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美的研究论文_向

基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美的研究论文_向

向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正文小学 636600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重要因素。广大教师要把弘扬传统文化作为一项历史使命,让中华民族堂堂正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长期历史发展中融合形成和丰富发展起来的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核心灵魂和精神遗产。语文学科是传承民族文化、开展品德和审美教育的重要工具,通过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美德教育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有效平台。

关键词:传统文化美育 多元化推进 实践与探寻

我国的传统文化,自古以富含人文精神,关怀人类的精神生命成长而著称于世。那些积淀在大量经典作品中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念和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真正的文化之根、民族之魂!文化传承也促进了语文教育本身的健康发展。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看,凡是语文能力差、语言贫乏的人,表面上是语言的贫乏,实际上是精神的贫乏,是思想的贫乏,是感情的贫乏,也是文化积淀、文化底蕴的缺乏。所以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传统人文精神的养育;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语文教育中极端科学主义的有效匡正。语文教材中积淀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精神。儒家传统文化关注现实、尊重他人,有无限宽广的仁爱胸怀;见利思义、崇尚人格的价值追求奋发进取、刚健执着的精神风貌;修己安身、追求内圣的优良传统。总之,传统文化的传承是语文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语文教育目标的实现和语文教育本身的发展。

一、努力向学生传递传统文化的美妙之意

中国传统文化,涵盖了生产生活文化、各类制度文化、丰富精神文化和语言文字文化等诸多方面,蕴藏着丰富多元、无可替代的美育元素。小学语文教师应通过各类途径和方式,努力让学生在触摸、欣赏和品析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妙之意,逐步赢得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和厚积薄发的美育效应。以识字教学为例。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识字教学是语文学习的敲门砖和铺路石。现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低中高三个年级段明确规定了相应的识字数量,教师多从汉字的形体结构和音形字义进行趣味性解析,这是开展传统文化美育活动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手段之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以说,每一个汉字都有着美妙的个性化来源,比如,图画识字法中的“旦”字源自于太阳跃出地平线之意。再如,寸身之长表示“矮”,张弓搭箭表示“射”,这两字诞生后在实际运用中却被弄反,也就约定俗成了。所有这些,都是语文教师对小学生开展传统教育、渗透文化之美的源头活水。

二、努力对学生显现传统文化的美育元素

让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去体验美、理解美、拓展美,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都能成为审美的人,继而变为理性的人。

儿童时代是开展美育的原始黄金期。语文学科具有语言美、形象美和意境美的内在属性,最本质特点在于它的文化性。语文知识中的文学史、文化史等基本内容是其外显的文化因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解读就是对文化内涵的开启和析解,就是在激励、唤醒和引领学生从中逐步体悟到语言文字作为一种文化工具所产生的美的魅力,促使他们感受到从文本世界中所弥散开来的浓浓文化意蕴。在小学语文课程活动中,传统文化教育主要体现在古诗词阅读教学方面。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古诗词,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其中蕴藏丰富多元的美实在是无可言尽的。“诗词虽短,意境却大。语言精练,意深情浓。”语文教师应予以最大化显现,并努力把之转化为精神情感元素,让小学生从中获得各种美的营养。 “小学生并不远离美,只是暂时缺乏发现美和感受美的能力。”这应成为培养学生美感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潜能空间。

三、努力帮学生积淀传统文化的美育滋补

中国文化的美育品格及中国文化中的美育体系可统称之为中国美育文化,它典型地体现了中国传统人格独有的心理状态、独特的思维方式、独具的价值观念以及独创的审美形态,集中地反映了传统的中国智慧;它既成功地培育了传统的理想人格,维护了传统的个体身心平衡与社会秩序和谐,

阅读有“教育之母、学习之本”之誉。在学校教育中,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活动体系中的有机组成和重要内容,与写作享有“半壁江山”的份额。诸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胸藏文墨怀若谷, 腹有诗书气自华”等等,都是在强调阅读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何强化小学生的思想滋补和精神营养呢?加强课外阅读和习作活动是非常有用且绝对实用的重要渠道。比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通过《写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等习作活动,能够让小学生从各类传统艺术和古老工艺中,从各个民族的重大节日和传统活动中,加强对传统文化之美的进一步认识与理解,并且得以更好地吸收与有效升华。

总之,学校教育是一项充满情感艺术的实践活动,“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之美的教育与引导,这是一种历史性责任,更是有利于教学相长的实践性工程,我们要努力为之贡献出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向阳 “趣”写墨韵童年[J].新课程(上),2012,(09)。

[2]廖军和 儿童“读经”问题引发的争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6,(03)。

[3]何柳 让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弘扬[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4,(07)。

论文作者:向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6月总第16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8

标签:;  ;  ;  ;  ;  ;  ;  ;  

基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美的研究论文_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