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转强适应市场活力--对四川国有工业企业市场运作的调查与思考_国企论文

重组转强适应市场活力--对四川国有工业企业市场运作的调查与思考_国企论文

改制转机 增强活力 适应市场——四川国有工业企业市场运行情况的调查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转机论文,工业企业论文,适应市场论文,活力论文,情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认为,目前国有企业活力不足,市场适应力弱的主要原因是: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不顺,大家都管都不负责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观;优秀经营者的产生缺乏机制性保障,经营责任不落实的状况较为普遍;政府对企业行政干预过多,引导、服务较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企业的历史包袱过重。从治本的角度出发,本文认为提高国有企业市场适应能力的关键是改制转机,并围绕企业内部、政府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了八条对策措施;(1)将国有资产经营与管理职能分开,理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2)建立国有资产管理者、经营者的分层委托选拔机制,把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头;(3)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契机,实现国有资产的重新组合;(4)扩大对外开放,搞好招商引资,并以此促进国有资产的重新组合和经营机制的转换;(5)转换政府职能,确立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要求的政府行为基点;(6)逐步解除国有企业的历史债务负担;(7)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妥善解决国有企业富余人员的安置问题;(8)中央和省有关部门对国有企业实行分类指导,针对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采取不同对策。本报告的这些建议,已引起四川省和中央有关部门的重视,有的已决定采纳。

1993下半年以来,伴随宏观改革各项措施出台和信贷紧缩,市场问题日益显现,企业又一次经历了比较严峻的市场形势考验。在新的形势下,国有企业能否适应市场,面临哪些主要问题和困难?如何才能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活力,摆脱目前的困境?也就成为我们必须回答的紧迫问题。根据四川省政府的安排,省体改委同省计委、省政府研究室、省委工交财贸政治部、省财政厅、省劳动厅、省税务局和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带着上述问题于1994年7-8月先后赴乐山、自贡、宜宾、泸州、涪陵两地三市,对20户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并召集了近100名厂长、经理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两地三市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的意见,对四川省国有企业市场运行情况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了一定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强国有企业市场活力的对策建议。现将本次调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国有企业市场运行的基本情况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的兴衰成败均取决于自身的市场活力。两地三市的调查表明,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的程度进一步加深,适应市场的能力有所提高。但客观地看,四川国有企业在市场运行方面存在着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市场竞争的主动性较差,面对新的宏观政策环境和市场走势,主动研究对策、开发产品和开拓市场的企业比较少,观望、等待政府救助、政策扶植的企业比较多。二是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差异较大。在国有企业中,约有15%的企业市场适应能力较强,30%左右的企业基本适应,40%左右的企业市场适应能力较弱,15%左右的企业基本上丧失了市场适应能力。从企业类型看,一般说来,已进行股份制改组的企业比未改组的企业强;新企业比老企业强;大中型企业比小型企业强。三是国有企业市场适应能力普遍不如三资、乡镇等非国有企业。

总体上看,四川国有企业市场适应能力普遍不强,市场活力普遍不足,还远远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和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其主要表现是:

1.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与市场脱节。

从被调查企业情况看,由于技改投入不足,产品开发往往滞后于市场需求的变化,结果是低档次、老面孔的“大路货”偏多,而高档次的新产品较少,既无法与省内“三资”、乡镇企业较高低,更难以与沿海企业决雌雄。如在国有纺织印染企业普遍陷入困境、面临倒闭的同时,私营性质的泸州市纺织印染厂近年来却逆势而上,由几年前的一个小厂发展成为拥有数千万资金,上亿元产值和数百万元利润的大厂。因为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积压则势在必然。1994年6月份,两地三市国有企业产销率只有90%左右,比上年同期约低6个百分点,个别企业产销率仅为60%。

2.营销方式陈旧,营销手段落后。

适应新的市场形势,采取新的营销手段和方法,是成功型企业摆脱困境,克敌致胜的重要法宝。近年来,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许多国有企业仍然固守老一套营销方式,不愿意或根本就没有想到运用市场营销的新方法,面对产品积压往往束手无策、坐以待毙,主动开拓市场的积极性不足,办法不多,手段不活。

