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有着年轻ESSEC的百年历史的商学院_mba论文

一所有着年轻ESSEC的百年历史的商学院_mba论文

ESSEC年轻化的百年商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校论文,ESSEC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7年10月,在《华尔街日报》展开的一项关于全球商学院的评比中,一家法国商学院——ESSEC首次上榜“最受雇主青睐的商学院MBA项目”。

在这项由全球顶尖企业管理者和雇主投票的评选中,ESSEC排名全球第七。但又有谁会想到,它是一所已经有一百年历史的老商校了。

与长期高居全球商学院排行榜前列的北美商学院不同,ESSEC不仅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强调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因为在他们看来,“健全的人格”是成为一名合格管理者的必备要素。

当然,ESSEC也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那就是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尚需提速。

2001年9月,ESSEC迎来了他们的新任校长Pierre Tapie,这个温文尔雅的法国男人看上去并不像是个敢于大刀阔斧改革的人。然而,他的就任会给这所法国最好的商学院带来怎样的变化,他是如何带领这所百年商学院重新焕发活力的?

2007年11月2日,Pierre Tapie到访中国。在ESSEC百年校庆之际,这位满头银灰色头发却充满活力的校长要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ESSEC——消除人们对欧洲商学院的传统偏见继续拓展与中国商学院、企业的合作关系——这也是ESSEC全球化战略下必须迈出的一步。

创新萌芽

从巴黎市中心向西行驶大约35分钟,便看到了这所法国历史最悠久的商学院。然而,行走其中,满目所及之处都是富于现代风格的建筑楼群。

在这里,无论是3900名全日制学生,还是5000名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管理者,接受的是一种具有独特内涵的教育。

从1907年5月30日的诞生之日起,ESSEC就致力于开辟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延续至今,以人为本的内涵在不断丰富,但其宗旨却从未改变。

“培养德才兼备的管理人才”是ESSEC的宗旨。“同时,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具备创新精神。”Pierre Tapie认为,创新能力是日益精进的商业社会对于管理者提出的一个新要求。

如果说“以人为本”是ESSEC一百年来从未改变的血脉根基,创新精神则是其近些年开始渐渐凸显的一个新特质。在ESSEC的理念中,“创新是一种创造和拓新的能力”。

ESSEC历来就是一所勇于突破常规的学校。早在上世纪20年代,他们就接受了女子入学,而这比法国女性拥有投票权还要早20年。

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Pierre Tapie也总是反复提到“创新”这个词。其实他本人就是一个喜欢突破、讨厌窠臼的人。当多年前,Pierre Tapie还只有25岁,尚在巴黎奥塞大学攻读生物化学理学硕士时,就曾和自己的导师发生过“冲突”。

“他想让我做一些很没有创意的工作,但是我只想做我认为有挑战性的、有价值的事情。”Pierre Tapie微笑着说。

Pierre Tapie的职业生涯始于法国Elf-Sanofi生物科技集团,在那里他做了10年的研究工作。此后的11年中,他不仅担任了普尔潘工程研究院的院长,还在Intellagri创业投资公司任首席执行官。在后者的任职期间,他曾指导创建了14个合资企业,并曾担任许多公司的策略顾问。

2000年,是Pierre Tapie职业生涯发生重大转变的一年——他接到了猎头公司的电话,对方受ESSEC委托,正在为其寻找一位新校长。

Pierre Tapie丰富的职业经历,受到了ESSEC董事会的青睐。2001年9月1日,他成了ESSEC商学院的新任校长。

“当我还在研究院工作时,就有一个梦想:创办一家属于自己的生物科技公司。”Pierre Tapie说,但是那时的条件并不成熟。

2000年,ESSEC设立了创业基金(ESSEC Ventures),这也是法国商校第一次纳入创业培养机制。

成为ESSEC校长后,Pierre Tapie充分发挥他丰富职业经验的优势,大力支持并协助学生自主创业。他认为,“创业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在Pierre Tapie任校长的6年中,ESSEC学生一共创立了40余家新公司,还在一些重要的国际创业大赛上赢得了奖项。

ESSEC对学生的创业支持一方面体现在教学上,例如在校内,学生便能学到一些关于创业的理论知识,同时,学校也会给他们提供各种到公司实习的机会,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一个实体公司是如何运作的。

另一方面,他们还为那些已经着手创业的学生提供资金支持。2006年,ESSEC成立了一家对内的小型“投资银行”——为那些准备创业的学生提供贷款。“如果我们不给学生提供这个条件的话,他们中的很多人是没有启动资金成立新公司的。”Pierre Tapie自豪地说,“在欧洲,我们是唯一能给学生创造这么好的创业条件的商学院。”

今天,Pierre Tapie已经放弃了创立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的想法,因为后来他发现,帮助别人创业更有价值,“以前(在风险投资公司)是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现在则是通过教学这种方式。”

“交互”模式

商学院的学生最怕的是什么?当然是一成不变的课表和脱离实际的教学模式。ESSEC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从上世纪70年代起,他们就开始在教学上进行改革:从入学第二年开始,学生可以自由选课,自主制定实习时间。ESSEC之所以要造就这样灵活的培养环境,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对自己负责,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特长开辟属于自己的道路。而为了保证学生在走出校门后尽快适应自己喜欢的工作,ESSEC采取了一种特有的“交互”教学模式。

也就是说,学生在ESSEC校内学习一段时间后,就要到企业中实习一段时间,然后再回到校内继续学习。例如,ESSEC对于MBA学生的要求是能够掌握3种语言,此外,必须有6个月的课程是在国外读的。

“这是我们ESSEC最具特色的一项:学生可以自己做职业规划,在读MBA的过程中,我们有250门自选课程提供给学生。同时,学生可以一边上课,一边进行社会实践。”

