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构建数学模型“比和比例体系”论文_吕辉

浅谈如何构建数学模型“比和比例体系”论文_吕辉

吕辉 乡城县寄宿制小学

【摘要】教学设计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内容.。教学设计是教师所具有的一种渐进发展的能力,对这种能力发展的规律作出探讨,有利于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的自我培养。为此,我结合自己专业发展进程中关于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比和比例解决问题作如下简要探讨。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3-178-02

一、教材解析:

《用比例解决问题》是六年级单元最后一部分知识是学习了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后的实践应用。本节课,在教学中教师力求通过知识的迁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借助函数关系间变量的对应规律,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据它们的正、反比例关系,列出相应的比例式,解决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我把握本节课的重点,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将课堂的主动权放手学生,让学生在自己探索、独立尝试、同桌交流、质疑辨析、对比归纳、概括小结、拓展延伸中轻松,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反思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我有以下三点感悟:

一、正确理解“师生互动”对课堂教学中的内涵

本节课,课前的复习按照预期的设计顺利完成。当我出示例5后,学生默读题目,独立分析后,我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尝试解决问题,不到1分钟,同学们的小手就此起彼伏地浮现在桌面上,个个跃跃欲试,当2名学生将自己的思索展现在黑板上时,我不禁一惊,这两位学生竟然用了不同的解题方法,除了以前学过的归一、归总法,又出现了今天的新课方法,按我预先设计的方案,学生用以前的方法解决后,我将会出示一个自学提示,引导学生按步骤,按思路来用比例解决,学生会顺理成章地理解题意,学会用比例解决。没想到学生自己就能列出正确的比例,我顺势请板演的同学到黑板前讲一讲自己的思考,真没想到,这个孩子讲得头头是道,把我的“活”儿抢了。同学们听了她的讲解,顿时茅塞大开,把我连续出示的两个基本练习做得漂漂亮亮。

课后我反思这个环节,异常感慨,本来以为丝丝相扣的自学提示,会让学生在老师无形的指挥下,理解正比例应用题的思考方法,没想到通过语言“交流”与“互动”达成共识。我得到学生的支持、帮助,从而达到学习目标。请学生讲解,却让课程呈现了更为灿烂的一幕。课堂“师生互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形成思维品质的主要学科,让学生体会数学魅力,最大限度体会学习快乐,符合学生学习能力,师生一定要会调控,得当的调节能让课堂更加精彩。

二、学习中的错误点与正确点

在进行变式练习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上讲台展示,尼玛同学出现的错误给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成,我们习惯应用“总价÷数量=单价”,当单价一定时,可以列成正比例式,而尼玛同学却将等式的左边写成“数量÷总价”,班内同学议论纷纷,我借势引导学生,抓住正比例关系的对应量对等的要点,使一个比例式拓展成了两个,让学生明白了,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规律和依存关系。课堂中无意的错误点,生成了新的知识点,让学广开世面,更深层次地理解最简单的函数知识。

三、真实的课堂,无法预设

我喜欢真实的课堂,这节公开课,课前我一点儿都没有提示前面的知识。课堂上,当提问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时,很多学生都有些生疏,对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有些陌生,经过老师提示后,学生们才回想起前面的概念,这部分所用的时间比预先多用了5分钟左右,虽然是大约5分钟的时间,却给我敲响了警钟,知识一定要“温故而知新”尽量避免学生的回生,更要防止知识的断层。从而发生拖堂现象。

反思这节课,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一位好的数学老师必须具备全面、科学调控课堂的能力,及时抓住课堂的生成点,适时点拨,拓展延伸。与此同时,教师还不能忽视知识的前后联系,不能让知识搁浅,做好做实日常工作,让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知识扎根学生心中。

二:提高小学教学课堂“师生互动”最好途径

《用比例解决问题》这节课教学设计主要抓住比例解答应用题的特征进行的。回顾本节课教学,有以下几点感受颇深:

首先“师生关系”同学化,融洽,是互动得以形成的心理基础。““互动”一方面指向学习目标的操作,另一方面指向情感享受的彼此亲近。学习中一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二是如何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怎样找出等量关系。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提高

