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童子号电站开工建设

嘉陵江童子号电站开工建设

一、嘉陵江桐子壕电站开工兴建(论文文献综述)

傅博[1](2018)在《三峡成库后嘉陵江北碚至河口段航道泥沙淤积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嘉陵江北碚至河口段处于三峡水库回水变动段末端,受三峡库区水位抬升影响,航道条件得到改善,嘉陵江主城段与长江干线航运体系融为一体,所带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日益增加。而随着三峡库区的形成,嘉陵江北碚至河口段部分航道泥沙淤积碍航问题也显现出来,虽然每年航道管理部门投入力量进行航道抢通疏浚,但因泥沙淤积的反复,且尚未找到冲淤规律,致使泥沙淤积造成航道水深不足引起碍航和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加之三峡水库蓄水和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嘉陵江不断增长的航运业需求,嘉陵江航道泥沙淤积问题更加突出。为了找到嘉陵江北碚至河口段航道泥沙冲淤变化的规律,更好的指导航道管理维护工作,促进航运及区域经济发展发展,有必要对嘉陵江北碚至河口段泥沙淤积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本文在系统分析嘉陵江北碚至河口段现有原型观测及其他必要成果基础上,研究三峡成库后泥沙淤积对嘉陵江航道条件的影响。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对北碚至河口段河道形态组成、水沙条件、人类活动、上下游水库调度方式、径流、比降、输沙特性以及其他水沙特性的分析,得出研究河段的水沙特性变化规律。2、研究北碚至河口段航道及航运的情况,分析并总结本河段航道条件受泥沙淤积等影响的问题。3、研究对比基于河流动力学和基于地形数据对比的两种冲淤量计算模型,结合本研究实际情况,选取并详细论述基于三角网(TIN)数字高程模型的地形对比冲淤量计算方法。4、通过计算模型得出了嘉陵江北碚至河口段总体冲淤变化情况,重点分析研究10个滩险航道条件受泥沙淤积影响的情况。5、总结嘉陵江北碚至河口段总体及重点航道的冲淤变化特点和规律,最后在现有情况下对嘉陵江航道条件的改善提出建议。

李瑞[2](2016)在《桐子壕水电站大坝变形观测研究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水电能源的大力发展,更多的大坝、高坝被修建。大坝所处环境复杂,在其运行过程中可能受到多方面未知因素的不利影响而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对大坝进行变形监测很有必要性,利用原型监测资料分析大坝变形的规律,科学分析大坝各效应量及其影响量之间的关系,及时掌握其运行状态及演变趋势,及时发现危及安全的异常因素,在社会、经济效益乃至科学研究上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大坝监测数据采集方法已较成熟,但监测数据建模分析仍处于半理论、半经验阶段,各类分析模型均有所发展。本文在对变形监测技术及变形监测数据分析模型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以桐子壕航电枢纽工程为例,详细论述了大坝变形监测方案、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并对几种典型统计分析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调研国内外关于大坝变形监测的文献、资料,系统梳理和总结大坝变形监测方法及变形监测数据分析方法,并比较分析了各类方法的优劣及发展趋势。(2)深入研究各类典型大坝变形监测统计分析模型原理、方法,包括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逐步回归分析模型、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模型、时间序列分析模型、灰色系统分析模型Kalman滤波模型及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3)以桐子壕航电工程为例,确定大坝外部变形监测方案及实施方法,并分析了方案的可靠性等;简单分析桐子壕航电工程大坝水平位移基准网和垂直位移基准网的三期监测数据成果,通过比较各点的相对年变化量和差异情况,来判断基准点的稳定性。同时,对变形监测成果进行初步整理,利用大量的监测数据,绘制大坝变形的时间位移过程线图,并对大坝变形体态进行了相应的分析。(4)应用统计模型进行桐子壕航电工程大坝变形预测分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逐步回归分析模型、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大坝水位、气温及时效与监测点变形的相关性,获得了大坝坝体变形主要与温度相关的结论。(5)变形监测数据统计模型分析方法的比较和讨论。比较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逐步回归分析模型、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模型三类统计模型的适应性及准确度。通过对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典型统计分析方法比较研究,对大坝变形规律的深入分析,为更好地选择变形监测方法及揭示大坝变形规律提供参考。

周侃[3](2014)在《嘉陵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江上游左岸支流,古称西汉水、潜水、阆水、渝水。唐代《元和郡县图志》中西汉水与嘉陵水二名交替出现,宋代《太平寰宇记》中则称嘉陵水或嘉陵江,嘉陵江之名遂渐流行。1概述流域范围嘉陵江是长江水系中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流域地跨北纬29°18′34°30′,东经102°33′109°00′,北侧及东北侧以秦岭、大巴山与黄河、汉江为界,东侧及东南侧以华蓥山与长江相隔,西北侧经龙门山脉与岷江接壤,西侧

