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战争对国际核不扩散制度的影响_伊拉克战争论文

伊拉克战争对国际核不扩散制度的影响_伊拉克战争论文

论伊拉克战争对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伊拉克战争论文,机制论文,核不扩散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伊拉克战争从爆发到美军占领巴格达,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基本结束了,这是继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之后,美国取得的又一次重大军事胜利。美英联军未经联合国授权对一个主权国家发动战争,实质是对当前联合国集体安全体系的破坏行为。伊拉克战争对未来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伊拉克战争不仅改变了中东地缘政治,美国在战争中的单边主义行为也损害了国际机制的集体性准则。在联合国框架下的国际核不扩散机制虽然存在着种种难以克服的弱点,但是它从冷战时期诞生至今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方面还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有效、成功和典型的国际安全机制。但是,自从“9·11”事件后,布什政府内的新保守主义色彩越来越浓厚,伊拉克战争更是令布什“战争内阁”内的新保守派士气大振,他们提出冷战时期的一些国际机构已经不适应冷战后时代的需要,应该塑造新的国际机制,(注:Joseph Cirincione,“How Will the Iraq War Change Global Nonproliferation Strategies?”Arms Control Taday,April 2003,p.3.)为美国利益全球化的战略目标服务。本文拟对布什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以及新保守主义思想对美国安全战略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全面客观地论述伊拉克战争对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影响。

一、动摇核不扩散机制的保障制度

国际核不扩散机制是由《不扩散核武器条约》(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NPT)、(注: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NPT。国内也有译为《核武器不扩散条约》、《核不扩散条约》,本文参照刘华秋主编:《军备控制与裁军手册》(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的译法。)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制度、核供应国出口控制制度和无核武器区条约等部分所构成。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基石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它的指导原则是,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不要帮助其它国家获取拥有核武器的能力,而没有核武器的国家要放弃获取核武器。

随着科学技术和军事武器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对不扩散概念的内涵进行了延伸和扩大,“不扩散”概念指的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这类武器不仅包括核武器,也包括生化武器和导弹运载工具,所以核不扩散机制同样适用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问题。(注:李少军:《论核不扩散体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1期。)1968年签署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规定,无核武器缔约国不得从让与国接受核武器、核爆炸装置及对此种武器装置的控制权的转让,不制造核武器也不要求提供这方面的帮助。(注:刘华秋主编:《军备控制和裁军手册》[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第389页。)一个军控条约如果缺乏监督执行机制,那么就只是徒有理想主义的外衣,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则是为核不扩散机制的有效运作提供了安全保障措施。根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规定,每个无核武器缔约国,单独或会同其他国家一起同国际原子能机构签订协议,以便对其领土内的、在其管辖或控制下的任何地方进行的一切核活动中的所有源材料或特种可裂变材料进行保障监督(全面保障监督)。国际原子能机构是根据联合国的要求于1957年建立的,主要任务是促进核能和平利用和实施检查与监督,以核实接受保障的核材料和核设施未被转用于核爆炸目的。《国际原子能机制规约》明确规定如发现违约行为,视情况国际原子能理事会应将此违约行为报告全体成员、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及联合国大会。(注:刘华秋主编:《军备控制和裁军手册》[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第403页。)国际原子能机构所奉行的国际保障制度对核不扩散机制是极为重要、不可或缺的。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最主要理由是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依照联合国自海湾战争以来就伊拉克问题通过的一系列决议,特别是2002年11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关于伊拉克武器核查问题的1441号决议,联合国下属的联合国监督、核查和视察委员会(UNMOVIC,简称“监核会”)(注:联合国监督、核查和视察委员会是根据联合国安理会1999年12月17日通过的第1284号决议成立的,负责对伊拉克销毁生物、化学武器和弹道导弹的核查。参见http://www.syd.com.cn/news/ds/bjzl/bj004.htm。)和国际原子能机构负责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核查,并确认伊已销毁这些武器。联合国的武器检查人员对伊拉克实施了全方位、严格细致的检查,没有发现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且联合国监核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向联合国安理会汇报时反驳了美国对伊拉克的指控。在这种情况下,布什政府无视核不扩散机制安全保证程序,既不给予武器检查人员足够的时间也不经联合国的授权就对主权国家发动了“先发制人”的打击,这无疑是从根本上动摇了核不扩散机制的保障制度。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国又在核武器开发问题上向朝鲜和伊朗施压,要求朝鲜放弃核武发展计划,敦促伊朗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严格核查,并且对国际原子能机构于2003年6月19日通过的要求伊朗接受对其核设施继续进行检查和监视的声明表示欢迎。(注:参见http://news.winhuanet.com/world/2003-06/20/content-929114。)人们不禁产生疑问,布什政府不信任联合国武检人员在伊拉克的核查结果(迄今为止,美国仍未在伊拉克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那么如果国际原子能机构在伊朗或者其它国家的核查结果再次有悖美国的意愿,美国政府又当如何呢?

