;三角防务、方元明、希德电子、西瑞控股、红旗民爆、诺维科技、中天引控等10余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7]

三、陕西民营科技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优势和劣势

(一)优势分析

2.体制机制灵活,市场意识强。陕西民营科技企业产权关系清晰,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企业具有高度灵活的经营决策权、资产支配权、用人选择权、内部分配权等,他们危机感强、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适应市场能力强。为确保能在军品市场占据一席之地,高度重视合同履约和产品质量。从事军品科研生产没有“等、靠、要”的想法,为能在军品市场承担更多的科研生产任务,他们在没有国家科研经费支持的情况下,自筹资金开展军工项目研发。有的陕西民营科技企业为能在某科研领域走在前列,不断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在人员、资金、设备等方面持续加大投入,通过引进高端人才、与科研院所加强技术交流合作等,不断提高整体实力,保持自身竞争力。同时因陕西民营科技企业直接面向市场竞争,对市场动向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强烈的竞争意识,其对市场需求的把握更精准,技术成果转化更迅速。[9]

1.技术、人才优势突出。改革开放以来,陕西民营科技企业积累了丰富的经济基础和技术条件,尤其是在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制造技术与材料技术等方面,民品与军品的通用性、兼容性不断提高,部分民营科技企业的科技水平已超越了国有军工企业,具备了研制生产武器装备的能力。近年来,陕西民营科技企业凭借自身技术优势,瞄准部队需求,承担了军工单位无暇顾及或因技术难度大不愿承担的军品科研生产任务,开发出了一系列质优价廉的产品。并因参与军品科研生产的积极性高,提供的产品和技术服务质量好、效率高,赢得军方的信赖。同时,陕西民营科技企业凭借其灵活的用人政策,优厚的工资待遇,健全的激励机制,吸引了一批高素质、高学历的科研人员。如:为了进入军工科研项目领域,他们可以高新聘用军工体系内的技术骨干人员,甚至可以聘请国外相关领域的科技人员,迅速弥补人力资源匮乏的状况;在技术引入方面,其技术引入渠道也较军工单位相对灵活和通畅。因此,只要他们有参与军工科研生产的愿望,就会把最好的人才、技术、装备等资源,最先用到军工研发和生产上,快速提升武器装备的性能和质量。[8]

3.准入门槛高,进入程序复杂。目前对进入军品市场的企业都要实行承制单位资格分类审查,即根据其武器装备的承制范围,确定其需要取得的资格证书。其中一类企业,必须“四证齐全”,即应取得GJB9001B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和;二类企业在取得GB19001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建立GJB9001B质量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其承担任务的涉密程度,签署保密协议,或保密资格单位证书、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许可证和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证三个证书的合并审查;三类企业只需取得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证。[14]而多数民营科技企业反映,获得“四证”门槛高、周期长、准入程序繁琐复杂,使很多具有较强科技实力的民营科技企业对进入军品市场望而却步。

(二)劣势分析

1.信息不对称。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军品采办有所放开,一些具有技术优势的民营科技企业已进入军工领域,但在信息、计划、经费等方面渠道不畅,很难享受到与军工企业同等的优惠政策。在激烈的军品市场竞争中,仍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民营科技企业要想获得军品任务,完全靠自己捕捉军需信息。因需求信息不明确,使民营科技企业在竞争中丧失很多机会。同时,军方也因不能及时了解民营科技企业拥有的技术和设备信息,不得不重复建设,使国家现有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

4.采取公平公正的政策措施,支持民营科技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首先,建议陕西省政府对承担军品研制生产任务的陕西民营科技企业采取和在陕军工单位同样的优惠政策。将为在陕承担重点军品任务单位建立的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绿色通道”服务范围,扩大到承担重点军品任务的陕西民营科技企业,并为承担重点军品任务的民营科技企业提供土地使用审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其次,制定税收优惠措施。提高为承担军品任务的民营科技企业办理免税手续的效率,帮助所有符合条件的民营科技企业享受到国家军品免税政策。同时,制定本省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有能力的民营科技企业参与军工科研生产。

2.军民标准不统一。由于我国国防科技工业长期以来独立于国民经济体系之外,武器装备订货和研制生产一直采用国家军事技术标准和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军事电子等行业标准进行管理。一般情况下,国家军事技术标准和军工行业标准的专业性更强一些,技术水平更高一些。但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用科技的发展和国际合作范围的扩大,一些民用技术水平和标准大幅度提高,甚至在某些领域和产品上超过了军工部门,也就是说,有些军用标准已经落后于民用标准或可以用民用标准来代替。这种与国家标准相脱节的军用标准体系已成为阻碍民营科技企业进入军工行业的“绿色壁垒”,给民营科技企业进入军品市场带来了产品评价、技术评级等方面的问题,抬高了进入军品市场的门槛。

