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完全与不完全血运重建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丁嘉宝,潘杰锋,周佳子,崔腾斌

丁嘉宝 潘杰锋 周佳子 崔腾斌

(新疆兵团二师库尔勒医院心血管内科 新疆 库尔勒 841000)

【摘要】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完全血运重建和不完全血运重建临床疗效。方法:收纳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行PCI术,年龄≥70岁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9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完全血运重建组和不完全血运重建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PCI结果、院内不良事件、主要终点事件和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完全血运重建组患者118例,不完全血运重建组80例,两组间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率、主要终点事件和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不完全血运重建并未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但长期预后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 老年冠心病;PCI术;完全和不完全血运重建;预后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6-0081-02

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有效的血运重建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由于老年患者冠脉病变复杂,并伴有多种高危因素,手术风险明显增加,经PCI治疗并非都能达到完全血运重建。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行PCI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磁疗,比较完全血运重建和不完全血运重建的临床疗效。

1.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纳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年龄≥70岁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9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实施至少一次PCI术。凡是经PCI术后造影证实血管直径≥2mm冠状动脉残余狭窄≤30%,且余未行PCI冠状动脉狭窄≤70%为完全血运重建组,共118例。经PCI术后造影证实血管直径≥2mm冠状动脉残余狭窄≥50%,且由于患者高危因素多支血管病变未行PCI冠状动脉狭窄≥70%为不完全血运重建组,共80例。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一年左右。

1.2 研究方法

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病史、临床诊断、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PCI术后结果。统计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全因死亡事件、心源性死亡事件、靶血管重建及PCI相关并发症。通过门诊再入院的方式记录患者的主要终点事件和次要终点事件。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资料特点

完全血运重建组患者118例,不完全血运重建组80例。两组是否吸烟、合并疾病情况无统计学差异。不完全血运重建组术前LVEF较完全血运重建组低(P<0.05)。两组患者临床诊断构成、行PCI冠脉部位和冠脉病变数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国内有研究表明,对于高龄冠心病患者采取不完全血运重建可以降低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国外研究却发现,不完全血运重建的老年冠心病患者3~8年随访期内死亡率明显高于完全血运重建的老年患者[2]。可见不同研究中不完全血运重建对老年患者的获益存在差异。本文显示,两组院内不良事件、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不完全血运重建并未增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减少了PCI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

本文为回顾性分析,样本量和随访时间有限,所得结论有待进一步证实,希望能通过延长随访时间、增加样本量以进一步明确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更有效的血运重建策略。

【参考文献】

[1]张稳柱,宋明才,梁嘉永等.超高龄冠心病患者部分血运重建的疗效观察[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29(1):177-178.

[2]Wu C,Dyer AM,King SB, et al. Impact of in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 on long-term mortality after coronary stening[J].Circ Cardiovasc Interv, 2011,4(5):413-421.

论文作者:丁嘉宝,潘杰锋,周佳子,崔腾斌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  ;  ;  ;  ;  ;  ;  ;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完全与不完全血运重建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丁嘉宝,潘杰锋,周佳子,崔腾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