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统计与企业会计协调研究--与持“统一性”观点的学者商榷_企业会计论文

企业统计与企业会计协调研究--与持“统一性”观点的学者商榷_企业会计论文

企业统计与企业会计协调研究——兼与持“会统合一”观点的学者商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会计论文,学者论文,观点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国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企业统计与企业会计作为企业经济核算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分兵把守,各自为政,缺少联系,不仅造成大量的重复核算,而且两家的指标口径不一致,管理者无所适从,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诸多不便。近年来,统计界对如何将企业统计与企业会计协调起来,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并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未见实质性转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笔者认为:企业统计与企业会计协调十分必要,但对“会统合一”观点不敢苟同,本文就此问题与大家商榷。

一、对“会统合一”观点的商榷

探讨企业统计与企业会计协调,有必要对企业统计与企业会计的差异和社会上关于“会统”协调的观点进行研究。在此,笔者把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讨论。许多学者在研究企业统计和企业会计协调时,往往提出将两者“统一”、“一致”或“一体化”。且不说这些观点如何,就词义来看也会引起人们的误解,认为把两者合二为一。更有人公开撰文提出要实现“会统合一”,用会计取代统计。笔者对这种观点不敢苟同。

(一)从企业统计与企业会计的差异分析“会统合一”观点的错误性

部分学者在论证“会统合一”观点时,只谈论企业统计与企业会计的相同之处,对两者的差异避而不谈,好象他们本来就是“一体”,是人为地把其分开似的。企业统计与企业会计确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两者的差异也是极明显的,主要差异有:

1.学科性质不同

统计学是一门认识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方法论科学。企业统计属于统计学中社会经济统计下的一个分支,是统计理论和方法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具体应用。会计学则属于经济类学科的子学科,企业会计以货币为计帐单位,按复式记帐的原则,对企业资金运动进行反映,以满足政府、投资人、债权人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及内部管理的需要。这是两门性质迥然不同的学科,根本不能“合一”。

2.核算方法的不同

企业统计是在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大量观察的基础上,运用分组法、指标法及统计决策、统计检验、实验设计、业绩测评、多元分析、时序分析、统计控制等方法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数量关系进行计算、综合,以探索现象量的规律性;企业会计是根据原始凭证和帐户,采用复式记帐的方法,对每一项业务活动加以登记、分类、汇总,反映企业货币资金运行状况。

3.核算原则的不同

核算原则的不同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核算生产成果时间不同。企业统计按生产原则计算生产经营成果,企业会计按债权发生制原则核算生产经营成果。对本期生产但未销售的产品、生产性作业,统计计算产值,而会计则不计算销售收入。对本期已实现的销售收入和已发生或承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会计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而统计计算产值及中间消耗时,则要进行调整。二是计算生产成果的价格不同,企业统计按现行价格和不变价格分别计算,会计仅按实际销售价格计算。

4.核算范围不同

企业会计主要采用货币单位计量经济,其核算范围仅局限于能以货币计量的企业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企业统计除用货币单位计量经济外,还广泛地采用实物单位、劳动单位,对不能用货币计量的产量、生产能力、设备、产品质量、职工情况等也全面反映。企业会计核算范围主要限于资金运动,而统计则广泛应用于市场调查,风险设计、产品试验设计、质量控制、抽样检验、可靠性与寿命检验、人工智能、专家分析、办公自动化、人员素质等方面。

可见,企业统计与企业会计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很难人为地将其两者合成“一体”、唯一可做的是求同存异,将他们协调起来。

(二)从企业统计应用的本来面目看“会统合一”的错误性

有人讨论“会统合一”问题时,只看现象,不见本质,认为企业统计不过是统计部门(岗位)统计人员计算的几个指标、填制的几张报表。如果企业统计果真如此,的确没有存在的必要,完全可以由会计取代或与会计“合一”。但这是对企业统计的误解。企业统计由于统计人员素质偏低,领导不重视,一般人看不起,存在服务对象错位、职能残缺不全、工作过程不完整、应用范围狭窄等严重问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信息、咨询、监督等整体功能。这恰恰说明应大力加强统计建设,推进企业统计的改革和发展,还其本来面目,从而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优质服务,而不是取消它、削弱它。

二、企业统计与企业会计协调的思路

企业统计核算具有及时、综合、灵活和应用性等特点,其所提供的方法为其他核算和企业经营管理普遍运用,并同管理融为一体,故能构成管理职能的重要部分。而会计核算具有连续、系统、严密、合法性等特点,因而是实行严格的经济核算的重要方法,是企业核算的核心和基础。显然,企业统计和会计各有所长,应该相互配合和有机协调。在探讨企业统计和会计核算协调时,要以客观存在的差异为前提,寻找二者之共同点,处理好交叉内容和“切口”,最终做到企业统计和企业会计的“统一口径、资料共享、互相衔接”。具体说明如下:

(一)统一口径

由于企业实际经营管理的需要,企业统计和会计核算在口径上存在差异是在所难免的,应该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进行调整。对相同的指标其名称要一致,避免核算中的混乱。如新会计制度中的“存货”,与统计核算中的“库存”或“储备资料”,在经济内涵和核算范围上相同,既包括生产领域库存的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也包括流通领域待售的商品和物质部门的储备等。为便于与国际惯例接轨,采用“存货”一个指标反映。

(二)资料共享

为了避免企业统计和会计各自独立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所带来的重复劳动及混乱,二者应实际资料共享。一方面企业在建立原始记录和台帐时,既要考虑统计核算的需要,又要考虑会计核算的需要,不要分别都从班组、车间及职能部门建立各自的资料采集渠道;另一方面,统计核算要利用会计核算的成果资料,会计核算也应尽量利用统计核算的成果资料,不必什么资料都要从原始资料汇总和整理。如新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增加值计算,就需要在会计核算成果资料的基础上进行。

(三)相互衔接

企业统计与企业会计的协调,目的在于消除两者核算内容上的交叉重叠、混乱,空缺部分,以相互衔接,完善核算体系。衔接两种核算时,不外从三个角度进行,一是以会计核算为基础,调整统计核算内容;二是以统计核算为基础,调整会计核算内容;三是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均进行调整,达到衔接、协调。

理论上讲,企业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双方调整,相互适应、衔接,在考虑独立核算的前提下,考虑整体核算,应是最佳选择。但这种调整工作量大,协调难度大,近期行不通。而以统计核算为基础,调整会计核算内容的衔接方式由于会计界对此不重视,不关心,很难行得通。鉴于企业会计在企业中的受重视程度,统计应用范围的相对广泛性,以及统计核算较多的利用会计核算资料而会计核算较少利用统计核算资料等事实,衔接两者时应以企业会计核算为基础,统计核算要适应会计核算。凡是会计核算已有的,统计核算不必重复进行,统计核算搞的是会计核算没有涉及而企业经营管理又需要的内容。只有如此,才能协调好两者关系,才能使政府有关部门及企业管理者都能接受,才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标签:;  ;  ;  ;  

企业统计与企业会计协调研究--与持“统一性”观点的学者商榷_企业会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