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速公路路面设计中绿色环保问题研究论文_马燕

新时代高速公路路面设计中绿色环保问题研究论文_马燕

青海省公路科研勘测设计院 青海 西宁 810001

摘要:作为承载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公路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依然不可替代。因此,公路建设技术水平的优劣依然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但是,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多路面建设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诱发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施工过程中未能对软土地地基进行妥善处理。基于此,本文对新时代高速公路路面设计中绿色环保问题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面设计;绿色环保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大公路工程的投入建设力度,并为城市化进程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按照我国目前公路工程建设发展趋势,需要在公路建设过程中投入更多的资金、人力和物力等,因此,针对公路建设出现的问题,需要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面对出现的公路工程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应对各种工程问题。

1我国高速公路路面设计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高速公路发展比西方发达国家晚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从80年代末开始起步,经历了80年代末至1997年的起步建设阶段和1998年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客货运输量急剧增加,公路交通长期滞后所产生的后果充分暴露出来,特别是主要干线公路交通拥挤、行车缓慢、事故频繁。为改善主要干线公路交通紧张状况,缓解公路交通的瓶颈制约,从“六五”开始,公路交通部门重点对干线公路进行加宽改造。尽管有些路段加宽到15m甚至20m以上,但收效甚微。为了寻求缓解我国公路交通瓶颈制约的有效途径,公路交通部门开始深入研究发达国家解决交通问题的经验,并对我国主要干线公路的交通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2新时代高速公路路面设计中问题

2.1技术不完善

在我国公路网络不断建设的过程中,已经在公路网络中融入了更多的城市道路作为组织结构,但是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地质环境和施工技术能力的限制,导致公路工程建设效果没有统一的标准,从而造成公路出现不同的质量问题。特别是在进行软土地基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技术和方式发生了改变,导致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没有符合公路施工要求,从而为公路质量隐藏更多的风险因素。因此,在进行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过程中,首先需要设计人员根据工程建设要求,制定相应的处理方式,并结合工程实际建设情况,需要施工企业能够围绕地质环境和施工技术,能够针对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出现的问题进行优化和调整,从而确保公路工程建设符合设计要求。

2.2环境因素影响

因为公路路基路面的结构非常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所以,相关的设计人员在对软土路基处理技术进行选择的时候,应该和周边的环境因素结合起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经过诸多调研考虑发现,目前可能诱发我国公路路基路面结构设计问题的环境因素主要有:第一,公路周边地下水的分布与活动情况。具体而言,对应的技术人员必须就地下水分布情况可能诱发的路基结构问题开展综合考虑,然后依据地下水分布实际,选择最好的软土路基处理方式。第二,气候条件、空气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2.3绿化带的使用

通常都会根据道路的使用功能,道路等级,两侧用地性质的不同来设计不同的道路横断面。绿化带对于城市的美化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最重要的是绿化带还可以减少交通噪声,对于具有生活居住区域性质的道路,其路幅外侧可设置较宽的绿化带,不仅有美化环境作用,更应达到减少交通噪声的作用。

3高速公路路面设计中环保问题的解决措施

3.1降低路面的滚动噪声

道路交通噪声是环境噪声污染的最主要来源,而轮胎-路表面的滚动噪声则属于道路交通噪声之一。沥青路面的噪声平均为73~76dB。影响轮胎-路表面噪声产生的声学特性主要是表面构造。采用增大集料粒径,嵌压石屑或表面处治等措施提高面层的抗滑性能,通常也都会增加路面表面的滚动噪声。采用多孔沥青混凝土面层,则既有良好的排水性能,又可有效的吸收滚动噪声,并减弱声音在路表面的传播,是近年来降低路面滚动噪声应用较多的一种措施。

3.2提高路面处理技术

针对软土路基对公路工程造成的影响,施工企业在不断进行软土路基处理技术发展过程中,已经具备良好的处理经验,并实施有效的处理方式。在目前的公路软土路基处理过程中,使用换填方式作为普遍的软土路基处理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软土路基的处理效率,同时根据工程实际要求,提升软土路基处理质量。因此,使用换填技术进行软土路基处理的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根据软土路基厚度进行换填深度计算,并按照自然地质结构具有的特点,从而制定换填过程中石料等相应材料的配比。另外,在完成换填施工后,需要对路基进行充分的压实施工,并在路基内增加相应的排水辅助设施,从而有效减少路基内水分对路基产生的破坏,使用换填方式作为软土路基处理技术,可以提升路基的稳定性,使公路更好地发挥作用。

3.3“排蓄“结合,把“不利的水"变为可利用的水

在道路横断面设计中,除保证道路的功能及稳定性外,多考虑拦蓄降水以灌溉路侧树木及绿地。方形树池改条形树池,增加留水面积;人行道透水铺装,横坡朗向树池倾斜收集降水;停车场采用透水结构,以利于雨水渗透;改造绿地设计标高,使之低于路面;改造缘石结构形状(中间设泄水孔),使之便于雨水流入绿地;小区内部道路设计,不一定整个庭院全部设置雨水管线排水系统.庭院内部路面标高高出绿地.花池时,降水通过路面横坡直接排入绿地进行浇灌,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边沟的纵坡采用不发生沉积的最小纵坡,增加滞留时间,利于雨水渗透。

3.4机械设备碾压施工技术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必须做好对于公路路基路面结构设计的优化处理。尤其是遇到软基类型黏性土质时,技术人员必须加强对于公路路面的压实处理。这期间,对于压实技术实施额外优化,便是施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换而言之,就是要结合软土路基中软土层的分布与分散情况,针对表层土厚度较大的特点,借助碾压机进行碾压,以提高公路工程路面结构的稳定性。

3.5改善沥青混合料结构层的排水、防水能力

近些年来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现象越来越引起的广泛重视,根据分析表明,水损害是路面早期破坏的主要成因之一。因此,如何防止沥青路面的水损害是路面结构设计的重点之一。沥青路面的水损害主要是雨水渗入到沥青混凝土结构层中,在车轮高速的作用下,沥青混凝土内部产生动水压力,当气温较高或湿度较大时,石料上的沥青极易剥落。这样沥青路面轻则产生泛油,重则产生松散或坑槽等病害。沥青路面过早产生严重的车槽,实际上是中下面层松散所至。为了防止水损害,以往沥青面层结构设计主要考虑采用密实性沥青混凝土,即上中下三层均采用密级配。

结束语

公路路面能够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行车条件,广泛应用在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中。如何提高公路路面的抗车辙,抗裂,抗水损害,抗滑,降噪等性能,对公路路面的养护与使用寿命有重要的意义,也是近年来工程技术人员主要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马英.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8,41(11):4-5.

[2]李苏文.沥青路面设计中存在问题分析及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8,41(09):64-65.

[3]周俊.公路沥青路面设计的若干要素分析[J].交通世界,2018(23):37-38.

[4]刘大伟,王欣.浅析公路路面设计的相关问题[J].绿色环保建材,2018(05):100-101.

[5]黄丽蓉,柳佳.道路路基及路面设计分析[J].交通世界,2017(34):22-23.

论文作者:马燕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3

标签:;  ;  ;  ;  ;  ;  ;  ;  

新时代高速公路路面设计中绿色环保问题研究论文_马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