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论文_高江全

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论文_高江全

高江全 福建省安溪县虎邱中心学校 362400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学习语文环境,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作为一线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我就结合平时的教学,谈几点感受:

一、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就是说,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而教学课堂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参与意识的重要场所。因此教师应牢牢占领这块阵地,想方设法使教学课堂激情四射、学生兴趣盎然。如开学第一节课为了让学生能大方的自我介绍,我就播放课件动画:(丁丁、冬冬见面相互做自我介绍,并向大家问好!)

师:瞧,多有礼貌的学习伙伴!可是他俩还不认识咱们呢!生:(争着答)我们也来介绍自己!

师:好啊,做个游戏吧?这个大纸盒里有许多漂亮的小图标,红苹果呀、小熊猫呀……请你随便取一个,回到座位(师、生共同抽取图标)。

(教师很快找到了和她持有相同图标的学生)

师:(搂着学生的肩膀来到教室中央,握手)你好,我是××老师。欢迎你!我很愿意成为你的朋友!

生:(略带羞涩)你好,我叫××,我在一年级1班。

师:真好,又清晰又响亮!(向全班)小朋友们,咱们开始游戏──听到小木琴敲响了,就离开座位,找到和自己有相同图标的小伙伴,握握手,做自我介绍。当小木琴第二次敲响,就结束自我介绍,把图标放回纸盒。听明白了吗?

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师生一道游戏。而后,学生三人一群、五个一组,自由组合做自我介绍。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鼓励较胆小的孩子,提醒不够礼貌的孩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创设学习语文的环境,重视学生的体验

有这么一则有趣的小故事,讲的是:跳蚤原先跃起的高度出乎人们的意料,每次都是其身高的几十倍,甚至是上百倍,倘若在它的头上罩一个玻璃罩,继续让它跳,再过一段时间以后,即使摘掉玻璃罩,素有“跳高之王”称号的它再也不能像原来那样啦,它最多只能跳到玻璃罩的高度,在盖上玻璃罩的那一瞬间,就限制了它的跳跃范围,从某种意义上注定了其内在潜能将随之丧失。

学习应该是一种享受,享受自由、成功的快乐,如果把学生当作一件“容器”,可谓是教育的悲哀。所以,在课堂上要有能让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尽情表达的空间,可让学生“想说就说,想做就做”、“不清楚的允许提问,不同意见允许争论”。如我在课堂教学中实行“三个保证”:保证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保证学生思想自由,精神愉悦;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读、思、说、练。“三个鼓励”: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鼓励学生随时质疑、解疑;鼓励学生有独到见解和相互争辩。“三个尊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自学的成果,不轻易否定学生的见解,多从正面给予扶植、指点;以尊重的口吻、方式提出学习要求。

三、渗透学习语文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注意遵循语文学科的特点,积极渗透:重读书、重积累、重感悟。

“重读书”就是:提倡学生“以读为本”,尽量减少或杜绝机械、繁琐、粗糙的作业方式;提倡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如:四年级学生,我让学习小组一星期要选择一本课外读物进行阅读,阅读完之后再在小组的笔记本上,各自谈交流,后再有学习组长记录下来,想想一学期每位学生就能读20本左右的课外书籍,对于他们来说真是一笔大财富。在课堂上,我每节课倡导学生多读,我少讲,学生的读书时间不少于15分钟,让学生先读其形再读其神,读的方式也多样:默读、齐读、小组读、男女读……,尽量让学生不枯燥,这样来提高读的效率。“重感悟”就是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读书,自己去领会,是对“繁琐的分析、教师讲学生听、一问到底”教学状态的否定。是尊重学生的主人公地位,尊重学习语文的规律。“悟”应该首先要悟其义,课文内容要读懂,至少要粗知大意。还要悟其情,悟其法,即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无论语言文字,还是文章表达的意思、情感,都是很难讲准确的,也是没有必要讲清楚的。所以语文教学要留有空白,不要担心学生有些地方暂时感悟不出来,尽管放心把时间留给学生读书。

“重积累”就是在“听说”的实践中“习得”。积累,不仅是语言的积累,还有生活的积累和感受(包括情感)的积累。这三者缺少了任何一点,都教不好语文。对于语言的积累,我认为:

第一,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读和背,要按照学习语文的规律教学。对那些“不必解”的东西,他采取“不饶舌”;对那些小学生目前还“不可解”的,他强调“粗知大意”,先“吞咽”后“反刍”;对那些对学生一生都用得着的东西,不但要求熟记,而且要想办法让他们记得快、记得牢。

第二,要重视课外阅读。实验已经证明:只有当学生的阅读量达到了课本的4.5倍时,才能形成语文的自学的能力。

第三,重视做读书笔记和对生活感受的积累。他认为,学生生活单调,感受不多,情感不丰富再加上书读得少,因此他们的“心理词典”所储存的“词条”就很少,从而影响他们的理解,影响他们良好情感的形成。

论文作者:高江全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5月总第17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6

标签:;  ;  ;  ;  ;  ;  ;  ;  

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论文_高江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