在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班底中存在着三个主要阵营:一个是以国务卿鲍威尔为首的温和国际主义派(Moderate Internationalists),就是所谓的温和派;一个是以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为代表的进攻性新保守主义派(Aggressive Neo-conservatives),也称新保守派;还有一个是国家保守主义(National Conservatives),即传统保守主义派、或老保守派,这派的代表人物有总统布什、副总统切尼、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等。(注:此观点参见Joseph cirincione,“How Will the Iraq War Change Global Nonproliferation Strategies?”,Arms Control Today,April 2003.,p.4.张立平:《新保守派与布什的外交防务政策》[J],《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第3—4期。)温和派的主要特点是在对外政策中遵循实用主义路线,他们也被称作现实主义者,认为在对外交往中必须耐心处理联盟、竞争乃至冲突问题。而新保守派则“是用意识形态和近乎福音派新教的观点看待世界”,(注:John Steinbruner,“Confusing Ends and Means:The Doctrine of Coercive Pre-emption”,Arms Control Today,January/February 2003.p.5.)他们宣扬美国无与匹敌的力量应当用来改变世界,而不是处理国际事务。

美国的新保守主义者认为,伊拉克战争为今后的核查监督提供了一种选择模式。布什总统的高级国家安全顾问们几个月以来一直致力于拟定一个以美国意志为基础的核查新概念。前联合国特别委员会的武器检查人员已经被吸纳入五角大楼主持的新裁军机构中,这个机构还涉及情报分析人员和军控资深专家。2003年4月22日,联合国监核会主席布利克斯明确表示,他所领导的武器核查小组已做好准备,一旦安理会批准,两周内即可赴伊拉克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实施核查。他坚持认为,在伊拉克究竟有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上,只有联合国的结论才是最具有权威性。但是白宫发言人弗莱舍立即表示,在寻找和销毁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上,联合国武检人员已毫无用处,美英联军将承担起寻找伊违禁武器的使命。(注:参见http://news.tfol.com/news/world/block/html/2003042300625.html。)此前,美国防部于17日承认,他们已雇佣10名前联合国武器检查专家帮助核查。布什政府正派遣1000名科学家、情报分析人员和其它专家前往巴格达加紧搜查。(注:梁燕:《美国把联合国撂一边》[N],《球球时报》2003年4月28日。)新保守派期望符合美国利益的新核查机制是独立于联合国保障监督机制之外的,并且置于美国的完全控制之下,这种模式最好是美国与冒犯国家之间的双边进程,即将冷战期间美苏核查机制移植到伊拉克战争后的美国全球不扩散战略中,但是这种双边进程绝不是互动而是单向的。(注:Richard G.Lugar,“The Next Steps in U.S.Nonproliferation Policy”,Arms Contrtol Today,December 2002,p.6.)

二、不扩散成为美国变更政权的战略工具

2000年7月美国国家利益委员会公布了一份题为《美国国家利益》的报告,(注:该报告文本参见陈舟编著:《美国的安全战略与东亚:美国著名国际战略专家访谈录》的附录部分,“美国国家利益——美国国家利益委员会报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展望了未来10年美国国家利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报告指出在美国国家安全团体内部,逐步形成一种共识,即对美国国家利益最大的直接威胁来自核、生物和化学武器及其投掷系统扩散到敌对国家和非国家组织手中。由于美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其对常规形式的攻击可以高枕无忧。只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才能使美国的敌人猛烈地攻击美国城市和公民。由于美军享有巨大的常规军事优势,现今对海外美军惟一真正的威胁就是那些已装备并且准备有效使用核生化武器的对手。这些事实使得美国在评估美国国家利益面临的威胁时,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置于中心地位。(注:陈舟编著:《美国的安全战略与东亚:美国著名国际战略专家访谈录》[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版,第240—243页。)