3.内部调整乏术,经营管理缺乏生气。

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看,一般说来,面对紧缩的宏观政策和严峻的市场环境,企业必须调整自身的管理机构,或精减人员,或降低工资,或依变化的市场对生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1993年下半年以来,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国有企业进行内部调整的意识和能力普遍较弱,许多企业管理人员多,非生产经营性部门过多,而产品开发和营销机构薄弱的问题依然故我;许多企业不仅不削减工资以使企业渡过难关和危机,不仅盈利企业增加工资,而且亏损企业也照样增加工资,国有企业中超分配现象普遍存在。在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的情况下,1994年上半年四川省国有企业职工工资总额仍比上年同期增长30%以上。

4.亏损面大,亏损额增加。

截止6月末,宜宾、乐山、涪陵、自贡、泸州的亏损面依次为49%、53%、55%、62%和63%,较上年同期分别上升了22、17、12、20和12个百分点,也高于同期全国的亏损面(46.3%);亏损额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03%、93%、51%、251%和48%,远远高于同期全国23%的增幅。但由于生产不景气和效益转移等,1994年上半年以来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大幅度滑坡,与上年同期相比,除泸州市实现利润增长3.3%外,涪陵、宜宾、乐山、自贡四地、市分别下降了29%、41%、56%、和71%。

5.企业负债率高,相当一部分企业已处于资不抵债状态。

两地三市预算内国有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目前普遍在70%以上,其中涪陵已超过80%。到6月末,自贡和宜宾的国有工业企业已分别有12%和17%处于资不抵债状态。其他三地、市虽未进行详细统计,但估计也在10%以上。

6.停产半停产企业增多。

以发展较好的泸州市为例,1994年1-5月,停产半停产企业已达285户,其中全停产企业63户,半停产企业222户,停产半停产职工38622人,其中工资全发的占33.8%,发60%的占14.6%,发40%的占8.5%,发生活费(40元)的占14.8%,停发工资的占28.3%,全市共10,822人停发工资,叙永氮肥厂已有2年多的时间未向职工发放分文工资。此外,全市退休职工工资也未能全额及时发放。水、陆运输企业的退休工人较多,企业的状况较差,因而职工生活更加困难。虽然停产半停产企业职工仅占职工总数的1.8%,但加上退休职工及其牵涉到家庭人口,估计在10万人左右,已构成危及社会稳定重要因素。

二、国有企业不活,市场适应能力弱的主要原因

两地三市的调查表明,目前国有企业产品积压,市场活力不足,经营困难,亏损面和亏损额增加,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策性原因,也有体制性原因;既有现实原因,也有历史原因;既有来自企业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政府方面的原因;还有市场本身不规范的原因。

从直观层面上看,目前四川国有企业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许多问题确实是一系列宏观改革政策出台和信贷紧缩直接引发的。1994年下半年以来,银根抽紧,控制信贷的政策措施必然引起资金供给紧张,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和原材料购买。据统计,至1994年6月未,两地三市的流动资金缺口即达16亿元左右,不仅差的企业流动资金紧张,而且比较好的企业流动资金供给也捉襟见肘。宏观资金供给减少另一个直接结果是市场需求减少,企业面临更加紧张的市场环境。税制改革的出台,税种税率的调整,能源、交通运输等基础产品价格的调高和企业职工工资增加都必然引起成本上升,利润减少。据测算,仅电、气提价,乐山市国有工业企业即增加支出1.7亿元,自贡市国有工业企业增支1.2亿元;实行新税制后,宜宾和泸州两地市国有工业企业实际税赋水平增加幅度分别高达44%和45%。

