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现状及影响_移动互联网论文

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现状及影响_移动互联网论文

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互联网论文,青少年论文,状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青少年用户的特征 青少年用户指使用过互联网并且能回答有关互联网题目的中、小学生。调查表明,上过网 的青少年占37.7%,没上过网但想上网的占40.8%,没上过网目前还不想上网的占21.5%。用 户特征如下:

一、性别:在740个青少年用户中,男生占56.5%,女生占43.5%。在1076个男生中,用户占 38.8%;在1048个女生中,用户占30.7%。男生与女生在使用互联网上有显著差异。

二、年级:在743个用户中,初中生占42.7%;小学生占32.3%;高中生占25.0%。但分年级 来看,高中生用户比例最高,在329个高中生中,56.5%是用户;在874个初中生中,36.3%是 用户,而在929个小学生中,只有25.8%是用户。总的趋势看,年级越高,用户比例越高。

三、父母文化程度:在695个用户中,父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的占12.9%,高中及中专占4 0.3%,大专占18.1%,大学占28.6%。但相对每一层文化程度来说,大学及以上所占的比例最 高。父亲文化程度越高,其子女使用网络的比例越高,其差异显著。 在692个用户中,母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的占12.0%,高中及中专占46.2%,大专占20.4% , 大学占21.4%。但相对每一层文化程度来说,大学及以上所占的比例最高。母亲文化程度越 高,其子女使用网络的比例越高。

四、家庭收入:用户月家庭收入显著高于非用户。

五、电脑与互联网资源占有率:用户中76.6%的人家里有电脑,其中联网的占76.4%。非用 户家里有电脑的只占34.9%,其中联网的占21.4%。

青少年用户使用互联网的特征

一、用户开始使用互联网的时间:约80%的用户从1999年或2000年开始使用互联网,网龄大 都不长。具体分布如下:1997年以前占6.3%;1998年占14.0%;1999年占36.20%;2000年占4 3.50%。

二、上网地点:58.8%的青少年用户在家里上网,31.5%的用户在亲戚朋友家上网,在网吧 、咖啡厅或电子游戏厅上网的占20.45%,在父母或他人办公室上网的占15.0%,在学校上网 的占10.8%。

三、上网时间和对上网时间的满意度估计:青少年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212分钟左右,如 果平均到每日,约30分钟左右。37.0%的用户认为自己上网时间“正好”,认为“比较多还 能满足”的用户占12.0%,认为“太多了”的仅为0.7%。31.7%的用户认为“比较少”,18.5 %的青少年用户认为“太少了”。也就是说,50%的青少年用户对上网时间并不满足。

四、用户经常使用的网站:在调查中,我们请青少年用户自由填写他们经常使用的网站或 网址,数目不超过6个。本报告只列出超过10%的被用户提出的经常使用的网站或网址(即用 户在所有提到的网站名称或网址总数中的百分比),各城市的统计结果如下:

北京青少年用户共列出715个网站或网址,其中166人说经常使用的网站是搜狐,占所有提 到的网站或网址的23.2%,110人说经常使用的网站是新浪,占所有提到的网站或网址的15.4 %。

上海青少年用户共列出868个网站或网址,其中123人提到搜狐,占13.8%,96人提到eastda y.com,占10.8%。

广州青少年用户共列出799个网站或网址,其中用户提到的网站或网址超过10%的有:163.c om占12.5%;搜狐占10.5%。

长沙青少年用户共列出347个网站或网址,其中55人说经常使用的网站是搜狐,占15.8%,3 9人说经常使用的网站是新浪,占11.2%。

成都青少年用户共列出788个网站或网址,其中81人提到经常使用的网站或网址是163.com ,占10.3%;79人提到搜狐,占10.0%。

上述统计发现,青少年用户大都使用成人网站或网址。本调查未发现有超过5%的青少年用 户提到经常使用的专门为儿童或青少年的门户网站。本调查的另一个重要发现是,在青少年 用户中,15%平均上网时间用于外文网站,25%用于海外中文网站,60%用于大陆中文网站。 因 此,平均40%的上网时间用于中国大陆以外的网站。

五、互联网功能的使用:玩游戏占62%;使用聊天室占54.5%;收发电子邮件占48.6%;下载 储存网页占39.7%;使用搜索引擎占25.0%;订阅新闻占21.9%;网络电话占14.7%;网上寻呼 占14.3%;制作和更新个人网页占12.6%;上传文件占9.4%;公告板(BBS)占9.2%;代理服务 器占2.3%。

