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中国商业文化_商业文化论文

21世纪的中国商业文化_商业文化论文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商业文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走向论文,世纪论文,商业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6年前,当我提出商业文化课题的时候,有的同志说, 你这种学说在21世纪提出来就好了。现在,已到了21世纪的门槛上了,此时探讨一下商业文化发展的未来的前景,很有必要。

(一)从海派商业文化谈起

这里所说的海派的概念,覆盖了以上海为代表的在价值观念和文化品味上具有上海特色的风格的所有城市和地区,而这个商业也是大商业的概念。我说的文化也是大文化的概念。我认为海派文化,是大上海、大商业、大文化。海派文化是怎么来的呢?有它的历史的、社会的、经济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前,近代史上有个大上海(上海人讲大上海、小绍兴、老宁波),这个文化的形成首先有它的经济社会基础。上海市当年是一个工业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在远东地区,它比东京还要水平高,这个专家们已经论证过了。当然它在社会性质方面是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在这个时候,它形成了上海市的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形成了它一系列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模式。商业文化本身是个理论问题,它跟社会性质有联系,但并非社会性质决定,因此不能简单地戴上个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或者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的帽子。从上海市形成大都市开始,由于它的经济的发展便带来商业文化的发展。上海市当年的繁荣,也是海派商业文化的繁荣,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上海市商业文化特征是什么,我认为一是上海商业文化的兼容性。就是有我们传统的,有外国的,许多国家的经营之道、商业文化都带来了,包括洋行买办的,也包括日本的武士道等,五花八门。二是它的竞争性。上海十里洋场,当年是作为冒险家的乐园。到上海来淘金,竞争很激烈。当然有竞争就必有机遇。三是创造性。创造性在于把西方的文化跟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创造出新的商业文化模式。四是它的开拓性。因为上海当时是个远东的大都市,它的城市覆盖能力还是很强的,跟全球都有经济贸易往来。另外,上海确是中国一个中心城市、城市经济中心,它必然要与内地的许多城市连结起来,来进行两个市场的开拓。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社会性质变了,我们经济运行机制、体制变了,商业文化环境变了。上海市仍然是个工业中心,也是个批发中心,但由于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一切由计划来调节。因此在一个很长的时间里,上海市的海派商业文化“淡化”了。改革开放以后,我们重新认识了市场经济,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学会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套本领来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等等。因此,我们要重新回顾过去的海派商业文化,究竟哪些是可以借鉴的,哪些需要扬弃,哪些需要发展,应该怎样突出“市场经济”,来带动我们上海大都市。上海市既然要成为一个商业中心,要建设一个大都市,成为一个经济的巨人,也一定应该成为一个商业的巨人、文化的巨人。因此,我们有理由对海派文化重新确立其价值体系和一系列的文化观念。上海市面临着新世纪、新世界,因此它的世纪意识、世界意识,应该说是最强的。现在专家说有个新名词叫电子空间,如信息高速公路等,电子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改变了我们的时空观。在这样的时代,我们应该有很强的世纪意识,世界意识。我们希望海派商业文化在新的世纪到来的时候,要呈现它的光彩,要有自己的个性。为我们的中国,为上海人打中华牌、打世界牌作出更多的贡献。

(二)从经济文化一体化来看商业文化的地位

在认识一个事物的时候,用文化的视角来观察问题,用文化的思维来考虑问题,用文化的价值观来判断问题,那我们就会发现新的天地。这几年来全社会重视文化,这是一个很好的环境。小平同志、党中央提出两个文明一起抓,就是把经济文化一体化的问题提到我们的面前。文化,作为一个文化力,人们正逐步地认识它,利用它。人们认识到,商品有使用价值,交换价值,还有文化价值。商品的文化附加值越高,它的价值越高,所以人们都来动脑筋,从商品文化开始,一系列地运用商业文化。

一种是都市文化。都市文化现在开始“热炒”。上海、天津、北京都在研究都市的形象及其内涵、功能。都市文化是个大文化,它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商业文化处在都市文化中间,是一个核心的问题。我认为不能从纯经济的角度去看大都市的建设,应该从经济社会文化相结合、一体化的角度去看大都市的建设。唯其如此,都市才有文化品味,有更大的吸引力。

除了大都市文化以外,还有中小城市的文化。正在兴起的有好多种类型:一种是在传统的商业文化的基础上来加以现代化的。如徽州,大家去过屯溪的话可以看出徽州的商业文化特征,它体现在现代的城市方面还是比较明显的。还有一种是现代化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很多商业设施富有现代商业文化特征,很多高楼大厦通过现代装修,美化了商业环境。

一种是农商文化。农民经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特征。农商文化,外国过去有过,现在没有了,中国现在有了,究竟有多少农民从事商业活动,讲不清楚。他们亦农亦商,也有的专业经商。农民有很多传统的美德,特别是刻苦、勤劳,所以农民经商有他有利的一面。当然农民文化素质相当低,但是不能因此小看这个农商文化。温州许多集镇,都有长途客车,送一批批农民到五湖四海去经商。客车铺位是双层的,从温州的乡下直开乌鲁木齐、哈尔滨、北京、武汉、石家庄,这不能不使人感到惊讶。因为根据欧美的传统理论,城市的辐射是800公里, 或者500公里,根据是高速公路把城市与城市联系起来, 汽车当天能够到达。那么,温州这些农村小镇,它的辐射能力已超过传统理论半径。更加惊人的是什么呢?我们北京郊区有浙江村,农民不仅是经商,他跑到你这个地方加工服装,做日用品,形成一个温州小社会。农民经商,还到外国去。在巴黎有一条温州街是前街后场,前边卖皮鞋,后面做,后来发展到规模经营。所以农商文化变成一个世界性的现象,这个题目可以好好研究。