梁平[4](2012)在《嘉陵江记》文中指出嘉陵江几乎是至今可以认定有两个源头、而唯一以草书方式一泻千里的江河。站在重庆朝天门的码头看去,一脉浩荡从左向右,把最后、最为抒情的一笔作为她最优美的收势,插入长江的腹中。这是一幅人文的漫长书卷,一次精神的长途跋涉,经陕、甘、川、渝三省一市,一路惊涛拍岸,一路风花雪月,而这最后的落笔,却是我生命的记忆,我的永远。我落地的第一声啼哭就是嘉陵江的涛声。在嘉陵江汇入长江之前一公里处,江水平静、舒缓,偶尔有几处急流险滩,也不能改变她终年修成的婉约和神秘。岸边有一个厂的名字很响亮,它叫长安,一个厂居然可以与唐朝的皇都同名。长安的前身是国民党21兵工厂,新中国更名为国营长安机器厂,现在已经更名为长安集团公司了。在大型国有企业中颇有名气。我的父亲母亲是这里

任丽平[5](2012)在《嘉陵江(四川段)梯级开发的多尺度健康评价研究》文中提出嘉陵江是长江上游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西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嘉陵江梯级水电开发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但工程的建设和营运给当地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水质带来较大的影响,伴随人类过度排污和水土流失等环境压力,嘉陵江的环境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为此,论文调研总结河流梯级水电开发的环境影响,采用健康评价的管理方法,以“压力→状态→响应”模式对嘉陵江四川段梯级开发进行了多尺度健康评价,系统的研究了嘉陵江梯级开发的可持续发展,为提升河流综合管理水平提供理论支持。主要研究成果如下:界定河流系统的多个时空尺度,剖析各尺度健康评价的基本特征,根据嘉陵江梯级开发后的时空关系,选择浮游生物多样性指数、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sh-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 FIBI)和多指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作为嘉陵江健康评价的多尺度方法,并建构适合嘉陵江健康评价的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体系和多指标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嘉陵江梯级开发河段浮游生物的野外采集和分析,共采集到浮游植物8门42科95属171种(包括变种),其中硅藻、绿藻和蓝藻为各样点的优势类群,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为12.9×104ind/L。采集到浮游动物共4纲9目21科30属62种,分别隶属于原生动物门、假体腔动物门和节肢动物门,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2854.4ind/L,平均生物量为2.331mg/L,优势种类有21种。采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结合指示物种对水质状况进行评估。评价结果表明,该河段水质处于中度污染状态,嘉陵江渠化后,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四川段水体受到一定程度污染。采用浮游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该水体具有较强的诊断性和准确性。调研显示嘉陵江中游鱼类分布有129种(包含此次收集的银鱼)。本次调查,获得鱼类标本263号,分属于26种7科4目;访问21种。其中以经济鱼类的种类居多;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和珍稀保护鱼类已不再是该江段的优势种;因急流水、流水滩等环境的减少和消失,鳍鳅类和鮡类等典型急流、流水环境的适应者、特化者在库区几乎消失。嘉陵江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嘉陵江梯级开发段生物完整性评价等级为中等偏差,生态环境受人为活动干扰严重。本研究构建的鱼类生物完整性评价体系能较好地表达嘉陵江梯级开发段鱼类群聚状况和河流生态的连续性及整体性特征。选取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方法,对嘉陵江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嘉陵江(四川段)梯级开发总体健康状态为亚健康。其中,其上段和丰水期情况较好,为健康状态;梯级库区、枯水期、中段和下段都为亚健康状态。分析表明影响嘉陵江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是水土流失率和鱼类FIBI。嘉陵江多指标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合,较好地反映了嘉陵江梯级开发四川段的健康状况;构建的多指标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适合对梯级开发河流的健康评价。综上所述,嘉陵江主要环境压力为干流地质环境问题、梯级航电工程和过度排污,其健康状况为亚健康,应积极采取相应的针对性管理措施。本研究成果对相关河流的健康评价具有一定的示范和指导作用。