3.投资、税收等待遇不公平。现行军品科研生产的管理方式仍以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命令为主,军品项目的经费不按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来确定,而是根据军品生产的成本加上一定的利润来定。为确保军品项目按时完成,国家根据各军工企业的情况拨付一定的技术改造资金和条件保障经费等。而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民营科技企业很难得到国家经费的支持。近年来,随着军工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已为承担军品任务的民用单位集中办理免税,但办理周期较长。民营科技企业承担军品生产任务和军工企业仍不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四、陕西民营科技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面临的机遇和威胁

(一)机遇分析

1.国家加强顶层设计,为“民参军”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环境和制度政策保障。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非公经济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发展壮大,竞争力日益提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为非公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和政治保障。政府不仅在打破政策限制与区域壁垒,增强民营企业发展活力方面加大改革力度,而且在投资审批、土地、贸易、财税扶持,简化审批程序,开展创业服务、投资咨询、管理培训等方面提供良好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一步加强非公经济发展政策引导,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努力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创新战略格局,为陕西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通过SWOT分析可以看出,在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背景下,作为军工大省的陕西民营科技企业,在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问题上,虽然机遇与挑战并存,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但民营科技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不但能够提升其整体创新能力,而且能够大幅提高其产品质量、技术和管理水平、企业信誉度,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对处于“二次创业”阶段的陕西民营科技企业来说,机遇大于挑战,优势大于劣势。对正在追赶超越发展的陕西省来说,紧抓国家推进军民融合战略机遇,采取得力措施,促进陕西民营科技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参与国防建设,以军工经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是推动陕西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鉴于上述情况,政府和企业应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

2.陕西加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政策措施,为陕西“民参军”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近年来陕西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军民融合顶层设计,以实现军民融合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打造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为目标,逐步清理和完善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推进军民融合重点领域改革,如:在军工资质办理、知识产权等方面开展改革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军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院所“事转企”改革,加强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为陕西民营科技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创造了有利条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面临的挑战

1.思想观念障碍,利益保护主义。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束缚,一些人对民营科技企业心存偏见和疑虑,担心承担军品任务的民营科技企业不稳定、靠不住,如果破产或被兼并后,其供货时间难以保证,执行合同任务不持久,无法对其进行控制和管理,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无保证,容易失密泄密等。现有的军工企事业单位怕民营科技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会打破自己的垄断地位,与其争任务、争经费等。这些思想观念影响了民营科技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进程。

2.进入成本高,经营风险大。国防科技工业是典型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军品生产的设备和技术专用性较强,设备投资占用的资金量较大,而且军品生产具有小批量多品种的特点,规模不经济,加之军品订货间隔时间较长,会存在专用设备、人才等闲置浪费的现象,因此军品生产成本高,即便投入大量资金,也不一定能够得到合理补偿,甚至出现亏损。而目前民营科技企业在承担国防科研生产中得到国家资金支持较难,这就要求进入军品市场的民营科技企业具有很大的抗风险能力,否则一旦资金大量投入军品科研生产,出现任务量不足,高额的沉没成本会使其难以退出或退出成本较高。

3.陕西军工资源丰富,发展环境好。陕西是我国重要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基地,雄厚的军工科技、人才、装备等资源,使陕西民营科技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陕西民营科技企业集中的关中地区,同样也是陕西军工企事业单位的集中区域,以民营科技企业最为集中的西安高新区为例,这里有11大军工集团中的8家在陕单位,涉及军工电子、船舶、航空、航天、兵器和核工业等领域。国防科技工业具有产业链长、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等显著特点。[10]随着近年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为民营科技企业进入军工领域提供了便利条件。陕西雄厚的军工资源,为陕西民营科技企业进入军工领域在人才、设备和技术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国防科技工业已成为西安高新区发展的基础性特色产业。近年来,为促进军民融合发展,西安高新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仅建立了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和区域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还创立了军地共同参与的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发展工作平台、军民资源融合信息服务平台——西安科技大市场、服务军民技术双向融合的“双创空间”等,制定了对民营企业承担军品项目进行补贴等鼓励政策。西安高新区的民营科技企业已通过国防科技资源和社会资本融合、国防科技工业生产能力和社会生产能力融合、军民通用技术双向融合和军民优秀技术人才融合等形式成立了许多军民融合型企业。目前,西安科技大市场作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围绕技术交易、设备共享、政策服务、合作交流等,整合科技要素资源、创新服务模式,汇聚了900多家高校院所和军工单位、16896名行业专家、7325项技术成果、7737家科技企业的科技资源信息,共享大型仪器设备7000多台 (套),促进全市完成技术交易额530亿元,跃居全国第三位。[11]

