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灌流联合全胃肠道灌洗治疗毒蕈中毒32例救治体会论文_王存有

(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人民医院云南楚雄651200)【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全胃肠道灌洗治疗毒蕈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急诊内科2018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32例患者采用给予血液灌流联合全胃肠道灌洗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32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100%(32/32)。结论:血液灌流联合全胃肠道灌洗治疗毒蕈中毒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血液灌流联合全胃肠道灌洗;治疗毒蕈中毒;救治体会;痊愈【中图分类号】R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6-0374-02毒蕈也称毒蘑菇,为食用后会引起中毒的蕈类,种类繁多,属真菌类,目前在我国已经发现的毒蕈有190多种,致命性毒蕈有30多种[1]。目前,随着人们对绿色食物的钟爱,野生蘑菇因味道鲜美,颇受人们青睐,而采摘时因人们常难正确辨别其是否有毒,容易出现误食毒蕈而中毒,其死亡率高,其会引起患者的肝、肾、脑等多器官功能损害,而临床中,随着器官损害数目的增多,患者的病死率也逐渐升高,其中合并多脏器功能损害者病死率达50%~90% [2]。我院毒蕈中毒者采用血液灌流联合全胃肠道灌洗方法治疗,疗效显著,现将救治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32例患者,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范围为20~68岁,平均年龄为43.1±4.1岁。所有患者均有明确中毒史,排除严重肝脏、肾脏功能障碍者。所有患者均为食用自采野生蘑菇后2~6 h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幻视、幻听、谵妄等急性胃肠炎、精神神经相关症状,患者大便呈水样便或稀便,均无发热或低热。随后出现肾功能、肝功能、心血管功能多脏器损害,其中表现为3个脏器功能损害者4例,2个脏器功能损害者12例,症状严重无脏器功能损害16例。1.2方法32例患者入院后,均立即行股静脉双腔管置管,建立血管通路,及时行血液灌流治疗。使用健帆血血液灌流机及YTS-200型血液灌流器 (炭粉,面积1.4 m2)血滤器。全胃肠道灌洗(甘露醇注射液250ml+药用碳粉100g胃管注入),血液灌流与全胃肠道灌洗同时进行。每次血液灌流治疗2 h即结束,去掉灌流器,继续全胃肠道灌洗治疗,每日3次。1.3观察指标分析32例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机体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为痊愈。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软件分析本文数据,计数资料用n或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2 结果32例患者中,中毒症状较严重的16例采用血液灌流治疗,每日2次,同时给予全胃肠道灌洗,每日3次,16例患者均治疗3天;另中毒症状稍轻的16例经全胃肠道灌洗治疗,每日2次,共治疗2天。经血液灌流联合全胃肠道灌洗治疗后,32例患者均全部治愈,无1例死亡,治愈率100%(32/32)。3护理3.1 做好血液灌流的宣教血液灌流治疗前,给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血液灌流的目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及基本操作方法,以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疑虑。同时耐心细致地照料患者,向其宣教进行血液灌流治疗中的配合及注意事项,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使血液灌流顺利进行。3.2抗凝剂的使用可根据患者的凝血四项结果及是否伴有出血倾向,对患者恰当使用抗凝剂。我科血液灌流治疗抗凝剂均为普通肝素,如患者无出血倾向且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结果正常,治疗前首剂给予0.5 mg/kg肝素,血液灌流治疗中持续泵入肝素1~2 mg/h,每隔3 h检验凝血四项1次,保持治疗过程中APTT 值为正常的1.5~2倍。若患者有出血倾向或APTT结果高于正常,可根据患者情况将肝素用量减半,必要时将肝素与鱼精蛋白以1:0.8剂量进行体外抗凝。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尿液、大便颜色进行密切观察,同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患者的全身皮肤黏膜有无瘀点、瘀斑等情况。3.3 保持液体平衡根据医嘱给患者制定补液计划及目标血液灌流治疗时间,根据出入量结果,对患者的置换液及灌流速度进行及时调节,以保证达到液体平衡计划。每3~4 h给患者测定1次电解质及血糖,同时调整输液配方,以免患者出现医源性内环境紊乱。3.4全胃肠道灌洗时的护理要点给患者注入250ml甘露醇注射液+100g药用碳粉时,需保证注入时速度缓慢,同时需将其充分混均匀,待足量注入后,再注入500ml生理盐水,以保证患者大便顺畅排出。3.5 管路的管理管路管理内容包括机器管路及静脉置管,需将血路管道进行妥善固定,管道各接口要连接需紧密,以防变动体位时脱出。持续观察并每小时记录静脉压(PV)、动脉压(PA)数值,观察动、静脉壶,同时观察灌流器有无凝血迹象,以保证足够的血流量,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同时其对防止体外凝血亦十分重要。注意观察静脉置管伤口有无出血、红肿、分泌物,导管固定是否牢固,置管处敷料一旦潮湿或被污染,若有异常,需立即进行更换。我院采用0.55%碘伏进行消毒,以导管出口处为中心,进行环形消毒,消毒直径需超过10 cm,使局部皮肤形成一层棕色薄痂,以保证对导管出口1/3处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细菌沿导管旁窦侵入机体,同时导管末端用无菌纱布包裹,防止细菌感染。4 讨论毒蕈毒性成分较为复杂,所含毒素不同而中毒症状轻重各异,毒蕈中含有毒蕈碱、毒蕈毒素及毒蕈溶血素等,可分别作用于胃肠道、肝脏、肾脏、心脏及血液系统等,使这些脏器或系统不同程度地受损 。由于毒蕈中毒没有特效解毒剂,重症毒蕈中毒单用常规内科治疗效果较差,病死率高[3],需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我院对毒蕈中毒患者尽早给予了序贯性血液灌流加全胃肠道灌洗治疗,清除了患者体内的毒蕈毒素,减轻内脏器官的损害,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和内环境稳定,从而保证了治疗效果。综上所述,血液灌流联合全胃肠道灌洗治疗毒蕈中毒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王卫华.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救治重症毒蕈中毒32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4):45-46.[2]邓美慧,郑卫民,傅睿,等.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儿童重症毒蕈中毒临床分析[J].江西医药,2017,52(12):1282-1285.[3]张海涛,杜岭先.血液灌流救治毒蕈中毒的疗效观察[J].名医,2019,68(1):98-98.

论文作者:王存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9

标签:;  ;  ;  ;  ;  ;  ;  ;  

血液灌流联合全胃肠道灌洗治疗毒蕈中毒32例救治体会论文_王存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