周学红[6](2012)在《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人类居住环境在人口迅速增长的压力下不断恶化,人居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内容和深度都在随之不断拓展和延伸。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研究是在人居环境科学研究体系中,在流域人居环境科学研究范式的指导下,综合环境科学研究的内容,以水环境为介质,重点研究流域自然系统、人类系统及其相互耦合关系,构建流域“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的人居环境。流域本身是一个水文概念,在流域人居环境研究体系中,流域已经超出了地理水文意义,由自然封闭的区域转化为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开放复合的区域,是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中心的人居环境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域人居环境科学是指以河流(水系)的集水区域为边界或范围,以该区域人类聚居(包括村庄、乡镇、城市等)为研究对象,构建以“流域”为区域单元的人居环境建设体系,着重探讨人与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论文在文献法、调查法等常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运用人居环境科学融贯的综合研究法,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围绕“水资源节约型、人居环境友好型”两型型流域人居建设的总体目标,运用类型学研究方法归纳出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研究的核心内容—流域统筹,在借鉴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论文研究的核心内容和研究框架。在人居环境科学研究体系的基础上初步构建流域人居环境科学研究体系,为流域人居环境科学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以嘉陵江流域为实践研究对象,运用历史学考证法对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自然系统及人类系统演化过程进行了纵向研究。针对嘉陵江流域全江渠化及生态文化资源丰富的典型特征,论文在对嘉陵江流域自然系统及人类系统发展演化的特点分析基础上,重点从流域人居环境区域发展统筹、空间结构及城乡统筹、文化旅游统筹、流域水资源开发及管理统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统筹五个方面分别进行了专题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为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经济发展及城乡建设实践提供参考,促进流域人居环境学科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在现状研究部分,论文从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自然系统特征分析入手,研究了嘉陵江流域自然系统对人类聚居选址的影响,归纳了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山水一体”的形态构成要素。在对嘉陵江流域城镇发展现状调研的基础上,梳理了流域人类系统聚居演变过程,以区域规划研究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区域统筹发展的不同模式,建构了流域区域统筹格局。流域空间统筹是流域综合发展的基础,是以流域城镇空间发展为载体,实现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是以中心城镇为依托,以流域为发展轴,在城市与其腹地之间经济联系的基础上形成的人居空间地域综合体。论文在总结人居环境空间形态演进的一般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流域人居环境结构形态扩展的动力机制,针对嘉陵江流域传统人居环境结构要素演变的不同类型特征,分析了规划调控的不同模式。在流域文化体系统筹研究部分,论文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流域文化及文化体系进行了界定,针对流域人居环境文化旅游开发现状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对嘉陵江流域文化旅游资源分布现状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分类及资源评价,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旅游统筹开发策略并指出,流域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即呈饱和状态,代之内部的振荡与冲突,如果没有新的文化因素的融入,这一孤立的社会系统便会趋于停滞、内耗,甚至灭亡。流域作为一个自然—人类复合系统,自然属性的系统性决定资源开发利用必须遵守流域系统原则。在水资源开发与统筹管理部分,基于流域内部水资源的整体性及关联性特征,论文指出,流域水资源应在充分考虑局部人居环境建设特征及整个流域的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统筹开发,才能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论文通过对嘉陵江流域水资源的综合评价与供需分析,提出了嘉陵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与思路,并从流域灌溉与供水、航运开发及水电开发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规划思路。流域生态环境统筹是影响流域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流域水生态环境统筹研究部分,论文从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的生态现状问题分析入手,针对嘉陵江流域含泥沙量多、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工业和城镇生活对江河水质造成的污染较大、流域原生植被残存面积不多、森林覆盖率低等问题,研究分析了嘉陵江流域地表环境与水土保持、水环境与水资源保护、流域防洪、河道的生态整治、节水问题及流域水资源开发,提出了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明确了流域干流范围内水功能区的划分原则及划分方法,提出了节水减污策略,推进流域内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生态功能区和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强调了通过对行洪区的有效管理来减少损失的防洪策略并提出了梯级开发的环境保护思路与措施。结论部分对全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进一步阐明本研究验证并构建的有关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科学的部分理论框架及本文的创新之处。指出由于研究学科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及研究对象的广泛性,有关流域人居环境研究范式的建立尚需进一步完善。

梁平[7](2010)在《嘉陵江记》文中指出嘉陵江几乎是至今可以认定有两个源头、而以草书方式一泻千里的唯一江河。站在重庆朝天门的码头看去,一脉浩荡从左向右,把最后、最为抒情的一笔作为她最优美的收势,插入长江的腹中。这是一幅人文的漫长书卷,一次精神的长途跋涉,经陕、甘、川、渝三省一市,一路惊涛拍岸,

杨永年[8](2009)在《四川水电建设漫话》文中指出四川水电建设首先是在一些城市附近的中、小河流上开始进行。1922-1949年,四川先后修建了泸州济和电厂、青衣江玉虹电厂、康定电厂、长寿龙溪的下硐电站和桃花溪电站,万县瀼渡电厂等,共修建电厂(站)39座,装机61台,总容量8445kW。我国国民经济经过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调整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经济建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时水电建设也得到了新的发展,建设了一批大中型水电站。新世纪到来之后,四川水电建设也翻开了新的一页,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的开发逐步进入了实施阶段。

姚国寿[9](2008)在《春天的脚步——纪念四川水电改革开放30周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中国成立后四川水电建设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四川开始了进一步开发水电资源的战略思考;进入21世纪后,四川水电建设一路腾飞,春意盎然。春天也需要方方面面的呵护,应旗帜鲜明地反对将水电开发妖魔化。水电是可再生能源,抓紧时机,加快开发利用水电,替代燃煤,是功盖千秋的大事。