截至2015年,陕西省共有科技型中小企业2万多家,其中经认定的民营科技企业13125家,从业人员44万人,科技人员23万人,技工贸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民营科技企业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占90%。据公开发表的资料显示,近十年来,陕西民营科技企业对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新增值的贡献率达80%以上,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4]据2017年科技部火炬统计数据显示,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209家,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投入科技活动经费424.84亿元,比2016年增长16.2%;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平均科技活动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7.5%。从企业技术领域分布看,全省高新技术企业中电子信息类企业数量最多,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的37.67%。从地域分布看,关中地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101家,占全省的95.11%。[5]形成了以西安高新区为中心,以宝鸡、杨凌、咸阳、渭南高新区为骨干的国家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聚集了几乎所有的陕西高新技术企业。[6]

五、陕西民营科技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的策略

同时随着新军事变革的推进和国家安全战略的提升,党中央已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国家层面加强军民融合的顶层设计,对“民参军”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促进,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目前军民融合、国防经济动员的立法工作,知识产权、投资、税收等法规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军队装备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出台《武器装备采购供应法》等顶层法律;有关部门结合改革进程,不断完善准入许可制度、产品认证制度,以及技术状态、产品生产定性等法规,制定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相配套的细化规则。在军品价格、国防知识产权、军工固定资产投资、军品配套科研以及相关认证、标准化、监管、保密等方面全面推进法规制度的清理、修订与完善工作,正在构建层次分明、上下衔接、完善配套的法规制度体系。[12]这些工作的推进,将使近年来“民参军”已初步形成的涵盖顶层法规、实施办法及承制目录 “三位一体”的制度框架更加完善[13],“民参军”的渠道日益畅通。

从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可见,285份IgM抗体阳性病例中,214例有病例信息,其中只有29例有免疫史,高达61.68%的病例无免疫接种史,无免疫史的病例中,8月~6岁组病例占53.03%(70/132),且均为非本县区户籍,这充分说明本地区麻疹免疫工作还存在较大漏洞,特别是对外来人口的免疫接种工作,应该要加强对6岁以内儿童和22岁以上青年的麻疹免疫接种和信息管理工作,消除免疫空白地带,为早日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政府层面

1.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措施。建议成立陕西军民融合研究机构,加快推进陕西军民融合发展研究工作,抓住国家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健全军民融合发展政策制度体系的契机,认真梳理陕西军民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加强陕西军民融合顶层设计,开展陕西军民融合立法工作,做好国家相关法规制度和配套措施的衔接,为陕西民营科技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创造有利条件,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2.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军民融合重点领域改革。要加快军工资质服务机构建设,开展简化优化军工资质办理试点工作,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军民融合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推进军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院所“事转企”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协调推进军民标准融合工作等,为陕西民营科技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提供方便,创造更多机会。

3.加强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及时有效服务。对有能力有愿望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陕西民营科技企业加强指导,充分发挥国家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陕西涉密信息查询点、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西安查询点、陕西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和资源开放共享平台等的作用,使民营科技企业能够及时获得所需信息;进一步推进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陕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西安科技大市场等技术转移中心、交易中心、孵化中心和转化平台建设,从军工科技成果发布、推介、对接、转化、投融资等方面,为民营科技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建立军民通用标准服务平台,促进军民标准交流互通和信息共享,在一定范围内以项目发展指南和发展需求的形式定期向具有资质的民用企业发布军用标准需求信息,引导民用企业参与军用标准化工作。[15]

综上所述,尽管目前对精液参数对IUI结局的关系尚存争议,在行IUI过程中还是要充分考虑精子浓度、PR、PR+NP、TMS、PTMS等因素对治疗结局的影响。然而, 本研究为小样本的单中心研究, 仍需继续扩大样本量, 并进行多中心的前瞻性对照研究来进一步论证本结论。

