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永远闪耀的精神财富_长征精神论文

长征精神:永远闪耀的精神财富_长征精神论文

长征精神:永放光芒的精神财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论文,光芒论文,财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行在30年代的长征,是中外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壮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谋求解放和发展的凯歌。长征,作为中国革命史上伟大、壮观、神奇的一页,虽已翻阅过去达60多年,但是,长征精神却具有永恒不变的历史价值和光照千秋的缤纷异彩。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理想和革命风范的结晶,是广大中国工农红军指战员在长征中所表现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的升华。长征精神是个不可回避而又沉重的历史和现实课题。关于长征精神,已有众多论述,但细一考察,我们认为,这些论说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却未必是全面的、精当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的长征即与当年长征同样艰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今天,进一步探求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和对其发扬光大的具体要求,显然不仅不是多余的,而且是现实迫切需要的。

一 面对现实:实事求是的精神

长征是实事求是精神的典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这项原则的魅力在长征的实践中得以充分体现。如果说,长征之前,红军遭受惨败;长征本身,红军出于无奈;长征之初,红军面临毁灭之险,是在饱尝王明为代表的“左”倾中央领导违背实事求是原则的苦果,那么,后来红军摆脱险境,争得主动,获得生存,赢得胜利,则是在品尝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领导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甘甜。纵观整个长征的全过程:放弃湘西,转向贵州;取销博古、李德的错误领导,确认毛泽东为首的正确路线;舍弃川西,北上陕甘;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智取娄山关,突破腊子口……。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套战略术的实施,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无不与共产党人的探索和求实精神息息相关。长征中培育出来的实事求是精神,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依然光芒四射,它要求我们:

1.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和保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需要我们认识和解决,我们对此不能意气行事、盲目决策,凭拍脑门或凭教条主义认识和解决问题都是不行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深入实际,作周密细致的调查研究,听真的,看实的,把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根据实践中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合实际地制定并完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继而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单位的具体情况,把各方面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更为具体的在实践中实施的具体计划、方案和措施,进而根据广大干部群众的实际情况,把路线、方针、政策、计划、方案、措施转化为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实际行动。

2.求真务实,力戒空谈。四个现代化靠空谈是谈不出来的,空谈不成,自然要靠务实来实现。务实,势必要求我们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说假话,不说大话,不说空话,不坐而论道,不指手划脚,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3.解放思想,修正错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前所未有的事业,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完全靠我们自己去探索。既然是探索,那么,我们就必须解放思想,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敢于实践,敢为人先,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然而,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百分之百的正确是没有的,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在实践中不可避免会发生。问题在于我们必须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对的就坚持,不对的就赶快改,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二 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无论是拿破仑从莫斯科的大撤退,还是色诺芬率领一万名陷入困境的希腊雇佣军撤出波斯,其面临的艰险、蒙受的牺牲、创造的业绩,都无法与中国的长征相提并论。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临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江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茫无际的草地,前有荷枪实弹的堵军,后有铺天盖地的追兵,上有狂轰滥炸的飞机……就在这“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中,中国工农红军忍受了酷暑严寒、干渴饥饿,爬雪山,过草地,涉沼泽,眠雪野,食草根,艰难跋涉25000里,翻越18座高山,渡过24条江河,转战10多个省,终于同总兵力多达100万的敌人苦战杀出了一条生路。长征给人们一种深刻的启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支军队,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就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长征中锤炼出来的艰苦奋斗精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依然魅力无穷,它激励我们:

1.迎难而上,艰苦创业。如前所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需要我们去探索,然而,探索的征途上绝不会畅通无阻,肯定充满着无数难以预料的艰难险阻、暗礁险滩。面对艰险,我们是知难而进,还是畏缩不前呢?长征的实践告诉我们: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深刻领会当年红军将士那种战胜困难的毅力和意志,弘扬他们那种战天斗地其乐无穷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们就能获得为社会主义事业献身的勇气和力量,就能正视困难,迎接挑战,披荆斩棘,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2.自强不息,奋力拼搏。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的成就与要实现的宏伟目标相比是微不足道的,特别是在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我国的科技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距甚远,因而,我们仍需继续保持长征年代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3.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当前,社会上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我们不要忘记,还有不少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按人均收入衡量,我国还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即使将来经济发展了,人们生活富裕了,社会财富丰富了,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本色也不能丢,因为,社会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是一对深刻而又永恒的矛盾,“只想在已有的物质文化成果之上坐享其成,贪图享乐,那么,这样的民族、国家、政党、军队,是毫无希望的,是要导致衰落和垮台的”。[1]