从市场运行的实际情况看,宏观政策变化不能不是引起四川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效益下降的重要原因。但进一步分析我们则发现,宏观政策的变化,税制改革措施的出台,基础产品价格调整以及信贷控制等因素尽管是国有企业资金紧张、效益下降的直接原因,却并非国有企业活力不足,市场适应能力弱的症结所在。在同样的宏观和社会环境下,同属竞争性行业的不同性质的企业则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市场运行差异。1994年1至6月,全省国有工业企业产值、销售收入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4%和12%,而全省国有工业企业产值除6月份比上年期增长0.1%外,其余5个月均呈下降之势,月均下降幅度为0.97%;销售收入则连续下降,工业销售收入增长率比非国有工业企业低20个百分点。非国有企业表现出相对说来强得多的生存与发展能力。即使在国有企业中,因产权组合不同,市场适应能力和运行效果也大不一样,乐山市进行股份制改组较早的盐化、峨铁、金顶三家公司利用股份制机制不仅摆脱了资金短缺的困扰,而且开拓了新的市场,求得了新的发展。1994年上半年盐化、峨铁、金顶共实现利润1.68亿元,而全市183户国有工业企业仅实现利润1.42亿元,除开盐化、峨铁、金顶以后,其余170户企业盈亏相抵净亏2600万元。从资产情况看,盐化、峨铁、金顶共有总资产13.32亿元,其余170户国有企业总资产为65亿元。股份制企业与未进行改组的国有企业,资产回报差异十分悬殊。过去严重亏损,曾濒临倒闭的泸州大树硫铁矿和涪陵纺织印染厂通过“一厂多制”、“分块搞活”等改革措施转变了企业经营机制,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中求得了生存。国有大中型企业因其实力强,也有比小型国有企业好得多的市场表现。1994年上半年,四川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产值、销售收入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8%和4%左右,而小型国有工业企业则分别下降30%和40%以上。综合分析、比较我们调查的各方面情况,我们认为,目前四川国有企业不活、市场适应能力弱的主要原因在于与企业市场运行相关的一系列体制和机制问题。其中,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不顺,所有者与经营者角色不到位,职责不清,经营管理责任不落实,政府行为乖张,企业社会负担过重等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1.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不顺,大家都管,实际无人负责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观。

在发达市场经济中,虽然以法人财产制为内核的现代企业制度使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对分离,但资产所有者的监督约束并未消失,所有者依然可以通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法人治理组织,以委托代理方式管理企业和反映自身的意志和利益要求。所有者对投资回报高低、利润多寡的关注,必然对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形成较强的压力。尤其在独资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中,所有者的约束既是强硬的,又是直接的。从四川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现状看,国有资产大家都管、实际无人对投资回报、投资收益、资产增值负责的问题并未解决。不仅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与经营班子管理相互分离,而且管人的也好,管资产的也好,都没有明确的责任;企业经营好坏、盈利与否均同自身利益没有联系。这种管理格局必然滋长不负责的“好人主义”和只管审批权,不注重国有资产实际运行效果的倾向。从形式上看,国资局的建立似乎明确了国有资产的管理主体,但由于,其一,国有资产的管理界限不清楚,法规不健全,客观上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其二,国有资产管理与经营不分,对于每一个具体的国有企业来说,谁是承担国有资产管理责任的委托代理主体并不明确;其三,相对于众多的国有企业,仅仅一个国资局也难以承担起具体的实际的管理责任。因此,国资局的建立和实际运作只是理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的开端,而并非最终结果,也还没有根本解决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责任的落实和所有者委托代理职能到位的问题。