5.加大金融扶持力度,解决民营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军工科研生产投资较大,且具有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而目前我国民营科技企业主要靠自身融资滚动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本身融资渠道狭窄,融资困难。民营科技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的信用状况和资产运营效益评估难。陕西省应建立政府权威机构对民营科技企业的信用状况和资产运营效益进行评估。同时,成立市场化的融资担保机构。如可成立“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由政府、商业银行、民营科技企业、私营企业等持股,扩大担保贷款基金。在民营科技企业承担重点军工项目时,要充分发挥陕西省政府风险投资的产业引导作用,可通过股权投资等市场化运作方式,解决民营科技企业承担军品任务融资难的问题。

6.建立军民融合评估机构,开展基础服务工作。建立专门的军民融合评估机构,根据国家和陕西省出台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对陕西民营科技企业开展经营状况调查,产品、技术和设备能力评估,国家安全、保密、质量等方面的引导、培训、教育和资质认证等工作,为政府颁发武器装备许可证提供基础服务。为民营科技企业建立信誉档案,并向社会公开其信誉等级,为陕西民营科技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提供权威的资信服务。

(二)民营科技企业层面

1.加强自身修炼,壮大企业实力。民营科技企业要想进入军品市场,首先必须加强自身修炼,苦练内功,这样才能在企业发展上有质的飞跃。民营科技企业中有很多是从家族企业发展而来的,传统的家族制企业管理方式已限制其发展壮大,必须首先实现以下方面的转型:产权由私人独资或家族独资转向资本社会化;制度由家族治理转向现代企业制度;经营领域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管理由单纯个人的管理转向规范的科学的现代化管理。[16]这需要企业不仅要对企业本身有充分的认识,而且要有打破传统的勇气和坚持实施的毅力和耐心。[17]企业发展的关键是转变观念问题,只有转变观念,才能实现企业经营发展质的飞跃。作为民营科技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通过学习经济学和现代管理知识,培养自己的战略思维模式,长远规划企业的发展;要通过引进人才,为科技人才搭建充分展示才能的科研平台,创造选人、用人、育人的制度环境,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强自主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内生动力;要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教育和培养员工牢固树立质量第一、顾客至上、诚信为本和自主创新意识,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4]

2.增强军工意识,树立企业信誉。 民营科技企业要想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必须树立 “质量第一、军品任务第一”的理念。军品合同不同于一般经济合同,因军品属于特殊商品,所以军品合同在具有一般经济合同性质的基础上,还具有一定的政治性和特殊性,其政治性要求承担军品任务的企业要把军品任务摆在第一位,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其特殊性要求承担军品合同的企业要具备一定的资质。因此,陕西民营科技企业要增强员工军工意识的教育,加大对员工保密、质量等方面的培训力度。通过自身努力,增强军工意识,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为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资质创造条件。

对于生产危险化学品的特种化工过程,安全性应放在首位。完全依赖人员经验的传统式安全防护技术,在工艺介质危险性大、工艺过程日趋复杂的形势下,已不能很好地满足特种化工过程的安全管控需要。随着国内外安全科学与工程技术的研究、发展和应用的日益成熟,按照安全工程技术原理和方法对危险的特种化工过程进行安全管控,已逐步成为国内外化工安全领域的通行做法[1-5]。

据证监会〔2018〕13号市场禁入决定书披露,在天成控股公布2016年度业绩亏损前,公司实控人的弟弟潘某利用内幕消息,“成功”避损。

3.主动加强联系,获得军需信息。虽然近几年国家在破解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上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相关配套措施的制定还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营科技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进程。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民营科技企业要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就必须积极主动地与相关管理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获得相关政策和军需信息。

离散裂隙网络模型认为基岩为不透水介质,水流只在裂隙网络中运动,基于裂隙网络几何模型,以单裂隙立方定律为基础,各裂隙交叉点单位时间内流量平衡为准则建立方程组求解,从而确定裂隙网络中流体的真实流动状态。该模型近十几年来发展迅速,其主要研究有:Wittke[7]首先提出网络线素法,之后Wilson和Witherspoon等[8]分别采用三角形单元和线单元对二维裂隙网络进行模拟,提出了两种有限元技术;对于三维问题,Long[9]提出了三维圆盘裂隙网络模型;万力等[10]将有限元方法引入到裂隙网络渗流计算中,进一步提出了三维裂隙网络的多边形单元渗流模型。

