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对策分析论文_苟福莲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对策分析论文_苟福莲

山东省东营市海洋经济发展研究院 山东省东营市

摘要:水产养殖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给水产养殖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水产养殖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不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必须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加强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治理,进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和谐。现简单分析水产养殖过程中影响环境的因素及其原因,并探讨了相关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水产养殖;环境;影响因素;原因;防治对策

引言

我国是最大的水产养殖大国,近20多年来,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水产品总产量(捕捞+养殖)占全球40%,其中养殖产量约占全球的72%。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盲目扩大规模和投入使得负面效应日益严重,增加了水产品的产量,向养殖水体大量投放人工饵料,造成了严重的水体污染,水产养殖自身的污染与水域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养殖环境不断恶化,养殖生物病害频繁发生。在这种背景下,积极研究水产养殖环境影响防治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1水产养殖的类型

近年来,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养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方式由半集约化向高度集约化发展,特别是高密度网箱养殖数量增加。集约化水产养殖分为非投饵集约化养殖和投饵集约化养殖2种。

1.1非投饵集约化养殖

非投饵集约化养殖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海藻养殖系统、贝类养殖系统等。海藻养殖系统,人们只需投入苗种,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生产主经济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水体的营养负荷,但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由于海藻有可能影响到水体的碳酸盐平衡,导致养殖海区局部水域pH值升高。此外,密集的藻体还会阻碍水流、降低海水交换速率。

1.2投饵集约化养殖

投饵养殖主要有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2种形式。饵料是网箱精养鱼类的主要营养来源,但无论是以小杂鱼粉碎而加工成的鱼糜还是研制的配合饲料,投喂后都不能被充分利用。未摄食部分和鱼类粪便进入水体,沉积到水体底层,造成了严重的水域环境污染。

2水产养殖过程中影响环境的因素

2.1营养物、残料以及多种分析物

我国水产养殖的多样性,决定了养殖水产饲料的种类多样性。营养物、残料以及多种分泌物对水产养殖质量、安全以及环境带来严重影响。由于这些分泌物内可能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或者违禁药品,如果生物摄食后,这些对水产物体有害的物质在水产体内积聚,导致养殖水产品极其容易产生质量安全以及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此外,长期没有根据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饲喂,将会引起养殖对象长期频繁发生体质下降,抵抗力差,易感染病害;养殖环境恶劣,养殖水产生有害微生物,养殖对象受害严重,最终导致水产养殖发展受到严重的危害。

2.2农药、抗生素和饲料添加剂

在水产养殖中,为了防止病害和清除敌害,通常会使用农药、抗生素以及一些饲料添加剂,其中含有不定量的化学物质,长期使用,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负面与影响。农药和抗生素在杀害病原生物的同时,也会抑制有益生物的生长,不利于水体环境的生态平衡。水产品中如果残留过量的农药、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等,还会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此外,水生物通过新陈代谢将这些化学药品成分分解、排出体外,还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不利于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水产养殖对环境影响的原因分析

3.1养殖模式不科学

当前,大部分水产养殖户以及养殖单位为了提高水产品产量,盲目扩大水产养殖规模,在进行水产养殖中没有应用合理的养殖方法和养殖模式,没有及时更换水体,使得剩余的饲料、排泄物残留在水内,当换水时,大量的饵料、排泄物等被排放到外部环境,污染周围水体。此外,部分养殖场在进行选择水产养殖时,没有注意严格挑选水产品种类,导致一些比较残弱的水产品种投入养殖,后期还要对这些残弱水产不断加大抗生素等化学用品,这就使得成本也因此提高,更导致水体环境加大受到化学用品的污染。

3.2规划不合理

水产养殖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养殖规划缺乏合理性,对水库、湖泊网箱的养殖布局不科学,使得养殖密度超出了环境负荷,从而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由于规划不合理,一些大型水库、湖泊等受到严重污染,水质不达标,对当地居民生活和环境造成威胁。另外,一些水产养殖户素质偏低,对水产的养殖知识掌握不全面,过度开采地下水建设工厂化养鱼池,严重浪费水资源,并且在鱼虾等发生病害时不能够及时的察觉和处理,使得水体污染问题加重,不利于水厂养殖的发展。

4水产养殖对环境影响的防治对策

4.1优化养殖模式

健康的养殖模式是水产养殖发展的重要保障,水产养殖单位或个人要全面掌握养殖对象的生长规律、繁殖特点、生态习性等内容,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化的养殖。在水产养殖中,要进行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有效控制病原体的发生和传播,为养殖对象提供一个安全、高校的生长环境,进而时间优质、高产的目标,具体养殖方法包括人工生态养殖、体药期养殖法、自然养殖法等。此外,还可以采用混养模式,通过养殖生物间的代谢互补特性,将有害的代谢物进行生态消耗,例如虾、鱼、贝、藻的综合养殖,不仅可以减少对水域自身的污染,还有利于对周边环境的保护。

4.2合理规划

根据环境容量来确定水域适应的生产规模是解决扩大规模和环境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因此,要通过对水质、生物的监测和调查,掌握养殖区富营养化状况、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搞清富营养化的过程和机理,为进一步研究和治理打下基础。大面积的网围精养和密集网箱养殖,导致大量外源营养物质输入,超出水体自身能力,严重破坏水资源。因此,必须按照不同水域的使用功能,对其养殖水面进行科学规划。确定水体对网围精养或网箱养殖的负载能力,综合利用各种相关的数学模型。确定养殖水体对营养元素尤其是N、P的负载能力,最终确定水体养殖容量,以便科学规划养殖水面,特别是合理设定网围、网箱面积和网箱密度等,实现对养殖水体的可持续利用。

4.3减少药物使用量

水产养殖中要利用绿色药物,在防治鱼类病害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所谓的绿色药物是由环保科学、营养科学、渔业科学、卫生科学等综合研究出来的安全无害产品,避免了大量使用化学药品造成的环境污染。在水产养殖中利用绿色药品,不仅有益于生物群体的生长和繁衍,还可以缓解水体污染、水产品污染对人体安全健康造成的威胁。通过现代先进的生物制药科技,绿色药物可以有效防止和改善水产养殖生物的病害,避免化学药品的残留,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有利于水产养殖效益的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产养殖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水产养殖业要摒弃传统养殖方法,优化养殖模式,合理规划,在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药物用量,消除、减轻水产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促进水产养殖业更好地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共赢。

参考文献:

[1]姚满.分析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对策[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7,(06):74-75.

[2]吴英博.浅谈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J].现代畜牧科技,2016,(12):164-165.

[3]闫润丽.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6,36(16):142.

[4]杨明伟.水产养殖对渔业水域环境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2,32(10):182-183.

论文作者:苟福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6

标签:;  ;  ;  ;  ;  ;  ;  ;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对策分析论文_苟福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