2.优秀经营者的产生缺乏机制性保障,经营责任不落实的问题比较普遍。

从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现代企业制度运作的实践看,一个企业有没有活力,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在外部环境特定的情况下,关键取决于企业直接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取决于企业管理者、经营者的素质和能力。因此,对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的培养与选择也就成为所有者必须关注的头等大事。作为管理者、经营者,其责任和目标也非常简单直观,即接受所有者的委托,对所有者负责,获取利润和争取企业发展。企业利润的多少,发展的好坏与企业管理者、经营者的地位和收入息息相关。管理者、经营者不称职,或不能满足所有者的利益要求,则必然易位并丧失经营管理权。这样一种经营者、管理者任免约束机制应当说是法人财产制度得以确立并成为市场经济国家中最主要的企业制度的内在依据。四川一些搞得好的国有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企业厂长、经理的素质。但从面上看,四川国有企业厂长经理的素质还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市场经济运作的需要。其主要问题是,国有企业厂长、经理的任免与企业经营好坏仍然没有直接的联系,对厂长、经理的考评与企业的发展、效益没有过得硬的约束和明确的标准。不仅如此,对一些优秀的厂长、经理不是把企业发展同他们的收益联系起来,而是通过调入党政机关任职予以“奖励”,对经营不善的厂长、经理不是就地免职,而是易地做官。厂长、经理管理的如此导向,客观上使厂长、经理模糊了自己的职责,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当作“官员”,而不是作为所有者谋取利益的经理人。由于厂长、经理来自所有者方面的投资回报压力不到位,自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更多地站在职工利益一边,甚至以谋取个人利益为基本出发点。这样就很难指望他们为了企业的生存发展而不顾一切地去开拓市场,加强内部管理,在必要的削减工资,辞退职工。这一点我们在调查中感触特别深。在我们所调查的企业中,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非国有企业,尤其私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厂长(经理)关注的重点是能否保持适当的利润增长,如何向股民(投资者)交待,如何给投资者以比较满意的回报,而国企业的厂长经理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解决企业职工的吃饭问题,如何能够使职工的实际收入不减少并有所增加,企业盈利水平和投资回报则很少考虑。个别思想素质不高的厂长、经理则想方设法营造“后路工程”,通过多种渠道转移利润,以为将来从厂长、经理岗位上退下来谋取“安乐窝”。可以认为,目前国有企业厂长、经理任免、约束机制不合理和经营责任不明确、不落实是企业家难以成长,国有企业不活、市场适应能力普遍较弱的又一根本原因。

3.政府行政干预过多,引导、服务不够。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企业存在着适应市场的问题,政府也存在着适应市场的问题。如果说目前四川国有企业还没有很好地适应市场的话,那么,政府运作离市场经济的要求则更远。主要表现在:(1)行政干预过多,各级政府部门,尤其省极经济管理和调控部门还没有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固有的旧习,总是习惯于直接干预企业,插手企业的事务,多管一点,“卡”严一点;习惯于通过“审批”、“盖章”等显示自己的权威并从中获取“好处”;(2)部门之间职责不清,互相扯皮、推萎现象严重、凡事首先想到的是保住或增加本部门的权力和利益。有利益的事大家都争,而费力不讨好的事,如制订市场活动法规,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区域性调控机制等当前急需抓的工作则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惟恐避之不及;(3)主动适应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寻找新办法的积极性不高,面对国家大的宏观政策出台,拿不出适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的措施和切实有效的办法;(4)为企业服务的意识薄弱,往往一般号召多,实际行动少,在市场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如何帮助企业筹集资金,帮助企业用好资金,帮助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帮助企业打开市场销路,帮助企业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等方面缺乏通盘考虑和恰如其份的行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部门纯粹从本部门利益出发,不干事、只盖章、只收费的现象愈来愈严重,不少企业抱怨:“政府部门搞得越活,企业就搞得越死”。(5)确定重点工程和项目,安排技改、基建资金,往往从本地区“缺什么,补什么”的主观主义原则出发,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国际国内市场供求的情况,结果许多项目从开始立项就注定了产品无销路和亏损经营的命运。近几年来,生产几百辆、一、两千辆的汽车厂,大量的小绵纺厂、小丝厂,尽管毫无规模经济效益可言,但都有经过论证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都有政府有关部门审查批准立项、开工的“红头字”文件,最后都按“计划”建起来,但没有按“计划”产生效益。政府部门做规划、订计划不注重分析市场,不对市场后果负责任的行为,应当说也是四川许多国有企业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之一。

4.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企业历史包袱过重。

由于旧体制的原因,四川国有企业大多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如为了与保证社会稳定的取向相一致超负荷地安置职工,不惜以机构雍肿,冗员过多,劳动生产率降低为代价。在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市场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不是想不到或不愿意辞退职工,消减工资,但由于失业保障制度不健全和社会压力过大,加上来自利润方面的压力尚不构成影响其自身实质性利益的威胁,一是不愿意冒风险,二是客观上也缺乏这样做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同时,正因为社会环境条件不具备,而双必须为保持社会稳定支付代价,国有企业不仅不能辞退职工,还必须被迫接受职工安置的任务;不仅不能削减工资,还必须借款发放工资,甚至增加工资;不仅不能因经营不善而破产淘汰,即使资不抵债也要勉力维持。此外,自实行“拨改贷”以来,除利润留成中用于生产发展的部分资金以外,国家基本上未向国有企业注入资金,国有企业主要靠向银行代款搞技改,搞基建,求发展,债务负担越来越沉重,相当一部分企业已到了无力继续承受的地步。国企业所背负的各种沉重包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三、增强国有企业市场适应能力的对策建议

