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清热化湿汤加味治疗胃痛疗效观察论文_任正松

疏肝清热化湿汤加味治疗胃痛疗效观察论文_任正松

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玉龙镇中心卫生院 621605

摘要:目的:对疏肝清热化湿汤加味在胃痛中的治疗情况进行调查。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6月间35例胃痛患者,患者均采用疏肝清热化湿汤进行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情况。结果:35例患者中治疗效果显著的17例,占比例的48.57%;治疗有效的15例,占比例的42.86%;治疗无效的3例,占比例的8.57%,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结论:疏肝清热化湿汤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表现,减轻患者痛苦。

关键词:疏肝清热化湿汤;胃痛;治疗

【Objective】 On liver heat and wet tonga taste in the treatment of stomachache.Methods:Select our hospital between May 2012 - June 2014,35 patients with stomach pain,patients with liver heat wet soup treatment,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contrast.Results:35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17 cases,accounting for 48.57% of the proportion;Effective treatment of 15 cases,accounting for 42.86% of the proportion;Treatment invalid 3 cases,accounting for 8.57% of the proportion,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1.43%.Conclusions:Liver heat wet decoc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patient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patients relief from pain.

【key words】Soothing the liver and clearing heat and removing dampness Decoction Stomachache Treatment

胃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本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的患者中,但近年来胃痛的发病逐渐趋于年轻化,严重威胁患者健康。目前临床中多采用药物进行治疗,但西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患者在治疗中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我院在2012年5月-2014年6月间对疏肝清热化湿汤加味在胃痛中的治疗进行情况进行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6月间就诊的35例胃痛患者,患者平均年龄为42±21岁,男性19例,女性16例。35例患者中糜烂性胃炎患者8例;胃溃疡患者12例;萎缩性胃炎患者7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例。患者入院后均进行胃镜、B超检查,排除癌变,诊断明确,且所有患者均同意参与调查。

1.1.2 主症

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胃痛,并伴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的临床表现,舌淡红,苔薄黄或腻,脉弦滑。

1.2 治疗方法

1.2.1 主方

所有患者均采用疏肝清热化湿汤为主方进行治疗,方剂组成:丹皮、栀子、白芍、枳壳、柴胡、香附、土茯苓、厚朴、白头翁、川芎各15g;醋玄胡20g;甘草10g。上方取水600ml,文火煎煮40min,取汁450ml,日一剂,早、中、晚分服,10天一个疗程,共三个疗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 加减

气郁甚者,加木香、台乌各15g 沉香10g(后下)增强行气解郁之力;兼血瘀者,加丹参、桃仁各15g 红花6g以活血化瘀;兼食滞者,加建曲、麦芽、山楂各30g以消食开胃;兼脾虚湿甚者,去白头翁加白术20g 茯苓15g 砂仁10g(后下)以健脾化湿;兼肝胆温热者,合龙胆泻肝汤清利肝胆湿热;返酸者加煅牡蛎、煅瓦楞子各30g以制酸;兼胃阴虚者,去白头翁合益胃汤滋阴养胃。

1.3 效果观察

对所有患者治疗后的临床表现进行调查,并与治疗前比较。显著:患者治疗后临床表现消失,胃镜、B超检查无明显异常。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表现有所改善,胃镜检查糜烂、充血情况改善程度超过60%。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著率+有效率。

2.结果

经治疗后,35例患者中治疗效果显著的17例,占比例的48.57%;治疗有效的15例,占比例的42.86%;治疗无效的3例,占比例的8.57%,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

3.病案举例

患者李XX,女,38岁,农民。因反复胃痛10+年,加重6天于2012年6月25日初诊。述10+年前因家庭琐事与丈夫发生口角后出现胃痛,不思饮食,服654-2后缓解。此后胃痛反复发作,时轻时重,遍服中西药疗效不佳。刻诊:上腹心窝处疼痛,按之痛甚,伴嗳气返酸、烦躁易怒,无反跳痛,肝脾(-),月经及生育史无特殊。自疑患不治之症,成天郁郁寡欢。心电、B超结果正常,胃镜示糜烂性胃炎。舌淡红,苔薄黄腻,脉弦滑数。中医诊断为胃痛(肝气犯胃,湿热内阻型),治以行气止痛、清热化湿,方以疏肝清热化湿汤加味为主方。方药:玄胡(延胡索)20g,白芍、川芎、香附、厚朴、柴胡、枳壳、土茯苓、丹皮、栀子、白头翁15g,甘草、沉香10g(后下),煅瓦楞子、煅牡蛎各30g。取水600ml,文火煎煮40min,取汁450ml,二日一剂,早、中、晚分服,连服10天于2012年7月6日二诊。述胃痛、嗳气返酸明显减轻,烦躁易怒消失,苔白脉弦,续以玄胡(延胡索)20g,白芍、川芎、香附、厚朴、柴胡、丹皮、栀子各15g,甘草、沉香10g(后下),煅瓦楞子、煅牡蛎各20g煎服,服法同上。同年7月16日三诊,述所有症状完全消失,舌脉正常,,为了巩固疗效以逍遥丸常服,同时保持心情舒畅,半年后复查胃镜无异常发现,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4.体会

胃痛属中医“胃脘痛”,其发生主要与外邪入侵、饮食、内在因素相关,在辨证中可以分为寒邪客胃、肝气犯胃、饮食伤胃等等,患者临床中可为单发性疾病也可为多发性疾病。由于本病的诱发因素较多,因此在治疗中难度也非常大[1-2]。以往临床中多采用西医进行治疗,但西医治疗存在较大的弊端,患者治疗后疾病复发几率较高、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因此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3]。本文所讨论的胃痛,实乃肝郁不舒,气滞日久,克土乘脾(胃),胃失和降,湿热内阻所致,故临床见胃痛、恶心、呕吐、反酸、嗳气、舌淡红,苔薄黄或腻、脉弦滑诸症。我院采用中医行气止痛、清热化湿之法,以疏肝清热化湿汤为基础方进行治疗,疗效明显。方中玄胡(延胡索)、白芍、川芎、香附、厚朴、柴胡、枳壳合用共奏行气止痛、疏肝解郁之功;土茯苓、丹皮、栀子、白头翁配伍增强清热化湿、凉血活血之力;甘草调和诸药,且与玄胡、白芍共襄缓急止痛之效[4-5]。诸药合用,则气行血亦行、湿热俱祛,胃痛、呕吐、返酸等症自除,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减轻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黄伟.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

[2]张朝文,张桐源.丹栀疏肝散加味治疗胃痛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0,25(11)57-59.

[3]吴永平,吕红权,于治凡.柴胡疏肝散加半夏泻心汤治疗2型糖尿病胃痛68例[J].光明中医,2011,13(24):1625-1626.

[4]张春花.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痛临床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11(34):846-847.

[5]刘文波.健脾清热化湿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研究[J].安徽中医药大学,2014,05(37):136-137.

论文作者:任正松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0

标签:;  ;  ;  ;  ;  ;  ;  ;  

疏肝清热化湿汤加味治疗胃痛疗效观察论文_任正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