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铁运营网络化管理模式研究论文_蒋明贵

关于地铁运营网络化管理模式研究论文_蒋明贵

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近年来,由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城市地铁的建设、运营分别进入到了快速发展进程中。根据公共物品理论,地铁的运输服务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一定排他性的基本特征,属于准公共物品的范畴。本文主要对地铁运营网络化管理模式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地铁;运营网络;管理

一、地铁网络化运营管理概述

地铁网络化,是指城市中存在多条以上、不同方向、不同走向的地铁线路,这些线路交错相汇,通过线路中分部的各个换乘点相互链接,共同形成一个纵横交叉的线路网络体系。在网络体系内,各条线路在物理空间上能够实现交汇、联通,在设备设施上能够实现资源共享。

地铁网络化运营管理,是指城市地铁在实现网络化形态后,通过管理手段将地铁网络中的各类人员、设备、资源、运作等工作相互结合,形成具有统一性、协调性、组织性整体工作的过程。同时也是使地铁运营成果,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社会效益最大化目的的管理过程。

二、地铁网络化运营的特征

2.1管理协调的集中性

地铁运营管理过程与公交车、出租车等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相对分散、独立的运作方式相比,具有“统一指挥,统筹协调”的特点,地铁运营的网络管理手段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具有特殊的集中性。其集中度体现在实施生产管理过程中,管理主体一般只由一个职能部门或企业统筹负责,由它对网络中各个运输工具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其他部门或企业,则需高度配合主体部门发挥辅助作用,才能达到地铁网络化运营统一管理的目的。

2.2设备设施的多样性

在地铁网络化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多样化的轨道交通工具设施设备,如地铁、轻轨、城际铁路等。不同类型的交通工具因线路规格、列车技术和客流数量存在很大差异,最终使得地铁网络化运营管理呈现多样性。不同类型的工具,需要采用不同类型管理方法去分别进行针对性的管理,这是地铁运营网络管理方式多样性的主要体现。

三、加强地铁运营网络化管理的有效对策

3.1科学做好地铁网络线路规划工作

线路规划决定了整个地铁网络化运营的所有设计和要素的选择,例如:车站通行能力,轨道布局,车展规模,信号控制系统,工程造价,甚至是网络化运营后的效率和收益。而合理的线路规划必须依靠政府组织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研究和制定。

不同类型的地铁建设规模,通行能力、投资、服务水平均存在差异,政府部门要慎重做出决定。如果地铁运营后的客流需求远远低于设计通行能力,那么前期的建设投资和后期的运营成本将会成为巨大的财政负担,同时影响未来其他地铁的规划和修建。而如果实际客流需求远超出设计通行能力,则会带来一系列的运营问题,如:车厢和站台的拥挤,运营效率降低,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准确的掌握地铁的客运情况,做好规划线路中的客流预测,是实现地铁网络化运营规划的基础工作。政府部门只有利用职能优势,不断根据地铁网络化运营发展,动态、充分的组织与居民生活、城市规划、人口密度、统计计划,最终才能做好网络规划的基础工作。

3.2完善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1)运营企业必须成立和发展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评估进行量化体系,用以实现安全管理模块化管理。即依照网络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的类型,然后综合考虑运营过程中安全模块的管理模式,依照计算方法及其安全评价数学模型的合理运用,最后形成一个地铁运营安全指数评价体系。此外,定期通过各线路以及各模块的横向对比,能够有效的揭示出在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薄弱环节。

(2)通过对安全风险体系进行实时的动态识别和防控。由此组成安全风险排查汇总台账,而且通过不断的识别和防控使得安全管理台账获得实时的更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在该过程中所查出来的风险,对他们进行实时的分类和分级,然后依照等级和类别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然后通过应急平台和安全预警,对安全风险进行动态的监控和管

