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核苷类药物应用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论文_付林丽,刘绍田,孙祖建

(1崇州市妇幼保健院ICU 四川 崇州 611230)

(2崇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四川 崇州 611230)

【摘要】 目的:探讨核苷类药物应用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5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36例患者接受拉米夫定治疗,为A组;34例患者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为B组;其余35例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为C组。比较三组患者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变化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AST、ALT、GGT、TBIL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AST、ALT、GGT、TBIL水平较治疗前低,三组AST、ALT、GGT、TBIL水平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HA、LN、PⅢP、Ⅳ-C水平比较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HA、LN、PⅢP、Ⅳ-C水平较治疗前低,三组患者HA、LN、PⅢP、Ⅳ-C水平比较有差异(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差异(P<0.05),C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B组;A、B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恩替卡韦较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更能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逆转肝组织纤维化,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药敏率低,值得推荐使用。

【关键词】 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0-0138-02

Clinical effect of nucleoside drugs on treatment of post hepatitis b cirrhosis Fu Linli1,Liu Shaotian2,Sun Zujian2.

1 Maternity and Child Care Centers of Chongzhou City, ICU, Chongzhou, Sichuan, 611230,China;

2 Maternity and Child Care Centers of Chongzhou City, Gastroenterology Department, Chongzhou, Sichuan, 61123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nucleoside drugs on treatment of post hepatitis b cirrhosis. Methods 105 cases with decompensated post hepatitis b cirrhosi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6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36 cases given LAM treatment were seen as group A; 34 cases given ADV treatment were seen as group B; another 35 cases given ETV treatment were seen as group C. Liver function index, hepatic fibrosis change index, adverse reaction occurrence condi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of AST, ALT, GGT, TBIL among the three groups had no statistic significance (P>0.05), after treatment, AST, ALT, GGT, TBIL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declined, the difference of AST, ALT, GGT, TBIL among the three groups had statistic significance (P<0.05). Befor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of HA, LN, PⅢP, Ⅳ-C level among the three groups had no statistic significance (P>0.05); after treatment, HA, LN, PⅢP, Ⅳ-C level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declined, the difference of HA, LN, PⅢP, Ⅳ-C level among the three groups had statistic significance (P<0.05). The diffe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rate among the three groups had statistic significance (P<0.05), adverse reaction rate of group C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A, B;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A, B had no statistic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LAM, ADV, ETV can obviously improve liver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post hepatitis b cirrhosis, reverse liver fibrosis, improve treatment effect, and with less adverse reactions, lower susceptibility rate, and it is worthy of wide application.

【Key words】LAM; ADV; ETV; Post hepatitis b cirrhosis; Curative effect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入失代偿期后,肝功能损伤较严重[1],各类并发症较多,综合疗效较差。核苷类药物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2],改善肝功能,延缓肝组织纤维化进程。但核苷类药物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急需研究。本文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应用核苷类药物治疗,效果较好,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5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36例患者接受拉米夫定治疗,为A组;34例患者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为B组;其余35例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为C组。A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48~57岁,平均年龄(50.55±3.34)岁。B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48~58岁,平均年龄(52.51±3.32)岁。C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8例,年龄48~59岁,平均年龄(53.51±3.92)岁。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满足《病毒性肝炎与肝硬化》[3]诊断标准。纳入标准:(1)活检确诊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治疗前7d未接受任何药物治疗的患者;(3)对治疗药物不过敏的患者。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肝病的患者;(2)肾功能不全的患者;(3)心脏病、白血病患者;(4)中途接受其他治疗方案的患者。

1.2 方法

A组患者接受拉米夫定(商品名:贺普丁,生产企业:葛兰素史克制药(苏州)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581)治疗,清晨清水送服100mg/d。B组接受阿德福韦酯(商品名:亿来芬,生产企业: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032)治疗,清晨清水送服5mg。C组患者接受恩替卡韦(商品名:博路定,生产企业: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237)治疗,清晨口服0.5m/d;三组患者连续治疗6个月。

1.3 评价指标

肝功能变化情况: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治疗前及治疗后测定患者肝功能指标。

肝纤维化变化情况:使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不良反应:记录三组患者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计算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探究所有数据由此次参与研究成员收集,统计后完整录入本次研究数据库,本次调查数据录入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都以百分比(%)表示,对于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三组比较采用F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患者肝功能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三组患者AST、ALT、GGT、TBIL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AST、ALT、GGT、TBIL水平较治疗前低,三组AST、ALT、GGT、TBIL水平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1。

2.3 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差异(P<0.05),C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B组;A、B组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3。

3.讨论

药物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主要方法,通过抑制乙型肝炎肝炎复制,减少体内炎症反应,修复肝细胞,改善肝功能,延缓肝组织纤维化进程。有报道认为[4],抗病毒治疗虽然不能完全改变乙型肝炎肝硬化最终结局,但可有效抑制病毒辅助,延长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干扰素及核苷类药物是抗乙型病毒治疗一线药物。干扰素虽然具有较好的广谱抗病毒作用,适应性较好,但不良反应较多。核苷类药物主要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三种核苷类药物均能有效延缓乙型肝炎进程,改善肝功能及肝组织学变化[5],修复肝细胞,甚至可逆转肝组织纤维化,改善病情,提高治疗效果。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可终身服用核苷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干扰素少。拉米夫定是核苷类药物中第一个被批准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药物,能发挥竞争抑制作用,阻止HBV-DNA聚合酶生成,发挥抗病毒作用,长期服用易产生耐药性。阿德福韦酯较拉米夫定效果家,不容易出现耐药性,且能有效抑制耐拉米夫定病毒株,长期服用易发生肾损伤[6]。恩替卡韦能抑制HBV-DNA复制起始、逆转录及DNA的正链合,抗病毒作用较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耐药率更低,逆转肝组织纤维化效果更佳。本文研究结果显示,C组患者肝功能AST、ALT、GGT、TBIL指标、肝纤维化HA、LN、PⅢP、Ⅳ-C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A、B两组;提示,恩替卡韦较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更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少体内炎症反应,保护修复肝细胞,恢复肝功能,逆转肝纤维化进程,且不良反应较低,安全性较强。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仅有少部分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使用恩替卡韦,普及率较低。恩替卡韦价格较干扰素及其他核苷类药物高[7],患者经济压力较大。低收入患者无法长期负担巨额治疗费用,会选择其他治疗药物。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反复需终身接受治疗,少部分治疗依从性较差的患者私自停药,再次用药后出现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医生要指综合考虑患者经济、病情,正确选择抗病毒治疗药物。

综上所述,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阻止肝硬化进程。恩替卡韦较其他核苷类药物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保护正常肝细胞,改善恢复肝功能,阻止肝纤维化进程,且不良反应较低,安全性较强在。但恩替卡韦价格昂贵,不易获得,长期用药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可考虑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使用恩替卡韦,待病情显著缓解,改为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因有较强的耐药性,不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卢天虎,赵丽,吴维巍,等.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33(27):72-72.

[2]曹辉.乙型肝炎肝硬化应用核苷类药物进行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5,24(3):248-249.

[3]池晓玲.病毒性肝炎与肝硬化[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4]徐春雨.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4):165-166.

[5]邵爽.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3):75-76.

[6]韩本丽.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核苷类药物的应用效果研究[J].医学信息,2016,29(9):327-328.

[7]曹亚昭,黄成军,程书权.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研究[J].海峡药学,2017,29(5):165-166.

论文作者:付林丽,刘绍田,孙祖建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4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9

标签:;  ;  ;  ;  ;  ;  ;  ;  

分析核苷类药物应用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论文_付林丽,刘绍田,孙祖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