范继辉[10](2007)在《梯级水库群调度模拟及其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以长江上游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流域水电能源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一直是水文学与水资源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而大型流域的水库群联合调度是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关键问题,本文以长江上游为对象,开展了流域生态环境健康的水库群模拟调度研究;同时,长江上游水库群合理调度对于维护三峡水安全和保障三峡工程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也对长江上游水库群不同调度方式下三峡梯级水库的响应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论文在掌握了大量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流域水库联合调度以及流域水电梯级开发的环境影响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综述;对长江上游梯级开发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掌握了该区域水库建设的现状与布局;将河网汇流模型与水库调度进行耦合建立了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模拟系统;利用该模型对长江上游水库群不同调度方式进行动态仿真模拟,分析了各种调度方式下三峡梯级水库的响应、河流径流变化情况等;并初步对流域水库群调度后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对调度对河流生态基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最后对长江上游水电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概括起来,本论文的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收集整理了相关的水库参数与水文站历史流量数据,并进行了分析调查了长江上游水电开发现状及已有的水电规划,收集了大型水库特征参数,对未来长江上游梯级水电工程的格局进行了分析;收集和整理长江上游主要水文控制站的历史流量数据,分析了径流变化趋势。2、建立了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模型利用长河段马斯京根分段连续演算法,采用“演-合-演”或“合-演-合”的方法,对长江上游河网进行汇流计算模拟,并用历史数据对其参数进行了率定,建立了河网汇流模型;根据各水库的设计目标和特征参数,拟合了各水库的库容曲线,提出了一种水库调度图的制定方法,建立了水库调度模型;将水库调度模型与河网汇流模型进行耦合,建立了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模型。3、利用模型对长江上游水库群不同调度方式进行动态仿真模拟利用模型对长江上游水库群不同组合、不同蓄水时间等调度方式进行了模拟仿真;分析了对径流过程和三峡水库蓄水发电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游水库群蓄水将减少三峡水库的年径流总量,汛后蓄水时间减少尤为明显,但却增加三峡枯季的入库流量,从而保证三峡总弃水量减少,高水头发电时间增加,有利于三峡蓄水发电;此外错开汛后上游水库群与三峡梯级的蓄水时间,也将有利于三峡水库效益的发挥。4、对三峡提前汛后蓄水时间进行了研究近年来三峡来沙量减少,为三峡提前汛后蓄水提供了可能;长江上游降雨量与径流量的降低,尤其是汛后,有必要提前三峡汛后蓄水时间;利用模型对改变三峡汛后提前蓄水时间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提前三峡汛后蓄水时间可以更好的保证三峡蓄水到正常高水位,有利于发挥三峡梯级效益,同时又没有增加三峡防洪风险,因此提前三峡汛后蓄水时间是可行的。5、对水库群不同调度规则对河流生态基流的影响进行分析采用最枯月平均流量法对长江上游各河段的生态基流进行了计算,并利用模型对水库群不同调度规则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对河流生态基流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水库调蓄作用,增加了河流的枯季径流量,从而能更好的保证下游河道的生态基流。此外,本论文还对长江上游水电开发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二、嘉陵江桐子壕电站开工兴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嘉陵江桐子壕电站开工兴建(论文提纲范文)

(1)三峡成库后嘉陵江北碚至河口段航道泥沙淤积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三峡库区泥沙淤积研究成果
        1.2.2 嘉陵江北碚至河口段航道泥沙淤积研究成果
    1.3 原型观测及研究内容
        1.3.1 嘉陵江北碚至河口原型观测工作
        1.3.2 其他研究资料
        1.3.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嘉陵江北碚至河口段水沙特性分析研究
    2.1 基本情况
    2.2 地质地貌
    2.3 河道形态特征
        2.3.1 平面形态
        2.3.2 深泓纵剖面形态
        2.3.3 河床横断面形态
    2.4 河床组成
    2.5 水沙条件
    2.6 人类活动
    2.7 上下游水库调度方式
