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的师生互动论文_赵洪殿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的师生互动论文_赵洪殿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和庄中学 赵洪殿

传统的数学教学,相当部分的老师把传授知识当成了“注射器”,把学生接受知识当成了“容器”;老师不停的往容器里注入,不管学生愿不愿意接受,也不管有没有真正注进去。其实对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学生,很明显这种教学方法有悖于教育理念的。经过十多年的教育改革,大部分教师基本上改变了过去的“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观察、探索、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而对这种形式的变化,我不敢妄下结论说它是好还是坏。让我们去看看今天的所谓公开课、示范课你就明白了什么是课堂上的“互动”——,一是多提问,一堂课不间断的提问,力求照顾到全体学生;二是多讨论,教师讲完一个问题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再指派或让学生推举代表发言。这两种形式确实具有易掌控、易操作、有利于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等优点。而其结果却变成了老师与个别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一问一答,久而久之不仅放弃了大部分学生而且把那些爱动脑爱思考却不善言谈的天才给掩杀了。真正意义上的互动,笔者认为,教师应主动走下讲台,主动参与到各小组中去,静下心来,倾听学生的肺腑之言。下面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浅析我认为的实质上的“互动”。

一.转变教师角色,营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完成数学课堂学习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保证。由于受“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的禁锢已久,要真正从禁锢中彻底解放出来并非易事。就像旧时代的私塾先生,身穿长褂,头戴礼貌,手拿戒尺,冷若冰霜,威严的让学生打颤,就连向老师请教不懂的问题都不敢问,还谈什么互动呢?难怪鲁迅说:“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不知道’,先生脸上还有了怒色了”。解放后,教育事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也不再提倡什么“棍棒之下出孝子”之类的做法,但是由于受“师道尊严”的影响,相当部分的老师对学生仍然采取“家长式”的教育方法。这对初谙世事的初中生来说,容易造成逆反心理。更有个别教师以“罚”代“育”,动不动就罚站,罚抄写几十遍…。结果造成个个学生畏惧老师,那还谈什么情感沟通,思想交流呢?还有什么“互动”而言呢?只有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前提下,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疑发问,有异议而辨。当然,这种和谐的氛围首先要靠老师去营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现代的教育思想认为:“只有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才能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学习,把教学活动视为他们自己乐意的生活”。而大多数的老师也认为数学既枯燥又无味,不像其他学科那样,有让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节。

二.创造条件,适时引导互动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学习数学就要和数字、字母、数学符号打交道,算来验去,既感到枯燥无味,又没有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疑是一种苦差役。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征,老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一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让他们去探索交流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和归纳得出一般性的结论,既能提高兴趣,又能加深印象。

其实,初中数学教材几乎每章甚至每节都配置了像观察、做一做、议一议等内容,这些内容都为互动活动提供了条件。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根据本节内容去灵活创造些条件让学生动起来。

如在上“七年级数学上册的《勾股定理》”时,我让学生用正方形硬纸片按照教材上的步骤做成两副“五巧板”,通过合作与交流,从而得到多种验证勾股定理的拼图法。正如麦克斯韦说的:“学生用自己制的仪器,即使老是出错,也常常比人们用细心调整的仪器易于学到更多的东西”。哪怕学生只拼出一种图形,也会胜过教师十次说教。

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自主权进行互动

1、充足的活动时间是真正“动”起来的前提

教与学本身就是一对互相矛盾的。对教师而言,每节课前都认真备好备足课,备学生;每堂课都是有计划,有时间安排的。而教材每学期要求教师在60——70课时完成本册教学任务。特别是对数学而言,在不增加学生课外负担的前提下,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些知识,的确不容易。更何况每节课才40分钟呢?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制定详细的学期计划且能灵活善变,而且要有能让学生易于掌握知识的良好方法。

2、自主权是真正“动”起来的保证

教学的教是为了学。课堂互动的根在于善教与乐学。善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讲究教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自主权,才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与激情,也才能主动去探究、讨论、交流与合作,从而促进教与学的协调发展。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目的多方面结合起来,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惠的教学关系,有利于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避免那种由于单纯灌输知识而造成的能力落后于文化的程度状况,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变单一为广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动”起来。让我们牢牢记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掉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让我们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去仔细观察,耐心思考,自由想象,尽情讨论,大胆猜测,敢于发现吧!为真正学好数学,服务人类而努力!

论文作者:赵洪殿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7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的师生互动论文_赵洪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