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跑道及窄距跑道国内外发展现状论文_周黎

多跑道及窄距跑道国内外发展现状论文_周黎

民航东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 辽宁 沈阳 110043

摘 要

近年来由于我国国内飞行流量的急剧增加,多跑道的建设势在必行,研究出一种更高效更实用的运行模式也是提高飞行流量的关键所在,窄距跑道运行研究更加倍受重视。本文重点介绍了平行跑道及窄距跑道的定义,平行跑道仪表运行分类,以及多跑道及窄距跑道国内外发展现状。

关键词:平行跑道;机场容量;窄距跑道运行

引言

窄距平行跑道的运行技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被采用,主要在美国和欧洲几家大型机场,当时民用航空市场发展蓬勃,机场为了扩大容量,满足市场需求,不断的征地,改建和新建候机楼、跑道等基础保障设施,但是,随着国家和民众越来越重视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使得建设成本大幅增长,因此,机场当局想尽办法在有限的场区范围内,增加跑道的数量,通过设计跑道按照不同的布局,实现跑道容量的最大化,提高机场的运行能力。随着我国民航事业高速发展,航空器的数量和飞行流量不断增加,机场承载的交通压力不断增大,多跑道的时代已然揭开序幕。我国的首都机场、上海浦东机场都已经建成了三条跑道,实现多跑道运行,以提高机场的容量和运行效率,使流量稳步增长。

多跑道及窄距跑道发展现状

随着飞行流量的急剧增加,世界各大机场面临着容量问题这一挑战,多跑道的建设势在必行。各种跑道构型中,平行跑道的运行方式最为方便有效,然而,为了节约珍贵的土地资源,窄距跑道的研究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我们将在本章从定义,分类和发展现状这几方面对平行跑道和窄距跑道进行介绍。

1.1 平行跑道及窄距跑道的定义

平行跑道,据ICAO规定,是指中心线平行或夹角小于15度的非交叉跑道,可根据跑道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分为近距平行跑道,中距平行跑道及远距平行跑道。

窄距跑道也被称为近距跑道来源于英语的closely spaced parallel runway一词,是平行跑道相关运行模式中的一种组合方式。参照FAA以及欧洲一些国家的规定,窄距跑道被定义为两条平行跑道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小于760米(2500ft),起飞与降落之间建立相关的安全间隔,实施这种运行方式的平行跑道为相关平行窄距跑道,简称窄距跑道。

窄距跑道技术作为双平行跑道运行模式中的特例,其占用土地面积小,航班容量相对于投资成本的效率比较高,因此,国外许多机场在建设多跑道系统时,优先采用窄距跑道建设方案,增加跑道容量。如英国伦敦希斯罗机场(LHR)、法国巴黎戴高乐机场(CDG)和德国法兰克福机场(FRA)以及荷兰阿姆斯特丹斯希普霍尔机场(SPL)。美国使用窄距跑道更加广泛,例如:Miami Airport(MIA)和San Francisco Airport(SFO),都建有窄距跑道,比如Atlanta Airport(ATL),共有五条跑道,其中两组是相互平行的窄距平行跑道,还有一条是远距跑道[1]。

1.2 平行跑道仪表运行分类

平行跑道同时仪表运行可按进场和离场使用方式分为独立平行仪表进近、相关平行仪表进近、独立平行离场、隔离平行运行等模式。

1.2.1 独立平行仪表进近模式

独立平行仪表进近模式,是指在相邻平行跑道仪表着陆系统上进近航空器之间不需要配备规定的雷达间隔时,在平行跑道上同时进行仪表着陆系统进近的运行模式。两条平行跑道中心线间距不小于1035米时,允许航空器按照独立平行仪表进近模式运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 相关平行仪表进近模式

相关平行仪表进近模式,是指在相邻平行跑道仪表着陆系统进近航空器之间需要配备规定的雷达间隔时,在平行跑道上同时进行仪表着陆系统进近的运行模式。两条平行跑道中心线间距不小于915米时,允许航空器按照相关平行仪表进近模式运行。

