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于飞飞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于飞飞

山东东海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威海 264200

摘要:现当今,我国建筑工程在快速发展,而在房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地基的处理直接决定了建筑物的质量、使用寿命及安全性,是极其重要的施工环节之一。由于我国各个地方的地质条件及自然环境等有较大的区别,房屋建筑的环境十分复杂,且现代房屋的结构、形式、功能等相较以往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对地基处理质量也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技术,优化施工工艺,才能够有效改善地基的压缩量,提高地基的承载量,提高施工效率,控制建筑成本,并能保障工程质量的保证,因此对其地基处理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引言

在房屋建设期间地基基础工程作为项目基础条件,对比其他的地面上层建筑有更为高标准的要求,因为其最终对整个房建工程的承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地基质量会直接影响项目工程质量。所以企业单位要注重地基基础施工,做好对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整体把控,确保地基具备良好的承载能力与抗压能力,后期房屋建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才能逐步提升,有效保障使用者的人身财产安全。

1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从环境勘探来看,一般是确保环境参数信息的精准度、全面性、可靠性,以此作为地基工程开展的依据,确保地基工程的综合质量,从建筑设计来看,主要是根据地基荷载能力,确定建筑层数、用料、结构,需要建筑后期使用产生的最大重力不应超过地基的承载力,从材料采购来看,主要是按照设计方案,采购既定规格、强度、成分、配方的施工材料,避免材料不合格造成地基工程质量欠佳,从实际施工来看,主要是对地面平整度、施工行为规范、混凝土浇灌质量、钢筋搭接等存在较高要求,避免地基抗拉、抗剪、抗压、防渗性能不佳,威胁到建筑整体质量,从施工检验来看,是在地基工程告一段落后,对地基基面平整度、强度、硬度和防渗性能等进行检验,确保地基工程建设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加强对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性工程技术研究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地基基础性工程是确保房屋建筑安全、稳定的基础性施工,如果地基结构不稳定,就会给房屋建筑埋下重大的安全隐患,甚至是引发安全事故,后果不可想象。因此,为了确保房屋地基结构能够安全稳定,降低房屋建筑结构失稳现象发生的几率,相关施工人员就必须加强对地基基础性工程技术的研究,通过对地基基础性工程技术的研究,不仅可以使施工人员了解掌握施工地区的地质条件,从而更好的运用地基基础性施工技术,还可以保证房屋建筑在施工完成投入使用后,各项功能都能够充分发挥。由此可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为了给人们提供一个更加安全可靠、稳定舒适的生活空间,就必须加强对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性工程技术的研究。

3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技术

3.1挖孔桩技术

在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挖孔桩技术应用的比较广泛,因为挖孔桩技术在操作方面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而且它也具有较强的承载力,与此同时挖孔桩技术还具有施工时间短以及所消耗的成本低等特点。挖孔桩技术顾名思义其主要工作是在挖孔,所以在使用挖孔桩技术之前需要对地表进行一定的平整度处理,在进行挖孔时需要根据相关的设计要求进行挖孔位置的确定,避免出现位置上的误差,通常情况下相关的施工人员都是采用十字交叉法来进行挖孔位置的确定,此外还应该严格确定桩径的大小,从而可以保证挖孔工作的质量以及挖孔工作能顺利开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地质勘探技术

在进行房屋建筑地基施工开始前,首先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细致的地质勘探工作,从而了解和掌握施工现场的地质结构,为地基施工方案的设计与组织实施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在进行施工现场地质勘探工作时,相关人员要结合房屋设计要求以及工地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勘探方案,并且严格控制好现场测试、抽检、钻探等勘探环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地质勘探结果更加精准、全面、有效,从而促进地基施工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

3.3地基密实加固

关于地基密实加固,首要便是需要在加固填筑之前,选用一段地形路段进行试验考究,在此试验段内测出当前采取的机械设备最大完成工作量与最合理完成工作量、设施的最佳配合、原土质的松铺系数以及达到不同压实要求所需的压实遍数等技术参数来进行指导生产。在密实加固施工之前,应当依据设计图纸进行场地清理工作。做好原地面的临时排水措施,按照道路特点制定排水沟位置,最好能够与当前的永久排水设施两者结合,使当地农田耕地不受影响。预先调查分析路基建设工程道路的原地面地形,出现洞穴、坑洼或者墓穴等情况,先把原地面做好清理与挖除,对于杂填土地基一般采用8-12吨的平碾,逐层填固。当地基基底为耕地或者松土时,应该先规划清除当前所存在的土质,清扫平整后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压实。若是在深耕地形阶段,还需要来回进行松土挖地、将大面积土块挖碎,后续在进行填筑、平整然后碾压。若是基底原状土的强度出现问题或者与设计不符的时候,应该及时选择优良的填筑原材料进行切换回填,换填的深度一般大于30cm,并且在此过程必须进行分层压实。后期结尾时,为了防止地基受震动出现损坏,对于石质挖方地形的施工,不能够采取大爆破的方式进行施工,若是必要的时刻也应该严格遵守大爆破相关规定再来执行。

3.4更换土垫

地基的主要特点是有很多缺口,遇水易膨胀,严重失水会引起收缩。建筑物的地基如果产生严重失水的情况,会导致房屋的结构失去稳定性。因此,如果建设房屋建筑地基时,应详细调查该地区的整体水文状况和地质条件,以提高对土壤湿度和膨胀率的认识,然后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来跟踪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土壤置换技术的关键是提高崩解效果的控制。如果建筑面积的地面高度深,建筑物基础的扩展很高,则应尽可能地填充浅层,其目的是控制地基土的变形。如果地面土壤低于地表3米,则可以完全替换可选土壤为黏土和砂。如果土壤较大且承载力不符合相应标准,则需要采用其他方法。

3.5增强地基土的抗剪强度

在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有效的增强地基土的抗剪强度对提高工程的质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所谓的抗剪强度就是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抵抗剪切力的能力,在进行房屋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中因地基土质的不同所以施工建设结构的抗剪能力也就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无论是什么情况的地基土其本身的抗剪能力都是有限的,一旦超出其所能承受的荷载就会对房屋建筑的地基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所以在进行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时相关的施工人员应该在各个施工环节都加强对地基土抗剪能力的重视,通过各种手段来有效的提高地基土的抗剪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房屋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

结语

地基基础工程技术要点是确保地基基础工程质量的关键,对环境勘察、建筑设计、材料采购、实际施工和施工检验等环节的质量存在直接影响,为了切实运用各个操作环节的技术要点,保障技术要点运用的有效性,可从岗前培训、操作手册、现场监督和工程外包四方面应对。

参考文献:

[1]石剑波.试论现代房屋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低碳世界,2019(09):213-214.

[2]段宏.房屋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控制技术研究[J/OL].当代化工研究,2019(10):187-188[2019-10-15].

[3]杨莉.浅谈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19(25):105-106.

论文作者:于飞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6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于飞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