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S-SEM模型的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区域差异研究论文

基于 PLS-SEM模型的我国农村可持续 发展区域差异研究

翁钢民a,b李晓阳a

(燕山大学 a.公共管理学院,b.燕山大学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河北 秦皇岛 066004)

摘 要: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DPSR)分析框架,建立农村可持续发展区域差异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PLS-SEM模型对2008-2017年中国东、中、西以及东北部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活跃度与教育娱乐的发展可以有效缓解城乡贫富差距与土地污染带来的压力,改变农业生产状态与居民居住条件,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资源竞争是阻碍东部与东北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人口对经济社会的推动力不足是影响西部与东北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中部与西部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 DPSR;农村可持续发展;区域差异;PLS-SEM

为解决“三农”问题,中央先后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农业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并已初见成效,[1-2]但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区域不平衡问题仍在规模效应和经济集聚规律的作用下持续深化,农村区域内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依然严峻,土壤退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贫困差距等问题日益凸显。[3]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如何把握发展机遇,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作为可持续发展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国内外学者对农村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不断深入,相关学术成果不胜枚举。按研究对象这些成果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农村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此类研究将农村作为一个复合系统,从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差异进行评价,[4-5]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熵权法、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等。[6-7]二是农村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基础设施、能源利用方式、农业生产效率、政策环境、乡村治理水平等是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8-10]虽然现有研究成果深化了对农村可持续发展区域差异的认识,提供了不同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但缺少对影响区域差异相关因素之间逻辑关系的系统梳理。因此,理清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诸因素间的关系,有助于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

注:所用药物统一为:拜阿司匹林为拜耳公司生产的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为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立普妥。

1农村可持续发展 PLS-SEM模型构建

1.1 DPSR分析框架

DPSR是以因果关系为逻辑线路,分析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11]可通过构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DPSR分析框架,了解和掌握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如图1所示)。

图 1农村可持续发展的 DPSR分析框架

1.2 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我国农村分布较广,区域间呈现显著的差异性。衡量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往往具有一定的空间尺度和适用规模[12],本文根据经济区域分类法将全国30个省市分为东、中、西和东北四个区域。根据科学性、数据可得性、可比性原则,结合DPSR分析框架构建农村可持续发展区域差异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见表1)。其中一级指标包括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压力、状态以及响应,二级指标共11个。其中:人口密度用农村常住人口和暂住人口的和与村庄用地面积的比值表示;人口非农化率用乡村私营企业从业人数与个体经营者人数与农村总人数的比值表示;地水适配度用农业用水量与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值表示。绿色发展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1)

式中:gd 表示绿色发展指数,rd 表示生活垃圾处理率,sd 表示生活污水处理率。

式中:Γ ij 表示ξ i 与ξ j 之间的关系,ζ i 是结构模型中的残差项,其均值为0且与ξ i (i ≠j )不相关。

杨伟东在优酷供职5年,被誉为“视频圈常青树”。公开资料显示,杨伟东1974年生人,2009年至2011年间,任诺基亚大中国区市场营销总监。2013年3月份,受古永锵邀请加入优酷土豆,先后担任优酷土豆集团高级副总裁、土豆总裁。2015年11月30日,杨伟东担任优酷土豆BG联席总裁,2016年5月份升任合一集团总裁。2016年9月20日,兼任阿里音乐CEO。

(6)You flexible spending account form was not signed.

偏最小二乘路径研究方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path modeling, PLS)是新型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一种。[13]该方法兼顾了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功能,可以有效地克服多元分析中存在的多元共线性问题,对样本量的要求较宽松,适合对小样本多变量的模型进行结果估算;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是一种融合了因素分析和路径分析的多元统计技术[4]。运用PLS-SEM模型(如图2)分析农村可持续发展中的驱动力、压力、状态和响应之间的路径关系,并应用SmartPLS(3.0)对模型进行结果估计。其中,测量模型的公式为:

指标为正向:

(2)

PLS路径模型检验结果显示:除个别因子的载荷量小于0.7外,绝大多数显变量因子载荷量均大于0.7,说明显变量对潜变量具有较好的解释力度。Cronbach’s Alpha和CR均大于0.7,可见测量模型的信度与组合信度较高。驱动力、压力、状态与响应的AVE值均大于0.5,表示显变量可从潜变量中提取较好的解释信息。AVE平方根均大于显变量与其他维度的相关系数。因此,本模型具有较好区别效度。

(3)

式中:x ij 表示由反映型指标组成的向量组;ξ i 表示由潜变量组成的向量组,均值为0;Λ ij 是反映型指标在潜变量上的因子负荷矩阵,表示反映型指标与潜变量之间的关系;δ ij 表示反映型指标x ij 的误差项,均值为0且与ξ i 不相关。结构模型的公式为:

表1农村可持续发展区域差异性评价指标体系

注:根据旋转因子结果,人口密度与地水配适度在东部与中部数据中均为正向,在西部数据中分别为反向与正向,在东北部数据中均为反向。

1.3 PLS-SEM模型

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道德活动的重要形式,是使外在的职业道德规范得以转化为会计人员内在品质和行为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由于我们侧重应试而忽视素质教育,导致在会计教育中重视专业技能培养而忽视职业道德教育,部分走出会计专业院校的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先天不足,成为会计队伍中一支“专而不红”的群体。

x ijij ξ iij

(4)

式中:z ij 表示由第i 个指标内数据组成的向量组,max(z j )表示向量组内最大值,min(z j )表示向量组内最小值。

应该加强垂直价值链。要做到与供应商和分销商协调,改善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和供应商搞好关系会减少许多关于价格的分歧。假如双方信息的流转足够迅速,及时反映市场的需要,就可以很快的设计出大家都满意的最终产品,并分享利润。对水平价值链的管理也是不可忽视的。企业必须管理纵向和横向的价值链。这是基于价值链不一样的生产部门之间的相互作用。

(30)圆叶疣叶苔 Horikawaella rotundifolia C.GAO&Y.J.Yi,Acta phytotax.熊源新等(2006);杨志平(2006)

ξ i =∑ij Γ ij ξ ji

指标为正向:

(5)

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以及《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收集2008-2017年的相关数据。为消除量纲与指标方向对模型拟合的影响,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首先对数据进行旋转因子分析,确定指标方向,然后对数据进行极差标准化处理。

图 2农村可持续发展区域差异的 PLS-SEM模型

2 PLS-SEM模型验证结果

2.1 PLS测量模型

指标为负向:

2.2 SEM结构模型

SEM模型检验结果显示,内生潜变量R2大于0.67,且P小于0.01,说明结构模型的内部关系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直接路径关系与间接路径关系的T值均大于1.96,P值均小于0.05,因此在0.05的置信水平下具有实际解释意义。内生潜变量的Q2与GOF值分别大于0与0.36。因此,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测相关性且模型拟合效果较好。

表2四大区域农村可持续发展模型结果对比分析

注:括号内数据为GOF值,***表示在5%的水平下,显变量对潜变量具有解释力度。

3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区域差异影响因素

3.1 东部农村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

从表2可以看出,东部模型拟合优度较好,且具有较高的组合信度与区别效度,表明模型具有一般的理论解释意义与实际预测能力。 “人口非农化”与“人均文娱支出”对东部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作用显著。“压力”中,“地均化肥施用量”“地水适配度”与“发展平衡率”为显著影响因素。 “人均住宅面积”与“人均粮食产量”是东部农村居民生活与生产状况的重要体现。“年新增排污设施”“年新增交通设施”与“绿色发展指数”是东部农村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响应。

3.2 中部农村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

中部除“人口密度”“地水配适度”和“年新增排污设施”因子载荷量小于0.7外,其他显变量对相应潜变量具有相当的解释力度。“驱动力”中,“人口非农化”与“人均文娱支出”为显著影响因素,表示中部农村可持续发展不受人口数量的推动,主要是受农村私营与个体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水平的提高的影响。“地均化肥施用量”与“发展平衡率”是中部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压力因子。“人均住宅面积”与“人均粮食产量”可显著影响中部农村生产生活状态。“年新增交通设施”与“绿色发展指数”是中部近十年来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响应。

确定资料的来源与收集方法。在现在这样一个信息多元化时代,资料的来源是丰富的。可以在图书馆或书店通过书籍、报刊、杂志、文献等来收集,也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和数据库等寻找网络和媒体信息。

3.3 西部农村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

西部模型的影响因子中除“地水配适度”与“年新增交通设施”对相应潜变量不具有解释力度外,其他因子载荷量均大于0.7。“驱动力”中,“人口密度”“人口非农化”与“人均文娱支出”均为显著影响因素,说明三者对西部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明显。“压力”中,“地均化肥施用量”与“发展平衡率”是显著影响因素,说明土地污染与城乡差距阻碍了西部农村可持续发展进程。“人均住宅面积”与“人均粮食产量”同样是西部农村生产生活状态的体现。“年新增排污设施”与“绿色发展指数”是促进西部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响应因子。