三 心系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长征是充满着无私奉献精神的史诗。长征是最严峻的生死考验,死亡的阴影时刻笼罩在红军将士的头顶上。无论是难以自拔的沼泽,还是茫茫无际的草地;无论是皑皑白雪,还是飞机大炮;无论是酷暑严寒,还是干渴饥饿……随时都有可能吞没他们的生命。就是在这样恐怖的环境中,红军将士怀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对革命事业的无比赤诚,抱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与穷凶极恶的敌人展开殊死的斗争,将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10万多红军将士为此捐献了自己的血肉之躯。尽管最后只有为数不多的人走完了征途,但我们不能单纯从数字上看问题,人牺牲了,他们那种忠于理想、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永不泯灭。长征中凝聚而成的无私奉献精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依然异彩纷呈,它启示人们:

1.正确处理谋利与奉献的关系。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一方面政策鼓励人们“谋利”,另一方面舆论又倡导大家“奉献”,似乎两者是矛盾的,但实际上两者具有相融性,谋整体之利,与奉献精神本身是一致的,谋个体之利,也与奉献精神有时具有交叉性,表现为利益追求的一部分用于奉献,奉献的一部分通过利益追求来体现。[2]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如果只讲奉献,不讲谋利,社会就无法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就得不到改善,奉献也就会成为无法实现的乌托邦。因此,我们必须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大胆地“谋利”,在正当“谋利”的过程中弘扬无私奉献精神。在从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今天,弘扬见利思义、克己奉公、舍身忘我的无私奉献精神尤为重要。

2.正确处理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红军将士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它昭示广大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3]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勇于牺牲个人利益、局部利益,以服从集体利益、整体利益。

四 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精神

长征是一首团结协作的凯歌。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风雨同舟,生死相依,涌现了许多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感人事迹。首先表现在红军将士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维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与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行为作针锋相对的斗争。例如,红军将领朱德面对坚持分裂党中央的张国焘,旗帜鲜明地说:中央的决议我是举过手的,我不能反对。真是意志坚如铁,立场如磐石。其次表现在各路红军互相配合,协同作战。有的部队为了主力红军的安全,不惜牺牲局部利益,孤军奋战,直到战斗到最后1人。再次表现在红军将士同甘共苦、患难与共。行军途中,红军将领朱德、周恩来把自己的马让给伤病员骑,自己则踏着泥泞道路艰难前进;此外还表现在红军与各族人民团结战斗,共同对敌。长征路上,红军时时处处关心群众、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沿途群众为红军筹款筹粮、烧水送饭、收集情报、救护伤员、提供兵源。军民团结如一人,构筑了一道牢不可破的御敌长城。长征中体现出来的团结协作精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依然光照前程,它引导我们:

1.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党的团结、党和人民的团结,是我们的事业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尤其需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作保证,因为,只有安定团结,人们才能一心一意搞建设;只有安定团结,才能贯彻改革开放的政策,因此,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应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分裂动乱,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前进。

2.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经济建设是我们一切工作的重心,从现代经济的运作方式来看,只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领域密切合作,产、供、销诸环节环环紧扣,经济正常发展的进程才不会中断。只有各行业、各系统、各个人之间团结协作,顾大局、利整体,想他人,才能拓展经济空间,形成经济实力,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

3.齐头并进,共奔富裕。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政策。然而,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才是中国共产党追求的理想境界,故此,先富者要正确处理好“先富”和“共同富裕”的关系,在工作中时刻想到没有富裕起来的地区和群众,千方百计地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帮助他们,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携起手来,并肩前进。

标签:;  ;  ;  ;  ;  

长征精神:永远闪耀的精神财富_长征精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