        2.7.1 三峡水库调度方式
        2.7.2 草街电站调度方式
    2.8 径流特性
    2.9 输沙特性
    2.10 水位比降
第三章 嘉陵江航运与航道条件
    3.1 嘉陵江航道条件
        3.1.1 桐子壕至合川航道
        3.1.2 合川至重庆航道
    3.2 嘉陵江航道运量
    3.3 嘉陵江船型
    3.4 其他相关问题
        3.4.1 航道条件
        3.4.2 航段上游来水
        3.4.3 水位变化问题
        3.4.4 原型观测问题
        3.4.5 梯级电站建设问题
第四章 分析研究方法及模型
    4.1 基于三角网(TIN)数字高程模型的计算方法
    4.2 基于横断面的计算方法
第五章 冲淤及重点滩段航道条件变化研究
    5.1 总体冲淤变化
        5.1.1 冲淤量及分布情况
        5.1.2 深泓纵剖面冲淤变化
    5.2 重点滩险段航道条件变化情况及规律
        5.2.1 金沙碛河段
        5.2.2 红砂碛河段
        5.2.3 蛮子滩河段
        5.2.4 简家梁-飞缆子河段
        5.2.5 黄果碛河段
        5.2.6 响水滩河段
        5.2.7 徐家滩河段
        5.2.8 利滩河段
        5.2.9 桌子角至王家滩河段
        5.2.10 白鹤滩河段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1.1 河段冲淤及航道条件变化
        6.1.2 河段冲淤规律及问题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2)桐子壕水电站大坝变形观测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大坝外部变形监测方法现状
        1.2.2 变形监测数据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
第2章 大坝变形监测统计分析模型基础
    2.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
        2.1.1 基本原理
        2.1.2 回归方程显着性检验
        2.1.3 回归系数显着性检验
    2.2 逐步回归分析模型
    2.3 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
        2.3.1 模型概述
        2.3.2 基本原理
        2.3.3 交叉有效性检验
    2.4 大坝变形监测统计模型分量
        2.4.1 水压分量
        2.4.2 温度分量
        2.4.3 时效分量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桐子壕航电工程大坝变形监测方案与实施
    3.1 大坝安全监测概况
        3.1.1 桐子壕航电工程概况
        3.1.2 大坝安全监测工程概况
    3.2 大坝变形监测基准网设计与实施
        3.2.1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设计与实施
        3.2.2 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设计与实施
    3.3 大坝外部变形监测方案与实施
        3.3.1 大坝外部变形水平位移监测
        3.3.2 大坝外部变形垂直位移监测
    3.4 变形监测成果的整理
        3.4.1 大坝变形监测基准网稳定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变形监测数据统计回归分析
    4.1 模型因子选择
    4.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4.2.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
        4.2.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分析
    4.3 逐步回归模型
        4.3.1 逐步回归模型的建立
        4.3.2 逐步回归模型预测分析
    4.4 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
        4.4.1 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建立
        4.4.2 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预测分析
    4.5 三类统计模型比较分析
        4.5.1 回归系数比较
        4.5.2 模型因子分离效果比较
        4.5.3 模型预测分析准确性比较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工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5.1 工作基点稳定性问题及对策
    5.2 大坝坝体折光影响及解决办法
    5.3 监测数据检查
        5.3.1 外业观测数据检查
        5.3.2 测点位移量成果检查
    5.4 监测数据程序化处理及预报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大坝坝顶水平位移多元线性回归拟合值
    附录2 大坝垂直位移多元线性回归拟合值
    附录3 大坝坝顶水平位移逐步回归拟合值
    附录4 大坝垂直位移逐步回归拟合值
    附录5 大坝坝顶水平位移偏最小二乘回归拟合值
    附录6 大坝垂直位移偏最小二乘回归拟合值