一种是地域文化中的商业文化。哈尔滨唱了一首歌叫《太阳岛》,哈尔滨的知名度提高了。乐山有座山,有个大佛,因为一部电影《神秘的大佛》而名噪天下。全国都知道,乐山有个大佛,大家都去,香港人也去,搞旅游渡假区。这就是说一部电影、一首歌,就把一座城市推向市场了,知名度大大提高。

一种是海外的华商文化。在历史上,差不多同一时期,山东人是闯关东,广东福建人下南洋。那么闯关东的结果,没听说有多少个大企业家闯出来;下南洋的人,现在有一大批大企业家。华人资本、华商资本,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外开放,首先是吸引海外华人进入中国大陆投资合作。为什么到南洋去的人,文化程度不高,都是30年代的苦力,去时普通话也不大会讲,英语水平恐怕也不大行,但他们能成为大富翁、大企业家?为什么闯关东的没有大老板出来,而闯南洋的却出了大老板?其中有个环境问题,有一个文化问题。南洋的华商有两个历史性的机遇:一个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他们抓住战机经商致富, 到了1937年达到顶峰了。在所在国办了很多实业。第二次机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南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个国家要独立,要发展经济,因此大力扶植当地的人士,当地的企业家来发展经济。所以华商就抓住这个机遇,大发其财。华商不仅有一个机遇,它还有一种商业文化。他们把传统的商业文化,跟现代的商业文化结合起来,经商致富。

我们应该重视商业文化这个看不见的手。在市场经济中有两只看不见的手,一只是经济规律,一只是文化。我们现在重视经济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重视文化这只看不见的手才刚刚开始。抓住这两只无形的手,都把它用起来,就会力大无比。

商业文化的功能是什么?商业文化有它的凝聚力,有它的辐射力,有它的吸纳力。我认为,文化的融合、交融,不能简单用“熔炉”的观点来解释。如果说,我们的环境是熔炉的话,各种异质文化进了这个熔炉,便同化了。就象炼钢一样,矿石、焦炭进去出来是生铁和渣,原来的矿石和焦炭不见了。这样来理解各种文化的融合,跟事实不符。事实上,各种商业文化进来了,在中国这个大市场中,有竞争、有融合,大家表演一番,你还是你,我还是我。但你已不完全是原来的你,我也已不是原来的我。总之,是一种和而不同的境界。调和以后做出来的东西,“和而不同”,各有自己的特征,这样人家才喜欢。如果进来都同化了,肯德鸡变成咱们荣华鸡,汉堡包都变成小笼包子了,就没有人敢来了。同样地,我们中国的企业,走出世界去,如果被那里的企业同化了,我们也不敢去,这是双向的。

海派商业文化在这么一个新的时代,希望能够带个头,在实现经济文化一体化方面继续走在前面。古人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改了两个字,天下兴旺,文化有责。高度重视商业文化,就能推动历史的发展。我们希望海派商业文化在发展中国,在走向21世纪的过程中,出现许许多多大手笔,出现很多海派商业文化的大树。

(三)迎接21世纪商业文化的高峰

我认为,中国到下世纪中叶,一定会出现新的经济高峰,也会带来一个文化的高峰。文化的高峰,中国历史有几个,春秋、汉代、唐代、宋明文化。在迈向21世纪的进程中,经济高峰和文化高峰推进的同时,必然有一个商业文化高峰。

我们从历史角度看,商业文化跟经济高峰、文化高峰也是相辅相成的。春秋战国时代,百花齐放,同时又出现了一个商业繁荣的景象。到了汉代,汉承秦制,国家繁荣,司马迁是重商的,他编了《货殖列传》,这是了不起的。到了唐代,唐代是开放的,五湖四海的人进了长安,文化出现高峰等等。历史上,在每个经济高峰、文化高峰时,都出现商业文化的高峰。十大商帮对历史发展的贡献证明了这一点。历史上曾有重商和抑商的争论。重商是主流,轻商是表面现象,社会的发展还是靠重商。当然重商重农有争论,有的认为重农抑商是一种政治的需要。重商是本质的东西,所以恢复优秀的商业伦理,对发展我们的市场经济尤为必要。

我们要把商业文化推向高峰,我看是八个字。一是继承,继承我们历史优秀的商业文化;二是融合,融合外来的商业文化;三是创新,就是要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根据时代的需要,创造一种新的商业文化;四是超越,要超越历史,超越世界,超越自身。这是我的一种愿望,希望大家重视商业文化,迎接商业文化高峰的到来。海派商业文化,应该站在商业文化的顶端,这也是历史的责任,民族的责任,时代的需要。

(四)研究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商业伦理和商业精神

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时代的特征,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我把它归纳成五个基本点:一是义跟利的结合;二是富裕与奉献的统一;三是团结和竞争的统一;四是服务与竞争的统一;五是自强和自律的结合。

商业文化的核心问题是服务和竞争的统一,这是个商业伦理问题,是个商业精神问题。我们应该对商业精神两手抓,一手抓倡导,一手抓抑制。倡导真、善、美,抑制假、恶、丑,一手抓道德,一手抓法制。

商业文化应该提倡一种什么精神呢?可以探讨,我看应提倡经世济民,这是我们传统的一种精神。我们应以此作为一种商业的理想,以此参与国际竞争,推进社会进步。如此还应提倡诚信为本,合法致富,敬业乐群。海派商业文化,还需要继续推进,有一种上海精神,推动上海都市的建设,推动中国市场经济与国际经济的接轨,推动中国的经济加速走向21世纪的新高峰。

标签:;  ;  ;  ;  ;  ;  

21世纪的中国商业文化_商业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