六、青少年用户使用互联网的目的:“查阅有关个人爱好的信息”平均使用频度最高,均 值为2.50(最高分为4分,以下同),“处理个人事物”的平均使用频度最低,仅为1.48。按 照均值大小从高到低排列如下:查阅有关个人爱好的信息、下载图片、声像资料或游戏等、 查阅有关知识的信息、阅读新闻、娱乐、聊天、网络游戏、学习电脑知识、交朋友、下载工 具软件、学习功课或上网校、制作和维护个人主页、参与网站组织的网上活动、在BBS发表 自己的意见和处理个人事物(如购物、订票等)。

七、用户和非用户对互联网的需求:用户选择“获得更多的新闻”为最重要的需求的比例 最高,其均值为3.81(满分为5分,以下同)。以下依次是:“满足个人爱好”为3.74;“提 高课程的学习效率”为3.71;“课外学习和研究有兴趣的问题”为3.67;“结交新朋友”为 3.65。最不重要的需求是“享受成年人的自由”,均值为2.81。

均值差异比较发现:(1)用户与非用户在“提高课程的学习效率”、“结交新朋友”、“增 加与老朋友的联系”、“发表个人意见和作品”、“寻求发展机会”、“表现个人智慧”和 “与别人分享我的快乐与烦恼”等需求上没有显著差异。(2)用户与非用户在“发现自己需 要的信息”、“享受成年人的自由”、“认识我崇拜的人或与他们通信”、“扮演与现时不 同的新角色”、“排除寂寞孤独情绪”、“课外学习或研究感兴趣的问题”、“感受新鲜明 刺激”、“了解时代潮流”、“展示自我”、“获得更多的新闻”、“交流或讨论时事”、 “娱乐与消遣”、“参与网上社会活动”、“满足好奇心”、“满足个人爱好”等需求上均 有显著差异,用户在各项需求的均值均显著高于非用户。

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的学习活动

一、互联网使用与学习成绩:用户与非用户在学习成绩上没有显著差异,即是否使用互联 网与学习成绩没有显著相关。

二、互联网使用与学习压力:用户与非用户在学习压力方面有显著差异,用户比非用户有 更大的学习压力。

三、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是否担任社会工作:在学校里,青少年用户与非用户担任学生干 部的比例大致相等。

四、互联网使用与做作业时间:青少年用户平均每天做作业87.1980分钟,非用户每天平均 做99.4434分钟。用户与非用户在做作业时间多少上没有显著差异。

五、互联网使用与上特长班或家教:青少年用户每周花在特长班或家教的时间平均为247.5 232分钟,非用户为178.7030分钟,用户所花时间略多于非用户。用户与非用户的差异未达 到研究所要求的显著度。

应该说明,这是用“应试教育”的标准来考察互联网对学习活动的影响。但即使是这样的 标准,我们看到,互联网使用并没有影响青少年的学习活动,只不过用户比非用户有更大的 学习压力。其实,我们更应该看重的是互联网通常可以满足青少年的好奇心,使他们了解时 代潮流等,这也会对学习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比如,互联网需求研究说明,青少年用户 与非用户在提高课程学习效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用户比非用户更喜欢使用互联网进行课 外学习或研究感兴趣的问题。这不能不说是对青少年学习活动的积极影响。

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的体育活动和睡眠

统计表明,青少年用户每周平均体育锻炼215.6341分钟,非用户为170.4590分钟,二者在 体育锻炼时间上有显著差异,即用户体育锻炼时间比非用户要长。这并不是像通常想象的那 样,互联网用户减少了体育锻炼时间。用户调查说明:72%的用户说上网后体育锻炼的时间 没有变化,15%的用户说减少了,但有13%的用户增加了体育锻炼的时间。

统计还表明,互联网用户的平均每天睡眠时间(511.1383分钟)比非用户(529.5023分钟)要 少,有显著差异。

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的人际交流

一、与朋友、家人在一起的时间:青少年用户课外与朋友或同学在一起的时间平均每天为1 39.1478分钟,非用户为132.1267分钟。青少年用户与家里人娱乐或聊天的时间平均每天为6 5.6833分钟,非用户为73.5726分钟。用户与非用户在这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二、使用电话的时间:用户每天平均使用23.7670分钟,非用户使用17.9818分钟,用户与 非用户在使用电话时间上没有显著差异,但用户与非用户在使用频度上有显著差异,用户显 著高于非用户。

三、网上交流状况:青少年用户中,53.6%的人通过网络认识了新朋友,承认没有网友(包 括新认识的和以前认识的朋友)的只占0.7%。42.9%的用户说经常保持联系的网络朋友在1~5 人左右,经常保持联系6~10人的占用户的7.0%,3.8%的用户与11人以上经常保持联系。26.1%的青少年用户与通过网络认识的朋友见过面。表1显示了青少年用户日常交往的变化。

表1 上网后,你与下述人的日常交往(含面对面交往、电话和写信等)次数是否有变化?

