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山县甲型副伤寒流行原因分析论文_刘芳

文山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摘要:目的 分析甲型副伤寒流行原因,为减少类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防控科学依据。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社会调查、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实验室细菌分离培养。结果 2014年8-10月砚山县报告副伤寒病例556例,发病率为117.0524/十万,发病数超过本地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38倍。结论 砚山县甲型副伤寒疫情是由于多因素所致外环境受到污染,人群进食污染的食物而发病,早期控制措施不力,导致全县甲型副伤寒流行。

关键词:甲型副伤寒;流行原因;分析

2014年8月以来,砚山县发生了甲型副伤寒疫情,进入9月,发病达到高峰,至10月17日累计报告病例556例。经过一个多月的积极处置,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本起疫情作如下分析。

一、疫情简述

8月1日至10月17日砚山县发生甲型副伤寒疫情,累计报告发病556例,其中临床诊断350例、实验室确诊206例,无重症和死亡。疫情波及砚山县11个乡(镇),72个村民委、262个村、街道、社区。砚山县副伤寒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38倍,且在全县流行。

二、流行病学调查

1.临床表现

持续发热(≥38℃)、畏寒、头痛、腹胀、腹泻、乏力,少数病人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个别病例脾肿大,仅1病例有表情淡漠,全部病例无玫瑰疹、相对缓脉和白细胞增高。

2.病例三间分布

(1)地区分布

江那镇335例、占病例的60.2518%,维末乡47例、占病例的8.4523%,盘龙乡42例、占病例的7.5540%,干河乡30例、占病例的5.3957%,阿猛镇27例、占病例的4.8561%,者腊乡20例、占病例的3.5971%,八嘎乡17例、占病例的3.0576%,平远镇16例、占病例的2.8777%,稼依镇15例、占病例的2.6978%,蚌峨乡5例、占病例的0.8992%,阿舍乡3例、占病例的0.5396%。

(2)时间分布

8月以来病例持续增多,发病124人,占病例的22.3022%,9月为发病高峰,发病397人,占病例的71.4029%。10月1日至17日,发病35人,占病例的6.2950%。

(3)人群分布

①职业分布:病例以农民309例发病最多、占病例的55.5755%,其次为学生112例、占病例的20.1439%,教师28例、占病例的5.0360%,儿童24例、占病例的4.3165%,工人21例、占病例的3.7770%,干部21例、占病例的3.7770%,医务人员19例、占病例的3.4173%,其他人群22例,占病例的3.9568%。

②年龄分布:0-9岁55例、占病例的9.8921%,10-19岁102例、占病例的18.3453%,20-29岁183例、占病例的32.9137%,30-39岁113例、占病例的20.3237%,40-49岁65例、占病例的11.6906%,50-59岁15例、占病例的2.6978%,60-69岁16例、占病例的2.8777%,70岁以上7例、占病例的1.2590%。

③性别分布:男267例,女289例,男女性别比为1:1.0823。

三、实验室检测

1.大多数病例肥达氏反应符合甲型副伤寒诊断;

2.230例现症病人血样本细菌分离培养出甲型副伤寒杆菌,1例现症病例肛拭样中分离培养出甲型副伤寒杆菌;

3.外环境监测的粪水和生菜样本中甲型副伤寒杆菌;

4.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肛拭样本中检出甲型副伤寒杆菌。

四、流行病学特征

1.疫情从流行起始至有效控制,历经2月有余,高峰主要集中在9月(397人例,占总病例的71.4029%)。

2.疫情以县城为主,涉及全县,病例多、疫点多,一户1例是本次流行的特征,家庭聚集性不明显,病人主要分布于县城的江那镇(309例、60.2518%),县城外的病人多为常驻县城或常往来于县城所致。

3.人群分布上以成年人为主,职业上以农民为主(309例、55.5755%),性别上男女之比为1:1.0823。

4.病情轻,临床表现不典型。

5.疫情主要集中于高气温、高降雨季节。

6.病人多有饭店就餐史。

7.无水型暴发或流行的流行病学依据。

8.无共同食品、共同餐次暴露的流行病学依据。

9.病人间查不到具有相互传播的流行病学依据。

10.疫情传播因素高度指向餐饮业,没有单一餐饮店导致本次疫情的证据。

五.社会因素调查

1.全县公共厕所建设标准均达不到无害化厕所要求,排入厕所的粪便不能进行无害化处理,粪便中含有细菌不能被杀灭。公共厕所的粪便普遍被农村居民运去种蔬菜等农作物;城区居民区及私人建设的房屋,其厕所粪便直接排入污水管道。