(3)嘉陵江(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1.1 河流水系
    1.2 地质地貌
    1.3 气候水文
        1.3.1 气温
        1.3.2 降水
        1.3.3 径流
        1.3.4 泥沙
        1.3.5 水质
    1.4 自然资源
        1.4.1 水资源
        1.4.2 水力资源
        1.4.3 矿产资源
        1.4.4 动植物资源
        1.4.5 旅游资源
    1.5 自然灾害
        1.5.1 水灾
        1.5.2 旱灾
        1.5.3 滑坡、泥石流灾害
    1.6 经济社会
    1.7 治理开发
        1.7.1 防洪
        1.7.2 水资源开发利用
        1.7.3 航运
        1.7.4 水土保持
2 纪实

(4)嘉陵江记(论文提纲范文)

浩荡与悠远:人文的痕迹
艰辛与悲壮:治水的故事
后记

(5)嘉陵江(四川段)梯级开发的多尺度健康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梯级水电开发及基本情况
    1.2 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研究
    1.3 河流健康评价研究
    1.4 课题的提出与研究内容
        1.4.1 课题提出
        1.4.2 研究内容
        1.4.3 主要创新点
2 嘉陵江流域及梯级航电开发基本概况
    2.1 嘉陵江流域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流域地势
        2.1.3 气候条件
        2.1.4 水资源状况
        2.1.5 社会经济状况
    2.2 嘉陵江梯级开发的基本概况
        2.2.1 嘉陵江水能与渠化
        2.2.2 嘉陵江四川段梯级航电枢纽
        2.2.3 嘉陵江梯级航电开发的效益
    2.3 嘉陵江环境影响因子识别
        2.3.1 嘉陵江流域排污和水质问题
        2.3.2 嘉陵江流域植被与水沙的问题
        2.3.3 梯级航电开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2.4 本章小结
3 嘉陵江健康评价尺度与评价方法
    3.1 评价尺度的选择
        3.1.1 空间尺度的选择
        3.1.2 时间尺度的选择
    3.2 评价方法的选择
        3.2.1 各尺度的评价方法
        3.2.2 嘉陵江不同尺度评价方法的选择
    3.3 小尺度评价方法
        3.3.1 浮游生物基本概念
        3.3.2 浮游生物在水生态系统中的意义
        3.3.3 浮游生物多样性及微生境评价
        3.3.4 浮游动物指示生物类群评价
    3.4 中尺度评价方法
        3.4.1 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
        3.4.2 构建嘉陵江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 FIBI 指标体系
    3.5 大尺度评价方法
        3.5.1 构建嘉陵江多指标评价体系
        3.5.2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3.6 本章小结
4 嘉陵江浮游生物指数评价
    4.1 嘉陵江四川段梯级开发浮游生物研究
        4.1.1 采样时间和采样点的设置
        4.1.2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4.1.3 研究方法
    4.2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4.2.1 水体环境状况
        4.2.2 浮游植物的数量组成
        4.2.3 优势种类的水平分布和季节变化
        4.2.4 各断面藻类密度及时空分布情况
        4.2.5 浮游植物多样性及水质评价
        4.2.6 讨论
    4.3 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4.3.1 种类组成
        4.3.2 浮游动物密度及生物量
        4.3.3 浮游动物的常见种
        4.3.4 浮游动物的优势种
        4.3.5 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
        4.3.6 讨论
    4.4 浮游生物评价水质方法评估
    4.5 本章小结
5 嘉陵江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评价
    5.1 嘉陵江鱼类资源
        5.1.1 嘉陵江鱼类资料的调查方法
        5.1.2 嘉陵江鱼类区系成分的数量组成
        5.1.3 嘉陵江梯级开发区渔获物组成
        5.1.4 嘉陵江梯级开发区鱼类资源类型
        5.1.5 嘉陵江梯级开发区鱼类生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5.1.6 渔业资源现状
    5.2 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评价
        5.2.1 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评价结果
        5.2.2 FIBI 评价梯级开发河流的可行性和发展趋势
    5.3 嘉陵江梯级航电工程对鱼类影响与分析
        5.3.1 水库蓄水对鱼类栖息地的影响
        5.3.2 闸坝的阻隔对鱼类洄游和基因交流的影响
        5.3.3 渠首、隧洞和电厂对鱼类生存的影响
        5.3.4 减水河段对鱼类“三场”的影响
        5.3.5 发电尾水对鱼类的影响
        5.3.6 对渔业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嘉陵江模糊综合评价
    6.1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嘉陵江健康评价方法
        6.1.1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建立的依据
        6.1.2 评价指标隶属度的计算
        6.1.3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6.2 嘉陵江梯级开发四川段健康评价
        6.2.1 嘉陵江不同区段健康状况模糊评价
        6.2.2 嘉陵江不同水期健康状况模糊评价
        6.2.3 嘉陵江总体健康状况模糊评价
        6.2.4 嘉陵江健康状况评价结果及讨论
    6.3 本章小结
7 健康嘉陵江管理对策
    7.1 鱼类资源的补救措施
        7.1.1 鱼类栖息地保护措施
        7.1.2 减缓大坝阻隔效应的措施
        7.1.3 强化渔业管理
        7.1.4 鱼类资源的增殖放流措施
        7.1.5 加强相关科学研究
        7.1.6 其它补偿措施
    7.2 氮磷污染改善策略
        7.2.1 水土流失治理策略
        7.2.2 化肥流失治理策略
        7.2.3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策略
    7.3 保护库区生态环境策略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参加科研情况

