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_王从涛

(贵州省骨科医院脊柱外科 贵州 贵阳 550002)

【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3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救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意愿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均给予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68例)患者则实施后路开放式骨折复位椎管减压钉棒内固定术联合内固定术治疗。统计两组围手术期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住院天数、恢复下床时间等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出血量、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恢复下床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胸腰椎骨折患者以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其手术指标更加优秀,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路开放式骨折复位椎管减压钉棒内固定术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4-0171-02

胸腰椎骨折是当前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疾病,而以往针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手术方法主要以后路开放式切开复位段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为主,其治疗效果显著且能促使患者及早下床而展开康复进程,但同时该手术也存在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现象[1]。本次研究将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选2013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救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意愿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5~60岁,平均(38.8±6.5)岁,患者骨折原因包括交通事故15例、高处坠落9例、重物撞击6例;对照组(68例)患者中男40例,女28例,年龄25~62岁,平均(38.5±6.4)岁,患者骨折原因包括交通事故35例、高处坠落20例、重物撞击13例。两组患者上述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观察组患者均符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指征[2]:

①椎体前沿高度丢失50%,椎管占位20%的压缩性骨折;

②术前CT、MRI证实椎体后方韧带复合结构完整;

③无脊髓神经功能损害表现;

④无多发肋骨骨折,能俯卧位,无严重心肺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者在导航系统(C型或G型臂)的帮助下,确定患者骨折椎体并在邻近椎椎弓根定位、标识,以患者骨折椎体相邻的上下椎弓根作为标志点并以此为中心作1.5~2.0cm左右的纵向切口,术者将患者深筋膜切开后对椎旁肌进行钝性分离并直至进钉点,而后使用电刀将进钉点周围的软组织全面剥离后置入工作通道。术者于C型或G型臂透视下由工作通道再将单轴可折断椎弓根螺钉(椎弓根螺钉的长短、粗细根据术前X线及CT影像测量结果而定)置入。而后术者将工作通道退出并经皮置入预弯棒,在C型或G型臂透视、监护下并旋转预弯棒进行骨折的复位、固定、止血。复位后,逐层缝合切口。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后路开放式骨折复位椎管减压钉棒内固定术联合内固定术治疗,依照相关行业规范完成手术操作。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各使用一次足量抗生素,术后密观生命体征12小时,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及括约肌力量变化情况,严密观察局部有无血肿、引流是否通畅,引流物颜色及量,观察切口有无脑脊液漏。术后3~5天开始床上行腰背肌功能锻炼,术后2周拆线,开始胸腰支具保护下离床下地行走功能锻炼,术后3月负重行走,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物。

1.3 观察指标[3]

统计两组围手术期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住院天数、恢复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手术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8.0进行统计处理,表达方式包括计量资料(x-±s)与计数资料(%)两种类型,检验方式则分别为t检验和χ2检验,若最终P<0.05则表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出血量、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恢复下床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

3.讨论

以往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会导致其椎旁肌肉及脊神经后支的损伤,导致患者背部深层肌肉组织的失神经营养以及术后腰背部严重疼痛症状,对患者术后快速康复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4]。而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手术过程中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骨折,不需过多暴露椎旁肌肉、横突和关节突,最大限度的保护了椎旁肌肉和脊神经后支,避免术后的腰背部疼痛症状,对减少术后腰背部疼痛的发生、缩短患者床上恢复时间、促使患者尽快进入康复进程等均有重要作用。而临床实践证实[5],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与以往传统手术相比其在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疗中还具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同时能有效维持稳定的骨折复位等优势。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多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证明给予胸腰椎骨折患者以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其手术指标更加优秀,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段丽群,张文志,尚希福等.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颈腰痛杂志,2012,33(5):336-339.

[2]张文志,尚希福,段丽群等.微创经皮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2, 5(2):106-111.

[3]王洪伟,李长青,周跃等.微创与传统开放附加伤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20(2):112-116.

[4]余波,李世芳,周道政.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观察[J].临床骨科杂志,2013,16(4):384-386.

[5]李长青,张伟,常献等.小切口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伴神经功能损害的胸腰椎骨折[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4, 24(5):395-399.

论文作者:王从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1

标签:;  ;  ;  ;  ;  ;  ;  ;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_王从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