新知的教学采用了以旧知引路——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注意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与思考的空间。整节课的设计主要体现在“问”与“练”字上,怎样问,练什么,怎么练,我都做了认真的思考,深入研究,特别是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把学生放在首位,考虑学生已经会什么,他们现在最需要什么。学生通过什么途径来解决,是独立思考还是合作交流等等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因此,一节课自始至终让学生参与体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根据老师的巧妙设问和富有启发性的引导,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很快就掌握了新课的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堂课的教学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比如,对学生基础估计太高,从学生回答问题看,复习时学生对判断哪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掌握不错,但到了比例应用题里,我围绕比例应用题的特征设问:题目中有三种量?哪种量是固定不变的?哪两种量是变化的?变化的规律怎样?它们成什么比例?你能写出等式吗?一部分学生不会确定哪种量一定,怎样找出等量关系掌握不好,语言表达不是很准确、完整。这点我备课时没作为重点。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如果课堂上学生基本知识没过关,课堂也就失去了色彩。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有对学生不放心的心态。比如:在教学例6时,学生有了正比例应用题的基础,对于反比例应用题我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但我总是担心怕学生不会做,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交流讨论,然后再做题。这样既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又耽误了教学时间。另外,练习题的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不算很紧密,以后尽量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对学生有吸引力的题目,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练习的积极性,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新课的认识。

三:提高小学课堂“师生互动”水平的作用

《用比例解决问题》是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信息的内容,本课时是在习了比和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凸显用比例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在设计本节课时,针对例题教学当时预设了三种情况,如何能有效地凸显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同时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为了更有效地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出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例题时,出示思考的问题直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探究方法的一个扶手,而且突出了用比例解决问题这样一种新方法。算术法虽然在例题中没有呈现,但是并没有被忽略,在第一组练习中,加入算术法不仅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而且让学生体会到用比例解决的问题其实就是以前学习的乘除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

2、重视思路训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准确判断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所以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成什么比例,通过审题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句,准确判断比例关系,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式解答。通过学生独立探究,教师引导,同位合作多种形式,训练学生完整表述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用比例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 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5和例6的教学应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为了是知识更加到位,所以我对教材作了处理,把例5作为单独的一 个内容教学。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正比例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学生以前 学过的,并能运用算术法解答,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再原有解法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参与,合作交流、发现归纳出一种用正比例关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 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比例的量,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有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在教学中要特别强调,一定要根据比例式来列 出比例。因为正比例的比例式可以通过变形成为乘法等式。为了区别于反比例,所以这个知识点一定要强调到位。同时,在教学中又要渗透简易方程的认识。在教学 上要十分重视从旧知识引申出新知识,在这过程中,蕴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运用这个概括对新的实际问题进行判断。

在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活动。在探究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把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所有情况都罗列出来,并让它们进行说解题思 路的活动。这一过程进行的非常出彩。在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的基础上,重点展示用正比列解决问题,当学生用多种方法列出比例式后,进行小结:虽然比例的书写 比较麻烦,但是用比例解决问题还是有自身的优势所在的。

在练习的设计中我注重了练习生活实际,特别是当出示课件:树高与树的影长,人高与人影长,进行提问:如何用比例的知识去解决测量树高的?是把树砍了测量 吗?此时学生很自觉的运用了比例的知识,通过测量三个可以测量的数据,用比例求出树高。此时又加入了这样一题:小丽要测量一大捆铁丝的长度,从中截取了5 米长的一段,测得其质量为400克。现测得这捆铁丝的质量为6千克。这捆铁丝长多少?知识总是在相互沟通中慢慢建构的。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学生习惯于用算术法解决这类问题,很难接受用比例的知识解决这样的问题,把学生从传统的算术方法中释放出来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习 惯是难以改变,一种新的思维的注入是需要时间去改变的,所以对于用比例来解决问题必须在以后的课堂中经常提到,去改变他们传统的思维习惯。

通过教学用百分数解决问题这一知识点,我发现学生总体情况良好。在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时,我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或少几分之几的问题的基 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课前先让学生复习分数应用题,让学生回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百分数应用题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着出示例2, 给出两个条件小组讨论,给出充足的时间讨论“根据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有关分数、百分数的问题?”汇报展示结果,教师对学生题的问题加以整理的黑板,然后让学 生通过讨论对问题进行分类整理,教师板书有两种,1、求几分之几和百分之几。2、求多或少几分之几和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 独立解答后,小组交流,最后区分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也就是这节课的重点。整堂课学生在讨论中轻松愉快中结束。互动水平的提高,调动了学生学习中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新知的探究成为一种理智上的渴望,不会就想,不懂就问,并敢于争议等。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所发现的规律及获取的数学结论才是最深刻的,教学效果才是最好的。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师生互动”水平,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论文作者:吕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6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构建数学模型“比和比例体系”论文_吕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