4.加强交流合作,弥补自身不足。陕西是军工大省,军工门类齐全,技术、装备和人才等资源优势突出,分布相对集中,鉴于军工科研生产投资大、产品质量标准要求高、所需设备精良、军工配套须有资质等特点,建议陕西民营科技企业一方面积极参与军工企事业科研生产协作配套,同时在承担重要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时,也要充分利用陕西军工企事业单位在军工资质、设备、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交流合作,将自身所需的一些高科技配套产品交给相关专业领域的军工科研生产单位研制,使其成为自己合格的供应商。这样将会大大减少不必要的投资,确保科研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等。通过合作进一步提升自身能力,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合作奠定基础。

(3)细化社会分工。融资租赁中,所有权与使用权是分离的,在社会分工中其作用也不容小觑。从生产、加工到消费这一系列过程中,将销售流通业和租赁业分隔开,而这一过程,延长了社会分工链条长度。通过融资租赁,使企业分工更加细化,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使各类社会资源得到了更好地应用,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陕西省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省国防科工委五年来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成就[EB/OL].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2012-08-20)[2019-05-10].http://www.qzsscio.gov.cn/xwfbh/gssxwfbh/xwfbh/shan_xi/Document/1205512/1205512.htm.

[2]朱启超,游光荣,沈永平.国防工业全球化的影响评估与对策[J].开放导报,2002(3):3-6.

[3]王智强.陕西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新西部(理论版),2013(33):4-5.

[4]杨学兵,庾荣.提升陕西民营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探讨[J].新西部(理论版),2015(27):16-17.

[5]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门户网,(2018-07-16)[2019-05-10].https://www.most.gov.cn/dfkj/shanx/zxdt/201807/t20180713_140610.htm.

[6]马春爱.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特征分析及发展建议[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4(2):15-17.

[7]做军民融合发展排头兵,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陕西追赶超越做贡献[EB/OL].陕西省人民政府门户网,(2017-07-18)[2019-05-10].http://www.shaanxi.gov.cn/jbyw/xwfbh/90176.htm.

[8]金圣钧,金波.军民融合是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助推器[J].中国军转民,2015(6):48-50.

[9]赵勇强.关于民营企业参与军工科研项目的思考[J].航天工业管理,2015(4):30-33.

[10]李喆.西安高新区探索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路径与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18):483-485.

[11]刘敏,王云,刘勇.西安高新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19):70-74.

[12]舒本耀.民企参军的改革态势[J].中国军转民,2017(5):13-18.

[13]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军民融合中的“民参军”[J].中国军转民,2015(1):14-20.

[14]白海威,宋志强.军民融合战略背景下优势民营企业评价及培育[J].中国经贸导刊,2017(27):76-78.

[15]姜烛.陕西电子信息领域军民融合标准化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C].第14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2017:800-805.

[16]王海鹰.转型与升级: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突破点[J].当代经济,2005(1):33-34.

[17]葛宝山,李虹霖,马鸿佳.我国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理论范畴研究[J].特区经济,2005(1):86-87.

Strategy Research on Shaanxi Privat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nterprises Entering the National Defense Science Technology Industry

WEN Xiang-dong
[Party School of Shaanxi Provincial Committee of CPC (Shaanxi Academy of Governance ),Xi ’an 710068,China]

Abstract: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upgraded the development of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into a national strategy,emphasizing the need to strengthen centralized and unified leadership,speeding up the formation of a comprehensive,multi-disciplinary and highly effective pattern of in-depth development of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and gradually building a national strategic system and capacity for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National defense science&technology industry is the key area of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development.Shaanxi is a major military industrial province.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 and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and have actively explored and practiced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and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However,due to various reasons such as system and mechanism,there is still a certain distance from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integration of military and civilian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haanxi privat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nterprises'development and entry into national defense science&technology industry,the SWOT strategic analysis principles and methods are adopted to deeply discuss about its advantages,disadvantages,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It is proposed that Shaanxi privat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nterprises should make two-way efforts at the government level and enterprise level to enter the field of national defense science&technology industry to formulate practical and predictabl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privat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nterprises;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national defense science&technology industry;secondary entrepreneurship

中图分类号: F426.48;E25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3411/j.cnki.sxsx.2019.03.021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9)03-0117-07

收稿日期: 2019-05-21

作者简介: 汶向东(1969-),男,陕西凤翔人,信息技术部工程师,主要从事公共管理与计算机应用研究。

[责任编辑、校对: 杨栓保]

标签:;  ;  ;  ;  ;  

陕西民营科技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策略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