冷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实际上控制了国际军控和裁军的主导权,极力强化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为核心的不扩散机制,并试图将其变成为自己服务的工具。美国积极推动和促成《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无限期延长;努力加强和完善各种多边出口控制安排以及美国自身的出口控制安排,以图断绝无核国家获取制造核武器的技术和原料的途径;对伊拉克、伊朗、朝鲜等被认为在开发核武器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的国家施加巨大压力,旨在迫使这些国家放弃核开发。新保守派并不反对美国把不扩散作为最优先考虑的政策目标之一,但是认为美国曾经积极推进和参与制定的核不扩散机制已经过时了。

“9·11”事件后,美国新保守主义者主张实行“新帝国”的言论甚嚣尘上,新保守派代表人物查尔斯·克劳特哈默声称,今天,美国的军费开支超过它后面20个国家的总和,美国的海军、空军和航天力量是举世无敌的,美国在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甚至语言上都居世界主导地位,世界已由“单极时刻”进入“单极时代”。(注:Charles Krauthammer,“The Unipolar Moment Revisited”,the National Interest,Winter 2002/03,p.7.)与此同时,新保守主义者又推出了“失败国家”(failed states)论,实际上是对“无赖国家”、“邪恶轴心”概念的理论延伸和补充。他们认为,“失败国家”内部存在严重的种族、宗教冲突,政府无法有效地控制整个国土(特别是边境地区),政权影响力只限于首都和某些大中城市,整个国家无论经济生活还是社会秩序处于一种混乱状态,并且有可能进一步沦为“崩溃国家”(collapsed states),这就为国际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提供了温床。他们主张,充分认识民族国家失败的能量是反恐战争的核心问题。(注:Robert I.Rotberg,“The New Nature of Nation-State failure”,The Washington Quarterly,Summer 2002,pp.89—91.)“失败国家”论在客观上为美国扩大反恐战争和反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范围提供了理论依据。

布什总统在新保守派的影响下,开始逐步改变对美国国家安全最严重的威胁来自核生化武器和投掷工具的扩散这个基本思路。在2003年向国会发表的国情谘文中,布什总统首次提出,“美国和世界面对的最严重危险是寻求和拥有核生化武器的非法政权(outlaw regimes)”。(注:Joseph Cirincione,“How Will the Iraq War Change Global Nonproliferation Strategies?”Arms Control Today,April 2003,p.5.)这意味着美国的不扩散战略重点发生了明显变化,从销毁物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转向铲除拥有这些武器的某个政权,毫无疑问,伊拉克战争就是这种政策意图的实践表现。美国曾在伊拉克战争前多次表示,无论采取什么手段,只要萨达姆政权倒台,美国就不一定非对伊动武。不久前辞去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的理查德·珀尔声称,“改变这个地区(中东)存在巨大的潜力,如果像萨达姆这样的暴君能够被推翻,其他人就会开始思考并采取行动推翻给他们带来痛苦的暴君。”(注:Ibid.p.4.)由此可以看出,伊拉克战争后新保守派已经开始将目光转向伊朗、叙利亚、甚至朝鲜这些所谓的“无赖”国家。这是一个挑选好人和坏人的战略,美国的盟国和友好国家拥有核生化武器是可以容忍甚至是得到鼓励的,而那些被列为“无赖国家”或“邪恶轴心”的国家不仅要解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且还要颠覆它们的政权。

将不扩散目的转为变更政权,这就混淆了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目的和手段,在不扩散机制中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是目的,进而促进国际合作、达到世界和平则是最终目的。而美国的做法则将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作为干涉他国主权的战略工具,目的是达到政权更迭建立所谓美国式的民主政权,并在全球范围推行美国“仁慈的霸权”。