(6)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索引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关于选题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1.4 核心概念界定
    1.2 流域统筹与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研究
        1.2.1 流域人居环境建设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剖析
        1.2.2 “流域统筹”研究体系
        1.2.3 “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研究”的主要内容
        1.2.4 流域统筹基本结构模式选择
    1.3 国内外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相关研究与实践
        1.3.1 国外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相关研究
        1.3.2 国外流域人居环境建设实践
        1.3.3 国内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相关研究与实践
        1.3.4 国内外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研究与实践小结
    1.4 论文研究范围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范围
        1.4.2 研究框架
        1.4.3 技术路线
    1.5 论文研究方法
        1.5.1 论文常规研究方法
        1.5.2 论文特殊研究方法
    1.6 本章小结
2 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区域统筹发展研究
    2.1 引言
    2.2 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概况
        2.2.1 嘉陵江流域自然系统概况
        2.2.2 嘉陵江流域自然系统对人类聚居选址的影响
        2.2.3 嘉陵江流域自然系统与“山水一体”的形态构成要素
        2.2.4 嘉陵江流域人类系统聚居演变过程
        2.2.5 嘉陵江流域城镇现状调查
        2.2.6 嘉陵江流域城镇空间系统特征
    2.3 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区域统筹发展模式
        2.3.1 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区域统筹发展模式
        2.3.2 以区域经济为导向的圈层发展模式
        2.3.3 以交通干线为骨架的轴向引导模式
        2.3.4 以基础设施为支撑的网络协调模式
    2.4 嘉陵江流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2.4.1 城乡关系演进与乡村聚落人居形态调控经验借鉴
        2.4.2 我国乡村聚落人居形态调控的发展历程
        2.4.3 嘉陵江流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2.5 本章小结
3 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空间统筹发展研究
    3.1 引言
    3.2 流域人居环境空间形态及其扩展模式
        3.2.1 人居环境空间形态演进的一般模式
        3.2.2 流域人居环境结构形态演进过程
        3.2.3 流域人居环境基本结构形态的形成
        3.2.4 流域人居环境结构形态扩展的动力机制
        3.2.5 流域人居环境形态扩展的基本形式
    3.3 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空间形态规划调控类型分析
        3.3.1 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传统结构要素特征
        3.3.2 广元:盆周边缘错接型人居环境规划调控
        3.3.3 阆中:传统风水格局迂回型人居环境规划调控
        3.3.4 南充:中游低丘屈曲型人居环境规划调控
        3.3.5 合川:下游十字交汇型人居环境规划调控
        3.3.6 重庆:T 型交汇的流域中心型人居环境规划调控
    3.4 小结
4 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文化旅游统筹开发研究
    4.1 引言
    4.2 流域人居环境文化特质研究
        4.2.1 流域文化的界定
        4.2.2 流域人居环境文化体系研究的内在动因
        4.2.3 流域人居环境主题文化体系的形成与演变
        4.2.4 流域人居环境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
    4.3 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文化资源现状调查及问题梳理
        4.3.1 嘉陵江流域文化旅游资源现状调查
        4.3.2 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文化特征分析
        4.3.3 嘉陵江流域文化旅游资源分类
        4.3.4 嘉陵江流域文化旅游资源评价
        4.3.5 嘉陵江流域文化资源旅游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4.4 嘉陵江流域文化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4.4.1 嘉陵江流域文化旅游圈层开发策略研究
        4.4.2 嘉陵江流域文化旅游极点—廊道开发策略
    4.5 本章小结
5 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水资源统筹开发与利用研究
    5.1 引言
    5.2 嘉陵江流域水资源综合评价与供需分析
        5.2.1 水资源数量及可利用量
        5.2.2 嘉陵江流域水资源质量状况评价
        5.2.3 嘉陵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5.2.4 嘉陵江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5.2.5 嘉陵江流域水资源配置
    5.3 嘉陵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基础、思路与基本方案
        5.3.1 开发利用基础
        5.3.2 水资源开发利用思路
        5.3.3 流域中下游河段开发
        5.3.4 流域上游河段开发
        5.3.5 嘉陵江流域主要支流开发规划思路
    5.4 嘉陵江流域灌溉与供水规划
        5.4.1 灌溉现状及规划
        5.4.2 城乡供水现状及规划
    5.5 嘉陵江流域灌溉航运开发与规划
        5.5.1 干流腹地经济与航运现状
        5.5.2 流域航运开发与规划
    5.6 嘉陵江灌溉水电开发与规划
    5.7 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综合管理统筹实施机制构想
        5.7.1 当前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综合管理统筹存在的主要问题
        5.7.2 流域人居环境统筹建设综合管理模式
    5.8 本章小结
6 嘉陵江流域水生态环境统筹研究
    6.1 引言
    6.2 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的生态现状与问题
        6.2.1 流域水土流失现状
        6.2.2 嘉陵江流域水环境状况
        6.2.3 嘉陵江流域植被与自然保护区状况
    6.3 嘉陵江流域地表环境与水土保持规划研究
        6.3.1 流域水土保持现状
        6.3.2 水土保持规划依据及目标
        6.3.3 嘉陵江流域水土保持分区
        6.3.4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6.3.5 流域生态修复
    6.4 嘉陵江流域水环境与水资源保护研究
        6.4.1 嘉陵江流域水功能区
        6.4.2 嘉陵江流域水生态环境统筹对策与措施
    6.5 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建设中的生态防洪对策
        6.5.1 嘉陵江流域防洪现状与标准
        6.5.2 嘉陵江流域防洪总体规划
        6.5.3 嘉陵江流域的山洪灾害生态防治策略
    6.6 嘉陵江流域节水对策与措施
        6.6.1 嘉陵江流域节水面临的形势与问题
        6.6.2 嘉陵江流域生态节水措施
    6.7 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的环境影响与生态措施
        6.7.1 嘉陵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环境影响
        6.7.2 嘉陵江流域梯级开发的环境影响与生态措施
        6.7.3 嘉陵江流域梯级开发的环境保护思路与措施
    6.8 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参加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7)嘉陵江记(论文提纲范文)