Pierre Tapie这里所说的“社会实践”可不是那种“走马观花”式的在企业中逛上一圈,而是实实在在地深入企业工作。

Pierre Tapie还信手拈来了一个实例:某个对电影制作感兴趣的MBA学生,先要在ESSCE校内学习一年,然后被送到日本去学相关的电影制作知识(在此之前,他会在ESSEC学习日本的语言和文化),当他回到ESSEC校内后,将一边继续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在某家电影公司学习整个电影制作的过程。到此并没有结束,因为这个学生还要到泰国去进修,最后回到ESSEC参加相关专题的研讨项目。

“ESSEC独特的一点就在于它与各大企业的紧密联系。”这让校长Pierre Tapie颇为自豪,“在法国,ESSEC永远是法国公司最喜欢的学校。”因此,ESSEC的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机会也远远多于普通商学院。

ESSEC每年能介绍给学生实习的企业数量与学生数量之比为6:1,“我们的学生有很大的选择范围,当然,如果学生对我们提供的机会不满意的话,也可以自己去找。”

目前ESSEC的MBA学费(两年)是34000欧元。尽管与ESSEC在国际商学院的排名相比,这个学费水平并不算高,但他们还是会帮助学生在读书期间赚钱——在企业中实习正是其主要途径。

Pierre Tapie透露,根据他们的统计,ESSEC学生在实习期间能赚到大约24000欧元,而剩下约30%的学费他们还会以奖学金的形式提供给学生。

尽管ESSEC已经与众多全球知名企业结成了长期合作关系,但他们与中国企业的联系并不多。Pierre Tapie表示,他们希望今后能和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能让更多的ESSEC学生到中国企业中实习。

国际化起步

1997年,ESSEC获得了美国大学商学院联席会(AACSB)的权威认证,成为第一所获此认证的非北美地区商学院。

2007年,ESSEC建校一百年之际,在《华尔街日报》“最受雇主青睐的商学院MBA项目”的评选中首次上榜,位居全球第七。

作为一家拥有独特治学理念,且校友遍布全球知名企业的商学院,为什么过去在国际上的认知度不是很高呢?实际上,这并不是ESSEC一家商学院面临的问题,而是众多欧洲商学院共同面临的一个困境。

与欧洲经济的历史一样,欧洲商学院大多历史悠久,但也如同欧洲经济的走势一样,随着以美、日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经济的崛起,欧洲商学院也开始日渐落后。长久以来,每当全球商学院的排名张榜公布时,欧洲商学院总是难觅其踪。

“我们确实有历史的优势,但是形势变化得太快了。”Pierre Tapie言下之意,是他们没能“跟上形势”,才导致排名的一度落后。

同时,Pierre Tapie认为,由于美国是目前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因此人们会有一种思维定式,推断美国的商学院也是最好的,而且美国的商学院大多经济实力雄厚,他们在品牌推广上往往也不惜投入重金。

然而,随着1999年欧元的出现,如今的欧洲已经超越了北美,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商业经济区。欧洲经济的回暖也为欧洲商学院的复苏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在Pierre Tapie看来,像ESSEC这样的欧洲商学院一贯对基础教育十分重视,此点对于培养一名优秀的企业管理者是极有帮助的。“在ESSEC,学生不仅能学到最先进的商业知识,还能学到历史、哲学、社会学这些人文类的学科。”在Pierre Tapie心目中,一名合格的管理者,不仅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还要有健全的人格。ESSEC所重视的人文教育,就是为了帮助学生达到后者。

在上任之初,Pierre Tapie就重新对ESSEC的战略规划进行了部署。虽然当时的ESSEC已经是全法国最好的商学院,但Pierre Tapie发现,这所百年老校的国际化水平还存在着明显的欠缺。

“在全球化的趋势下,我们也必须适应这个潮流,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国际性眼界的管理人才。”Pierre Tapie说,现在,他们正在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商学院。

目前,ESSEC共有3个校区,接收的是来自于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其外籍教授所占比重已经达到30%。

为了扩大和加强与各国商学院的联系,ESSEC已经与30个国家的118所大学开展了交换项目,其中包括15个双学位项目。

在过去的20年中,ESSEC把战略目光投向了亚洲,并着重发展与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和新加坡五国的合作关系。在亚洲,他们不仅与当地最好的商学院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还通过法国大使馆推介招生。

2002年,ESSEC叩开了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大门,开始与中国内地的大学合作:当年2月,ESSEC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签署交流和双学位培养项目;2004年,ESSEC MBA又与清华经济管理学院设立交流项目;2004年,ESSEC BBA项目即EPSCI,第一次设立双学位项目,其合作伙伴为上海同济大学。

同时,ESSEC每年都有许多MBA和BBA学生来到中国开展交流,时间为一学期或一学年。至今,已有200余名中法学生从中受益。

现在ESSEC每年都会招收50余名中国学生,他们主要分布在ESSEC MBA,酒店管理MBA和奢侈品牌管理MBA等不同项目中。

2004年,ESSEC亚洲中心在新加坡落成。Pierre Tapie私下透露,ESSEC最初曾在新加坡和上海这两个城市之间犹豫了很久,但最终选择了新加坡。因为他们担心中国的国土广阔,如果选在上海的话,会只有中国的学生聚集在那里,而新加坡则不同,他们的国家比较小,同时与邻国的交流也一向比较频繁。

“现在在那里,你能看到来自于亚洲各个国家的学生。”Pierre Tapie说,亚洲拥有全世界一半的人口,同时也是经济增长量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我们成立这个中心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对亚洲文化以及商业投资环境进行研究,同时为学生和管理者提供围绕亚洲的培养项目。”

标签:;  ;  ;  ;  ;  ;  

一所有着年轻ESSEC的百年历史的商学院_mba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