三、美国反扩散战略加剧了不扩散机制的不稳定性

美国白宫于2002年12月11日发表了《反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战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份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战略报告,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有机组成部分。在2002年9月20日布什政府向美国国会递交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布什总统正式提出了“先发制人”的战略思想,并解释了为什么选择该战略的原因,但是并没有对如何实施“先发制人”战略做出详细的说明。在某种程度上讲,《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的“先发制人”战略更多的是布什总统的一种政治宣示。经过三个月的谨慎酝酿后,布什政府在《反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国家战略报告》中对“先发制人”战略做出了进一步的诠释。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提出“反扩散”(counterproliferation)战略理念。虽然反扩散战略是先于伊拉克战争提出的,但是该战略出台背景是针对伊拉克和朝鲜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而且布什政府是将此理念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宣示的,因此在伊拉克战争后,反扩散战略必然成为美国在全球不扩散领域的政策指导,它对国际不扩散机制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美国反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国家战略由三个指导原则组成,被称为“三个支柱(three pillars)”,分别是:反扩散、不扩散(nonproliferation)、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后果处理(WMD consequence management)。第一个支柱反扩散主要包括:封锁、威慑、防御和减轻效应三部分。在美国看来,敌对国家和恐怖分子拥有甚至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当代安全环境的现实,也是美国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考验。为此,美国军队和相关决策、情报机构必须做好准备,以威慑和防范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各种可能情况。在这部分,《报告》特别指出,“美国将继续阐明,针对对美国、我们在国外的驻军和友邦及其盟国动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国保留运用占压倒优势的力量做出反应的权利——包括动用我们的一切可供选择的手段。”(注:National Strategy to Combat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Arms Control Today,January/February 2003.p.13.)这是布什政府提出的新威慑概念。关于第二个支柱不扩散方面,《报告》提出美国应展开积极的不扩散外交活动,运用双边和多边背景下的外交政策,以阻止一些国家和恐怖分子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投掷工具。这些努力包括外交手段、军备控制、多边协议、为减少威胁而进行援助、以及出口控制措施。此外,不扩散还强调充分利用相关的国际条约,包括《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化学武器公约》和《生物武器公约》。关于第三个支柱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后果处理方面,《报告》指出美国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建立起高效的危机处理机构和制定应对措施,能够在美国本土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使用的后果做出迅速的确认、评估和反应。(注:Ibid.pp.13—15)

不扩散在美国安全与外交政策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其致力于建立以美国为国际规则制定者的世界新秩序的政策工具之一。反扩散在军备控制与裁军领域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是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历届政府对这个概念强调得并不多。反扩散现在成为布什政府重要的新政策工具,它的必要性在于布什总统及其幕僚从以往的经验认识到,不扩散并没有完全防止扩散。反扩散战略改变了过去主要依靠政治外交手段解决扩散问题的做法,提出外交手段与军事手段并重,并主张在对扩散施加外交压力的同时,在军事上做好打击对方核设施和投掷工具以及防御对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准备。(注:陈须隆:《核不扩散机制透析——国际安全机制的一个案例研究》[J],《世界政治与经济》2000年第8期。)反扩散是以发展反击能力为目的,并作为单边惩罚性措施来管制所谓的“无赖国家”。根据布什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反扩散包括美国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实施威慑和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手段。

1995年4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第3514次会议通过了第984号决议,以安理会决议的形式有条件地向无核武器国家提供了“积极安全保证”和“消极安全保证”,旨在推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顺利延期。中、美、俄、英、法5个有核国家对联合国的决议表示支持,并分别发表了关于安全保证问题的声明。中国政府更是庄严宣告,中国承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对无核国家或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注:刘华秋主编:《军备控制与裁军》[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第397—399页。)有核国家不向无核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是对无核国家放弃发展核武器的一种补偿,也是核不扩散机制的一条基本准则。美国反扩散战略中的威慑新概念是对这条准则的漠视。核不扩散机制原来就是一个歧视性机制,一些内在矛盾和症结是难以克服的,从冷战至今一直面临机制内和机制外的挑战,布什总统自上台以来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消极对待《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美参议院至今未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已经构成对核不扩散机制的威胁。美国的反扩散战略放松了使用核武器的限制性条件,将核武器演变成既是威慑手段又是战争工具。2003年5月20日,美国参议院经过投票,同意取消1993年关于禁止研究和开发研究低当量核武器的禁令,虽然尚不允许发展、部署和使用低当量核武器,但这必将使核武器和常规武器的界限模糊,导致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增加。布什政府说服参议院通过取消禁令的主要理由就是,小型核武器可能对摧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有用。(注:参见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3-05/20/content-898379.htm。)美国不扩散战略的转变必然会进一步加剧该机制的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目前已经在朝鲜核问题上反映出来。