坦率地讲,基于目前中央的宏观政策走势和四川省的实际情况,试图通过松动信贷、由国家注入资金或减免税收等途径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并不现实。我们只能基于既定的宏观环境、市场环境考虑国有企业的现实出路。增强企业市场适应能力,从生产力角度看,必须要有好项目,有好的产品;有了好项目、好产品,才有市场和效益。从生产关系角度看,必须要有好机制。只有机制好,企业内在的活力才能发挥出来,才可能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去把握机遇,按市场原则去组织资金、原燃材料和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去不断追求技术进步,开发产品,开拓市场。有了好机制,没有资金可以组织资金,没有技术可以引进技术,没有人才可吸引人才,没有产品可以开发产品,没有市场可以开拓市场。市场是变化的,产品的市场适应性也在不断变化,机制不活,机制不顺,即使有好项目、好产品,也不一定能抓住市场机遇并产生出好效益,而且已有的产品优势、市场优势迟早会丧失。因此,从更高的层次着眼,增强四川国有企业市场适应能力的着力点必须放在改制转机上,放在与市场经济运行相吻合的经营机制构造上。也可以说,敢不敢攻坚碰硬,敢不敢在深层次的体制和机制上实现突破,是国有企业能否摆脱困境,适应市场生存发展的关键。比之于“一针见血”的硬措施(放宽信贷政策,增加资金投入,提供财政扶植等),机制文章虽然难做,见效也较慢,但属治本之策,长远之策,也是国有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出路。

从企业经营机制形成和发生作用的全过程看,与之关系密切的无外乎三个方面:一上企业本身的品性和行为;二是政府管理职能及其调控方式;三是市场秩序和规范程度。市场就其本质而言,是企业和政府行为的结果,因此,影响企业经营机制的关键因素是企业和政府行为以及与此相关联的社会环境。基于此,四川国有企业改制转机的对策应从企业内部、政府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去寻找。

依据上述判断,我们认为,增强四川国有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可供选择的对策措施是:

1.将国有资产经营与管理职能分开,理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

理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必须在健全各级国有资产行政管理机构的同时,建立相应的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机构,将国有资产行政管理与国有资产投资营运分开。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专司国有资产行政管理职能,制定国有资产投资经营的法律规章,负责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考核。赋予国有资产投资营运机构投资营运国有资产的权利,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度和考核办法,把国有资产投资营运权同其投资营运效果联系起来。国有资产投资营运机构可通过政府授权,在现行投资公司、控股公司和集团公司的基础上予以建立,也可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组建新的国有资产投资营运公司,建立健全国有资产投资经营体系。

2.建立国有资产管理者、经营者的分层委托选拔机制,把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头。

国内外经验表明,过于宽泛的责任界定势必造成大家都管、大家都不负责的格局。同样,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责任也必须落实到人头才不致于虚化。落实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责任,应当结合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起国有资产管理者、经营者的分层委托选拔机制。其要点是:(1)改革目前国有企业厂长、经理的任免方式并取消行政级别,依资产连接关系分层次选派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者;(2)由有关专家组成省级国有资产投资营运机构管理者和经营者的考核任免委员会,负责选派省直属国有资产投资营运公司的管理者和经营者;(3)由各国有资产投资营运机构选派并考核控股、持股或独资公司中国有资产的委托代理人;(4)把国有资产投资营运效果同国有资产管理者、经营者的收入直接挂起钩来,依国有资产营运的实际效果决定对管理者、经营者的奖惩;(5)建立国有资产投资营运的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将国有资产投资营运置于社会和公众的监督之下,强化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约束。

