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男女平等问题研究论文_扎史拉姆

浅论男女平等问题研究论文_扎史拉姆

中共德钦县委党校 云南674500

【摘要】本文以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促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为目标,提出立足当地实际,围绕妇女工作,落实男女平等,共创和谐社会的基本设想,对促进妇女解放,实现由法律上的男女平等达到事实上的男女平等,从而充分挖掘妇女“半边天”的人力资源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牢树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推进 男女平等

妇女是人类社会的“半边天”,与男子共同创造了人类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推动者,还为人类的繁衍生息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所以说尊重妇女,保护妇女,是社会进步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核心论点。真正实现由法律上的男女平等达到事实上的男女平等,其任务仍任重道远,因此,牢树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全面提高妇女素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就凸显紧迫。

一、男女平等发展现状

1.在家庭中,女性是家庭责任的承担主体。

“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虽然在“男女平等”的宣传倡导下有所改变。可是,在家庭私人领域中,“女主内”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中国女性背负了家务、就业的双重任务,当然其压力也随之增大。根据当前妇女社会地位社会相关调查数据分析得出家庭男女的家务分工是极不平等的。女性的工作量几乎是男性工作量的3倍,女性用在家务上的平均时间超过了4小时,而男性的家务平均时间仅为1小时27分钟。社会一方面倡导 “男女平等”鼓励女性就业。另一方面社会又对妇女家庭角色的期望不但没有改变传统的要求,而且又加上更多的内容”,所以女性生活充满矛盾与冲突,广大妇女同胞在社会转型期承受了更大的压力。广大女同胞一方面为了家务而忙碌着,另一方面又为了就业而努力着,无形中使女性疲于奔走于家庭和事业中。可是,“男性可以只忙于工作,还可因此获得美誉,而只忙于工作的女性却被人们加以微词”。 并世俗地认为妻子就=家务,因为妇女的妇字就是女字加扫把,大男子主义的优越感仍没彻底消失,由于受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对女性的评价仍然跳不出“男主外,女主内”的框架,大部分的我国女性依然围绕着厨房转,根深蒂固地认为女性地位如果过高、与男性真正平等,那就好比是违背了其自然规律,由此可见,男女是多么地不平等。

因此男女平等,不仅意味着男女共同拥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和机会,同时意味着男女共同分担家务。要使女性充分参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一方面要为女人走出家门创造社会条件,另一方面要倡导男人回归家庭。

2.在婚姻中,女强人找对象难。

“女强人”的称呼往往似褒实贬,是缺少女人味的称呼。现实中,一些女性在事业上获得了成功,但她们还时常遭受异样的眼光,使得现实中往往出现女的学历越高,男的越不敢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笔者认为之所以会有这种偏见的社会背景,是因为现实社会对女强人的评价与认识,往往认为是 “高处不胜寒”所以就自然导致“择偶难”的窘境。

3.就业上,很多用人单位“宁要五大郞,也不要穆桂英”。

广大女性一方面承担着人类再生产的职能,这种传宗接代的职能对工作确实有所影响;另一方面女性的生理特征决定了从事一些工作的局限性;尤其最为核心的是女性受家庭的牵绊大,因此往往不好派出下乡、外派培训等。所以就导致许多企业、单位招聘条件明确限制只招男性,不管女性优秀与否一律拒之门外,使得女性同胞不得不失去很多的工作岗位和机会。为节约成本,避免“性别亏损”,现实中社会很多领域都喜欢聘用男员工,导致在就业路上,女性有着更多的无奈和辛酸,仅仅因为性别关系,而不得不反反复复辗转于就业路上。

4.在政治领域,女性参政议政的程度不高。

女性领导者的比例低。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即便是在最基层的村委会成员中能有妇女同胞的可谓寥寥无几。而且在女性领导群体中,担任正职的少,担任副职和虚职的多;这当然是少不了受社会文化氛围对女性追求事业不利的因素影响;更为核心的是妇女本身参政议政的意识淡薄。传统观念中的“男尊女卑”思想压抑了我们中国女性几千年。“女性卑贱的观念和习俗对女人造成的心理暗示和外在奴役,使更多的女人在男人面前越来越缺少自信,越来越逆来顺受,甚至沦为男人的附庸”。虽然随着历史的车轮,中国女性自省的觉悟也开始逐渐得以萌苏,其地位也在不断得以地改善。可是,现阶段广大女性自身的主体意识还很欠缺。广大妇女同胞的依赖心理还很强,缺乏独立自主性,自我评价能力和定位低,竞争意识不强,参政意识和法律意识也不强。女性的思想没能与社会发展得到水涨船高的同步启萌与发展。因此如果女性意识不能足够自省,那么男女平等的目标就永远只能是目标。即使目标成为现实,那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

二、推进男女平等对策

1.将性别视角纳入法律政策,从源头上维护妇女的平等权利。立法者应加强对有法律、政策与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适应性审查,推进反家暴法、家庭教育立法,在制订生育保险办法、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政策、村规民约制定中突出妇女权益等方面有所突破。

2.营造性别平等的社会文化环境。尤其是在边远贫困的民族地区,很多家庭的男性都有男权主义倾向,大男子主义,大多数男同胞认为在家照顾妻儿子女是很丢面子的事,大男子主义凸显,所以越是边远地区,男同志越有待于厘清八荣八耻,真正认清什么是荣,什么是耻,不可认为在家向妻子低头是讲很耻辱的事。因此男性要确实消除性别歧视,树立性别平等意识,认识到落实男女平等的责任和义务,利用自身在政策制定、执行层面的角色和职能,为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更好地尽一份责。

3.发挥妇女的主体性,提高妇女的整体素质。着力强化意识,发扬四自精神,为自己争取平等发展的地位;强化学习,提升能力水平,为自己奠定全面发展的基础;强化修炼,提高道德素养,为自己赢得互助发展的尊重;强化实践,拓宽社交视野,为自己搭建开放发展的桥梁。

作为新时代妇女,要想在广阔天地里书好写自己的美好人生,就务必要以自己务实的作风,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大力发扬自强不息、阳关上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积极为共创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争做新时代新女性,展现自身价值,赢得社会尊重。

论文作者:扎史拉姆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7

标签:;  ;  ;  ;  ;  ;  ;  ;  

浅论男女平等问题研究论文_扎史拉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