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蓉
国网安庆供电公司 246003
摘要:配电网的智能化建设工作相对于传统模式有着更大的性能,可以有效对系统故障进行智能化系统修复,极大提高用电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质效水平,在满足配电网与用户信息化交流的同时更实现了可视化的管理模式。然而,在配电网智能化的建设和运行中,存在不少可以改进的方向,尤其是现阶段还存在电网结构和运营模式的差异性,为了提升整体效率,就必须对调度模式进行升级,并对当下的技术进行整理和分析,切实有效发挥出技术的最大作用。因此,本文对电网智能调度模式以及关键技术展开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配电网;智能调度;关键技术
智能电网是电力工业发展中的一个必然趋势,虽然就目前来看,电网结构的复杂、运营模式的不完善都会对智能电网的建设发展以及后期运行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化生产模式的转变以及对用电形式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配电网智能化发展的进程将会被促进加快。配电网系统是联系各大电力负荷较大电网的中介,所以通过配电网的智能调度不仅是实现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环节还是建设并运营智能电网系统的重要技术支持,所以本文就针对配电网的智能调度模式以及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进行介绍和分析,来为建设智能电网系统提供参考。
1 配电网智能调度的模式及目标
1.1 配电网智能调度模式
配电网的智能调度主要包括有电力的需求调度、供电质量调度。所以为实现对这个目标的智能调度,就需要所涉及的相关部门采用综合的调度控制方法来进行电力资源的调度,但是不同调度控制方法所得到的电网信息也不相同,所以要针对具体实际需要,要对配电网的智能调度模式进行选择使用。在整个配电网的智能调度中,主要涉及到电网中的负荷需求以及薄弱环节、电网检修以及经济运行、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和相关基础设施配备、突发事故负荷的变化监测等几个主要环节,在对配电网进行智能调度时,需要对这些方面给与重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配电网的智能调度是一项涉及多目标以及多阶段的工程。
智能电网系统中的互动化对配电网智能调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通过对配电网的智能调度实现各种电力资源、充放电设备以及可控电负荷系统之间的互动,所以由电源、负荷装置以及配电网络三者之间形成的关联系统就是能量流以及信息流的双向互动模式。在这个调度中,运用的各种新型材料以及新的电力设备在一定程度上会大大提高配电网的灵活度,此外还会优化配电网的运行方法和运行空间。另外,配电网的智能调度模式中还需要制定出具体的调度计划,比如总体的年度计划、相应的月计划和周计划,这些时段的分布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根据区域内具体的用电情况来作为参考,在充分保证其调度周期制定合理的情况下进行落实实施。
1.2 配电网的智能调度目标
传统的配电网是利用单电源进行供电,其运用的调度措施只是限于对网络的重构以及对无功电压的控制,所以随着用电范围以及用电模式的改变,这样的调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对配电网进行智能调度其基本要求就是为负荷提供足够多的电力。所以对配电网的智能调度来说,其主要的目标之一就是满足负荷的供电量需求,也就是说,在对配电网进行调度期间,配电网要提供充足的电力来维持其的负荷水平以及满足检修条件。此外保证供电的质量是配电网智能调度的第二个目标,其中主要包括保证配电网在运行时的额定电压不能超过电压的上下限标准,保证其总体的功率因数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配电网智能调度中的关键技术
为了实现对配电网智能调度的目标,做好智能调度中的具体操作,需要对配电网进行科学评估,做好配电网、电源以及负荷之间的互动协调,所以需要对其中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进行着重分析。
2.1 对配电网进行评估的技术
对配电网智能调度中的各个环节的具体实践都会对整体的调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要做好对配电网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估。对配电网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对该系统的运行进行安全性、优质性、可靠性以及经济性指标的评估。由于这些方面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的,所以要对这几个参数在配电网运行中的具体变化趋势进行详细测定和评估,然后再构建涉及到这几个评估指标总体变化情况以及各指标之间相互作用的具体函数关系图。
2.2 促进配电网中的网络、电源以及负荷之间相互协调的技术
将配电网络进行重新构建以及做好无功电压的优化,然后再通过对电气通路的智能改善就可以实现配电网中的网络、电源以及负荷之间的相互协调。随着DG并网的运行使用以及多种类型的用电形式被开发,配电网逐渐改变其工作职能,并不断朝着协调的多功能供电方向发展。所以可以通过DG并网以及输电网之间的互补,则可以做到增大潮流调度的空间,也就是说可以促进配电网中电源以及负荷之间的谢天。此外,在配电网络中,装设一些不可控的间歇式电源以及储存装置对配电网来说,可以改变其能量的平衡模式。传统上的配电网调节,是通过能效电厂提高其终端能效率来实现的,同时用DG并网来对微电网进行控制,这样对于节能减排来说起到显著作用。所以为推动配电网中的网络、电源以及负荷之间相互协调,就需要对配电网络、DG 并网以及其负荷的特点进行详细分析,然后再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2.3 信息集成以及自动建模技术
配电网智能调度中需要对配电网的结构数据、配电网的空间结构信息、历史运行数据、音频数据以及预测数据等进行测定分析,此外配电网系统中的地理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生产管理系统以及营销系统也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和落实到智能调度模式的程序设计中。为了实现对这些领域的系统设计和智能调度,则需要先进的信息集成以及自动建模技术来进行操作。所以在具体的实践中,要对不同工作模块以及工作系统的工作数据进行信息收集,将其中的变量、非变量集成在一个数据系统中,此外,在此基础上,要对多个系统中的不同时段的工作数据进行综合,来通过数学建模的形式来生成准确的、科学的全网运行信息模型,这是实现配电网做好智能调度的基础。
2.4 涉及多个阶段的一体化调度技术
由于配电网的智能调度时间跨度很大,在年度规划中,为了保证在调度期间其供电负荷可以满足区域内最基本的生产生活用电需要,则需要对配电变压器以及配电网进行大容量规格的设计改善。一般来说,配电网的负荷性质和负荷变化和社会生产以及社会生活用电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如果实际负荷量和设计值之间的误差数值较大时,则会导致配电网中电力资源的大量浪费。此外,如果对配电网进行检修以及实施调度,则可能会由于受网络接线模式的限制导致检修方式以及调度模式都不能达到最佳状态。所以就需要对配电网以及其负荷、电源之间的能量平衡进行一体化的调度。要想做好对配电网多阶段的一体化调度,则还需要对整个配电网中的网络结构以及网络设备的工作情况、负荷电源间的约束关系、配电网的安全可靠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只有这样清楚了解各个相互作用部分的具体工作状态和工作原理才能做好对配电网的一体化调度。
3 结语
综上所述,配电网的智能调度其主要目的就是提高配电网系统各部分电源以及负荷之间的和谐,促进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对配电网调度模式的分析和认识以及结合我国目前配电网发展的现状,要想做好对配电网的智能调度,还需要做好对涉及到的相关调度技术进行不断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对配电网的智能调度,实现配电网系统的安全运行,进而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鲁文,杜红卫,丁恰,et al. 智能配电网优化调度设计及关键技术[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7,41(3):1-6.
[2]黄建梅. 智能配电网优化调度设计及关键技术[J]. 农村电气化,2017(10):40-41.
[3]彭远雄. 配电网智能调度运行面临的关键技术研究[J]. 智能城市,2016(1):70-71.
论文作者:彭蓉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0
标签:配电网论文; 智能论文; 负荷论文; 模式论文; 电网论文; 系统论文; 电源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