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踝关节后侧入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论文_尹新生,廖国平,邹端荣,谭雁峰,唐湘涛,尹莺桦

目的:探索对三踝骨折患者行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12年1月至2018年10月,来我院住院的三踝骨折患者中,选取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4例,参照组54例。对参照组行常规踝关节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对实验组行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分析108例三踝骨折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复位满意。结果;相比于参照组、实验组三踝骨折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较高,复位满意度较优,组间数值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对三踝骨折患者行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患者关节恢复较优、复位状态较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三踝骨折指外踝内踝后踝骨折属于严重关节损伤,使踝关节的灵活性稳定性明显下降,导致功能丧失或下降。临床效果三踝骨折采取解剖复位内固定治疗是必要手段,采取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部位固定治疗,并对其结果作研究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从2012年1月至2018年10月来我住院治疗的三踝骨折患者中,选取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4例参照组54例,实验组有30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年龄25岁至76岁,平均年龄。参照组有28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年龄26至75岁,平均年龄,分析以上所有患者的基本数据,经对比无明显差异性。

纳入标准 对患者型影像学查体病史检查,对其三踝骨折情况予以确诊,存存在手术适应症的患者知情同意签署同意书的患者。

排除标准 伴有其他严重内科疾病的患者伴有病理性和开放性骨折的患者。

1.2 方法

对实验组患者行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内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对患者行全麻,让患者取俯卧位,并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铺巾,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当麻醉生效后,踝关节后外踝后缘中线,外侧跟腱外缘行一纵行切口长度为8-10厘米,将皮肤和皮下组织进行逐层剥开,将筋膜层进行分离,使其外踝骨折部位予以暴露,在此期间对神经丛和血管进行保护。在直视下对复位骨折端进行点式复位和固定,在腓骨远端外侧置入螺钉,使其骨板与腓骨远端和外踝有效固定。外踝处理后将后踝骨折部位及下胫腓后韧带充分暴露,对后踝骨块进行复位,并根据胫骨下段骨折线对位状态,使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复位满意后使用T型支撑钢板固定,处理后踝后将患肢旋转。显露踝关节内侧,复位内踝后用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术后拍片显示对位良好后未后再逐层缝合切口。对参照组行常规踝关节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其外踝后踝复位内固定手术切口选自踝关节内侧和外侧,沿外踝后缘部行一长8cm左右的纵行切口,对患者进行治疗。其他操作方法同实验组一致[1]

1.3 判定指标

分析108例三踝骨折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复位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对以上数据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率%],行卡方计算;计量资料表示为(±s),行T计算经相关数据分析,组间数据存在差异性,用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分析108例三踝骨折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

实验组三踝骨折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相比于参照组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

表1 分析108例三踝骨折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

3、讨论

三踝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便于解剖复位,早期功能锻炼。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行三踝骨折内固定,具有良好的视野,便于手术操作并良好的保护血管,有效恢复组织内环境。综上所述,对三踝骨折患者采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部位固定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建华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治疗效果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5(2);175-176

论文作者:尹新生,廖国平,邹端荣,谭雁峰,唐湘涛,尹莺桦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2

标签:;  ;  ;  ;  ;  ;  ;  ;  

改良踝关节后侧入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论文_尹新生,廖国平,邹端荣,谭雁峰,唐湘涛,尹莺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