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起重机械事故及防范方法论文_章伟康, 楼小康

探讨起重机械事故及防范方法论文_章伟康, 楼小康

浙江华东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已颁布实施,在《特种设备安全法》下已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等多个规章、规范性文件和一系列相关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使用和检验检测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这对于促进起重机械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安全化应用有很大帮助。但深入到起重机械实际应用之中,发现起重机械运行依旧容易受到人为因素和设备因素的影响,导致起重机械事故频发,造成了人身安全威胁和严重的经济财产损失。针对此种情况,应当深入了解起重机械运行实际情况及其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以此为依据来优化选用防范措施,进一步强化起重机械的防范,以便起重机械能够安全操作与运行。而作业人员加强维护自身的安全,规范化作业,势必能够降低起重机械事故发生率。由此看来,起重机械事故防范措施的有效实施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起重机;事故;防范

1起重机械事故分析

1.1起重机械的危险性

分析起重机械实际应用情况,确定起重机械的应用性较高,能够对不同荷载、不同类型的物品予以运送、装卸,从而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并且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但是起重机械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一方面是起重机械所运输的物品可能是体积不规则、载重量不同的物品,也有可能是易燃易爆物品或其它危险品,在吊运过程中操作比较复杂且危险,如若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另一方面起重机械具有庞大的结构和复杂的机构,通常是几个不同方向的运动同时操作,其技术难度较大,需要作业人员协同作业,这就使得作业人员容易受到起重机械外露的有可能伤人的运动零部件的伤害和交叉作业的伤害,给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威胁。

1.2起重机械的事故原因及特点

1.2.1起重机械事故原因分析

总结性分析以往起重机械事故发生情况,确定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的因素和设备的因素。1)人为因素,也就是操作人员未能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要求来进行起重机械操作;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常常站在吊重物下作业;工作人员图省事而不按规定流程作业。2)设备因素,也就是出厂的起重机械本身就存在缺陷;长期超负荷运行;未对起重机械进行有效的检查和维修保养等等。正因为人的因素和设备因素的影响,在起重机械运行的过程中可能引发这样或者那样的安全事故,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1.2.2起重机械事故特点分析

起重机械事故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事故大型化。为了满足大规模的生产工作任务而引用大型起重机械,而起重机械在具体运行的过程中受某些因素影响而发生事故,如重物下坠、断绳、倾翻等;2)建筑业和重工业起重机械事故发生概率高。据相关统计显示,建筑业起重机事故发生率在25~35%,而重工业起重机械事故发生概率在32%左右。3)高年龄作业人员受伤的概率高。也就是现代化今天所生产的起重机械的灵敏性和有效性较高,需要工作人员能够灵活操作机械,但高年龄工作人员反应迟缓,某些时候可能跟不上起重机械操作要求,致使自身被伤害。

2起重机械事故防范方法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起重机械运行过程中可能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诱发安全事故,进而造成人身伤亡和生命财产损失。为了避免此种情况持续发生,应当加强对起重机械事故的防范。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笔者参考相关资料并总结自身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建议:

2.1加强对起重机械检验检测

为了保证起重机械能够安全、可靠、高效的应用,那么首先要保证出厂的起重机械本身是完好的。基于此,在起重机械出厂之前应当对其进行有效的检验与测试。也就是在完成起重机械制造之后,相关技术人员应当严格按照生产标准及质量标准对起重机械进行全方面的检验与检测,及时发现起重机械存在的缺陷或者不足,进而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返修处理,提高起重机械的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此基础上,安装单位还要在安装完毕后对起重机械运行测试,尤其是起升机构和运行机构测试,以便发现起重机械运行不佳之处,进而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对起重机械进一步调试,待确定起重机械完好的情况下安装单位质量测试人员在每项测试结果上签字证明,并说明起重机械的安全运行注意事项,以便后续操作人员能够规范化操作应用起重机械,促使起重机械安全运行。