3.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契机,实现国有资产的重新组合。

从目前我们所面临的环境条件看,理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落实国有资产经营责任,提高国有资产营运效益,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改变国有资产的组合形态,实现国有资产组合的结构调整。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国有资产进行重新组合可以考虑的方式主要是:

(1)将有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依照《公司法》分期分批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利用法人治理组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人等)形成所有者、管理者、经营者之间相互制衡的内部约束机制。

(2)通过各种形式的包、转、租、卖、兼并以及嫁接,将一部分中小国有企业的资产或经营有偿或有条件地转让给其他国有、集体、“三资”、私营企业和社会个人,有限度地实行国有中小型企业的民营化和非国有化。

(3)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濒临倒闭的国有中小型企业进行破产试点,逐步建立起国为企业的优胜劣汰机制,实现国有存量资产的结构调整。

(4)围绕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四川的龙头产业和拳头产品为主线,以龙头产业和拳头产品生产中的优势企业为主体,以资产联合为纽带,组建起跨地区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联合舰队),引导和促使国有大中型企业迈入集团化、国际化经营的轨道,增强四川国有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4.扩大对外开放,搞好招商引资,通过招商引资促进国有企业资产的重新组合和经营机制转换。

以扩大对外开放带动招商引资,以招商引资促进国有企业的资产重新组合是促进四川国有企业转换机制、政府转换职能的一项带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为了使四川的招商引资向大规模、高档次方向发展并取得实效,首先应把“争取大财团、合作大项目、实施大动作(如设立四川发展基金)”作为招商引资的基本策略;其次,积极创造条件,促使四川的招商引资工作向国际惯例靠拢,尽快与国际资本市场全面接轨;第三,积极开辟新的融资领域,在境外设立各种投资资金;建立起常规性地利用国际资本的渠道;第四,认真总结四川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中的经验教训,冷静分析目标的优势和劣势,努力创造出对外商有足够吸引力的区域性软、硬投资环境;第五,排出一批有产品、有市场、有效益、有项目,但技改资金紧缺的国有企业,在维护国有资产基本权益的前提下,通过合资方式向境外投资者招商;第六,改进有关政府部门的工作作风,简化办公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相对集中审批权,杜绝扯皮、推萎现象,发挥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主导作用,避免招商引资工作停留在客套上,或停留在双方的意向上;对一些重点项目,政府有关部门应从形成意向到最终落实,环环紧扣,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用扎实的工作求得招商引资的实效。

5.转换政府职能,确立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要求的政府行为基点。

对于各级地方政府来说,目前用来扶持企业发展的手段不多,但在既定的宏观调控格局下,也并非无所作为。实际上,从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看,需要政府做的事情还很多。目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作要求,各级政府、各个政府部门应当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摈弃传统的管、卡、压方式,树立为企业服务的全新思维;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恰当地把握自身的角色,明确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转轨过程中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围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重新确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重点和工作方式。

(2)建立起完善的信息搜集、加工、整理和传播网络,分析来自宏观和微观,本地区内外的各种信息,并从本地区、本部门的角度及时为企业、为社会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掌握组织、调控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3)围绕政府中心工作抓好本地区的重点发展领域、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规划,帮助企业筹集资金,用好用活资金,引导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市场。

(4)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产业特点和资源优势,有重点地培育各类市场,完善市场体系和交易功能;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支持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公正机构、仲裁机构、咨询机构、资信评估机构等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组建自律性的行业协会、同业公会、商会等服务组织,强化中介机构在市场运作中的作用。

6.逐步解除国有企业的历史债务负担。

结合产权交易管理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与经营体制和国家投资融资体制改革,根据客观条件成熟的情况,采取多种形式解决企业负债率过高、技改能力弱的问题。具体措施是:(1)普遍实行企业计提坏帐准备金制度,对已发生的坏帐,由企业从当期坏帐准备金中冲减。(2)对已成为呆帐、坏帐的,经银行严格审查并报有关部门批准,作为银行呆帐损失加以冲销。(3)对有产品、有市场、有效益,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在财政“拨改贷”过程中形成的企业债务,核定数量和比例,改贷款为投资,转增企业国有资本金。(4)对企业之间的债务,经协商同意后,将债权转为股权,重新核定企业资本金。(5)对由于不可抗拒的客观原因形成的历史债务应允许挂帐,计息缓交或挂帐停息。(6)由于政府决策失误造成的企业债务,应由政府承担,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7.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妥善解决国有企业富余人员的安置问题。