3.3科学提高网络化运营管理水平

3.3.1加强客运运输能力

(1)车站客运组织方面

车站是地铁网络化运营管理中面对乘客的直接应对窗口,地铁运营企业应根据每个车站现场空间条件、合理利用标识引导,帮助乘客尽可能的缩短换乘和滞留花费时间,加强客流在车站的通过效率。此外,采用列车在车站错开到站时间、车站增加更多的视觉提示、广播提示,防止乘客滞留在车站或换乘通道内,造成大客流状态下车站内长期的拥挤状况;建立地铁网络化组织运营乘客信息管理系统,让员工能够及时了解客流信息,方便现场管理人员协调、指挥。最后,企业层面还需加强和其他道路交通工具间的合作、接驳,为乘客快速便捷到达目的地提供保障。

(2)增加列车运力方面

城市各个功能区和建设时机的不同,使得每条线路的客运流量和人群目标都有所不同。例如在城市高频区域的乘客他们期望可以得到高质量的服务,而对于市郊的乘客来说,他们则是期望可以拥有较高的旅行速度以及缩短交通所花费的时间等等。为了能够提升地铁的运行速度、提高服务质量以及降低它的运行成本,就必须要研制出一套科学、有效的、灵活的列车运行方案。例如,可以在中心区域运用短间隔和多停靠的方式来运行,而对于较长路程的则采用常间隔交错停靠的运行方式,通过这些方法提高线路运行的灵活性。对于方案质量和自动化编制水平的提高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可以让有限的行车资源得到充分的运用,更科学的组织地铁行车管理工作。

3.3.2提高生产组织效率

(1)建立科学的网络化运营管理层级

地铁网络化运营管理只有实行科学化的分层管理,才能确保政令畅通,企业管理高效实施,各个部门之间职责明确。建立科学的网络化运营层级应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重新划分为:网络管理层、线路控制层、车站执行层等三个层次:一是网络的管理层。网络管理层包括运营协调、票务处理、维护保障、信息服务四大中心机构。运营协调中心主要是协调监督全网运营情况,针对突发事件及时作出应急指示;票务处理中心主要是管理车票、票务和账务的信息数据;信息服务主要是分析各项信息、发布服务信息和存储数据,做好信息的交互工作。二是线路的控制层。线路控制层包括线路的运营中心、车辆库房、维修服务站点、单线和组群库等组成。线路的运营中心、单线库、单线服务的车辆库房和维修服务站点组成线路控制部分;区域控制则包括组群库,多线服务的车辆库房、维修中心和计量站几大部分。三是车站的执行层。车站的执行层包括车站本身、维修抢修的现场、仓储和计量现场。车站拥有自己统一的服务标准,来维持车站的各种日常作业事项,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可立即依据指令采取应急措施;对车辆及时进行现场维修和维护;仓储现场可实时监督物资材料的库存情况和采购情况;抢修现场就是指对需要救援的列车和设施开展抢修工作;计量现场就是进行各种检定和校准工作。

(2)建立职责明确的网络化管理体系

职责明确的网络化的管理体系能保证地铁运营企业在在网络化进程中的正常运作。根据地铁生产运营模块,网络化运营体系应包括:网络运营内部的指挥体系、网络保障体系、信息管理体系。将以上三个体系进行重新划分、规范。当中:指挥体系和网络保障体系是系统性集合;信息管理体系则主要提供服务信息,建设网络服务,进而支撑专业系统的运作和管理。

结束语

实行地铁运营网络化管理有利于提升地铁运行效率,改善城市交通运输状况,同时还能为地铁交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研究地铁运营网络化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辉.地铁网络化运营管理实践探析[J].智能城市,2016,(05).

[2]吕峰.南京地铁网络化运营管理的实践和对策[J].科技展望,2014,(1).

[3]刘辉.地铁网络化运营管理实践探析[J].智能城市,2016,(05).

论文作者:蒋明贵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4

标签:;  ;  ;  ;  ;  ;  ;  ;  

关于地铁运营网络化管理模式研究论文_蒋明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