四、结论

综上所述,伊拉克战争以及美国国内的新保守主义思潮对现行的国际核不扩散机制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斯坦利·霍夫曼认为,国际机制的形成和发展必须有一个在国际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大国,其机制的原则和准则也许不是最佳的选择,但是由于其全球影响力,这些原则和准则往往自觉地或被迫地被大家公认。(注:倪世雄等著:《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65页。)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而且当前的国际社会没有一个国家有能力挑战其地位。因此,美国对现行国际机制的影响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每种国际机制都拥有一批精英分子或集团,他(它)们是机制内的实际行为者。一般来说,各国政府是大多数国际机制的官方参与者,而政府代表又基本上都是各国的重要决策者,即精英,这些精英对国际机制的原则、准则、规则和决策程序的理解、共识,对形成和维系国际机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注:倪世雄等著:《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63页。)伊拉克战争的迅速胜利使美国避免陷入另一场“越战式”战争泥沼,新保守主义思想似乎在实践中证明是可行的,新保守派预期在未来的一个时期将继续主导美国的外交政策走向,并且将他们的思想架构贯彻到政策执行中。新保守主义者将目前这个时期称为世界历史的“枢轴时期”,认为当前的美国非常类似1945—1947时期的美国,当时美国政府的精英人士提出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这些贯穿冷战始终的西方阵营机制构建最终被证明是成功的。(注:Joseph Cirincione,“How Will the Iraq War Change Global Nonproliferation Strategies?”Arms Control Today,April 2003,p.6.)因而,新保守派认为美国应该充分把握这个“枢轴时期”,重新打造新的国际机制,从而维护美国在国际体系中的领导地位。美国新保守主义者对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认识及对布什政府的影响使该机制的结构和功能面临巨大的挑战,而机制内的其它成员国对机制的期望和信任也会有所降低。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曾指出,“9·11”事件改变了国际政治的建筑地基,在它再次坚固前占据它(地基),安置美国的利益和机制以及所有的一切是非常重要的。”(注:Ibid.p.6.)

然而,国际机制一旦建立起来,就成为国际社会中相对独立的变量,可以在霸权国实力支撑之外发挥作用。霸权以及霸权结构从根本上制约国际机制的变化及其作用的发挥,而国际机制也制约霸权的恶性膨胀;在国际社会多极化和民主化进程中,二者的互动影响着未来国际格局的发展。(注:门洪华:《和平的纬度: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98—101页。)国际核不扩散安全机制虽然面临巨大的挑战,但是其生命力并未丧失,几十年来国际不扩散机制为国际军控和裁军做出的贡献也是得到国际承认的。国际核不扩散机制不仅是一种主观需求的产物,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国际社会的客观现实。

前文也提到,在国家安全战略问题上,布什政府内部存在着多种声音,各团队之间为白宫的最后决策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实际上,尽管新老保守派在外交防务政策方面达成了相当多的共识,但是传统保守派并不支持新保守派偏激和代价昂贵的政策安排,他们更希望巩固既得利益并主张开始从伊拉克撤出部分军队。传统保守派出于国内政治的考虑(总统大选日益迫近,共和党不希望再看到老布什“赢得战争、丢掉选举”的一幕重演),开始逐渐倾向于温和派们的观点,认为财政赤字和国土安全比新保守派在全球扩张美国式民主的“宏伟蓝图”更加重要。

核不扩散安全机制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需要,国际社会应该清醒意识到伊拉克战争对核不扩散机制所带来的损害,因此今后一个时期完善该机制的自身建设是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国家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对核查保障机制的维护和加强,努力防止不扩散机制成为某些国家谋取世界主导权的工具,避免类似伊拉克战争这样人类悲剧再次重演。

标签:;  ;  ;  ;  ;  ;  ;  

伊拉克战争对国际核不扩散制度的影响_伊拉克战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