1.比以前增加了 2.和以前一样

3.比以前减少了

N

有相同爱好的人 40.2% 53.4% 6.4% 727

朋友或同学 29.0% 65.1% 5.9% 723

父母

15.5% 75.3% 9.3% 724

因此,本项调查对“网络使用减少了人际交流”的结论持保留态度。从用户自述的变化趋 势和其他相关比较数据看,除了在人际交流上没有变化以外,网络使用增加交往的百分比均 大于减少交往的百分比。当然,也可能是网络使用还未大规模改变用户的人际交流,毕竟使 用网络的时间有限。进一步的结论有待于以后的研究数据证实。

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的大众媒介接触

一、媒介接触时间:本调查从两个方面估计互联网使用与媒介接触时间的关系:(1)用户与 非用户媒介接触时间的比较;(2)用户自述媒介接触时间的变化。用户接触时间最长的媒介 是 电视,其次是课外书和录音带,平均每天超过1小时以上。而非用户接触时间最长的媒介也 是电视、课外书和录音带,二者差异不大。

互联网使用是否影响了传统媒体的使用?调查显示,约60~65%的用户回答说没有影响,接 触时间与上网前一样。但也有20~30%的用户说上网后,他们减少了电视、广播、报纸和杂 志的接触时间,只有书籍的增加比例(21.0%)超过了减少的比例(17.5%)。

二、青少年信息来源:对下列信息来源在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如电视、广播、报纸、书 籍、朋友、学生社团或兴趣小组等,用户与非用户没有显著差异。有显著差异的信息来源是 互联网、杂志、家庭和学校。与非用户相比,用户认为互联网和杂志的信息来源更重要;与 用户相比,非用户更重视将家庭和学校作为信息来源。

调查还显示,青少年用户比较信任互联网信息。在认为“全部可靠”的媒体中,互联网比 例高达20.9%,其次是报纸(16.1%)和电视(13.7%)。但可靠程度的均值比较说明,青少年用 户最相信的媒体第一是电视,其次是互联网,第三是报纸,第四为广播。

三、青少年用户的媒介需求:根据文献研究和前期研究,我们在问卷上列出了8种媒介需求 (参看表2)和6种媒介,其中5种为传统媒体,包括电视、报纸、杂志、书籍和广播,一种为 新媒介互联网。比较而言,前四种媒介需求中,这六种媒介都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受众获得满 足。但对后四种媒介需求,传统媒体的满足渠道和方式非常有限,通常是给媒体写信、接受 媒体的调查、接受媒体的采访、参与媒体发起或组织的活动等等。

对用户的调查表明,电视、报纸和互联网更能满足超过40%的用户的了解国内外新闻事件的 需要,互联网、电视、报纸更能满足超过30%的用户“获得有关个人生活信息”的需要。在 “获得有关学习的信息”方面,超过56%的用户依赖书籍,超过38%的用户依赖互联网。对“ 满足娱乐或个人爱好”、“表达个人意见和观点”、“参与社会活动”以及“增进个人感情 ”等需要,用户选择互联网的比例最高(详见表2)。可以看出,在现代社会,互联网可以在 很大程度上满足青少年的媒介需求。

表2 下列哪些媒介更能满足你的需要?(表中数字为百分比)

媒介需求

1.电视 2.报纸 3.杂志 4.互联网 5.书籍 6.广播

1.了解国内外新闻事件 65.543.5

11.9 42.7 10.514.3

2.获得有关个人生活的信息 36.932.429.344.8 14.710.7

(如购物、旅游、健康

知识等)

3.获得有关学习的信息 19.126.514.438.1 56.69.1

4.满足娱乐或个人爱好的38.318.124.368.0 14.0

11.7

需要(如玩游戏、听音乐、

体育消息等)

5.表达个人意见、观点或10.619.615.361.4 10.35.8

发表自己的作品

6.与别人交流观点或信息10.9 9.3 8.971.6 8.97.5

7.参与社会实践25.224.713.742.3 10.4

11.5

8.增进个人感情(结识新朋

12.010.0 9.571.4 9.77.9

友、维持与已有朋友的

关系等)

互联网使用对开放观念及行为的影响

在成人互联网研究中,我们把个人的“开放”定义为两个方面:一是比较愿意“了解”和 “接受”不同于自己以往的经验和看法,倾听不同的声音;二是比较愿意“尝试”和“学习 ”新的事物。但青少年的“开放”与成年人不同。比如,他们天然地比成年人更容易接受不 同的东西,因为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自我经验和固定的看法去解释和反对新出现的或与他们经 验和看法不同的现象或事物。根据研究文献、焦点组访谈以及个人访谈,我们发现青少年用 户与非用户在尝试和创新、自我表达、独立性与自治性等方面有明显差异,调查数据证明了 这一点。青少年用户与非用户在开放量表总分上有显著差异。或者说,青少年用户在开放量 表得分上显著高于非用户。其中,用户与非用户在一些有关开放的重要特质,如尝试与自我 表达、独立性与自治上也有显著差异。但互联网使用是否直接能影响青少年的开放程度,或 许是青少年原有的开放程度影响了互联网使用,还需要参考其他重要变量进行深入研究。

