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 周论文_ 周 席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 周论文_ 周 席

摘要:现在的社会变化非常迅速,事物更替速度也在加快,进入到新时代的人类,在城市话建设方面也要加快速度,而建设城市化中,土木工程建设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整个市场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工程项目最重要的就是质量问题,这是关乎人们生命安全的问题,而最根本的源头在于材料的选择,就是筛选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对于混凝土的建设结构要把握好,也要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对于出现技术上的问题,如裂缝,更要谨慎处理,有专业的工作人员和专业知识储备。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裂缝;施工处理技术

1土木工程中主要裂缝类型

(一)塑性沉降裂缝。该类型裂缝主要是由于骨料的不均匀沉降造成的,多发生于浇筑初期,此时混凝土结构还未能完全凝固硬化,其内部沉降会使得结构表面发生形变,进而导致裂缝问题。(二)温度裂缝。该类型裂缝较为常见,外界温度变化和内部水化反应是其主要原因。在混凝土的硬化过程伴随着水泥的水化反应,会释放大量热量,这些热量积聚在结构内部,若无法及时散发会使得内外温差加大,此时在温差效应下会产生拉应力。而且随时间推移,水化反应越来越充分,发热量也会逐渐减小,若环境温度发生骤变,也会导致温差产生。若拉应力作用超出混凝土结构可承受范围,则会产生温度裂缝。(三)地基沉降裂缝。该类裂缝是由地基沉降造成的,而地基沉降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土木施工时未对土质深入研究,地基处理方案不够科学,在较大重量荷载下发生沉降;二是回填土施工时对土层的处理不合理,压实效果不佳,未考虑雨水影响,从而引发地基沉降裂缝。(四)地基冻胀裂缝。该类裂缝的产生也与地基有关,主要是在寒冷天气下地基土会因为气温过低而使土中水分冻结,这会导致地基土层的膨胀,从而形成裂缝。

2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

2.1中间的水泥被水化

在一般普通的情况之下,土木工程占地面积十分广阔,会比一般的施工面积要占地多,所以,相对应的,使用混凝土的整个覆盖面积也会大很多,会累积一定的厚度,但是混凝土中有一项原材料,是水泥,水泥在搅拌的过程中,会发热,会散发出很高的温度,这一种热浪下,人们是很容易被烧伤的。可是,作为混凝土,这种材料并不能及时的散热,会造成其中分子的不稳定性,表面冷数是很低的,水泥带动自身发出巨大的热量,就会让原材料的粘合度降低,也就是混凝土在凝固时效率不高,强度也不大,这其中也会产生一种化学物质,就是热量胶,主要就是将建筑材料粘合在一起;而产生的热量胶数量和质量都有所下降,在混凝土的结构中,由于各个分层之间连接较小,更加会让最后一层的热力胶产生巨慢,很难爆发出来,所以,这样看来混凝土当中就只有很小一部分的热量,也会减少本身的粘合力。这也就很容易会让混凝土产生裂缝,不仅仅是混凝土的内部构造被改变,也会让表面的热度出现失误,这样,在建造土木工程时,使用混凝土时,会降低混凝土的质量,也会由于混凝土自身承载的重量会加重,出现所谓的裂缝,一旦出现这种裂缝,便会有水泥的影响,在调配过程中,没有掌握到很好的分寸和力度,这样会出现裂缝。

2.2混凝土自动收缩

引起混凝土收缩的因素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水泥、二是外加剂、三是矿物掺合料;水泥导致的裂缝在上文中已经被提到,是因为热量的散发,掺合料是因为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制作出了高效的减水剂,导致很强的流动性影响了水泥凝固,中间又会增添收缩剂,矿物的成分改变,配料改变都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的。混凝土是以液态的形式出现,以浇筑的形式用在工程项目中,在这个施工过程中,一但裸露在外,会让混凝土与空气接触,同时也会与大气温度接触到,这时外界的温度也会成为一个干扰项目,如果实际温度没有混凝土的温度高,就会使混凝土快速冷却,在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之间形成巨大的差异;混凝土会收缩也是与内部温度有很大关系的,内部表面温度的升降,将会影响表面的压力大小,太高的温度会导致混凝土裂缝产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解决混凝土开裂问题的对策分析

3.1结构抗裂设计验算和设计技术措施

由于建筑产品的特殊性,设计阶段需根据结构的实际情况进行结构抗裂设计的验算,确定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和外加剂掺量,施工实施前期应进行预配实验,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合理调配,同时根据结构的类型设计合理的配筋,由于混凝土的应力释放会呈抛物线形式,徐变需数月达到稳定,一般来说可通过增加构件的配筋率增加约束力来减少裂缝的宽度,但同时可能导致细小裂缝的数量增多,故需确定合适的配筋率,并且在相同配筋率条件下,适当减小钢筋的直径和钢筋的分布间距有利于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对于悬挑板和楼板靠外墙阳角处、板内密集管线分布处等应力相对集中区域,宜设置分布钢筋或钢筋网片来减少裂缝的现象。对于大体积超长的混凝土分项、上部结构承载力不均匀的建筑型式亦容易导致混凝土的裂缝产生,一般设计根据结构型式设置后浇带并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施工单位也可根据实际工况对后浇带的设置提出合理化建议。

3.2加强施工过程中技术和质量管控力度

在混凝土的采购过程中,提前考察搅拌站的供应实力和质量预控措施,执行好配合比料单提交的工作流程,做好对混凝土配合比和外加剂工作的实时监控;审图阶段施工单位需要加强对图纸的理解掌握,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对于宜产生开裂的区域,施工单位可根据经验提出如增加分布钢筋或钢丝网片等合理化建议;施工作业前做好作业交底和工作安排,在施工过程中保持与搅拌站联系畅通,确保作业方案的贯彻执行,做好对混凝土骨料和塌落度现场检测和混凝土试块制作等工作,严禁私自对混凝土加水等不规范操作,严格控制混凝土浇捣顺序和振捣时间,浇筑中尽量采取二次振捣技术,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改善混凝土的抗裂性能;科学的掌握控制拆除模具的时间,做好混凝土后期的覆盖和浇水养护工作,控制好混凝土终凝后的上人和上荷载的时间。

3.3科学采取混凝土温控措施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优先考虑采用水化热较低的矿渣水泥或火山灰水泥,及添加高效缓凝减水剂,减少胶凝材料的用量,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影响;需按当时的气候条件合理安排浇筑时间,炎热夏季应避免中午的高温时间,缩短混凝土运输时间,并可采用冷水搅拌控制入模温度,在浇筑过程中减小混凝土的摊铺厚度,并可采取设置冷却管和安装测温系统,利用冷水循环的方式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按方案计划进行温度监管和降温处理;低温冬季应避免在气温低于5℃的条件下浇筑,必要是采取加热水或骨料,埋管加热等技术措施,养护阶段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草席等保温措施,减小混凝土收缩产生的温度应力,降低裂缝产生的概率。

4结论

通过以上叙述可以知道,在土木项目中的混凝土裂缝现象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其带来的后果都是人们不乐见的,针对这种现象,必须加强过程管理,在施工中要注意采用各种有效方式减少裂缝的形成,并加强后期检查,及时进行有效修补,消除混凝土裂纹问题带来的质量和安全隐患,进一步提高混凝土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肖鹏.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2018,16(24):46-48.

[2]张小军.土木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防治对策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8.

[3]赵洋.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南方农机,2018,49(15):238.

[4]李庆玲.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住宅与房地产,2018(09):178+183.

论文作者: 周 席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38卷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2

标签:;  ;  ;  ;  ;  ;  ;  ;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 周论文_ 周 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