上篇浩荡与悠远:人文的痕迹
下篇艰辛与悲壮:治水的故事
后记

(10)梯级水库群调度模拟及其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以长江上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能源危机,电力紧张
        1.1.2 绿色能源——水电
        1.1.3 我国梯级开发局面已经形成
        1.1.4 水电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1.1.5 梯级统一调度,有利于提高水能利用率
    1.2 研究区选择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现实意义
        1.3.2 理论意义
    1.4 论文结构
    1.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研究综述
    2.1 流域水电梯级开发研究综述
        2.1.1 水电能资源及水电开发概述
        2.1.2 国内外流域水电梯级开发现状
    2.2 水库群联合调度研究综述
        2.2.1 水库群联合调度概述
        2.2.2 水库群联合调度的重要性
        2.2.3 水库群联合调度研究进展
        2.2.4 水库群联合调度研究小结
    2.3 流域水电梯级开发对环境的影响研究综述
        2.3.1 流域水电梯级开发对环境影响概述
        2.3.2 水电开发对环境影响研究进展
        2.3.3 流域梯级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2.3.4 流域水电梯级开发对环境影响研究趋势
        2.3.5 讨论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及水电梯级开发情况
    3.1 研究区基本情况
        3.1.1 地质条件
        3.1.2 地貌
        3.1.3 土壤植被
        3.1.4 气候
        3.1.5 自然资源
        3.1.6 水文
        3.1.7 自然灾害
        3.1.8 社会经济状况
    3.2 长江上游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3.3 长江上游主要干支流
        3.3.1 金沙江流域
        3.3.2 雅砻江流域
        3.3.3 大渡河流域
        3.3.4 长江上游(宜宾至宜昌河段)
        3.3.5 嘉陵江流域(含渠江、涪江)
        3.3.6 岷沱江流域
        3.3.7 乌江流域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研究目标、内容与技术路线
    4.1 研究目标
    4.2 研究内容
        4.2.1 梯级规划调查与资料收集
        4.2.2 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模型的建立
        4.2.3 上游水库群不同调度规则对三峡梯级水库蓄水发电的影响
        4.2.4 三峡梯级水库不同汛后蓄水时间对发电的影响
        4.2.5 不同调度方式下梯级水库对水环境的影响
    4.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4.4 研究思路
    4.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4.5.1 研究方法
        4.5.2 技术路线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资料收集与整理
    5.1 资料收集
        5.1.1 水文控制站
        5.1.2 主要大型水库
        5.1.3 河流分段情况
        5.1.4 长江上游河道汇流时间
        5.1.5 中型水库
        5.1.6 降雨资料
    5.2 资料整理
        5.2.1 水文资料插补
        5.2.2 格式化数据
    5.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模拟系统设计
    6.1 河网汇流计算模型
        6.1.1 河网汇流概述
        6.1.2 模型基本原理
        6.1.3 模型的结构
    6.2 水库调度模型
        6.2.1 模型原理
        6.2.2 调度计算公式
        6.2.3 库容曲线拟定与调度规则的制定
        6.2.4 三峡梯级调度要求及调度规则
        6.2.5 调度模型建立
    6.3 水库群调度模拟
        6.3.1 水库群调度模型
        6.3.2 大中型水库处理
        6.3.3 初步规划阶段大型水库调度模式
        6.3.4 梯级水库的蓄放水顺序
        6.3.5 预见期内上游水库群的蓄水调度计算方法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长江上游水库群对三峡梯级水库蓄水发电的影响研究
    7.1 上游水库群组合对三峡来水发电的影响
        7.1.1 模拟设置
        7.1.2 模拟结果
        7.1.3 结果分析
    7.2 上游水库群蓄水时机对三峡来水发电的影响
        7.2.1 模拟设置
        7.2.2 模拟结果
        7.2.3 结果分析
    7.3 上游来水预测及其三峡调度计划的制定
        7.3.1 上游来水预测对三峡梯级水库调度制定的意义
        7.3.2 不同降雨预报方法下三峡梯级发电情况
    7.4 结论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三峡梯级水库汛后提前蓄水的研究
    8.1 三峡水库提前蓄水的可能性分析
        8.1.1 上游主要干支流泥沙量变化趋势
        8.1.2 长江上游水利工程的拦沙作用
    8.2 三峡水库提前蓄水的必要性分析
        8.2.1 长江上游降雨量变化
        8.2.2 长江上游河川径流变化
        8.2.3 长江上游水库群建设及蓄水
    8.3 三峡水库提前蓄水的可行性分析
        8.3.1 三峡水库蓄水时机对三峡发电影响
        8.3.2 三峡水库蓄水时机对三峡防洪影响
        8.3.3 三峡提前蓄水的可行性分析
    8.4 结论
    8.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九章 长江上游水电开发对河流生境及水生生物的影响
    9.1 长江上游水电开发现状
    9.2 长江上游水电开发的制约因素
    9.3 长江上游水电开发对水环境的影响
        9.3.1 梯级水库对生境的影响
        9.3.2 梯级水库对生物的影响
    9.4 对策
    9.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十章 梯级水库对河流径流变化及河道生态需水量的影响
    10.1 生态需水量的含义与研究方法
        10.1.1 生态需水量的含义
        10.1.2 生态需水研究方法
    10.2 长江上游主要干支流河道内生态需水量估算
    10.3 不同调度方式对生态需水量的影响
    10.4 不同调度方式对河流枯季径流量的影响
    10.5 讨论
    10.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长江上游水电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1 长江上游水电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1.1 缺乏流域总体规划,综合利用、统筹开发程度较低
        11.1.2 开发混乱,多龙治水
        11.1.3 缺乏龙头水库
        11.1.4 水库调度方式存在不足
    11.2 对策
        11.2.1 加强流域统一规划与管理
        11.2.2 加强流域梯级滚动开发建立河流梯级调度中心
        11.2.3 加强水电梯级开发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11.2.4 探索并实施水库生态调度充分发挥水库的生态功能
    11.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结论与展望
    12.1 总结
    12.2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12.3 论文中存在的不足
    12.4 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情况及获奖情况
致谢

四、嘉陵江桐子壕电站开工兴建(论文参考文献)

  • [1]三峡成库后嘉陵江北碚至河口段航道泥沙淤积问题研究[D]. 傅博. 重庆交通大学, 2018(06)
  • [2]桐子壕水电站大坝变形观测研究与实践[D]. 李瑞. 西南石油大学, 2016(05)
  • [3]嘉陵江[J]. 周侃.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14(10)
  • [4]嘉陵江记[J]. 梁平. 红岩, 2012(04)
  • [5]嘉陵江(四川段)梯级开发的多尺度健康评价研究[D]. 任丽平. 重庆大学, 2012(02)
  • [6]嘉陵江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研究[D]. 周学红. 重庆大学, 2012(02)
  • [7]嘉陵江记[J]. 梁平. 延河, 2010(07)
  • [8]四川水电建设漫话[J]. 杨永年. 四川水力发电, 2009(04)
  • [9]春天的脚步——纪念四川水电改革开放30周年[J]. 姚国寿. 四川水力发电, 2008(06)
  • [10]梯级水库群调度模拟及其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以长江上游为例[D]. 范继辉.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007(06)

标签:;  ;  ;  ;  ;  

嘉陵江童子号电站开工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