1.2.3 独立平行离场模式

独立平行立场模式,是指离场航空器在平行跑道上沿相同方向上同时起飞的运行模式。两条平行跑道中心线间距不小于760米时,允许航空器按照独立平行离场模式运行。当两条跑道间距小于760米,航空器可能受尾流影响时,平行跑道离场航空器的放行间隔应按一条跑道的放行间隔执行。

1.2.4 隔离平行运行模式

隔离平行运行模式,是指在平行跑道上同时运行的模式,一条跑道只用于离场,一条跑道只用于进近。两条平行跑道中心线间距不小于760米时,允许航空器按照隔离平行运行模式运行[2]。

1.3 多跑道及窄距跑道国内外发展现状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近距平行跑道运行技术开始被采用,运用该技术的主要是美国和欧洲的几家大型机场,当时民用航空市场发展蓬勃,机场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扩大容量,不断的征地,改建和新建候机楼、跑道等基础保障设施。目前,为了满足比较大容量的飞机起降,世界上很多大型机场都建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跑道。纵观世界上多跑道机场的发展,多条跑道系统的布局受到空域环境、设计理念、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跑道的设计有十字形的,有井字形的,还有不规则形状的,经过多年来对多跑道使用效率和安全性的认识,目前基本上认同在条件允许下,以平行跑道方式布局能够实现跑道容量最大化。在国外如美国旧金山机场、德国法兰克福机场等大型机场都拥有采用窄距平行跑道布局的先例。随着国家和民众越来越重视对有限的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使跑道的建设成本大幅增长,因此,各个机场当局想尽可能的在有限的场区范围内增加跑道数量,只能通过设计跑道按照不同的布局,实现跑道容量的最大化,提高机场的运行能力。

近年来随着民用航空运输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运输周转量快速增长,机队规模不断扩大,包括我国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以及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在内的许多机场,在仪表飞行规则(IFR)下的起降能力已不能满足正常起飞着陆的需要,从而造成大量航班延误。近距平行跑道运行技术使跑道容量在单条跑道的基础上大大增加,然而占地规模明显小于远距离平行跑道。基于上面叙述两个原因,窄距平行跑道成为目前机场规划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在我国,很多大型枢纽机场和干线机场的建设中,远期的总体规划大都采用平行跑道构形。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本建设用地的控制力度加大,加上一些机场面临的实际问题,窄距平行跑道引起了社会特别是民航业界的普遍关注。以上海虹桥机场为例,由于该机场在整个城市规划中处于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加之机场又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完全不具有采用远距平行跑道构型的可能性,因此采用了国内罕见的窄距跑道构型(跑道间距仅有365 m)。随着我国民航业的持续发展,国内各大、中型机场将掀起新一轮的规划修编和建设浪潮,为构建和谐社会、节约土地资源,近距平行跑道可能成为未来一些干线机场规划的可选方案。

就运行模式而言,能够实施平行独立进近和离场的运行模式是最佳的选择,在此基础上平行独立进近和离场的跑道各自能组成一条窄距跑道,实施近距跑道运行,是在基础投资最经济,征地最少的条件下,利润最大化的机场规划方案。在美国和欧洲的许多机场都采用窄距跑道运行模式,而在国内,还没有实施窄距跑道运行的先例。民航局在2004年5月颁布的《平行跑道同时仪表运行管理规定》(即123号令)和《中国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规则》都没有针对窄距跑道运行的管理和运行规定。针对这方面的问题,国外很多机场都在考虑使用平行进近程序以便充分利用跑道,进一步扩大机场的着陆能力。

小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然成为了民航大国并且正在向民航强国过度,飞行流量大大增加,对跑道容量和利用率的要求也大大提高。随着北京、上海、重庆等机场平行跑道的建成,我们国内的民航专家对这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不论是在跑道的设计方面,还是在对客观因素的要求方面,平行跑道的建立是目前适应并满足国内巨大飞行流量需求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也是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华东空管局 俞文军.近距平行跑道运行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空中交通管理基础》.2008年 第12期

[2] 《平行跑道仪表同时运行管理规定》CCAR-98TM

[3] 许健武.试论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制约因素[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4)

论文作者:周黎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中国》2016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9

标签:;  ;  ;  ;  ;  ;  ;  ;  

多跑道及窄距跑道国内外发展现状论文_周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