2.2加强对起起重机械的维护保养

长期使用的起重机械容易受到环境、起重荷载及操作人员等多方面的影响,导致起重机械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或者老化,相应的起重机械事故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基于此,在加强起重机械事故防范之际,还要注意做好起重机械的维护保养工作。也就是根据日常起重机械应用程度和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合理设置起重机械检查计划,以便定期检查起重机械。如每周进行一次起重机械的例行检查,每半年或者一年进行一次起重机械大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起重机械存在的安全隐患,如零部件磨损、缺少润滑、线路老化等等,并及时处理故障隐患,从而保证起重机械恢复到最佳运行状态。另外,维护人员需要在每次起重机械检查的过程中做好记录,尤其是故障隐患处理的说明,如故障隐患发生位置、发生原因及处置措施等,为以后更好的维护和保养起重机械创造条件。

2.3制定可行性较高的安全措施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起重机械运行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可能诱发安全事故,造成人身伤害和严重的财产损失,所以在加强起重机械事故防范之际制定并实施可行性较高的安全措施同样非常重要。

参考相关资料及起重机械应用经验的总结,认为可行的安全措施是:1)加强起重机械安全保护装置的检查和修理。起重机械上有很多安全保护装置,如起重量限制器、力矩限制器、制动器、限位装置、联锁装置等。这些安全保护和防护装置是保障起重机械安全运行的保护者,其作用是当起重机超载或超过运行限位时能发出警报并限制往危险方向的动作。检查修理并保证安全保护装置完好有效能保证起重机械的安全运行,相应的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大降低。2)检查更换起重机械易损件、润滑零部件和减速器、齿轮、轴承,保证零部件和装备的完好有效也是保证起重机械安全运行的有力保证。3)严格控制作业场所,禁止闲杂人等进入到起重机械操作场地,并且要求任何人员不得站在起吊重物下;4)相关负责人要严格按照起重作业规范的要求管理现场作业人员,作业场地不能堆放影响起重作业的杂物或其它堆放物。5)详细了解起重机械操作环境,确定邻近区域是否存在危险物,如电缆、裸露的动力设施等,进而采取保护措施或者挪动危险物,防止起重机械受到侵害,引发安全事故。总之,为了能够实现起重机械的安全作业,相关负责人应当根据作业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可行性较高的安全措施,尽可能的避免起重机械事故的发生。

2.4提高作业人员的整体水平

利用起重机械进行生产作业需要有操作人员、起重人员、指挥人员、配合人员等,人员之间相互协同并交叉作业,这些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技术水平对起重机械能否安全作业有较大的影响。基于此,在加强对起重机械事故防范之际,还要注意提高作业人员的整体水平,也就是详细了解各作业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而对各作业人员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培训、操作技能培训、安全教育、素质教育等,逐步提高各作业人员的整体水平,以便构建优秀的员工队伍,为更加安全、规范、标准的进行起重机械作业创造条件。另外,为了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安全的进行生产作业,还要制定奖励机制和惩罚机制,对作业人员日常是否严格按照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及相关规章制度执行予以核查,进而适当的奖励和惩罚作业人员,使之能够高度重视并且积极参与到安全作业中来。

3结束语

在许多重要国民经济部门,起重机械的应用非常广泛使用,从而逐渐成为当前物流、制造业以及建筑业组织生产的基础设备之一。但通过本文研究,从而确定起重机械事故有着很高的发生概率,例如,重物下坠、断绳、倾翻等事故的发生,从而会对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造成直接的威胁。基于此,笔者建议采用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来预防起重机械事故的发生,如加强对起重机械的检验检测、加强对起重机械的维护保养、制定可行性较高的安全措施、提高作业人员的整体水平等,希望对于保证起重机械安全、可靠、有效的应用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余桂爱.浅析建筑起重机械事故多发原因及预控措施[J].浙江建筑,2015(8):60-63.

[2]戴美议.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要点及事故案例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09(2):42-43,50.

[3]王基业.浅析起重机械伤害事故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中国科技财富,2012(9):269.

论文作者:章伟康, 楼小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5

标签:;  ;  ;  ;  ;  ;  ;  ;  

探讨起重机械事故及防范方法论文_章伟康, 楼小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