减轻四川国有企业的职工就业压力,目前可以考虑的有两点措施:一是建立比较完善的失业保险;二是开拓富余职工新的就业门路。

建立失业保险体系,四川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经费来源不足。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1)结合公司制改组,从国有股份的分红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收入用于补充失业保险金;(2)从国家财政收入中拨付一定的专项失业保险金;(3)从土地转让收入和产权售让收入中提取一部分作失业保险金;(4)从国有资产存量中划出一部分股权,交由专门的保险基金机构持有,其收效和转让收入专项用于补充失业保险金的不足。

安置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可以考虑的途径是:(1)建立劳动力培训基地,对富余劳动力进行技能和市场经济基本知识的培训,使他们在观念和技能上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2)加快劳动力供求信息网络的建设,使信息的搜集、加工、整理和传播系统化、科学化;(3)发展各级各类职业介绍所,加强劳动力市场的“硬件”和“软”件建设;(4)建立一批失业职工的生产自救基地;(5)通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投资少、见效快、容量大的第三产业,广开就业门路;(6)制定鼓励职工自谋职业的政策,为职工自谋职业创造条件。

8.建议中央和省有关部门对国有企业实行分类指导,针对各类国有企业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对策。

根据目前国有企业市场运行的实际情况,建议考虑以下因素并出台相应的政策:

(1)东、中、西不同地带国有企业的差异。由于80年代以来中央推行的东、中、西三大地带发展和改革上的梯度推移政策,以及三大地带不同的自然环境,内陆地区的国有企业从观念到实力,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都比东部沿海地区的国有企业弱,客观上要把实力差异巨大的企业置于同一政策背景下,事实上“起跑线”已经不一样,无异于置内地多数国有企业于死地。在内陆地区国有企业一般都占有较大比重的情况下,如果任其市场淘汰,于内陆地区保持社会稳定极为不利。因此,在一定期限内,对内陆地区的国有企业,应给予更为灵活的信贷、财税政策。

(2)竞争性企业、基础性企业和军工企业的差异。长期以来,由于国家宏观大局方面的需要,生产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品的企业和军工企业都为国家作出过比较大的贡献。而企业本身由于缺乏资金实力,技术改造缓慢,新产品开发滞后,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不强。如四川的许多能源、原材料和军工企业,过去并不是按市场经济原则建立起来的,现在这些企业仍然为国家安全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承担着多种义务,要他们一下子转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路子实在有些勉为其难。鉴于此种情况,建议中央对生产基础产品的企业和军工企业,在税收、信贷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适当降低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品生产企业的所得税税率,取消或降低军品生产的流转税;调低上述两类企业的贷款利率;根据企业发展的状况将实行“拨改贷”后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的贷款,或改为投资,或挂帐停息。

(3)大、中、小型企业的差异。从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看,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所处地位和所起作用有较大的差异。一般说来,特大型国有企业多是属于电力、邮电、航空、通信、原燃材料等关系国民经济大局且跨地区经营的基础性产业部门。这些企业数量不多,由中央有关部门对国有资产运行、处置等进行管理,一则有利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产业导向;二则客观上也可以管得住、管得具体。而普通的竞争性行业的大中型企业,全国为数较多,差异较大,中央难以对其资产运作进行具体的管理,国有资产运作、处置的具体责任应落实到省和市地州两级。至于众多的国有小型企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全局影响不大,由于中央、省、地(市、州)既管不到,也管不好,且目前经营普遍不景气,很多都处于亏损、微利状态,故其国有资产的运作应交由区、县政府,并允许采取比较灵活的处理方式。对国有企业的资产依不同企业类型实行分级管理,有利于落实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责任,强化资产约束,提高国有资产的营运效率。

标签:;  ;  ;  ;  ;  ;  ;  ;  ;  ;  ;  ;  ;  ;  ;  

重组转强适应市场活力--对四川国有工业企业市场运作的调查与思考_国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