2.人群普遍有进食生冷食品的习惯。当地早、中、晚餐调料及蘸水中都喜放入葱,芫荽、薄荷等生菜。由于天气炎热,中午有进食凉拌食品(如进食的凉米线、凉米粉、凉卷粉等凉拌食品也放入葱,芫荽、薄荷等生菜)的习惯。栽种的葱,芫溪、薄荷等蔬菜因用公厕粪便施肥和排污管污水浇灌而有被污染可能。

3.污水处理厂对污水的处理达不到卫生学要求,污水中的细菌不能被杀灭。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仅5000吨,满足不了城区污水处理的要求。特别在雨天,处理不了的污水只能排入附近湖、河。城区洒水车在疫情开始初期从污水排放点取水后对城区主街道进行洒水,污水中的细菌随尘埃飘扬污染路边饮食店食品,对食品造成污染。

4.饮用水处理系统不完善,消毒制度不健全。除回龙水库自来水厂处理规范外,其余供水点的水未进行处理,取水后基本就直接提供居民饮用。另外,饮用水消毒制度不完善,回龙水库自来水厂通过县疾病控制中心监测,有一半时间消毒达不到要求,其余供水点饮用水在平时基本没有开展消毒处理。

5.餐食具消毒制度不落实。在全县从业员中有部份从业人员不能及时进行健康检查。餐饮食店供顾客食用的食具由消毒公司统一消毒,但厨房用具及盛菜用的食具消毒制度不落实。

六、流行原因分析

1.传染源 砚山县2013年以来有甲型副伤寒疫情,2014年2月28-3月14日砚山县维末乡松山林、冬瓜林村发生副伤寒暴发疫情,部分病人治疗不彻底成为病后带菌者和健康带菌者,成为潜在传染源,持续排菌,感染人数逐步增加,最终导致疫情发生。

2.传播途径 全县厕所由于没有采用无害化厕所建设,感染者排入厕所粪便中含有的细菌得不到杀灭,农村居民使用污染的粪便种植蔬菜,造成蔬菜被污染。在餐饮环节,人们由于饮食习惯进食生冷食品(如葱,芫荽、薄荷等)造成感染。同时,许多居民区厕所粪便直接排入污水管网,而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达不到卫生学要求,城市洒水车取水直接从排出的污水点取水作为城区洒水使用,污水中含有细菌通过尘埃污染路边小食品店的食品,造成就食者感染。全县餐具消毒措施不严格,导致餐具污染。

3.易感人群 砚山县虽发生过伤寒/副伤寒疫情,但感染者为少数,人群免疫屏障远未建立,人群仍高度易感。

4.自然因素 夏秋季是我州伤寒的流行季节。

5.社会因素 城乡厕所建设的卫生学不规范,市政污水管网溢漏对县城城区造成大面积污染,污水处理缺乏卫生学程序,将污水用于城市街道喷洒,使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群众的自我防病能力不强,生病后未进行规范隔离治疗,外出就餐、客宴,存在传播风险;县城区是全县人员集散中心,乡村人员到县城就餐感染后,回到所在乡村发病;防控初期病人隔离治疗措施未严格执行,导致病人在当天治疗结束后到城区就餐造成新的感染;食品卫生监督不到位,相当部分餐饮店和所有食品小摊点没有接受食品安全培训和健康体检,无消毒措施,给疾病传播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疫情研判有误,追踪分析不够,报告不及时,导致早期未能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七、建议

1.各级政府要重视传染病防控工作,科学部署防控措施,组织多部门联防联控,加强督查确保措施落实到位。

2.加强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将城乡公共厕所及学校厕所改造达到无害化厕所标准建设要求,新建设厕所按无害化厕所标准建设;加提高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加强饮用水供水系统建设。

3.建立公厕粪便定期清运制度。

4.建立饮用水消毒制度。

5.落实餐具消毒制度。

6.医疗机构要规范传染病的诊断和报告,对诊断为传染病的病例,应严格遵守隔离、规范治疗和出院标准。

7.加强疫情监测、分析、评估和报告。

论文作者:刘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4

标签:;  ;  ;  ;  ;  ;  ;  ;  

砚山县甲型副伤寒流行原因分析论文_刘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