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临床观察论文_杨蕤

(平舆县中医院; 463400)

【摘要】目的:探究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临床疗效。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患者,治疗组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单甘草酸铵治疗,治疗组采用异甘草酸镁进行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83.33%(25/3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0.0%(21/3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患者采用异甘草酸镁进行治疗,能缓解临床不良反应,提升患者治疗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异甘草酸镁;药物性肝炎;临床效果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5-0247-02

肝炎是对结核患者实施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这主要是由于抗结核药自身特点引起的。结核病主要是由于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在后续治疗过程中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对患者自身危害性比较大,甚至会出现肝衰竭的现象,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1]。必要时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安全教育,让患者对疾病有一定的了解,积极配合接受治疗。为了探究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临床疗效,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单甘草酸铵和异甘草酸镁进行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结核病患者,数量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30-76岁,平均(48.78±6.4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结核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中关于结核病的诊断标准,同时所有患者均需要抗结核病药物即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治疗,在治疗后均出现了肝炎。将所有患者随机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男24例,女6例,年龄30-75岁,平均47.89±6.01岁。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1-76岁,平均49.08±6.76岁。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后,发现其一般资料的差异并不显著,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甘草酸铵(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1942)治疗,每次0.15g进行静脉滴注,每日一次[1],治疗14d。

治疗组采用异甘草酸镁(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1942),将异甘草酸镁100mg加入到250ml的生理盐水或是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14d。治疗结束后观察临床效果。

1.3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不良症状消失,身体各项功能恢复正常。有效:临床不良病症消失,肝功能有所恢复。无效:临床治疗效果不明显,无法达到理想的指标。总有效率指的是显效和有效的人数比例。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当 P<0.05 说明比较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83.33%(25/3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0.0%(21/3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

3.讨论

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是当前临床的症状,仅次于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停止应用可疑抗结核药物。但是如果停止用药,会出现原发耐药菌感染的情况,病情甚至严重[3]。

在对结核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通过抗结核药物治疗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段,同时也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诸多的抗结核药物的治疗时间非常强,同时抗结核药物也有着不同程度的肝脏毒性[4]。因此在长时间使用抗结核药物的治疗后,患者会出现肝脏疾病,例如肝炎。由于肝炎的发生,会极大的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导致无法正常的进行结核病的治疗。

异甘草酸镁是第四代的甘草酸制剂,最初是单一的18-a异构体甘草酸,是多功能的干保护药物。能够对患者肝细胞受损过程中的诸多环节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5]。同时异甘草酸镁也有着稳定细胞膜、调节免疫、抗肝纤维化、抗肝脏毒物、解毒、抗生物氧化等特点,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避免患者出现诸多的症状,这对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患者有着重要意义,也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6]。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干细胞保护剂,其本身具有抗炎和保护肝细胞的作用,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必须合理给药。该药物本身能阻止患者血清转氨酶的提升,由于患者细胞会出现变性的现象,坏死细胞和炎症细胞量比较多,在治疗阶段,容易和受体蛋白结合在一起,在体内分布迅速且合理,能起到靶向性的作用。在本次研究中,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83.33%(25/3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0.0%(21/3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患者采用异甘草酸镁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比较高。

综上所述,异甘草酸镁在治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中,优势显著,能减少干细胞的变性,避免出现细胞组织炎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薄湘晖.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8):97-98.

[2]陈晖,刘猛.观察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临床[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9):11636-11637.

[3]赵刚.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7,36(04):137-139.

[4]陈丽虹,王健华,李春明.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临床效果观察[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6,14(03):317-318.

[5]吴永新.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引起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5):87.

[6]吴小霞,辛朝雄,李晓云,陈美淑.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的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06):1272-1274.

论文作者:杨蕤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  ;  ;  ;  ;  ;  ;  ;  

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临床观察论文_杨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