结 论

一、关于青少年用户的特征:青少年用户中男生略多(56.6%),年级越高,用户比例越高。 其中,高中用户占高中生的56%,初中用户占初中生的36%,小学生用户占小学生总数的25.8 %。但在用户总体中,初中生所占比例最高,为42%,其次是小学生和高中生。父母学历越高 ,其子女用户比例越高。但因父母高中学历人数最多,其子女用户比例也最高,在青少年用 户中,父母文化程度为高中的达40%左右。比较而言,青少年用户家庭收入显著高于非用户 家庭,且大都拥有电脑与上网资源。

二、关于青少年使用互联网的特征:

1.基本情况:近80%的青少年用户从1999年开始使用互联网。用户上网地点比例最高的是家 里(58.8%),其次是在网吧(20.45%)、父母或他人办公室(15.0%)。青少年用户平均每周上网 时间为212分钟。青少年用户经常使用的门户网站为搜狐、新浪、163.com,但没有使用专门 为儿童或青少年的门户网站。青少年用户平均上网时间分配如下:60.3%的时间用于大陆中 文网站,25.2%的时间用于海外中文网站,14.5%的时间用于外文网站。

2.互联网的功能。超过50%的使用率的网络功能有游戏(62.0%)和聊天室(54.5%)。其次是使 用电子邮件,使用率为48.6%。

3.目的和需求。青少年用户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查阅有关个人爱好的信息,娱乐和阅读新闻 。青少年对互联网的需求主要是“获得新闻”、“满足个人爱好”、“提高学习效率”、“ 研究有兴趣的问题”以及“结交新朋友”。

三、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的学习活动:调查表明,互联网使用基本上不影响学生的学习活 动。用户与非用户在学习成绩、是否担任社会工作、做作业时间长短、上特长班课外学习时 间长短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是用户比非用户更有学习压力。

四、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的体育活动和睡眠:用户与非用户在体育活动时间上没有显著差 异。72.5%的用户说体育锻炼与上网前一样;14.8%的用户减少了体育活动时间;但也有12.7 %的用户说增加了体育活动的时间。但用户比非用户在睡眠时间上有显著差异,用户睡眠时 间比非用户短。

五、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的人际交流:本调查对“网络使用减少了人际交流”的结论持保 留态度。统计检验,与朋友、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使用电话的时间,用户与非用户都没有区 别。53~75%的用户自述使用网络前后的人际交往没有变化。但有40%的用户说上网以后,增 加了与“有相同爱好的朋友”的交往,近30%的青少年用户说增加了与朋友和同学的交往。

六、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的大众媒体接触:已有研究表明,大众媒体接触是青少年生活中 的 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成长有重要的影响。但由于互联网传输速度快、信息多样化并且具 有交互性等优势,互联网可能会影响青少年的媒体接触。互联网的“影响”将通过用户是否 减少了大众媒体的使用时间、是否相应削弱了大众媒体作为信息的重要程度以及对各种媒体 的信任度的比较来检验。

1.媒介接触时间。用户与非用户接触时间最长的媒介均是电视、课外书和录音带,二者差 异不大。60%左右的用户认为互联网使用没有改变他们接触大众媒体的时间,但也有20~30% 的用户报告说减少了使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的时间。21.0%的青少年用户说上网后, 他 们增加了阅读书籍的时间。

2.信息来源。非用户比用户更依赖家庭和学校作为信息资源,用户比非用户更依赖互联网 和杂志来获得信息来源。

3.对传统媒介与互联网可靠程度的判断:青少年用户认为电视最可靠,以下依次是互联网 、报纸和广播。但在被认为是“全部可靠”的媒介中,用户选择互联网的比例最高,超过20 %。

4.媒介需求。在满足新闻需求时,电视、报纸和互联网选择率最高;在满足学习需求时, 书籍与互联网选择率最高;在满足娱乐和爱好、获得有关个人生活信息需求、表达个人意见 或发表作品、与别人交流观点或信息、参与社会实践、增进个人感情等需求时,互联网选择 率均为最高。

七、互联网使用对开放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在开放量表得分上,用户得分显著高于非用户 。与非用户相比,青少年用户更喜欢尝试、创新和自我表达,独立性与自治精神较强等。但 互联网使用是否能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开放观念和行为,还需要参考其他重要变量进行深入研 究。

标签:;  

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现状及影响_移动互联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