3.4 东北农村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

东北模型验证结果显示,“人口密度”“人口非农化”与“人均文娱支出”是该区域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显著推动力。可见在东北农村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人口因素仍然是主要的驱动力。“地均化肥施用量”“发展平衡率”与“地水适配度”构成了东北农村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阻力因素。“状态”中,“人均住宅面积”与“人均粮食产量”为显著影响因素。“响应”中,“年新增排污设施”“年新增交通设施”与“绿色发展指数”均影响显著,这些因素是促进东北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响应。

4政策建议

针对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特征与区域差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应在统筹部署的基础上,根据各区域的特殊性因地制宜地制定指导性政策。

从国家统筹部署的角度,应加强政策导向作用与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农村私营经济与个体经济的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我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高农村教育文化发展水平。一方面要重视基础文化教育,改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基层教师福利待遇水平;另一方面要根据各地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专项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村对劳动力的吸纳与消化能力。应强化农业知识宣传与普及工作,减少因农业生产方式不当而造成的土地污染。通过增加城市和农村市场间的良性互动,提高农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比较效益,构建和谐、互惠的新型城乡关系,缓解因资源竞争与城乡差距对可持续发展的阻力。在提高农村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兼顾社会与生态效益,在保护地区特色的基础上逐步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加大农村交通与排污设施建设投入。

从区域差异的角度,各地区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东部与东北地区要妥善处理资源竞争矛盾,缓解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对农村资源环境的挤压,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资源配置模式,建立和完善资源补偿机制。西部和东北地区要正确处理好 “人-地”之间的关系,完善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增加活力。同时,西部地区还要着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中部农村可持续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是排污设施建设不足,因此要提高中部农村生态保护意识,增加环境治理投入,打造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农村。

参考文献:

[1] 张军. 乡村价值定位与乡村振兴[J]. 中国农村经济, 2018 (1): 2-10.

[2]周振. 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及发展展望[J]. 宏观经济管理, 2018 (3): 37-47.

[3]陈蓉. 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迁移与人口老龄化差异:基于全国287个地级市的研究[J]. 人口学刊, 2018, 40(3): 71-81.

[4]任秋爽, 李孝坤, 欧力文. 重庆市万州区乡村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及障碍度分析[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7(10): 1 165-1 170.

[5]庄晋财, 王春燕. 复合系统视角的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研究: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红岩村的案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6(6):9-17.

[6]李小朋, 王景. 城郊农村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1): 129-134.

[7]赵颖文, 吕火明. 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区域差异性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 2016(4): 9-15+110.

[8]BACIOR S, B PRUS.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its influence on agricultural land and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 Ecological Informatics, 2018(44): 82-94.

[9]ZHANG M, SU Bin. Assessing China’s rural household energ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sing improved grouped principal component method[J]. Energy, 2016(113): 509-514.

[10]翟坤周. 生态文明融入现代农业产业:耦合机理与技术路径[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7(4): 86-93.

[11]黄志烨, 李桂君, 李玉龙. 基于DPSIR模型的北京市可持续发展评价[J]. 城市发展研究, 2016(9): 20-24.

[12]张晓玲. 可持续发展理论:概念演变、维度与展望[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8(1): 10-19.

[13]GORAI A K, F TULURI, P B TCHOUNWOU. Development of PLS-path model for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precursors on ground level ozeone concentration in Gulfport, Mississippi, USA[J]. Atmospheric Pollution Reseach, 2015(6): 389-397.

[14]江海冰,李金梅,胡真真,等. 基于PLS-SEM模型的老年人慢性病影响因素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18(2):132-136.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R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based on PLS -SEM Model

WENG Gang-min, LI Xiao-yang

(Yanshan University, Qinhuangdao 066004,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DPSR analysis framework, the regional differe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r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as established. PLS-SEM was applied to conduct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east, central, west and northeast China form 2008 to 2017. The research result show that: (1) Economic vital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entertainment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rural-urban wealth gap and pollution pressure, change the state agriculture production and living conditions of residents,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2) Resource competition is the main factor of hinder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in the east and northeast; The lack of driving force of population on economic societ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in the west and northeast; The log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s the crucial factor restric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in the central and west.

Key words :DPSR;R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egional difference;PLS-SEM model

中图分类号: F01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41(2019)06-0015-04

doi: 10.3969/j.issn.1674-6341.2019.06.005

收稿日期: 2019- 08- 01

基金项目: 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区域旅游流网络结构优化研究:基于环境响应视阈”(14YJA790059);河北省教育厅重大攻关项目“河北省环京津文化产业带建设研究”(ZD201628)(ZD201628)。

第一作者简介: 翁钢民(1963—),男,湖北武汉人,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经济、公共政策、社会责任。

责任编辑:富春凯

标签:;  ;  ;  ;  ;  ;  

基于PLS-SEM模型的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区域差异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